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人类的婴儿在哺乳动物中算是“早产儿”了。为了顺利分娩,人类便演化出了这种“早产”的怀孕方式,让胎儿不待头骨愈合便离开母体。幸运的是,人类父母对婴儿关怀备至,即使“早产”的婴儿没有行动能力,也能在父母的照料下平安成长。成年袋鼠体重达50~100千克,而刚出生的小袋鼠体重却只有2克,个头只有一颗花生大小,模样就跟其他哺乳动物的胚胎差不多,是不折不扣的“早产儿”。......
2023-10-28
睡眠中的动物危机重重,一不小心就会葬身天敌腹中。和动物们不同,人类很幸运。已经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有安全稳固的避风港,也不用承受睡到半夜被野兽叼走的危险,因此人类的睡眠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节奏。
表面看来,睡梦中的人双目始终紧闭;实际上,眼皮底下的眼球却在转个不停,“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交替循环。
睡眠的第一个阶段,通常是“非快速眼动睡眠”。进入这个阶段以后,眼球转速降低,脑电波稳步放缓,大脑活动也趋近于零,所以又得名慢波睡眠(slow-wave sleep,SWS)。睡眠的前四个时期都归属于这个阶段。
起先,是入睡期。脑电波开始放缓,但睡眠很浅,只要稍有风吹草动,人就会当即清醒过来。
继而,是浅睡期,占睡眠时长的半数左右。此时脑电波运行捉摸不定,频率、振幅忽小忽大。对睡眠障碍人士来说,浅睡期是意外惊醒的高危时期。
此后,便是熟睡期和深睡期。脑电波波幅变宽,神经元放电频率减缓,心跳速率、呼吸速度和血压均渐渐下降,人开始陷入深度睡眠的状态。
深度睡眠时间虽然只占睡眠总时间的1/4左右,发挥的功能却是重中之重,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提高免疫力等皆取决于深度睡眠的质量。若在此时意外惊醒,就会感觉头昏脑涨、身体不适。(www.chuimin.cn)
睡眠的第二个阶段是“快速眼动睡眠”。在这个阶段,眼球转速加快,大脑重新活跃起来,脑电波活跃程度甚至比清醒时更高。然而感觉和运动系统仍旧待机。这似醒非醒的时刻,也是人进入梦境之时。
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为70~90分钟。天亮之前,类似的周期会循环往复4~5次。随着睡眠的深入,快速眼动睡眠的比重逐渐增加,人体也逐步适应天亮后的节奏。
示意图:睡眠的周期循环(绘图:杨嘉梓)
人类的睡眠时间并非动物界最长,却可以让人保持精力充沛,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深度睡眠占比更高——安全的环境能够让人更放心地在深度睡眠中停留更久。相应地,人类的快速眼动睡眠也会更多,而这正是长期记忆融入大脑的关键时刻。那么,如果像某些动物那样一天睡十几个小时,是否会让人更加聪明健康呢?
能否变得聪明难以确定,但睡得太久却会让健康大受影响。睡眠时间若超过10小时,便会提高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率。中国睡眠研究会发现:睡眠超过10小时的人,各种因素导致的总体死亡风险将是一般人的1.5~2倍。
所以,如果强行赖床,睡眠带来的充沛精力会耗去,反倒让身体陷入如同倒时差的状态。长此以往,伤身不轻。
有关生命密码: 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的文章
可以说,人类的婴儿在哺乳动物中算是“早产儿”了。为了顺利分娩,人类便演化出了这种“早产”的怀孕方式,让胎儿不待头骨愈合便离开母体。幸运的是,人类父母对婴儿关怀备至,即使“早产”的婴儿没有行动能力,也能在父母的照料下平安成长。成年袋鼠体重达50~100千克,而刚出生的小袋鼠体重却只有2克,个头只有一颗花生大小,模样就跟其他哺乳动物的胚胎差不多,是不折不扣的“早产儿”。......
2023-10-28
尽管猫和人类的关系阴晴不定,但时至今日,猫寄人篱下也有1万年左右了。那么,猫到底被驯化了吗?可内心高傲的猫一直忠实于肉食动物的初始设定,无肉不欢。这可能是因为猫体内无法合成必要的氨基酸,不太消化得了碳水化合物。这里的毁灭,是说像海明威一样的硬汉,也会被猫驯服。猫就是靠着引发人脑的化学反应,来诱导人类对它有求必应。看来,猫奴们对猫痴心一片,不过是中了猫主儿的套路罢了。......
2023-10-28
虽然克隆哺乳动物已经成功,但这并不代表克隆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技术的实现并不那么乐观。出于医疗目的,科学家早已开始尝试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后的重编程往往停滞,克隆的胚胎能完成发育的也是寥寥无几。上文提到的科学家米塔利波夫领导的团队首次成功实现了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克隆。......
2023-10-28
首先,让我们来看两者的信息编码:计算机的“程序”和生物细胞的“基因”。由0和1组成的数码串,本身并无意义,聪明的人脑根据需要,设计出各种实用的“编码”系统,就像编写电报密码那样,赋予数码信息单元一定的含义。令人惊讶的是,生物细胞的“基因”,竟然也是用成串的数码字母写成的!图1计算机密码与生物密码的对比......
2023-11-03
放眼当今世界,火灾频发、洪水泛滥、严寒侵袭、酷热炙烤,大自然无情的肆虐似乎警醒着我们,只有破解生命的密码,才能真正抵达人类的伊甸园。截至目前,成功驯养的品种达15个。一个故事一种感悟,在张启跃和刘兴的眼里,生命价值的等同,赋予了他们不寻常的人生脚步,一个回望生命的过去,一个追寻生命的将来,但他们都掌握着同一样的生命密码——生物的多样性!......
2023-11-26
然而很快,环境开始变得复杂,BP机式的神经系统遇到了障碍。以猩猩为例,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大约是90亿,神经系统相当于从BP机升级到了功能手机。终于,大脑像是从功能手机升级到了智能手机,开始奠定人类种群在生物界的江湖地位。大约290万~390万年前,人类祖先的脑容量突然开始增长,迅速从南方古猿的415毫升涨到1400毫升,达到了现代人的脑容量水平。脑容量的激增,意味着无论是细胞数量还是组织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023-10-28
而让科学入土生根,走进千家万户,就是科普的使命。自2006年以来,华大基因每年都会主办国际基因组学大会,而“科学嘉年华”正是大会的永恒主题之一。在2017年的第十二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尹烨及其团队精心策划了这一届的“科学嘉年华”活动,以“科学是甜美的”为口号,场面特别火爆。作为嘉宾之一,我跟孩子们谈到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聊到了他们的爱好和梦想,还跟孩子们说,科学是甜蜜蜜的,科学是美丽的,科学是可以享受的。......
2023-10-28
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出“演化论”观点,世界上现存的数百万个物种,是从大约30多亿年前的原始生命开始不断演化的结果。中国民间流传着“同姓的人500年前是一家”的说法。他们可以根据毛发、血液等痕迹,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来确认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因测序技术已经成为打开基因宝藏的金钥匙,帮助我们揭开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生命奥秘。......
2023-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