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对身体有方方面面的影响,调节体重、影响胃口仅仅是肠道菌群的基本功能。对于人体来说,维持肠道菌群的正常平衡,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如果在肠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肠道菌群健康而稳定,就能抑制致病菌的侵扰。在科学家看来,代谢发生异常,离不开失衡的肠道菌群。如果长期吃高脂高糖的食品,肠道菌群中的致病菌会增加,益生菌则会减少,很容易使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转化为脂肪,从而为人类带来体重增加等肥胖问题。......
2023-10-28
2000年,在一个受灾的加拿大小镇上,所有饮用水源都被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污染了,2300多人肠胃不适,患上了一种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1],且存在精神障碍、抑郁和焦虑等问题。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假设:引发这些精神疾病的可能原因是紊乱的肠道菌群系统。
有一些较为低等的生物,如腔肠动物(coelenterate),整个身体基本上就是一个消化腔(digestive chamber),腔内壁菌群和这些生物的神经系统几乎在一起相互作用。随着演化的进行,它们的神经系统越来越发达,也与消化系统日渐隔离,但神经系统和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似乎从未中断。
示意图:科学家认为肠道菌群是人体的“第二大脑”(绘图:李靖)
那么,肠道菌群是如何通过“肠一脑轴”“挟”大脑以令全身的呢?(www.chuimin.cn)
肠道菌群是后方大总管,敦促免疫系统产生某些细胞因子[2]。当细胞因子进入循环系统,通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潜入大脑,大脑的功能和活动就被调控了。
肠道菌群还负责管理肠道内细胞的内分泌活动,而后者可以产生血清素。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发现,为了促进神经元连接处产生血清素,肠道中的部分微生物下足了功夫。进入循环系统的血清素,能在下丘脑相关区域起作用,几乎能像交警指挥交通那样,影响大脑的信号传导。血清素越多,越能令人心情舒畅,还能避免神经元遭受神经毒素的损害。
此外,肠道菌群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加强细胞之间的连接,让血脑屏障变得更加结实,使大脑更好地发育,免受其他细菌及微生物的“欺负”。
肠道菌群费尽心机,不过是为了帮助大脑及早意识到身体状况如果肠道菌群失控,不仅可能发生肠易激综合征,而且连中枢神经系统也可能出现问题。因此,为了大脑能正常运转,人类必须补充一些膳食纤维,促使肠道微生物能维持正常、健康的状态。
有关生命密码: 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的文章
肠道菌群对身体有方方面面的影响,调节体重、影响胃口仅仅是肠道菌群的基本功能。对于人体来说,维持肠道菌群的正常平衡,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如果在肠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肠道菌群健康而稳定,就能抑制致病菌的侵扰。在科学家看来,代谢发生异常,离不开失衡的肠道菌群。如果长期吃高脂高糖的食品,肠道菌群中的致病菌会增加,益生菌则会减少,很容易使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转化为脂肪,从而为人类带来体重增加等肥胖问题。......
2023-10-28
肝移植前后患者的肠道菌群中MDRB的定殖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未来肝移植患者术后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疗思路。耐多药细菌感染仍然是肝移植后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肝脏疾病晚期的肠道营养不良可能使患者的肠道更易于被MDRB感染和定植,进而加剧营养不良。但是,LT术后MDRB定植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2023-11-16
如果有了人工酵母,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只要将青蒿素相关的基因“写”人人工酵母,就能将它变成青蒿素的生产工厂。当然,除了青蒿素,这个“细胞工厂”还能生产各种中草药物成分、镇痛剂,乃至人白蛋白、抗体,等等。在合成生物学家手中,酵母又变成“食物工厂”:改变颜色、调整气味、增加元素,统统不在话下。......
2023-10-28
哺乳动物的宿主与其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肠道受损,会诱导全身性T细胞反应失调,最终致使远端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等。结果表明,饮食中色氨酸的限制会改变肠道菌群的代谢特性,进而影响脑炎性T细胞反应。肠道菌群、饮食色氨酸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这种联系可能有助于制定预防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的治疗策略。......
2023-11-16
同时,M1细胞在共同居住的WT小鼠中仅略有增加,表明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主要影响浸润的免疫细胞而不是常驻的免疫细胞,这些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变化在AD进展过程中可以驱动外周免疫细胞浸润和神经炎性激活。图7-6-8肠道菌群是免疫细胞浸润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所必需的注:A.口服抗生素5个月对7月龄5XFAD 转基因小鼠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的影响。E、F.7月龄 WT、同笼饲养型WT和5XFAD转基因小鼠脑匀浆中Th1细胞和M1型小胶质细胞比例的变化。......
2023-11-16
但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此处。2014年9月,一项发布在《Nature》上的研究揭开了人造甜味剂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机制——破坏肠道菌群,从而增加代谢疾病的风险。究其原因,研究人员发现,人造甜味剂使肠道中的一些有益菌死亡,并促进另一些细菌的增殖。在实验研究的甜味剂中,糖精拥有最强的效果,其次是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糖精并不会引起龋齿。......
2024-01-26
Kiyoshitakeda等人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代谢物乳酸和丙酮酸通过诱导GPR31介导的肠CX3CR1+细胞的树突突起而有助于增强免疫应答。缺乏GPR31的小鼠的肠道CX3CR1+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地表达,在小肠中表现出CX3CR1+细胞的树突突起缺陷。此外,用乳酸盐或丙酮酸盐处理的野生小鼠表现出增强的免疫应答和对肠道沙门菌感染的高抗性。图3-5-5肠内容物诱导CX3CR1+细胞树突的延伸图3-5-6GPR31依赖性树突突出肠CX3CR1+细胞图3-5-8由乳酸和丙酮酸诱导的CX3CR1+细胞的GPR31依赖性树突突起......
2023-11-16
去偶联的BAs更疏水,更容易随粪便排出。BSH活性高的细菌促进BA的去偶联。相反,另一个重要是BSH活性较低的Bacteroidetes并没有被LGG改变。这些结果表明,Z-Gu和Gly-MCA对肠道FXR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药物的拮抗作用,而非菌群的改变。LGG处理显著增加粪便总BAs。为了进一步确定BA的排泄,还对尿液进行了分析。由于MRP4不是FXR的靶点,结果提示LGG-FXR与肾脏BA排泄无关。Z-GGly-MCA均未抑制LGG对尿液BA排泄的升高。......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