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10次会盟统计如下:续表会盟的地点一般在长安、拉萨或在唐蕃交界处,目的是停战言和,或者划分政权边界。贞元三年五月十五日,唐廷派出浑瑊、崔汉衡为正副会盟使,与尚结赞在平凉进行会盟。结果吐蕃伏兵四起,除浑瑊单骑出逃外,会盟官员自副使崔汉衡以下60余人皆被俘获,唐军死五百,被俘一千,双方此前的“清水会盟”破裂,重新回到交战状态。......
2023-10-28
在山川环布、河流纵横的青藏高原上,交通路线成为世界性难题。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这个断言在2006年被打破,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之上,青藏铁路通车了,奇迹出现了。韩红在著名的歌曲《天路》中深情唱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由此,无论是拉萨的“天堂”还是内地的“天堂”,青藏铁路都成为重要的载体,凝聚着人们的自豪和幸福。
青藏铁路与公路
2006年7月1日,从西宁到拉萨全长1956千米的大动脉全线贯通,缔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高原的三大世界性难题,其中修筑铁路的最大障碍,这些都被一一克服。这条被誉为“天路”的高原铁路,穿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荒原、最长的冻土路,承担着进出西藏的重要运输任务,改变了西藏的交通历史。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过羊八井到达拉萨。数千里征程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最高的火车站,最高的铺架基地,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线路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高原冻土铁路最高时速,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无数个奇迹使青藏高原被评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在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后,青藏铁路成为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青藏铁路示意图(格尔木至拉萨段)
青藏铁路的一期工程是从西宁至格尔木,是较有难度的一段路程。铁路穿过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到达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长约846千米,用了6年时间才全段建成通车。青藏铁路以终点拉萨为中心,形成向四周辐射的交通网状,其中3条支线即拉萨至林芝(拉林铁路)、拉萨至日喀则(拉日铁路)、日喀则至亚东(日亚铁路)的线路,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这3条铁路作为西藏发展的新线,共同完善了西部地区铁路网络的建设,打开多条通往西南、西北的道路。青藏铁路甚至是出境新通道的肇基者,通往亚东的线路将与印度的铁路网连接,并通向南亚,走出印度洋,走向世界,充分响应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其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代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民,也迎来了曙光。从文成公主时就开始萌生的交流沟通的渴望,千年之后才得以全面实现。在青藏铁路的修建过程中,藏民们与牧群相互结伴而来,在路边驻足观望,他们殷切期盼着通车的那一天。铁路的修筑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那些沿着铁路线磕长头的信徒,也会通过镜头观看这个世界;抱着羊羔的藏族姑娘,呼啸的火车将带着她们的期待和向往驶向远方。
如果说青藏铁路是在世人的瞩目之下轰轰烈烈地完成的,那么早在半个世纪之前,有一群将生命献给雪域高原的军民士兵们,他们默默无闻地完成了青藏公路的修建。青藏公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向在格尔木转向南行,终于西藏拉萨市。1950年开始动工,4年之后全线通车,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在4条进藏路线中,青藏公路最为繁忙,这条公路全长近2000千米,从西宁出发,经过柴达木盆地,然后南下跨越昆仑山、可可西里、沱沱河、念青唐古拉山、那曲,到达拉萨。这条在生命禁区中穿行的运输干道,是西藏与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在青藏铁路启用之前,承担着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的运输任务,在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青藏公路的修筑,改变了一个时代,而这个时代的主将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他带领军民,将生命置之度外,在7个月零4天的时间里创造了奇迹。当年筑路人所面临的困难仍然历历在目,唐古拉山、昆仑山、可可西里无人区等,都是他们面临的巨大考验。
王宗仁在《青藏线》中写道:
