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环境革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革命: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1983年12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担任委员会主席,负责制定一个“全球变革的日程”。整个国际社会也对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是否能够和有效地解决这些全球性重大问题持怀疑态度。可持续的发展并不等于一切停止不前,保持现状。生态、环境与经济的紧密联系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仅由白云、海洋、绿色植被和土壤组成的生态之球。人类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改变它并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破坏。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全球环境问题、人类共有资源的管理问题、贫困问题、粮食问题、世界安全问题、国际间的经济政治关系等等,这些是单凭技术可以解决吗?人类是否可以仅仅生活在一个只有经济关系的社会中呢?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否仅靠环境保护机构和资源管理机构就可以解决呢?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各国之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在人类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呢?什么样的发展是基于自然资源基础之上的发展,并且可以长久地持续下去呢?

我们共同的未来

人们在思考、探索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先后提出过“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展”和“协调发展”等构想。

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3年12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担任委员会主席,负责制定一个“全球变革的日程”。要求提出到2000年以至以后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环境对策;提出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广泛合作的方法;研究国际社会更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协助大家建立对长远环境问题的共同认识,为之付出努力,确定出今后几十年的行动计划等。当时,布伦特兰夫人作为挪威首相还要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而且联合国的任命并非轻易的使命和责任,整个目标看起来有些雄心勃勃、超过现实。整个国际社会也对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是否能够和有效地解决这些全球性重大问题持怀疑态度。但是,布伦特兰夫人决定接受这一挑战,因为她认为,严峻的现实不容忽视。既然对于这些根本性的严重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那么除了向前走、去摸索解决方法外,别无选择。为了能够综合地、全面地考察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为了能够综合不同发展阶段各个国家的利益和观点,为了能够更科学地反映复杂社会和环境系统,具有广泛背景的22位成员组成了一个工作委员会。他们来自科学、教育、经济、社会及政治领域。其中,14名成员来自发展中国家,以反映世界的现实情况。中国的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也是委员会成员之一。由于委员会成员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不同的工作经历和见识,在如何看待和解决人口、贫困、环境与发展问题上,起初存在一些分歧意见,但经过长期的思考和超越文化宗教和区域的对话后,他们跨越了文化和历史的障碍,于1987年4月提交了一份意见一致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明确地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概念有2层含义:①我们需要发展以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要(尤其是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②这种发展又应该以不破坏未来人实现其需要的资源基础为前提条件。简单地说,贫穷国家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应该通过发展得到满足,但是如果这些满足是通过破坏资源和环境基础来实现的,如砍伐森林、过度捕捞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那么这种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对那些经济发达国家来说,保持他们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意味着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更大压力,那么这种消费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

可持续的发展并不等于一切停止不前,保持现状。对那些尚未解决人们温饱问题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发展是必需的、紧迫的。为了满足基本需求,不仅需要那些穷人占大多数的国家的经济增长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且还要保证那些贫穷者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需的自然资源的合理份额。

在我们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之时,不论是满足富国的需求还是满足穷国的需求,都应该想到我们所拥有的地球,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后代人的利益。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3岁的加拿大女孩塞文·苏左克发表了一次感动世界的讲演。她说,“我们没有什么神秘的使命,只是要为我们的未来抗争。你们应该知道,失去我们的未来,将意味着什么?……请不要忘记你们为什么参加会议,你们在为谁做事。我们是你们的孩子,你们将要决定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这是一个孩子对恣意挥霍自然资源的父辈们的请求和呼吁。

可持续发展概念看起来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性的东西。我们这个现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现存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又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

该报告对当前人类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评价,指出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是不可分割的;许多发展形式损害了它们立足的环境资源,环境恶化又可以破坏经济发展。人类的活动影响国家、部门甚至有关的大领域(环境、经济和社会),整个地球正在发生巨大的发展和根本的变迁。这些巨大的变化将全球的经济和全球的生态以新的形式联系在一起。过去,人们一直在关注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现在,人们不得不面对生态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力。而且,各个国家之间,不仅在经济上互相依赖着,在生态和环境上也日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在局部、地区、国家还是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和经济已经紧密交织成一张巨大的因果网。

生态、环境与经济的紧密联系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在人类发展前景的问题上,该报告指出:

人类有能力使发展继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的因素——不是绝对的制约,而是由目前的技术状况以及环境资源方面的社会组织造成的制约和生物圈承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造成的制约。人们能够对技术和社会组织进行改善,以开辟通向经济发展新时代的道路。

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但又不是盲目乐观。人类有能力发展下去,但人类必须意识到人类发展是有限制的发展。生物圈所能承受的压力是有一定的物理极限的,然而,人类可以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发展来不突破生物圈所能容忍的限度。在技术进步、社会关系以及政策调整等方面,人类可以大有作为,可以通过改善人类自身的活动走向可持续发展。

《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提出了一些急需改变的领域和方面,这些问题可以概括如下:

