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出“演化论”观点,世界上现存的数百万个物种,是从大约30多亿年前的原始生命开始不断演化的结果。中国民间流传着“同姓的人500年前是一家”的说法。他们可以根据毛发、血液等痕迹,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来确认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因测序技术已经成为打开基因宝藏的金钥匙,帮助我们揭开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生命奥秘。......
2023-10-28
随着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巨大突破,生命科学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从人工合成衣原体到制造第一个人工真核生物,新的技术正在让人类干预、操控,甚至创造生命的能力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新技术面临的社会伦理压力与舆论挑战也日益严峻。
事实上,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漫漫征途中,从来都不缺少质疑和对立。
在中世纪的欧洲,医生安德雷亚斯·维萨里顶着宗教神学的巨大压力,进行了当时被视为不道德的人体解剖和研究,最终在1543年,以一本划时代的《人体结构论》,彻底颠覆了当时错误的人体医学认知。
1954年,美国医生约瑟夫·默里[3]和他的团队突破了技术和伦理上的桎梏,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器官移植手术——在一对双胞胎兄弟之间进行肾脏移植。半个世纪以来,器官移植技术无数次让心脏再度跳动,使眼睛重现光明,不仅改写了患者的命运,还修改了生死的界限。
今天,围绕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伦理与道德,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争议。相应地,我们也将不断面临“什么是人”“什么是生命”等伦理质疑。
科技发展将遭受伦理的挑战,而社会固有的道德伦理也未尝不会被科技重塑。历史上,每一次革新和突破都会面临类似的境况。在这二者之间,我们又当如何权衡?
爱因斯坦曾讲: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法律的支撑和约束,以促进行业规范化的管理,掐断不良意图的源头,让科学技术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前进。另一方面,社会伦理面对新科技时也不可一味踩刹车,故步自封的反科学态度并不能阻止新技术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反而会让善心者失去造福社会的机会。
从原始人发明弓箭到计算机连接世界,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在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技术本没有善恶之分,而是否会给未来世界带来深重灾难最终取决于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与其争论试管婴儿技术究竟是“送子观音”还是“技术恶魔”,试图用道德观念和伦理批判延缓科学发展,还不如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它,用最严格的制度监管,推动新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和应用,让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www.chuimin.cn)
参考资料
Bredenoord A.,P.Braude.Ethics of mitochondrial gene replacement:from bench to bedside[J].BMJ,2010,341:c6021.
【注释】
[1]国际辅助生育技术监控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全球已有500万试管婴儿降临人世,体外受精技术已经成为不育治疗的主流选择。
[2]在第一例“试管婴儿”成功后,斯特普托和爱德华兹还共同创建了第一所人体体外受精科学和临床研究所,即著名的波恩诊所。斯特普托于1988年3月21日逝世。
[3]1990年,约瑟夫·默里由于在“人体器官和细胞移植的研究”中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有关生命密码: 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的文章
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出“演化论”观点,世界上现存的数百万个物种,是从大约30多亿年前的原始生命开始不断演化的结果。中国民间流传着“同姓的人500年前是一家”的说法。他们可以根据毛发、血液等痕迹,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来确认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因测序技术已经成为打开基因宝藏的金钥匙,帮助我们揭开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生命奥秘。......
2023-10-28
群体技术、个体技术、群体伦理、个体伦理,始终是生命科学需要回答的问题。在过去异想天开,在今天勉为其难,在未来习以为常,尹烨说这就是“技术”。“自在睡觉”是为生命赋能的一个团队。尹烨两年半的坚持,成就了《天方烨谈》这样一个科普品牌,音频节目播放量高达3000万。而这本《生命密码》,不仅是中国本土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也是尹烨本人探索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一本趣味之作。生命是一种积累,而创作和阅读帮助人们积累。......
2023-10-28
每个人的细胞,都是携带着巨大DNA的数据宝库。不过,目前的DNA取证技术绝非万能。要识别DNA表观遗传差异,并非做不到。如果一切如开篇电影《三块广告牌》中的母亲米尔德里所愿,将全国男人的DNA都抽取一遍,那便和日本小说家东野圭吾笔下的《白金数据》一样了。在这本书中,未来政府会建立基因数据库,收集全国人民的DNA数据,通过与犯罪分子留在现场的DNA进行比对,警方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真凶或者受害者的身份。......
2023-10-28
究竟是什么样的生命机制和动力造就如此之大的巨型基因组?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们发现“重复”在生命的演化过程中是极其普遍和频繁的。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生命,甚至整个宇宙,都是由基本的信息单位或物质单位由不同形式的重复和排列形成的。由于占据了基因组的大部分比例,故转座子被视为“暗物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是研究基因组大小变异与功能的热门课题。......
2023-10-28
尹烨是我的一位科学家朋友,我们常会交流对科学问题的看法。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世上最怕认真二字,科学尤其如此,但也往往最需要认真的精神。最近尹烨出了本名为《生命密码》的新书,里面包含了40余篇与生命有关的文章,话题领域涵盖动植物、微生物和人,足以满足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人的好奇心。开卷有益,愿大家如尹烨一样,赤子之心永存,对生命充满好奇。......
2023-10-28
谁料想,在土豆传入爱尔兰的180年间,大大养活了老百姓,使得爱尔兰人口增加了17倍。相比之下,爱尔兰人为了提高产量,只引进了最高产的品种;而在晚疫病面前,最高产的也是最脆弱的。回到爱尔兰,当晚疫病到处蔓延时,土豆绝收,整个国家陷入了饥荒。被晚疫病肆虐七年后,这场惊世大饥荒终于结束,而爱尔兰人口也减少了将近四分之一。就这样,土豆把爱尔兰人送往美洲,送往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
2023-10-28
然而,丧尸片也并非毫无根据——不生不死、半生半死的状态确实存在。另一类现实中的行尸走肉则是被弓形虫感染的啮齿类生物。老鼠本怕猫,然而,被弓形虫感染的老鼠在微生物的精心操控下可能会永久丧失对猫应有的恐惧之心。这些不避猫的老鼠最后的结局当然是被天敌当作美餐,弓形虫也趁机进入猫体内完成繁殖周期。相比恐怖的寄生生物,对人类威胁最大、最能造成类似丧尸片场景的,还得算是瘟疫暴发。......
2023-10-28
既然治疗方法没成型,那么,做好预防就更加重要。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彻底被探明,做到完全有针对性的预防也尚不可能。所以,那些爱说话的老人更乐于思考和回忆,不那么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多发展一些兴趣爱好,跟周围的同伴打成一片,跳跳广场舞,或者下下棋,经常进行有效社交,才能保持头脑活跃。与正常老人相比,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脑内神经元纤维缠结数量更多。......
2023-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