在唐古拉山,修路人面临断粮。从骆驼嘴里匀出一部分食料来补充筑路人胃里的亏损。还有狗肉、鼠肉、鱼肉、乌鸦肉,一律只能用白水煮。你瞧,民工、士兵们满嘴嚼着,唇边流淌着生涩鲜血……只有苦涩,只有忍耐……唐古拉山有一群不肯饿死的人。
1954年12月25日下午四时许,慕生忠将军乘坐一辆破旧的美式吉姆西汽车,在布达拉宫的广场上幸福地跑了一圈又一圈。这是历史上第一辆行驶在拉萨大街上的汽车,缓慢的车轮碾碎了世界屋脊上一个时代,又碾出了另一个时代。[4]
这位“碾出了另一个时代”的将军,成为历史上乘坐汽车沿公路进拉萨的第一人。在青藏公路未贯通之前,从格尔木出发,至少经过24天的长途跋涉才能到达拉萨,沿途沼泽遍布,行人的脚板经常被碎石块磨破,鲜血直流,几乎每一天都是在生死线上挣扎,随行的牲畜更是死伤过半,惨不忍睹。而今,这些不堪回首的记忆都被磨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节省大半时间的康庄大道。
英雄总是带着无畏远行,“青藏铁路是在亿万人的注目中热热闹闹地修建,青藏公路却是悄不声地由一群平凡的人修建”。尽管他们当年前行的道路冰凉,但他们燃烧的心火温暖了青藏高原。在格尔木郊区,那些修筑青藏线的烈士们被重新安置,纪念碑的碑文曰:
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四年冬,一支共和国戎装子民奉命开进青藏高原,破亘古冰天,战生命禁区,嚼千古苦难,伟岸之躯化金桥,浩然正气贯通途。四十五载排闼风霜,四千高路扪星抚月,创建空前伟业;驭铁马纵横地球之巅,舞油龙送暖雪域圣地,引电波勾纳八荒信息,抗灾险誉满华夏神州,固边陲铸就高原精神,舍六亲而惠亿万民众。
生作人杰,死亦壮烈,六百八十将士贲志而殁,奉献殊高洁,牺牲尤义远!为昭其功,永其志,继其业,兴其德,我部将北郊现存二百八十先烈遗骨迁葬于此,修葺陵园,四时享祭,魂依昆仑托体高崖,慰藉英灵功垂国史。
同时伴随着他们永逝的是那些“老青藏人”心中大大小小的、早已消失在地图上的兵站,不冻泉兵站、二道沟兵站、楚玛尔河兵站、古露兵站等,曾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之上为青藏线的贯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是挣扎在生死一线的筑路人沿途最温暖的港湾。
“万山之宗”昆仑山
昆仑山口距离格尔木市160千米,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这160千米的路程我们走了5个多小时,主要是沿途大货车特别多,进出西藏的重型卡车几乎都经行青藏线,因此在大货车的车流中穿行,也是对驾驶技术和耐力的挑战。当然,能在青藏线上看到昆仑山,也是我们多年的心愿,尤其是那些先秦时期的史籍,就有关于昆仑山的记载,这也使得这次考察更具历史的厚重感。
昆仑山口
“昆仑”之名,首见于《尚书·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指出昆仑等四国谓之西戎。而后,对于昆仑的名称有所变化,具体位置也莫衷一是。于是,巍峨高大的昆仑山,引发了古今无数的想象。昆仑山口是青藏线入藏的重要关口,也是极其危险的地段之一,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的中段,格尔木市的南面,是到达格尔木的必经之路,距离市区约200千米,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亦称“昆仑山垭口”。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西藏两省并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千米,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千米,西窄东宽,总面积50多万平方千米,古往今来都是雄关险要,难以逾越,令人望而生畏。
有着“万山之宗”之称的昆仑山,自古以来孕育了无数的神话传说。所谓“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昆仑山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臆想,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在古人眼里,昆仑山神圣无比,她是黄河的发源地,“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它也是天地间的制高点,“大呼洪崖折浮丘,飞上昆仑山顶头”,更是神秘、自由的化身,“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茅盾认为昆仑山可以和希腊神山奥林匹斯山相媲美,奥林匹斯山最高处有天帝宙斯宫殿,其他诸神各有山头,宙斯的贡献由云母所造,殿中的宝座,是由黄金白银所制成,常常在这里召开“群神会议”。此山之高,直通于天,它是登天的阶梯。这些文学与神话对于昆仑山的描述异曲同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昆仑山的尊崇,是中华民族精神理念的化身。
实际上,在历史过程中昆仑山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世外桃源”,而是中华民族各族群迁徙、生活的重要区域。昆仑山横亘柴达木盆地与青藏高原之间,翦伯赞认为:“在野蛮时代之初,分布于甘肃、青海一带的诸羌之族,亦开始新的迁徙。一部分沿南山北麓之天然走廊,西徙新疆,与原住塔里木盆地的诸氏族发生接触。中国传说中,许多神话人物皆与昆仑山有关,或与西王母有往来,正是暗示这一历史内容。”昆仑山作为正史记载,是在《史记·大宛列传》中:“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于阗南山自此被命名为“昆仑山”,“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汉武帝将于阗河(今和田河)确认为黄河之源,并将于阗南山定名为“昆仑山”。
