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犯罪基因与基因歧视揭露,生命密码告诉你基因科普

犯罪基因与基因歧视揭露,生命密码告诉你基因科普

【摘要】:也就是说,他的身上也携带着所谓的“犯罪基因”。效果图:犯罪基因是基因歧视此外,在2006年,一份研究发现,有56%的新西兰毛利人携带MAOA-L型基因,远高出欧洲白种人的34%。如果只通过某人携带“犯罪基因”就认定一个人会犯罪,实在是简单粗暴、有失公允。而且,这种“基因歧视”不仅会冤枉无辜者,更有可能对人的心理建设起到负面作用。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詹姆斯·法隆教授,是一位很有声望和地位的学者,专门从事大脑神经研究。但是,法隆的研究却把自己吓了一跳。

一天,他正在研究家族成员的脑部扫描图,突然发现其中一张脑部结构图和一些知名凶杀犯的相差无几!再仔细一看,这张图的主人正是他自己。难道教授也是个潜藏的杀人犯?查阅族谱之后,法隆更惊讶了:原来自己的家族史上还真出过不少变态杀手。也就是说,他的身上也携带着所谓的“犯罪基因”。好在,因为家庭充满关怀和爱,后天的教育又能修身养性,法隆没有重蹈前人的覆辙。

效果图:犯罪基因是基因歧视(绘图:柳叶刀)

此外,在2006年,一份研究发现,有56%的新西兰毛利人携带MAOA-L型基因,远高出欧洲白种人的34%。有人提出,这可能和毛利人曾有吃人的习性有关。这种说法耸人听闻,会加重外人对这一族群的误解。毛利人当然不能接受了,于是群情激愤,纷纷站出来抗议。

其实,MAOA基因除了强化攻击性,也有一些正面的作用,比如令人变得敢于冒险。之所以毛利人携带MAOA基因的比例比较高,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祖先足够勇敢,是能乘坐独木舟跨海而来开疆拓土的勇士,经过自然筛选,这种特征就流传了下来。如此,他们拥有MAOA基因的比例自然就高些。

如果只通过某人携带“犯罪基因”就认定一个人会犯罪,实在是简单粗暴、有失公允。而且,这种“基因歧视”不仅会冤枉无辜者,更有可能对人的心理建设起到负面作用。如果某个孩子从小就被发现携带这些基因,一出生就被贴上“潜在罪犯”的标签,受到多方歧视,遭到重重监管,那么,他的心理和心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后会做出什么样的事,可想而知。(www.chuimin.cn)

我们要记住,基因反映的其实仅仅是人性的一部分,或者只是一种可能性。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维和复杂的世界,需要思考的不仅有基因的因素,还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基因不过是给人一副牌,能把它打成什么样,还要看我们自己。

参考资料

1.杨士隆.暴力犯罪:原因,类型与对策[M].苗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 Ma D.Why Japan,not China,was the first to develop in East Asia:Lessons from sericulture,1850—1937[M].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04,52(2),36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