(1)改变生产模式

工业是现代化经济的核心,也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通过原材料开发和提取、能源消耗、废物产生、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和废弃这一循环过程,工业及其产品对文明社会的资源库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提高了资源质量或扩大了资源利用范围;也可能是消极的——即生产过程和产品消费过程中产生了污染、导致资源耗竭和资源质量下降等问题。如果工业发展要长期持续,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发展的质量。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报告,如果发展中国家工业品的消费水平上升到目前工业化国家的水平,则世界工业产量必须提高2.6倍。如果人口增长按预计的速度发展,到21世纪某一时期世界人口大致稳定时,世界工业产量预计需要上升5~10倍。这种增长将给未来的世界生态系统及其自然资源基础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工业和工业过程应该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少地产生污染和废弃物,更多地立足于可再生资源而非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健康和地球环境的不可逆转的影响。(www.chuimin.cn)

(2)适度的消费模式

全球可持续发展要求较富裕的人们能够根据地球的生态条件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当各地的消费模式重视长期的可持续性,超过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才能持续。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这样的观念,即鼓励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的消费标准和所有的人可以遵从的标准。这些话看起来有些晦涩难懂,但核心只有一个:人们的消费方式应该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相一致,发达国家高消费的生活模式对资源施加了太大的压力;这种消费模式不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而应该予以改变。同样,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的某些消费方式也是需要改变的。

(3)综合决策机制

许多需要对人类发展问题进行决策的机构,基本上都是独立且分散存在的。它们往往只考虑部门内部的职责,按照各部门的要求而行事。例如,负责管理和保护环境的机构与负责经济的机构在组织上是分开的。有些部门的政策对部门的目标有利,对环境却是有害的。政府往往未能使这些部门对其政策造成的环境损害负起责任来。举例来说,过去工业部门只负责生产产品,而污染问题留给环境部门去解决。电力部门只管发电,酸性尘降等问题也让其他专门机构去处理。国家实行一项政策措施,也很少考虑该政策对环境的可能影响,一旦产生不良环境影响再做修补工作。这些事后的修补常常需要很高的费用,而且,一些生态影响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在各个部门行使自己的职责时应该将生态和环境的利弊综合考虑进去,进行综合决策,就可以避免可能的环境后果。这种综合决策机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极大重视,研究者和决策者都在试图通过这种综合决策机制,寻求一种既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又能对环境进行妥善保护甚至是改善的“无悔政策”或“双赢政策”。

(4)人口问题

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人口的高速增长超过了环境资历能够长期支持的数量。粮食、能源、住房、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和就业等都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现在的问题不在于人口数量多大,而在于人口的数量和增长率怎样才能与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相协调。人口控制对一定生态环境和减缓资源基础耗竭非常重要。政府应该制定人口政策,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人口控制目标,并通过社会、文化和经济手段实施计划生育,不仅控制人口的数量,同时改进人口的整体质量。

(5)粮食保障

该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的人均粮食产量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但由于粮食生产和分配的不均衡,仍然有11亿人无法得到足够的粮食。世界的农业发展并不缺乏资源,而是需要保证粮食生产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通过充分利用人类已经拥有的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制定粮食供给和生活保障的新政策,可望实现保障世界粮食充足供给的目标。

(6)能源消费

取暖、煮饭、制造产品、交通运输等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服务都是能源提供的动力。目前,人类主要依赖于矿物燃料和薪柴。矿物燃料的使用面临着耗竭的困境,据估计,石油可利用50年,天然气可利用200年,煤炭可利用3000年。同时,矿物燃料燃烧还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酸雨问题、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与矿物燃料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相关。因此,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如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将会帮助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还探讨了国际经济对发展和环境的作用,如何管理人类的共有资源(海洋、外层空间、南极洲),如何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国际秩序,国际机构在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公众参与的必要性、环境投资等问题。

环境与发展

可以说,《寂静的春天》掀起了第一次环境革命,辩论的焦点是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重视环境污染,并努力采取技术措施减小环境污染的损害。《我们共同的未来》则标志着第二次环境革命的到来,它重新界定和扩大了许多原有的概念,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人类发展模式,并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第二次环境革命中最引人注意的词汇。它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与环境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辩论的焦点则转移到怎样达到有利于环境的经济增长的讨论上。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倡导保持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号召人们在增加生产的同时,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它明确提出要变革人类沿袭已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决策机制,调整现行国际经济关系,并大声呼吁旨在动员民众参与的环境运动。在报告的最后,委员会宣称:“以后的几十年是关键时期,破除旧的模式的时期已经到来。用旧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方式来维持社会和生态的稳定的企图,只能增加不稳定性;必须通过变革才能找到安全。”

这场变革已经开始,为了拥有一个美好的共同未来,世界各国正在合作中寻找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于是,在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树立了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观点,并提出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不仅成为理论学家和政治家必说的名词,而且,通过各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它已经成为当今规模最浩大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