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重走文成公主西行路,揭秘河西走廊与焉支山

重走文成公主西行路,揭秘河西走廊与焉支山

【摘要】:有着“丝路锁钥”之称的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上极为重要且路程艰难的地方。从陇东西行越过乌鞘岭,算是真正进入了河西走廊,北部是龙首山与合黎山等山脉构筑的天然屏障,南部是崎岖逶迤、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南北两山夹峙,自然形成了这条狭长的咽喉长廊。元狩二年春,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兵西进,过焉支山,击败匈奴,夺得河西地区,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自此,焉支山成为胜利的象征而载入史册。

有着“丝路锁钥”之称的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上极为重要且路程艰难的地方。从陇东西行越过乌鞘岭,算是真正进入了河西走廊,北部是龙首山与合黎山等山脉构筑的天然屏障,南部是崎岖逶迤、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南北两山夹峙,自然形成了这条狭长的咽喉长廊。历史上,从汉武帝打通西域张骞开辟丝绸之路以来,河西走廊便被视为中原王朝至关重要的战略基地。在西汉设河西四郡之前,祁连山是匈奴的乐土,这里自然条件优渥,无数的雪山融水流下,融汇成黑河、石羊河、疏勒河,孕育出大片丰盛的水草,是游牧民族赖以为生的自然乐园。《元和郡县图志》载:“(祁连山)美水茂草,山中冬温夏凉,宜放牧。牛羊充肥,乳酪浓好。”

祁连山山势

青海道路线示意图(徐超绘)

祁连山中段支脉焉支山,位于甘凉交界处,地理位置非常险要。焉支山主峰百花岭,海拔3978米,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千米的今大马营乡境内,东西长约34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焉支山又叫“胭脂山”,因山中生长一种花草,其汁液酷似胭脂,山中妇女用来描眉涂唇而得名。

焉支山曾多次出现在史籍中,这里曾是汉与匈奴争夺的焦点。早在两千年前,匈奴人就在焉支山下的天然草场上饲养良种战马,时至今日,这里仍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马场。元狩二年(前121)春,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兵西进,过焉支山,击败匈奴,夺得河西地区,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自此,焉支山成为胜利的象征而载入史册。河西之战后,霍去病的大军接收了这片匈奴人饲养战马的梦幻之地,从此,汉帝国有了理想的军马养殖基地,祁连山培养出的马匹质量远远超过蒙古马。这对于“逐水草而居”的匈奴是致命的打击,他们不得不将活动范围缩小至北部地区,并唱着悲凉的歌退出祁连山: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www.chuimin.cn)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的畜牧业仍然长盛不衰,“姑臧城东西门外,涌泉自于城北,其大如河,自余沟渠流入泽中,其间仍无燥地,泽草茂盛,可供大军数年”。隋时,炀帝更是亲临焉支山,会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举行了历史上著名的“万国博览会”。

盛唐时,“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这一带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马匹供应基地。燕支山也多次出现在唐人的歌咏中,既有“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的赞叹,又能见到“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等壮丽的诗篇。

当年河西走廊也曾是唐蕃交战之地。开元十六年(728),吐蕃从青藏高原北行,越过祁连山,对河西走廊造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八月,吐蕃攻祁连城,时河西节度使萧嵩命左金吾将军杜宾客率4000强弩兵进击,吐蕃大将被俘、军队败走。唐后期,吐蕃趁乱东侵,安西、北庭阻隔,丝绸之路断绝,河西走廊也一度陷入沉寂。

今焉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