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各类实验室,尤其化学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为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中心内容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阻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实验室主管人应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新的员工、学生,并定期检查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实验安全包括实验财产安全和实验者人身安全两个方面。......
2023-10-28
一般有机溶剂是指醇类、酯类、有机酸、酮及醚等,由C、H、O元素构成的物质。
对此类物质废液中的可燃性物质,用焚烧法处理。对难于燃烧的物质及可燃性物质的低浓度废液,则用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及氧化分解法处理。再者,废液中含有重金属时,要保管好焚烧残渣。但是,对易被生物分解的物质(即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容易分解的物质),其稀溶液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一)焚烧法
(1)将可燃性物质的废液置于燃烧炉中燃烧。如果数量很少,可把它装入铁制或瓷制容器,选择室外安全的地方把它燃烧。点火时,取一长棒,在其一端扎上沾有油类的布,或用木片等,站在上风方向进行点火燃烧。并且,必须监视至烧完为止。
(2)对难于燃烧的物质,可把它与可燃性物质混合燃烧,或者把它喷入配备有助燃器的焚烧炉中燃烧。对多氯联苯之类难于燃烧的物质,往往会排出一部分还未焚烧的物质,要加以注意。对含水的高浓度有机类废液,此法亦能进行焚烧。
(3)对由于燃烧而产生NO2、SO2或HCl之类有害气体的废液,必须用配备有洗涤器的焚烧炉燃烧。此时,必须用碱液洗涤燃烧废气,除去其中的有害气体。
(4)对固体物质,亦可将其溶解于可燃性溶剂中,然后使之燃烧。沾附有有害物质的滤纸、包药纸、棉纸、废活性炭及塑料容器等,不要丢入垃圾箱内。要分类收集,加以焚烧或做其他适当的处理,然后保管好残渣。
(二)溶剂萃取法
(1)对含水的低浓度废液,用与水不相混合的正己烷之类挥发性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出溶剂层后,把它进行焚烧。再用吹入空气的方法,将水层中的溶剂吹出。
(2)对形成乳浊液之类的废液,不能用此法处理。要用焚烧法处理。
(三)吸附法
如活性炭、硅藻土、矾土、层片状织物、聚丙烯、聚酯片、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稻草屑及锯末之类能良好吸附溶剂的物质,使其充分吸附后,与吸附剂一起焚烧。
(四)氧化分解法(参照含重金属有机类废液的处理方法)
在含水的低浓度有机类废液中,对其易氧化分解的废液,用H2O2、KMnO4、NaOCl、H2SO4+HNO3、HNO3+HClO4、H2SO4+HClO4及废铬酸混合液等物质,将其氧化分解。然后,按上述无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加以处理。
(五)水解法
对有机酸或无机酸的酯类,以及一部分有机磷化合物等容易发生水解的物质,可加入NaOH或Ca(OH)2,在室温或加热下进行水解。水解后,若废液无毒害,把它中和、稀释后,即可排放;如果含有有害物质,用吸附等适当的方法加以处理。
(六)生物化学处理法
用活性污泥等物质同时吹入空气进行处理。例如,对含有乙醇、乙酸、动植物性油脂、蛋白质及淀粉等的稀溶液,可用此法进行处理。
含一般有机溶剂的废液处理方法如下。
(1)甲醇、乙醇及醋酸等溶剂,能被细菌作用而易于分解。故对这类溶剂的稀溶液,经用大量水稀释后,即可排放。对甲醇、乙醇、丙酮及苯等用量较大的溶剂,可将其回收利用,然后再将其残渣加以处理。
(2)含石油、动植物性油脂的废液。(www.chuimin.cn)
此类废液包括:苯、己烷、二甲苯、甲苯、煤油、轻油、重油、润滑油、切削油、机器油、动植物性油脂及液体和固体脂肪酸等。
对其可燃性物质,用焚烧法处理;对其难于燃烧的物质及低浓度的废液,则用溶剂萃取法或吸附法处理;对含机油等物质的废液,含有重金属时,要保管好焚烧残渣。
(3)含N、S及卤素类的有机废液。
此类废液包含的物质有:吡啶、喹啉、甲基吡啶、氨基酸、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硫化碳、硫醇、烷基硫、硫脲、硫酰胺、噻吩、二甲亚砜、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类、氯苯类、酰卤化物和含N、S、卤素的染料、农药、颜料及其中间体等。
对其可燃性物质,用焚烧法处理,但必须采取措施除去由燃烧而产生的有害气体(如SO2、HCl、NO2等)。对多氯联苯等物质,因难以燃烧而有一部分直接被排出,要加以注意。
(4)对难于燃烧的物质及低浓度的废液,用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及水解法进行处理。但对氨基酸等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经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5)含酚类物质的废液。
此类废液包含的物质有:苯酚、甲酚、萘酚等。
对其浓度大的可燃性物质,可用焚烧法处理;对浓度低的废液,则用吸附法、溶剂萃取法或氧化分解法处理。
(6)含有酸、碱、氧化剂、还原剂及无机盐类的有机类废液。
此类废液包括:含有硫酸、盐酸、硝酸等酸类,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氨等碱类,以及含有过氧化氢、过氧化物等氧化剂与硫化物、联氨等还原剂的有机类废液。
首先,按无机类废液的处理方法,把它分别加以中和。然后,若有机类物质浓度大,用焚烧法处理(保管好残渣)。能分离出有机层和水层时,将有机层焚烧,对水层或其浓度低的废液,则用吸附法、溶剂萃取法或氧化分解法进行处理。但是,对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7)含重金属等物质的废液,将其有机质分解后,做无机类废液进行处理。
(8)含有机磷的废液。
