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烨是我的一位科学家朋友,我们常会交流对科学问题的看法。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世上最怕认真二字,科学尤其如此,但也往往最需要认真的精神。最近尹烨出了本名为《生命密码》的新书,里面包含了40余篇与生命有关的文章,话题领域涵盖动植物、微生物和人,足以满足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人的好奇心。开卷有益,愿大家如尹烨一样,赤子之心永存,对生命充满好奇。......
2023-10-28
当然,看人脸色繁衍后代,风险总是不小。难怪大多数妃嫔紧张兮兮,生怕失去皇上的宠幸,而落得一个深锁后宫的结局。
花儿也担心,如果有朝一日,虫儿不幸遭遇集体灭绝,花儿岂不是也要面临绝后的窘境?
说到授粉这个活计,最在行的虫儿是工蜂。在和花儿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工蜂早已演化出一副装备齐全的样子,甚至在后腿上配备了专门盛装花粉的“花粉篮”。
很难想象,若是没有大规模作业的蜜蜂,将有多少花儿丧失繁育后代的机会。曾经有人预测,如果没有蜜蜂,人类最多只能再活4年。
可怕的是,上述疑虑正在变成现实。2006年,美国科学家发现,有些蜂巢里的成熟工蜂突然人间蒸发,剩下的全是幼虫、刚成熟的工蜂及蜂后,使得整个蜂巢陷入瘫痪。
虽然蜜蜂“连吃带拿”,但花儿仍要靠它授粉
危机并非偶然。专门从事蜜蜂研究的学者斯皮瓦克便指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蜜蜂已经减少了一半。”同样,在亚洲和欧洲的许多地方,蜜蜂也在大面积地消失。有资料显示,中国的蜂群少了10%,瑞士的蜜蜂甚至锐减了40%。
这种现象被称为“蜂群崩溃综合征”,是今天农业科学家关注的焦点。蜂群崩溃综合征可能是农药滥用引发的恶果,可能是寄生虫横行带来的灾难,也可能是蜜蜂们营养不良所致……时至今日,答案始终扑朔迷离。
好在,花儿还有授粉的“备胎”,而且不止一位。
在众多候选者中,蜂鸟是一位优秀的选手。作为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跟一只大蛾子的身材差不多,能在花间自如地腾挪闪移。跟蜜蜂一样,蜂鸟也是在吸食花蜜时捎带着完成了授粉。有人观察,蜂鸟会伸出细长的喙,轻巧地探进花心,美滋滋地吸食花蜜,毫不在意自己沾上了多少花粉。
安氏蜂鸟是太平洋沿岸最常见的蜂鸟
食蜜蝙蝠(Glossophaga soricina)也是不错的选择。众所周知,在飞行中,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导航。为了让食蜜蝙蝠上钩,古巴热带雨林里的夜蜜囊花(Marcgravia evenia),格外狡诈地演化出了勺子状的叶子,能够强烈地反射回声。这对蝙蝠来说简直就像遇到了霓虹灯大招牌。
美洲黧豆(Mucuna holtonii)、仙人掌科的老乐柱(Espostoa frutescens)、炮弹果(Crescentia cujete)等花儿的独门秘籍,是反射人眼看不到的紫外线,而这些紫外线恰恰能被食蜜蝙蝠的小眼睛侦测到。由于新陈代谢率极高,食蜜蝙蝠需要频繁进食,才能维持身体所需的能量供给。在食蜜蝙蝠频频访花之时,花儿们也完成了授粉。
一些品种的蝙蝠以花蜜、水果为食
假设有一天,传粉动物都灭绝了,那怎么办?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替代方案——重量不到0.1克的机器蜂。在电脑控制下,机器蜂可以飞行、潜水、游泳、着陆,人工授粉更是不在话下。遗憾的是,受限于电池续航等问题,机器蜂仍在研制中。
在真正的后宫里,君王看似艳福尽享,但有时也会成为宫廷斗争的受害者。有些花儿也会对授粉者下手,压根儿不遵守“投之以花粉,报之以蜜液”这种等价交换的游戏规则。(www.chuimin.cn)
少花虾脊兰,花色金黄,还长着红色的假蜜腺,而熊蜂向来对这种兰花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尽管少花虾脊兰根本不分泌花蜜,但熊蜂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每次的一探究竟,最终都变成了赤裸裸的无偿劳动。
更有趣的是,熊蜂蜂王在每年筑巢时都会主动进入褐花杓兰(Cypripedium smithii)的唇瓣,而褐花杓兰会利用花瓣短暂困住熊蜂蜂王。等到熊蜂蜂王挣脱怀抱的时候,花粉团已经附着在它的背部,却令它无法触及,最终保全了这些宝贵的花粉。
还有一种叫蜜蜂兰(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的兰花,更是坑坏了熊蜂。这种花儿,花形酷似雌熊蜂,花瓣上长着许多短毛,像极了雌熊蜂腹部的绒毛。而且它还能散发出类似雌熊蜂性信息素的气味,让雄熊蜂闻香而至。等到雄熊蜂自作多情地跟蜜蜂兰一番缠绵后,才发现不过是一场春梦,徒留一身花粉。待雄熊峰再次落入另一朵蜜蜂兰的温柔乡时,便为蜜蜂兰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
在兰科大家族中,大彗星凤兰(Angraecum sesquipedale)极具个性。1862年,达尔文发现了这种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的奇异物种——细细的花距竟长达20厘米。由此,达尔文大胆推测,应该有一种口器也是20厘米的昆虫为这种兰花传粉,但无人相信。直到1903年,非洲长喙天蛾(Xanthopan morganii praedicta)才进入人们的视野,果然它的喙长20~30厘米,完全够得着大彗星凤兰底部的花蜜,从而印证了达尔文的推测。
有趣的是,在彗星兰属盛开的地方,一定有长喙天蛾出没。大彗星凤兰的花距很长,也只有非洲长喙天蛾能够为其传粉,它们是互惠互利的永久合作伙伴。这种传粉机制,类似于一把锁对应一把钥匙,比广撒网更加稳定、更加长久。
最毒辣的花儿,当属大名鼎鼎的猪笼草(Nepenthes sp.)。这些花儿散发着清甜的香气,分泌着浓郁的花蜜,难道是为了授粉吗?各路英雄纷至沓来,原本想着饕餮花儿的芳香美好,没想到中了“美人计”。原来是一场甜蜜陷阱!谁能料到,授粉队员不过是自投罗网,竟多少有些像牡丹花下的风流鬼了。
大彗星凤兰
“请君入瓮”的猪笼草
参考资料
1.马炜梁.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官昭瑛,吴艳光,袁海滨等.昆虫访花机制研究概述[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6):608-613.