我们穿行在昆仑山之间,漫长绵邈的公路延伸至远方,在山口倏而消失,在不远处的沙碛中又露出身影。昆仑山是入藏的重要关口,是西域与青藏高原的天然屏障。但是,看似难以逾越的高山雪线,在很多时候也是军事行动的重要通道。7世纪,当青藏高原上崛起的吐蕃与唐朝开始接触时,吐蕃逾越了昆仑山,在广阔的西域地区纵横恣肆。贞观二十一年(647)六月,在唐与西突厥的龟兹之役中,唐朝发动吐蕃兵助阵。十二月,唐王朝颁发诏书:(www.chuimin.cn)
又发铁勒兵牧,十有三部;突厥侯王,十余万骑;沸涌动沙场之地;呼吸振广漠之风;道自金微,会于葱岭;又遣吐蕃君长,逾玄菟而北临;步摇酋渠,绝昌海而西鹜;齐飞白羽,周设天罗。[5]
这里的“玄菟”,即昆仑山。吐蕃越过昆仑山入龟兹,唐将阿史那社尔率军走北道直攻龟兹,双方合力夹击,快速平息了龟兹之乱。此时两国刚和亲不到10年,唐朝无论如何也不会意识到,正是趁着“蜜月期”给予吐蕃发兵西域的机会,吐蕃首次越过了昆仑山脉。辽阔富庶的西域勾起了吐蕃扩张的野心,从此数百年之间,这种膨胀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于是,高宗时期吐蕃陷四镇之时几乎已是轻车熟路,昆仑山南北广大的游牧资源成为吐蕃最得力的军事资源供给地。
人类对于交流的渴望是异常强烈的,从新疆到西藏的唯一的通道新藏线(即219国道),相比较青藏线,这是一条走一天可以“经历四季”的道路:一会是晴空万里,一会是大雨滂沱,一会是冰雹,一会是大风,为了找个落脚的地方时,已经是“风雪夜归人”。新藏线是入藏线路中最危险的一条道路。昆仑之北的叶城成为新藏线最重要的起点城市,“天路零公里,昆仑第一城”,叶城位于昆仑山北缘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连接处,叶尔羌河的上游。叶城不仅是连接帕米尔高原与阿里高原的“两原之地”,也是古玉石之路的发源地。叶城是西域36国“子合国”所在地,当年西行求法的玄奘到乌夏巴什镇的布特布尔罕纳佛寺讲经说法。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形成,离不开昆仑山的孕育,它是中华文明的思想之源和精神之源。
千里无人区——可可西里
越过昆仑山继续南行,便可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是一个千里无人区,但同时也是前往西藏的必经之路。青藏线从这里穿过,可以观看可可西里无人区的青藏铁路特大桥——清水大桥,全长11.7千米,它是整个路线中最长的一段“以桥代路”的壮观景象。
杰桑·索南达杰塑像
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我忽然想起,在昆仑山口时,曾看到几位游客指着一座雕塑对自己的小孩说道:“快看,雷锋叔叔。”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然而他并不是雷锋叔叔,而是为护卫可可西里藏羚羊而牺牲的杰桑·索南达杰的雕像。多数人对于可可西里的了解,大多始于一部名为《可可西里》的电影,影片将当地屠杀与保护藏羚羊的情节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剧中的巡山队克服重重磨难,最终将盗猎分子一网打尽,可大多数队员倒在了盗猎分子的枪下,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现实中的索南达杰就是这样将生命献给保护藏羚羊事业的一员。当年,在马兰山发现金矿的消息疯传,成群结队的不法分子奔向可可西里,千疮百孔的可可西里还未获得喘息的机会,对藏羚羊的肆意捕捉又使得可可西里原始生态受到重创。令人感动的是,那些用生命捍卫草原的英雄,成为可可西里永远的守护神。
藏羚羊
1994年1月18日,40岁的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盗猎分子行至太阳湖附近时,遭到袭击,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无人区与18名持枪偷猎者对峙,最终被可可西里零下40℃的风雪塑成一尊冰雕,成为所有热爱生命的人们心中的英雄。虽然索南达杰的事迹鲜为人知,但因他在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行动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并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中。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杰桑·索南达杰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的英雄称号。
为保护野生动物,青海省现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00平方千米,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在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行驶在可可西里的火车
青藏公路在可可西里保护区的边缘经过,公路附近设有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观景台。在前行的途中,我们一直注视着草原,渴望能见到一两只藏羚羊的身影,但始终一无所获。由于地面沉降较为严重,路面坑坑洼洼,路况很差。忽然,有位中年男子站在路中央,我们只好急刹车。他站在那里用相机在拍着什么,沿着镜头的方向望去,原来他正在聚精会神地拍着道路左侧草原上的藏羚羊。随后又有较多的羚羊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多数体格娇小,常单只行动,偶尔会遇上三五只一起、或者由一只成年羚羊带领两三只小羚羊,在草原上辗转觅食。
