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胚胎干细胞克隆成功!医疗领域迎来巨变!

胚胎干细胞克隆成功!医疗领域迎来巨变!

【摘要】: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成功,对许多焦急等待着的病人可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一旦克隆技术能派上用场,医疗界将迎来一场巨变。在小说《别让我走》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创制了一个黑暗的科幻世界在这个未来世界中,克隆人们生活在一个类似寄宿学校的机构中,唯一的价值就是在成年后把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病人。如果真像石黑一雄所担心的那样,培养克隆人是用来收割器官,无疑是法律与伦理的巨大灾难。

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成功,对许多焦急等待着的病人可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至少,人类想重获细胞分化的全能性算是有了一点儿希望。

一个惯常的现象是:物种越高级,细胞分化全能性就越低,能修复自身的能力也就越不尽人意。

若是单细胞生物,只要有一个细胞,便能一生万物;换作涡虫,一个细胞怕是不行,但把它切成几段,一窝新涡虫转瞬可得;至于螃蟹,如果一只螯被折断,还能长出一个小的代偿;而人类的自愈能力却极为可怜。

一旦克隆技术能派上用场,医疗界将迎来一场巨变。用自己的细胞来培养替代的器官,异体移植产生排斥反应的痛苦将不复存在,稀缺器官也不会再愁来源。

迷你肾脏、迷你肝脏、迷你心脏,甚至迷你大脑,种种培养项目都开始了。在初级阶段,要和成熟器官具有完全相同的器质结构,未免过于苛求。但是,一个雏形,兼有一些器官上的复杂分化,已经足够引人遐想。看那迷你肾脏上微小的细管,再看那肠道组织的精妙褶皱,我们没法不对人类的未来充满希望。(www.chuimin.cn)

也许,在未来,靠着3D打印技术,便能让细胞在模型框架下向三维方向生长。综合基因编辑、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生物材料等技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器官最终会被培养出来。

然而,在光明的前景中却有一丝黑暗的阴霾。在小说《别让我走》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创制了一个黑暗的科幻世界在这个未来世界中,克隆人们生活在一个类似寄宿学校的机构中,唯一的价值就是在成年后把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病人。无独有偶,好莱坞大片《逃出克隆岛》也描述了类似的桥段。如果真像石黑一雄所担心的那样,培养克隆人是用来收割器官,无疑是法律伦理的巨大灾难。

但也正如潘多拉盒子最后出现的是“HOPE”(希望),《侏罗纪世界2》中,最终打开阀门解救了在毒气中奄奄一息的恐龙的并非人类,而是被克隆的小女孩,那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它们和我一样,都是生命”科学技术作为提高生产力的工具,本无所谓好坏。克隆技术也是一样,不能因为潜在的风险就因噎废食,将其全盘否定。只要能够监管得当,防止这项技术滥用,就可以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