3.牛夏,赵世伟,郭翎.珍稀植物巨魔芋开花生物学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园(第十四期)[C]:2011.
4.阿碧.奇异的植物——大王花[J].绿化与生活,2007(1):40.
5.徐仁修.马来西亚最独特的植物:大王花与猪笼草[J].中国国家地理,2009(2):98-105.
6. Jones G.Sensory Biology:Acoustic Reflectors Attract Bats to Roost in Pitcher Plants[J].Curr Biol.2015 Jul 20;25(14):R609-10.
有关生命密码: 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的文章
尹烨是我的一位科学家朋友,我们常会交流对科学问题的看法。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世上最怕认真二字,科学尤其如此,但也往往最需要认真的精神。最近尹烨出了本名为《生命密码》的新书,里面包含了40余篇与生命有关的文章,话题领域涵盖动植物、微生物和人,足以满足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人的好奇心。开卷有益,愿大家如尹烨一样,赤子之心永存,对生命充满好奇。......
2023-10-28
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出“演化论”观点,世界上现存的数百万个物种,是从大约30多亿年前的原始生命开始不断演化的结果。中国民间流传着“同姓的人500年前是一家”的说法。他们可以根据毛发、血液等痕迹,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来确认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因测序技术已经成为打开基因宝藏的金钥匙,帮助我们揭开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生命奥秘。......
2023-10-28
群体技术、个体技术、群体伦理、个体伦理,始终是生命科学需要回答的问题。在过去异想天开,在今天勉为其难,在未来习以为常,尹烨说这就是“技术”。“自在睡觉”是为生命赋能的一个团队。尹烨两年半的坚持,成就了《天方烨谈》这样一个科普品牌,音频节目播放量高达3000万。而这本《生命密码》,不仅是中国本土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也是尹烨本人探索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一本趣味之作。生命是一种积累,而创作和阅读帮助人们积累。......
2023-10-28
每个人的细胞,都是携带着巨大DNA的数据宝库。不过,目前的DNA取证技术绝非万能。要识别DNA表观遗传差异,并非做不到。如果一切如开篇电影《三块广告牌》中的母亲米尔德里所愿,将全国男人的DNA都抽取一遍,那便和日本小说家东野圭吾笔下的《白金数据》一样了。在这本书中,未来政府会建立基因数据库,收集全国人民的DNA数据,通过与犯罪分子留在现场的DNA进行比对,警方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真凶或者受害者的身份。......
2023-10-28
谁料想,在土豆传入爱尔兰的180年间,大大养活了老百姓,使得爱尔兰人口增加了17倍。相比之下,爱尔兰人为了提高产量,只引进了最高产的品种;而在晚疫病面前,最高产的也是最脆弱的。回到爱尔兰,当晚疫病到处蔓延时,土豆绝收,整个国家陷入了饥荒。被晚疫病肆虐七年后,这场惊世大饥荒终于结束,而爱尔兰人口也减少了将近四分之一。就这样,土豆把爱尔兰人送往美洲,送往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
2023-10-28
既然治疗方法没成型,那么,做好预防就更加重要。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彻底被探明,做到完全有针对性的预防也尚不可能。所以,那些爱说话的老人更乐于思考和回忆,不那么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多发展一些兴趣爱好,跟周围的同伴打成一片,跳跳广场舞,或者下下棋,经常进行有效社交,才能保持头脑活跃。与正常老人相比,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脑内神经元纤维缠结数量更多。......
2023-10-28
与此同时,新技术面临的社会伦理压力与舆论挑战也日益严峻。事实上,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漫漫征途中,从来都不缺少质疑和对立。今天,围绕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伦理与道德,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争议。科技发展将遭受伦理的挑战,而社会固有的道德伦理也未尝不会被科技重塑。技术本没有善恶之分,而是否会给未来世界带来深重灾难最终取决于我们人类自身。斯特普托于1988年3月21日逝世。......
2023-10-28
如果有了人工酵母,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只要将青蒿素相关的基因“写”人人工酵母,就能将它变成青蒿素的生产工厂。当然,除了青蒿素,这个“细胞工厂”还能生产各种中草药物成分、镇痛剂,乃至人白蛋白、抗体,等等。在合成生物学家手中,酵母又变成“食物工厂”:改变颜色、调整气味、增加元素,统统不在话下。......
2023-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