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息系统互操作性分级

信息系统互操作性分级

【摘要】:对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提出需求首先出现在军事上。美国国防部在其C4I[5]实施中对传统的信息系统互操作性进行了分级[6],称为信息系统互操作分级。LISI将互操作性分为五级。相对于美国国防部的定义,北约也定义了相关的NMI分级,如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都把目光聚焦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能力、程序调用能力和使用其他系统的能力。

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提出需求首先出现在军事上。美国国防部(DoD[4])在其C4I[5]实施中对传统的信息系统互操作性进行了分级[6],称为信息系统互操作分级(Levels of Information Systems’Interoperability,LISI)。北约(NATO)也在其NC3TA(NATO C3 Technical Architecture)中定义了NMI(NC3TA Reference Model for Interoperability)[7]

LISI将互操作性分为五级。

●隔离系统(isolated systems):不存在物理连接的系统。

●连接系统(connected systems):同构产品间可交换的系统。

●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s):异构产品间可交换的系统。

●集成系统(integrated systems):共享应用和共享数据的系统。

●统一系统(universal systems):企业范围内共享的系统。

相对于美国国防部(DoD)的定义,北约(NATO)也定义了相关的NMI分级,如下。(www.chuimin.cn)

●无数据交换(no data exchange):不存在物理连接。

●非结构化数据交换(unstructured data exchange):人可解释(human-interpretable)的非结构化数据的交换。

●结构化数据交换(structured data exchange):人可解释(human-interpretable)的结构化数据,可人工和/或自动处理,但需要人工编辑、接收和/或消息(迅速)发送。

●数据无缝共享(seamless sharing of data):基于公共交换模型的系统内自动数据共享。

●信息无缝共享(seamless sharing of information):通过协同数据处理解释通用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都把目光聚焦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能力、程序调用能力和使用其他系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