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川藏地区节庆旅游中特色游乐项目介绍

川藏地区节庆旅游中特色游乐项目介绍

【摘要】:表2-6川藏地区游乐项目活动内容资料来源:丁玲辉,觉安拉姆.西藏民俗体育与游艺[M].拉萨:西藏 人民出版社,2017:26.下面介绍川藏地区几项比较有特色且在节庆旅游活动中较为常见的游乐项目。

川藏地区节庆活动中的传统游乐项目较多,有一部分与内地游乐项目相似,但仍然有多个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游乐项目是内地游客从未接触过的。节庆旅游活动的内容丰富程度对参与节庆旅游的游客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玩耍是人类的天性。川藏地区节庆旅游活动中常见的游乐项目活动内容如表2-6 所示。

表2-6 川藏地区游乐项目活动内容

资料来源:丁玲辉,觉安拉姆.西藏民俗体育与游艺[M].拉萨:西藏 人民出版社,2017:26.

下面介绍川藏地区几项比较有特色且在节庆旅游活动中较为常见的游乐项目。

2.3.2.1 藏式围棋

藏式围棋在藏语中称为“密芒”,又被人叫作“多目棋”。藏式围棋与中原围棋异曲同工,其下棋方法也比较类似。下藏式围棋可以因陋就简,席地而坐,在地上画个棋盘,找来羊粪蛋、土石块就可以摆棋局,很受藏族群众的喜爱。藏式围棋纵横各9 线(或11 线),黑、白各32 子或40 子,开局时各以16 子放在相邻的2 条边上,各上两角,然后交替移动棋子,每步一格,循线而进。如甲方一子在一条直线上被乙方二子所截,则提去甲方子而补以乙方子,至16 枚补完为胜。藏式围棋的下法较多,可以2 人对下,也可以4 人或6 人对下,每1 人、2 人或每3 人为一方,各方下子前,同一方的可以讨论下法。一般下棋时间不限,大多三四个小时就可下完一局。(www.chuimin.cn)

2.3.2.2 二王棋

二王棋又叫作“杰布坚孜”,是藏族群众比较喜欢的娱乐活动。这种棋不受条件限制,随时可玩。人们只要用石子在地面上画出具有25 点的格子作为棋盘,并以小石子为棋子即可。二王棋有三种不同的棋盘,但基本形式差不多,交叉点分别是31 个、37 个和105 个。游戏的一方持16 个小子,叫作兵(或羊);另一方持一个大子,叫作王(或虎)。二王棋的下法规定,持大子的一方先走,要想办法吃掉小子,必须跳一格才能吃。若小子把格堵死,则大子要一步一步地走。持小子的一方可根据战略需要将剩余的子每动一步向棋盘上布一个。待棋子全部布完后,则需要一步一步地移动棋子。该项目的胜负是由“兵”围住“王”,或者说是“羊”围住“虎”。大子将小子吃光或使剩下的小子无法堵住大子时,大子方获胜;如大子被小子逼入棋盘上的王宫或虎穴,则小子方获胜。玩耍时双方轮流持大、小子,3 局或5 局定胜负。

2.3.2.3 藏牌

藏牌叫“卜合青”,又称博帕。藏牌是把骰子上21 种不同处点子合在一张骨质或木质的牌上,以骰子为基础。字纹与汉族的长扑克牌相似,图案都是圆点形,涂以红、黑、白等色,大小与麻将一样。藏牌共64 张,分天牌与地牌,天牌44 张,地牌20 张。藏牌的打法与麻将和汉族的长牌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其根本原则是以大打小,天地牌要分开,天不能打地,地不能打天。打牌时4 人围坐,每次取牌时掷骰子确定先后,每人16 张,然后用掷骰子的办法确定每一局中的将牌。开局时把64 张牌立成8 墩,然后掷骰子决定这局牌最主要的吃子牌面。出牌时可以出单张、双张、三张、四张,主要根据自己手中的牌势而定。藏牌玩法非常复杂,是一种高智商的较量,深受川藏地区民众的喜爱,适合在节庆旅游活动中开展。

2.3.2.4 克郎球

克郎球被称为“藏式台球”,是不用球杆的台球。用手指直接弹击棋子,其规则与斯诺克类似,所以又叫作“藏族人的斯诺克”。克郎球来源于印度,后传入拉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藏族一种民间传统娱乐活动。克郎球的器具由台面和棋子组成,台面形似台球桌面,但比台球桌面略小,无桌腿,玩时置于桌上。台面四角各有一直径为3.3 厘米的小洞,棋子为扁圆形,共计20 枚,大小如同大衣纽扣,直径2.5 厘米,厚度0.5厘米。其中黑、白棋各9 枚,红棋1 枚,母棋1 枚用于弹击棋子,所有棋子都用桦木制成。玩法有2 人单打或2 人一组双打,采用三局两胜制,用手指弹击母棋,使其借力击打黑棋、白棋或红棋进入桌上四角的任何一个洞口。开赛后,先以白子围绕红子摆成“人”字形,再把黑子每三个一组并成“品”字形插入白子的“人”形空隙中,最后把剩余的三个白子分别点缀在黑子“品”字的最外面,谁先将黑子或白子加上红子用母棋弹入四角洞中便胜一局。克郎球不仅有利于手指的运动,还有多种战术,趣味无穷,爱好者年龄跨度很大,非常适合节庆旅游活动的外来游客体验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