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唐蕃古道:文成公主西行,凤翔与亭子头重走之旅

唐蕃古道:文成公主西行,凤翔与亭子头重走之旅

【摘要】:取“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升凤翔郡为凤翔府,称“西京”。凤翔距离长安156.5千米,倘若遭遇兵燹,长安危在旦夕。出兵勤王的镇西节度使马璘转战凤翔,率士兵背城出战。柳林镇亭子头裴行俭诗作碑刻吐蕃扩张的野心并未停止。唐仪凤二年,“帝因诏行俭册送波斯王,且为安抚大食使”[37],裴行俭护送波斯质子俾路斯,自长安出发,行经凤翔县柳林镇亭子头村。亭子头现在也已然成为当地居民的休闲场所。

对于唐蕃古道而言,凤翔充满了太多的记忆。凤翔县本召穆公采邑之地,春秋时之故雍也。秦置雍县,汉代至隋代沿用雍县之名,唐至德二年(757)改名凤翔。取“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升凤翔郡为凤翔府,称“西京”。凤翔既是拱卫长安的前沿战略要地,同时也是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地方。[32]隋书·炀帝纪》载:“(大业五年)三月己巳,车驾西巡河右。……幸扶风旧宅。夏四月己亥,大猎于陇西。”[33]当时的凤翔(扶风郡治)就是长安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孔道。

凤翔县

凤翔属唐代“三辅”之地,地理位置极其险要。对于唐人来讲,凤翔不仅是诗歌中歌咏的对象,也是拱卫长安的战略要地。凤翔距离长安156.5千米,倘若遭遇兵燹,长安危在旦夕。在安史之乱中,唐朝将河西、陇右、朔方等地的军队调至中原,以靖国难,直接导致了西部河湟地区边境空虚,防御力减弱。《资治通鉴》载:“(广德元年)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34]这一年,蓄谋已久的吐蕃,在长安西北的泾州、邠州打开缺口,直入长安,占领长安15日左右,甚至还扶持了李守礼之孙广武王为帝,改元建制。吐蕃在京畿剽掠府库,焚烧房舍,长安城“萧然一空”。

郭子仪等唐将的周旋抗御下,吐蕃并没有东出潼关的机会,很快撤出长安,郭子仪收复京师。然而吐蕃的目标指向了凤翔,位于长安以西尚未沦陷的凤翔,成为唐朝抵抗吐蕃的重镇。有唐一代的将领都深知凤翔与长安相互依存的道理,《旧唐书·马燧传》云:“(李)抱玉移镇凤翔,以汧阳被边,署秦陇州刺史。……州西有通道,广二百余步,上连峻山,山与吐蕃相直,虏每入寇,皆出于此。燧乃按行险易,立石植树以塞之,下置二门,设篱橹。”[35]

吐蕃大兵围城数日,节度使孙志直闭城拒守。出兵勤王的镇西节度使马璘转战凤翔,率士兵背城出战。长安转危为安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马璘身先士卒,单骑奋击,俘斩千人而还,吐蕃大为惊恐,皆曰:“此将军不惜死,宜避之。”吐蕃不得不退兵至原、会、成、渭州一带,凤翔得以保全。

柳林镇亭子头

裴行俭诗作碑刻

吐蕃扩张的野心并未停止。大历三年(768),吐蕃围灵州,京师情况危急,凤翔首当其冲,成为重要的战略后援基地。《资治通鉴》载:“凤翔节度使李抱玉使右军都将临洮李晟将兵五千击吐蕃,晟曰:‘以力则五千不足用;以谋则太多。’乃将千人出大震关;至临洮,屠吐蕃定秦堡(在今甘肃临潭),焚其积聚,虏堡帅慕容谷种而还。吐蕃闻之,释灵州之围而去。戊戌,京师解严。”[36]清水会盟之后,凤翔与边界仅以陇州之隔,更是成为拱卫长安的重镇。

尽管如此,凤翔以西,邠州以北,数十州尽没,皆为吐蕃势力范围,唐朝的边防线大幅度收缩,白居易曾在《西凉伎》中万分感慨:“平时安西万里疆,而今边防在凤翔。”

在凤翔这个阅尽金戈铁马的地方,却有一处颇富诗意的沿途驻足之地。我们专程前往柳林镇亭子头村,这里藏着一个千年典故。亭子头村位于凤翔县城以西约8千米,柳林镇东约500米处,地处汧河与渭河交汇之处东北平坦开阔的台源地带西部,西临古代交通要道汧河河谷,是从长安通往西域和吐蕃的重要交通节点。