藏羚羊,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在藏语中叫作“坠”。从体格上讲,藏羚羊比藏北野牦牛、藏野驴小。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如藏北高寒的湖泊河床边,以及水草丰茂的丘陵等地,常年出没于低于零度的环境,善于奔跑,这也是它们保护自己的唯一方法。运气好时,可以看到漂亮的公藏羚羊,它们头上长有60~70厘米长的犄角,呈倒“八”字形,黑中透亮,修长圆润,如微微倾斜的笋尖。从侧面看去,两角正好重叠,这也让它获得了“独角兽”的称号。
长江源头与“风雪仓库”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大河,是高峻冷酷的青藏高原上最温情的风景线。修筑青藏公路的主将慕生忠在为期7个月的寂寞、艰辛的筑路历程中,仅有的娱乐活动便是为这里的地理山川命名,沱沱河便是其中之一。
沱沱河是长江的发源地,是长江文化的摇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无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潇洒恣肆,还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萧瑟凄凉,多情的诗人对于长江的感情真挚而绵长。千百年来,长江早已从自然地理上的存在成为更具生命意义的象征。我们从上海出发,溯源而上,从玉树过通天河,一直走到唐古拉山,从长江尾走到了长江头。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雪山。世界四大河流中,唯独长江发源于雪山。格拉丹东,藏语意思是“高高尖尖的山峰”,无数条涓涓细流汇集在一起,从青藏高原涌出。这里孕育出了长江的正源——沱沱河,此名来源于蒙古语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缓慢的红江)。这时的水面宽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后向北流过9千米长的的距离,在巴冬山下汇集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千米的谷地,继续向北,分成了两条宽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两边的谷地中还有许多密如蛛网的水流,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在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条长约5千米的陡峭峡谷,高达20多米。河水在流出了巴冬山后,先经过一片广阔的河漫滩,再经过一条峡谷,流到葫芦湖附近,急转东去。在经过了130多千米的流程后,河道变得开阔起来,流到青藏公路的沱沱河沿时,它已是深3米,宽20~60米的大河了。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就飞架在沱沱河沿的河滩上,它是一座长324米,宽11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这里水流湍急,视野开阔,极为震撼。而后,穿越青海半壁江山的通天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在玉树地区始称金沙江。我们在玉树三江源地区时曾见到金沙江和通天河交汇的场面,那种场景不亚于在甘南刘家峡水库附近的“洮黄交汇”。
沱沱河长江源
格尔木的沱沱河镇,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镇”。这里可以观览横架于河上的“青藏铁路第一桥”,它经历了从浮桥、木桥、水泥桥到铁路桥的变迁,见证了这条通往西藏生命线的变迁。同时,沱沱河镇也是青藏线上重要的节点,长江源头水草丰美,从古至今,给了过往行人诸多慰藉。
从沱沱河继续南行,便可看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即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站。“唐古拉”,意为“高原上的山”。唐古拉山西接喀喇昆仑山,东连横断山,全长约1000千米,宽约150千米,平均海拔5500~6000米,其主峰格拉丹东是长江的发源地。唐古拉山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因海拔高,终年风雪交加,因此也被称为“风雪仓库”。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是青藏公路的最高点。“唐古拉,唐古拉,伸手把天抓!”自古以来,唐古拉山口就是一道天险,除了当年和平解放西藏的大部队从这里经过,历史上还没有任何大规模的队伍从这里经过。唐古拉山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水的沸点约为80℃,气温常年在零下20℃以下,终年积雪,被称为西藏的“生命禁区”。
8月的唐古拉山,周围居民皆身穿羽绒服,寒风凛冽,如在深冬。绕过几座山,雪山逐渐显露出来,或许是视角的原因,我们看到的雪山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其余斑斑点点。由于正在修建高速公路,所以唐古拉山附近的道路极其难行,路边经常会有“路面沉降,谨慎慢行”的标语,提醒着往来车辆谨慎驾驶。
有关唐蕃古道:重走文成公主西行路的文章
现将10次会盟统计如下:续表会盟的地点一般在长安、拉萨或在唐蕃交界处,目的是停战言和,或者划分政权边界。贞元三年五月十五日,唐廷派出浑瑊、崔汉衡为正副会盟使,与尚结赞在平凉进行会盟。结果吐蕃伏兵四起,除浑瑊单骑出逃外,会盟官员自副使崔汉衡以下60余人皆被俘获,唐军死五百,被俘一千,双方此前的“清水会盟”破裂,重新回到交战状态。......
