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重走文成公主西行路:丝绸之路青海道历史与命运

重走文成公主西行路:丝绸之路青海道历史与命运

【摘要】:丝绸之路青海道是古代先民长期开拓的结果。而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青海道获得了不同的名称与使命。法显一行人走过的就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分支。唃厮啰政权是北宋时期吐蕃建立的地方性政权,又称青唐吐蕃政权、安多吐蕃政权,都城即今天的西宁地区,“青唐道”便是宋代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别名。12世纪后,宋朝无暇顾及西北,陇右被金朝、西夏、吐蕃瓜分,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青海道终归于沉寂。

丝绸之路青海道是古代先民长期开拓的结果。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距今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古老的先民在青海的土地上已经开始繁衍生息。他们在柴达木盆地、江河源头、青海湖沿岸、河湟谷地、祁连山下都留下了生活的印记。他们开拓出的这些比较固定的道路,就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雏形。

而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青海道获得了不同的名称与使命。两汉时,《史记》《汉书》等史书将青海道称为“羌中道”,因其途经湟水流域、青海湖、柴达木盆地,地属羌人,故有此名。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张骞出使西域,途经河西时曾被匈奴扣留许久。因此当张骞从西域归汉时,吸取教训,改行塔里木盆地南道,沿着阿尔金山到达柴达木盆地。《史记》记载:张骞“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张骞打算取道“羌中”返汉,经于阗、且末向东南经阿尔金山,经柴达木盆地进入河湟地区。“羌中道”因张骞通西域为人们所熟知,同时也说明了此道早在汉代就已经存在。

青海道路线示意图(徐超绘)

历史上,汉王朝的统治曾一直到达青海湖沿岸,但是政权更迭、乱世动荡,中原王朝对河湟谷地的控制并不持久。魏晋南北朝前期,河湟地区成为南凉的政权中心,西去印度求法的僧人与往来的商人多经由河湟辗转西域到达印度。东晋隆安三年(399),年近古稀的高僧法显为了寻求佛教戒律,矫正时弊,踏上了漫漫的求佛路程。法显一行人从长安出发,日夜西行,翻越了六盘山南段——陇山,途经西秦地界(在今甘肃省),继续向西行走。过黄河后,进入南凉国,其国都即今天青海省西宁市。稍作休整后,从西宁再次出发翻过养楼山,入扁都口,于第二年暮春进入北凉王段业治下的张掖(今甘肃张掖)。法显一行人走过的就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分支。

吐谷浑势力崛起后,经过数代的经营,逐渐成为青海高原上势力最强的游牧部落。盛时,其疆域东起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松潘,西至今新疆和田一带,南以昆仑山为界,北至祁连山脉。在当时小国林立、南北对峙的情况下,吐谷浑以优越的地理位置适时地扮演了沟通各方联系的桥梁角色,引导、护送着来往的商客,维护并提高了自身的交通地位,成为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的贸易中转站,从而也使丝绸之路青海道一度繁盛起来,因此这个时期的道路也被称为“吐谷浑道”或“河南道”。(www.chuimin.cn)

“河南道”东段的主要干线是从吐谷浑故都莫何川(今青海贵南县茫拉河流域)沿黄河东达洮河上游,经龙涸(今四川松潘)再沿岷江南下至益州;或经洪和(今甘肃临潭县)沿嘉陵江汉江长江,而后自长江而下,抵达建康(今南京)。[1]从西宁开始,西段主要有三条线路:第一条线是西宁、扁都口北至张掖,或又西宁东至乐都,入甘肃境渡黄河至河州;第二条线是从西宁经湟源、海晏,沿青海湖北岸过刚察,再沿湖西南行越布哈河,至吐谷浑的伏俟城,接着沿布哈河西北行经天峻、德令哈、怀头他拉,又西北行经大柴旦至鱼卡,由鱼卡北上至花海子,北行至当金山口(党河南山与阿尔金山之间山口),又北行经大草滩到敦煌;第三条线是从鱼卡西行经马海、茶冷口、一里坪、一里沟、油墩子至老茫崖,西出喀斯山口入新疆,或从西宁经湟源过日月山、倒淌河,沿青海湖南岸至伏俟城与前述路线相接,西南行则可进入藏区。[2]这些线路基本都在吐谷浑的控制范围内,成为它掳取财富、发展国力的重要凭借。

唐时随着文成公主入蕃和亲,唐蕃古道也与青海道汇流,使丝绸之路青海道的构成更趋多样化,沿青海道入藏的路线也更加畅通,使节来往、商贾经行、宗教活动络绎不绝,形成了“金玉绮绣,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的亲密关系

宋时,河湟地区被吐蕃唃厮啰政权所控制。唃厮啰政权是北宋时期吐蕃建立的地方性政权,又称青唐吐蕃政权、安多吐蕃政权,都城即今天的西宁地区,“青唐道”便是宋代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别名。11世纪前半叶,控制河西走廊西夏,对过境贡使、商人十分苛刻,不仅盘查很严,还要抽取1/10的货物作为税收,而且抽取的往往都是货物中的上等品,使贡使和商人们叫苦不迭。为了避开西夏的劫掠和盘剥,中西贡使和商人们开始改行青海道,唃厮啰政权的统治者也如同当初吐谷浑一样积极经营古道交通,招徕过往的使团和商人,并为商贸交往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丝绸之路青海道再次兴盛起来。

12世纪后,宋朝无暇顾及西北,陇右被金朝、西夏、吐蕃瓜分,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青海道终归于沉寂。“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纵观历史,曾经围绕青海道及其周边地区所展开的商贾往来、使者互动,甚至战争冲突等,都在这千山万水、道路纵横中被定格,留给后世无穷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