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政府信息发布|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政府信息发布|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摘要】:1996年A-130通报修订版又给出了信息资源的定义:信息资源既包括政府信息,又包括信息技术。由此可见,我国对政府信息资源的界定也是一种广义的信息概念。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成为西方国家发展政府信息化的内在推动力,随之出现的“电子政务”也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迅速兴起,经久不衰。

关于政府信息(government information)的基本概念,国内外政府和学者的界定并不相同。美国政府早在1985年的A-130通报中将政府信息定义为:政府信息是指由或为联邦政府而生产、收集、处理、传播或处置的信息。1996年A-130通报修订版又给出了信息资源的定义: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既包括政府信息,又包括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从中不难看出,信息的概念仅指政府信息本身,是一种狭义的信息概念;而信息资源不仅包括政府信息本身,还包含与政府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资金、技术等方面,是广义的信息概念。

我国在《政府信息资源交换体系》[1]中指出,政府信息资源是指由政府部门或者为政府部门釆集、加工、使用、处理的信息资源,包括政府部门依法釆集的信息资源、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产生和生产的信息资源、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政府部门依法授权管理的信息资源。

由此可见,我国对政府信息资源的界定也是一种广义的信息概念。

政府机构和政府机构(G2G)间的信息共享要求十分迫切,动力在于内外两方面。

(1)内在动力:政府体制改革与政府部门间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成为西方国家发展政府信息化的内在推动力,随之出现的“电子政务”也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迅速兴起,经久不衰。虽然各国改革的具体动机复杂多样,但其直接动力都来自追求优质、高效的政府行为目标。为此,许多国家在整合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优化政府机构、改进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釆取了一系列措施。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政府体制改革是实现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之一,政府职能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实现政企分开、整合政府流程、精简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来提高政府效率。在“管制型政府”体制下,政府是全能的社会管理者,政府根据社会管理的分工与管理专门化划分出不同的职能部门和机构;根据管理跨度和空间跨度,划分出不同的层级政府机构和不同的区域政府机构。这些政府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管理国家,服务社会,政府与企业/公众的关系是管理与控制的单向关系。在这种体制下,政府的各个部门都是独立的主导者,行政有效与否只对其上级机关负责,缺乏相互协作、沟通的内在动力,信息共享也不是政府行政的主要信息依赖方式。(www.chuimin.cn)

然而,社会活动的联系是广泛的和复杂的,政府服务的客体,也就是公众/企业对政府的服务需求是综合性的和多方面的,希望获得完整的服务,而并不是以政府职能划分的中间服务。因此,政府必须通过各职能部门间、各层级间的信息共享及整合,建立起不同政府职能部门间和不同政府层级间密切的、恰当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制度,这也是促进政府职能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基本途径之一。

(2)外在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政府部门间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

社会信息化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早在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类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源,对信息的利用极其有限;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物资资源虽然仍是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信息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加强,信息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科技革命从20世纪70年代跨入了全面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全面改变了社会信息的组织模式和利用模式。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经历三个重要转变:从个人计算机单机系统到计算机工作网络、从孤立系统到整合系统、从组织内部网络到跨企业网络。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