2023-10-28
长安是唐蕃古道的起点,在当时是一座文明荟萃的国际性大都市。今天,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西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太极宫是长安城代表性建筑之一,与大明宫、兴庆宫并称为长安城的“三大内”。太极宫共开十道门,其中北部的玄武门最为人所知。这里是唐蕃古道的起点,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必经之地。而金城公主出嫁时,则很有可能从大明宫出发,穿过街市,经开远门西出,踏上漫长的唐蕃古道。......
2023-10-28
兴平北塔文成公主和亲吐蕃西出长安时曾经过兴平县,相传现今兴平北塔所在的清梵寺即是当年公主的礼佛之地。金城公主和亲吐蕃时,唐中宗带领群臣从长安送至兴平,并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然而,在唐代,马嵬坡是重要的驿站,承担着出入长安的沿途补给、休整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拱卫长安城的前沿阵地,甚至在吐蕃逼近长安城时一度沦为唐蕃之间的拉锯之地。[23]马嵬驿是西出长安的必经之地。安史之乱中,叛军攻破潼关,直逼长安。......
2023-10-28
临洮历史悠久,文明积淀深厚,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那时的先民不断改造着周围的生存环境,留下了震惊世人的马家窑文化等遗址。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临洮马家窑村麻峪沟口发现一处远古文化遗址,定名为仰韶文化马家窑期,沉寂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得以重见天日。这些物产不可能来自内陆的青海,考古学界将之视为文明交流、物资交换的证据。离开临洮县城,行车约10千米,考察队到达马家窑文化遗址所在的黄土坡。......
2023-10-28
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唐蕃古道,天水都是西出长安的必经之地,长安去往凉州全程1000千米的驿道,民族杂居,不同文化在此汇集,经济发展迅速。北宋时期,经营丝绸之路成为国防经略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着宋朝对辽朝和西夏的防御。[5]11—12世纪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经济贸易中心南下东移,但秦州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仍然维持着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繁荣,是这条古道沉寂前的最后一抹霞光。......
2023-10-28
汉唐以来中原王朝经营河湟数百年,“河湟父老地”的认识已深入中原的历史记忆。但在唐后期,面对内忧外患的乱象,终只落得“圣人唯有河湟恨” 的遗憾。唐朝即使此时幡然醒悟,但“河湟之耻”的事实已经铭记史册了。时吐蕃“虏士众十三四,收丁壮弃老而去”。但百年的“胡化”已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晚唐诗人司空图《河湟有感》一诗仍充满了深重的遗憾,留给后世无尽的思考,其诗云:萧关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2023-10-28
首领在威逼利诱之下,同意让出青海、允吾、盐池等地,即今天从青海湖到茶卡盐湖以及共和县的大部分区域,率领部下迁往更偏远的地区。另一处重要的遗址是吐谷浑故都伏俟城,即“铁卜恰古城”,位于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青海湖西岸的布哈河谷地。......
2023-10-28
为了保障河西走廊的畅通,汉宣帝命令老将赵充国平定作乱的羌部。赵充国认为对羌族的叛乱不宜仅靠军事镇压,“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并建议朝廷通过屯垦戍边保持军事上的压力。汉代赵充国屯田,将河湟谷地与关中平原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战略整体,京畿与陇右甚至西域的经济、文化实现了进一步的联系与交流。在赵充国的身体力行之下,西汉正式进驻河湟区域。为了长期治理这片沃土,赵充国采取了屯垦戍边之策。......
2023-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