首页 理论教育农耕时代的开端:第一块农田

农耕时代的开端:第一块农田

【摘要】:在雅砻索卡村旁,出现了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块农田——萨日索当。据传第一块田地的起源,与藏族起源有关。西藏第一块农田——萨日索当为了纪念萨日索当的恩赐,每到春耕时节,雍布拉康山脚下的农民都会穿着盛装,带着青稞酒和肉干来到萨日索当的田间,举行隆重的开耕仪式,热闹非凡,这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甚至中央电视台也曾多次播放其春耕春种的情况。

从634年唐太宗首次拒绝松赞干布的请婚开始,中原文明对于青藏高原的误解就已根深蒂固,认为吐蕃“本西羌之种”,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与羌人极其接近,他们与自古以来活跃在蒙古高原一带的匈奴、突厥等游牧部族并无两样,逐水草而居,文明蒙昧初启。文成公主入藏之后,虽然,旧有的误解有所消除,但新认识的事实更令唐王朝焦虑,这是一个农牧业相结合的高原王国,在以便于结盟的游牧部族作为战斗主力的同时,悠久的农耕文化成为军事扩张的物质保障。

看似绝域的青藏高原,在众多河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颇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据《新唐书》记载,“(吐蕃)其稼有小麦、青稞麦、荞麦、䝁豆”[1]。但小麦在藏区的产量并不高,因此吐蕃在秋高马肥、庄稼成熟的季节时常寇略汉边,抢夺麦子。当年陇右失陷后,唐军在西北边地更是“常以重兵守备,谓之防秋”。比起需要依靠军队强行“收秋”的小麦,青稞则是青藏高原的独特产物,已有3500年的种植历史,其种植范围甚至延伸至云南、四川一带,为吐蕃王国的崛起奠定了经济基础。

藏区农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青藏高原的原始居民已经开始定居,如1978年在西藏昌都地区发现的“卡若遗址”中,发掘了28座房屋遗址。其后,在拉萨北郊的“曲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制工具,如砍伐类石器,可用于砍伐灌木丛,开垦河谷地带的土地;还有不少切割类的石器,可用于谷物的收割。此外还出土了绵羊、牦牛和狗的遗骸,充分说明了当时家畜饲养的存在,这表明曲贡人已经有了以农耕为主、畜牧为辅的家庭经济生活方式。无疑,早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藏民已采用农耕与畜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在与高寒的生存环境进行斗争的同时,开创了藏区早期的农耕文明。

山南农业文明的发展则要从一座村庄说起。在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修建了雍布拉康之后,第九代藏王布德贡杰把山上的房舍迁到山脚平地上,四周依附的人们便以雍布拉康为中心,在周围定居下来,世代相继,于是山南第一座村庄——雅砻索卡初具雏形。在雅砻索卡村旁,出现了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块农田——萨日索当。据传第一块田地的起源,与藏族起源有关。传说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让一只神变的猕猴,在土肥水美的雅鲁藏布江畔,与女妖罗刹女结合,罗刹女诞下6只小猴,这就是今天藏族的前身。父猴将6只小猴放置在甲错森林(雅垄河谷内),以果树为生。3年之后,待父猴去探望它们时,6只小猴已经繁衍为500只猴子,食物匮乏,“然果实已尽,又无其他食物。父母虽未取食,犹问其父,将何为食。高举双手,状至凄惨,盖乏于食也”[2]。一筹莫展之际,观世音从须弥山取出天生五谷撒向贡布日山下的平原,即今泽当镇萨日玛,于是形成了西藏第一块农田——萨日索当。(www.chuimin.cn)

西藏第一块农田——萨日索当

为了纪念萨日索当的恩赐,每到春耕时节,雍布拉康山脚下的农民都会穿着盛装,带着青稞酒和肉干来到萨日索当的田间,举行隆重的开耕仪式,热闹非凡,这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甚至中央电视台也曾多次播放其春耕春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