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命密码:人类的睡眠节奏与快速眼动睡眠

生命密码:人类的睡眠节奏与快速眼动睡眠

【摘要】:已经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有安全稳固的避风港,也不用承受睡到半夜被野兽叼走的危险,因此人类的睡眠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节奏。表面看来,睡梦中的人双目始终紧闭;实际上,眼皮底下的眼球却在转个不停,“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交替循环。随着睡眠的深入,快速眼动睡眠的比重逐渐增加,人体也逐步适应天亮后的节奏。相应地,人类的快速眼动睡眠也会更多,而这正是长期记忆融入大脑的关键时刻。

睡眠中的动物危机重重,一不小心就会葬身天敌腹中。和动物们不同,人类很幸运。已经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有安全稳固的避风港,也不用承受睡到半夜被野兽叼走的危险,因此人类的睡眠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节奏。

表面看来,睡梦中的人双目始终紧闭;实际上,眼皮底下的眼球却在转个不停,“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交替循环。

睡眠的第一个阶段,通常是“非快速眼动睡眠”。进入这个阶段以后,眼球转速降低,脑电波稳步放缓,大脑活动也趋近于零,所以又得名慢波睡眠(slow-wave sleep,SWS)。睡眠的前四个时期都归属于这个阶段。

起先,是入睡期。脑电波开始放缓,但睡眠很浅,只要稍有风吹草动,人就会当即清醒过来。

继而,是浅睡期,占睡眠时长的半数左右。此时脑电波运行捉摸不定,频率、振幅忽小忽大。对睡眠障碍人士来说,浅睡期是意外惊醒的高危时期。

此后,便是熟睡期和深睡期。脑电波波幅变宽,神经元放电频率减缓,心跳速率、呼吸速度和血压均渐渐下降,人开始陷入深度睡眠的状态。

深度睡眠时间虽然只占睡眠总时间的1/4左右,发挥的功能却是重中之重,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提高免疫力等皆取决于深度睡眠的质量。若在此时意外惊醒,就会感觉头昏脑涨、身体不适。(www.chuimin.cn)

睡眠的第二个阶段是“快速眼动睡眠”。在这个阶段,眼球转速加快,大脑重新活跃起来,脑电波活跃程度甚至比清醒时更高。然而感觉和运动系统仍旧待机。这似醒非醒的时刻,也是人进入梦境之时。

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为70~90分钟。天亮之前,类似的周期会循环往复4~5次。随着睡眠的深入,快速眼动睡眠的比重逐渐增加,人体也逐步适应天亮后的节奏。

示意图:睡眠的周期循环(绘图:杨嘉梓)

人类的睡眠时间并非动物界最长,却可以让人保持精力充沛,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深度睡眠占比更高——安全的环境能够让人更放心地在深度睡眠中停留更久。相应地,人类的快速眼动睡眠也会更多,而这正是长期记忆融入大脑的关键时刻。那么,如果像某些动物那样一天睡十几个小时,是否会让人更加聪明健康呢?

能否变得聪明难以确定,但睡得太久却会让健康大受影响。睡眠时间若超过10小时,便会提高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率。中国睡眠研究会发现:睡眠超过10小时的人,各种因素导致的总体死亡风险将是一般人的1.5~2倍。

所以,如果强行赖床,睡眠带来的充沛精力会耗去,反倒让身体陷入如同倒时差的状态。长此以往,伤身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