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历史悠久,文明积淀深厚,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那时的先民不断改造着周围的生存环境,留下了震惊世人的马家窑文化等遗址。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临洮马家窑村麻峪沟口发现一处远古文化遗址,定名为仰韶文化马家窑期,沉寂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得以重见天日。这些物产不可能来自内陆的青海,考古学界将之视为文明交流、物资交换的证据。离开临洮县城,行车约10千米,考察队到达马家窑文化遗址所在的黄土坡。......
2023-10-28
原州秦长城
临洮秦长城
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14),秦始皇遣大将蒙恬驱逐匈奴,并下令在岷县(今属临洮)向东沿着蒙古草原南部一直到辽东,修筑长城防御匈奴进攻。《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秦长城西起临洮(岷县),沿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经定西县南转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县向东北方经甘肃省环县,经过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折向北至内蒙古托克托南,抵达黄河南岸。黄河以北则由阴山西段的狼山,向东至大青山北麓,经蒙古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张北、围场诸县,继续向东经抚顺、本溪,转向东南,终于朝鲜平壤西北部的清川江入海处。
长城对于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王昌龄的《塞下曲》写道:“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汪遵写有:“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长城自古以来都是诗文中所歌颂吟咏的对象,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www.chuimin.cn)
临洮境内的长城遗址位于新添三十墩杀王坡,是长城西端的起点。此地东临深谷,北临大碧河,地势高峻险要。临洮境内的秦长城是战国时期开始修筑的,秦国为了保护当时的陇西郡治、西部重镇狄道(即今临洮)以及通往陇西与北地两郡的通道,开始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临洮境内现存长城遗迹丰富,从长城西首望儿嘴、长城巷、长城湾、长城岭、长城梁、长城坡、万长岭、城墙岭等,行经新添、峡口、八里铺、龙门、窑店等445个乡镇,45多千米。其间长城时断时续,虽已是断壁残垣,却仍犹如巨龙一般,蜿蜒在祖国的大地上。
其中望儿嘴是长城的第一座烽火台,是长城的西端起首,位于新添三十墩南坪的最西端。虽经岁月洗礼,但黄土夯层十分明显。“雄关存旧迹,形胜壮山河。”伟大而古老的长城,早已失去了它作为防御工程的历史功用,但作为历史文化遗迹,却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研究它的内涵,瞻仰其雄姿,欣赏其艺术魅力,讴歌它的不朽功绩。
有关唐蕃古道:重走文成公主西行路的文章
临洮历史悠久,文明积淀深厚,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那时的先民不断改造着周围的生存环境,留下了震惊世人的马家窑文化等遗址。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临洮马家窑村麻峪沟口发现一处远古文化遗址,定名为仰韶文化马家窑期,沉寂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得以重见天日。这些物产不可能来自内陆的青海,考古学界将之视为文明交流、物资交换的证据。离开临洮县城,行车约10千米,考察队到达马家窑文化遗址所在的黄土坡。......
2023-10-28
现将10次会盟统计如下:续表会盟的地点一般在长安、拉萨或在唐蕃交界处,目的是停战言和,或者划分政权边界。贞元三年五月十五日,唐廷派出浑瑊、崔汉衡为正副会盟使,与尚结赞在平凉进行会盟。结果吐蕃伏兵四起,除浑瑊单骑出逃外,会盟官员自副使崔汉衡以下60余人皆被俘获,唐军死五百,被俘一千,双方此前的“清水会盟”破裂,重新回到交战状态。......
2023-10-28
长安是唐蕃古道的起点,在当时是一座文明荟萃的国际性大都市。今天,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西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太极宫是长安城代表性建筑之一,与大明宫、兴庆宫并称为长安城的“三大内”。太极宫共开十道门,其中北部的玄武门最为人所知。这里是唐蕃古道的起点,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必经之地。而金城公主出嫁时,则很有可能从大明宫出发,穿过街市,经开远门西出,踏上漫长的唐蕃古道。......
2023-10-28
兴平北塔文成公主和亲吐蕃西出长安时曾经过兴平县,相传现今兴平北塔所在的清梵寺即是当年公主的礼佛之地。金城公主和亲吐蕃时,唐中宗带领群臣从长安送至兴平,并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然而,在唐代,马嵬坡是重要的驿站,承担着出入长安的沿途补给、休整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拱卫长安城的前沿阵地,甚至在吐蕃逼近长安城时一度沦为唐蕃之间的拉锯之地。[23]马嵬驿是西出长安的必经之地。安史之乱中,叛军攻破潼关,直逼长安。......
2023-10-28
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唐蕃古道,天水都是西出长安的必经之地,长安去往凉州全程1000千米的驿道,民族杂居,不同文化在此汇集,经济发展迅速。北宋时期,经营丝绸之路成为国防经略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着宋朝对辽朝和西夏的防御。[5]11—12世纪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经济贸易中心南下东移,但秦州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仍然维持着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繁荣,是这条古道沉寂前的最后一抹霞光。......
2023-10-28
汉唐以来中原王朝经营河湟数百年,“河湟父老地”的认识已深入中原的历史记忆。但在唐后期,面对内忧外患的乱象,终只落得“圣人唯有河湟恨” 的遗憾。唐朝即使此时幡然醒悟,但“河湟之耻”的事实已经铭记史册了。时吐蕃“虏士众十三四,收丁壮弃老而去”。但百年的“胡化”已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晚唐诗人司空图《河湟有感》一诗仍充满了深重的遗憾,留给后世无尽的思考,其诗云:萧关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2023-10-28
首领在威逼利诱之下,同意让出青海、允吾、盐池等地,即今天从青海湖到茶卡盐湖以及共和县的大部分区域,率领部下迁往更偏远的地区。另一处重要的遗址是吐谷浑故都伏俟城,即“铁卜恰古城”,位于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青海湖西岸的布哈河谷地。......
2023-10-28
为了保障河西走廊的畅通,汉宣帝命令老将赵充国平定作乱的羌部。赵充国认为对羌族的叛乱不宜仅靠军事镇压,“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并建议朝廷通过屯垦戍边保持军事上的压力。汉代赵充国屯田,将河湟谷地与关中平原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战略整体,京畿与陇右甚至西域的经济、文化实现了进一步的联系与交流。在赵充国的身体力行之下,西汉正式进驻河湟区域。为了长期治理这片沃土,赵充国采取了屯垦戍边之策。......
2023-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