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命密码:首次成功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

生命密码:首次成功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

【摘要】:虽然克隆哺乳动物已经成功,但这并不代表克隆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技术的实现并不那么乐观。出于医疗目的,科学家早已开始尝试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后的重编程往往停滞,克隆的胚胎能完成发育的也是寥寥无几。上文提到的科学家米塔利波夫领导的团队首次成功实现了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克隆。

虽然克隆哺乳动物已经成功,但这并不代表克隆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技术的实现并不那么乐观。

出于医疗目的,科学家早已开始尝试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一旦技术成熟,这种细胞就能派上用场,分化产生绝大多数组织、器官,将大量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离苦海。

知易行难。没过多久,人们就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脸:哪怕只是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难度也非常大。

最先出问题的是体细胞核,被迫移居卵细胞,被强行摊派反自然的逆分化任务,人类体细胞核挑起大梁的能力比爪蟾乃至其他哺乳动物弱得多。核移植后的重编程往往停滞,克隆的胚胎能完成发育的也是寥寥无几。

作为承载容器的卵细胞也不太够用。如果是搞动物实验,科学家很容易就能收集到成百乃至上千的卵细胞,将它们统统用于核移植。只要数量够多,哪怕成功率再低,也总有几个能侥幸成功。然而人类的卵子每月仅产1颗,弥足珍贵,试验量也就很难提上去。

奇怪的是,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有科学家宣称解决了这个问题。

说这话的是黄禹锡。2004年,当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上时,这位韩国科学家震撼了世界:在对多达242颗人类卵细胞进行核移植的尝试后,他的研究团队成功克隆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www.chuimin.cn)

这一成果曾被认为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后来却发现这是一桩造假事件,黄禹锡的研究被调查者认为存在伦理和结果造假问题,但有意思的是,经调查发现,黄禹锡的团队在这场闹剧里无意间培养了首批单性生殖的人类胚胎——单单这个重大技术突破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的崛起,曾一度使克隆技术的研究备受冷落。直到2013年,在一味神奇“佐料”的帮助下,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才取得重大进展。上文提到的科学家米塔利波夫领导的团队首次成功实现了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克隆。

永远不会有人明白,为什么米塔利波夫会突发奇想,在人类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加点咖啡因。然而,一次脑洞大开的尝试,却收获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在咖啡因的作用下,“军心”稳住了。卵母细胞细胞质的一些关键分子变得安分了。在它们的辅助下,细胞重新编程效果大增,总算生成了胚胎干细胞。更令米塔利波夫感到欣慰的是,其中一些还分化成了心肌,出现了脉动。

一种常见饮料里的物质竟有这般非凡的功效。生命世界,神奇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