唐仪凤二年(677),“帝因诏行俭册送波斯王,且为安抚大食使”[37],裴行俭护送波斯质子俾路斯,自长安出发,行经凤翔县柳林镇亭子头村。至此地时,发现路旁的蜜蜂蝴蝶坠地而卧,感到奇怪,后询问得知,当地所产的酒醇香无比,使得这一带的蜜蜂和蝴蝶皆晕晕欲醉,卧地不起。裴行俭遂吟诗一首:

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

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

后来裴行俭将此酒带回长安,献给高宗。自此,“甘泉佳酿,清冽醇馥”的柳林酒便声名远播,这也是今天闻名遐迩的陕西西凤酒的前身。

亭子头现在也已然成为当地居民的休闲场所。亭子建于低台基上,平面呈六边形,六角各一圆柱,支撑起六角攒尖式顶部。在亭子正面入口之处有“新亭”匾额,两侧的圆柱上书有“龙槐有情迎过客,新亭无恙慰诗人”的对联,是今天的亭子头村民对于那段历史的回忆。

【注释】

[1]索南坚赞著,刘立千译注:《西藏王统记》,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年版,第69页。

[2]王娟、旦正才旦:《历史书写中的“文成公主”——兼论“多民族中国”的民族史叙事困境》,《社会》2019年第2期。

[3]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二一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075页。

[4]一说“五难”“七难”,根据《西藏王统记》(刘立千译注)的记载,唐朝设置的难题分别为:将绢绸穿过九曲明珠;一日之内杀五百只羊,食尽其肉,剥皮鞣革;明日午前饮尽一百坛酒;辨认一百匹母马与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辨认百条松木的本末;夜晚进入宫殿观看演出,能够原路返回;从三百名穿戴一致的女子中辨认出公主。机智的禄东赞顺利完成所有的难题。

[5]参见陈楠:《论唐蕃清水会盟》,载《藏史丛考》,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167—183页。

[6]宋敏求撰,辛德勇、郎洁点校:《长安志·长安图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年版,第287页。

[7]《会要》作“开元二十年改为兴唐寺”。

[8]杨铭:《长安兴唐寺与两次唐蕃会盟》,载《西部民族、文物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年版,第73-80页。

[9]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二三,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729页。

[10]详见胡戟、齐茂椿:《重走唐蕃古道:接文成公主回娘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西五台本名“云居寺”,位于玉祥门附近城墙东段的南侧,东邻洒金桥,西靠明代城墙,东西长约500米,由于唐长安城内太极宫南墙倾圮,形成从东至西延绵起伏的5个高台,宋代在台上创建寺院,因其形势而俗称寺名为“西五台”。(www.chuimin.cn)

[12]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二一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107页。

[13]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八,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357页。

[14][英]休·昂纳著,刘爱英、秦红译:《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49页。

[15]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四七六,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3920-3922页。

[16]陈小平:《唐蕃古道》,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17]范晔撰:《后汉书》卷八七,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875-2876页。

[18]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三七,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041-1042页。

[19]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〇八,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714页。

[20]周绍良主编:《全唐文新编》第1部第4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2650页。

[21]马绪传编:《全唐文》卷一六,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94-195页。

[22]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二一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081页。

[23]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二一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089页。

[24]杜佑撰:《通典》卷一七三,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511页。

[25]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八,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7092页。

[26]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二一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081页。

[27]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九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228页。

[28]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九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230页。

[29]马绪传编:《全唐文》卷一〇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30页。

[30]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二,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881页。

[31]陈景富:《法门寺》,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32]凤翔名称来源于一则民间传说。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酷爱音乐,尤其善于吹笙,一晚她梦见一位英俊的青年男子,善于吹箫,愿意与她结为夫妇。第二日弄玉告诉父亲,秦穆公立即派人前往各地寻找此梦中人,结果差人在华山明星崖下遇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正在吹箫,与弄玉所描述的梦中男子完全一致,经询问此人姓萧名史,极善吹箫,随即差人就将萧史引入宫中,秦穆公见状大喜,招为女婿,择日与弄玉成亲。一夜,夫妻两人在月下吹箫,引来了紫凤和赤龙,萧史告诉弄玉,他实为上界仙人,与弄玉有殊缘,故以箫声作合。今龙凤来迎,可以去矣。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腾空而去。唐时依此典故,将此地由扶风郡改名为凤翔郡。

[33]魏徵等撰:《隋书》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72-73页。

[34]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二三,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7265页。

[35]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三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510页。

[36]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四〇,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7321-7322页。

[37]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〇八,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0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