此类废液包括:含磷酸、亚磷酸、硫代磷酸及膦酸酯类,磷化氢类以及磷系农药等物质的废液。
对其浓度高的废液进行焚烧处理(因含难于燃烧的物质多,故可与可燃性物质混合进行焚烧);对浓度低的废液,经水解或溶剂萃取后,用吸附法进行处理。
(9)含有天然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废液。
此类废液包括:含有聚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二醇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以及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淀粉、橡胶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废液。
对其含有可燃性物质的废液,用焚烧法处理;而对难以焚烧的物质及含水的低浓度废液,经浓缩后,将其焚烧;但对蛋白质、淀粉等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其稀溶液不经处理即可排放。
有关实验室化学安全基础的文章
高校各类实验室,尤其化学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为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中心内容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阻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实验室主管人应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新的员工、学生,并定期检查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实验安全包括实验财产安全和实验者人身安全两个方面。......
2023-10-28
诱变剂是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经常要接触的有毒物质,大多数化学诱变剂有较强毒性或易燃易爆,所以操作过程中要小心。妥善处理残液,以避免污染。根据不同的诱变剂性质,可分别进行水溶液浓度稀释法、加酸加碱中和法、消毒法、焚烧法、封存密封法等进行处理。但由于可能有来自放射性尘埃的危险性,故应该用水将它完全打湿后再行处理。......
2023-10-28
设计实验室供配电系统时,应根据用电设备运行情况并结合容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导线,以免超负荷运行导致导线过热引起漏电、短路和火灾等事故。实验室的布线和排线对确保师生实验安全十分重要,应做到符合行业规范,不要乱拉、乱接电线。(四)实验室人员的用电安全要求为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必须首先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规范用电安全应该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2023-10-28
腐蚀物品造成的灼伤与一般火灾的烧伤烫伤不同,开始时往往感觉不太疼,但发觉时组织已灼伤。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难以治愈的烧伤。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在受上述灼伤后,若创面起水泡,均不宜把水泡挑破。如为碱灼伤,则用2%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对因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或其他刺激性物质的眼睛灼伤者,急救后必须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2023-10-28
单位主管安全的负责人应负责实验室安全的宣传教育、安全技术培训、制定安全制度和安全检查工作。实验室安全员主要是协助实验室负责人,做好每天的安全检查工作,督促实验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逐级上报。......
2023-10-28
开始任何新的或更改过的实验操作前,需了解所有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潜在危险,及相应的安全措施。使用化学药品前应先了解常用化学品危险等级、危险性质及出现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需穿全棉工作服,不得穿凉鞋、高跟鞋或拖鞋;留长发者应束扎头发;离开实验室时须换掉工作服。进行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时,要根据实验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胶手套等。实验完毕,应将电器的电源切断。......
2023-10-28
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对皮肤、黏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其蒸气或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可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会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形成溃疡;严重者可能造成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遇电石、高氯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②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2023-10-28
(二)生产装置初期火灾的扑救当生产装置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当场操作者应迅速采取如下措施。报警和报告中需说明罐区的位置、着火罐的位号及罐储物料的情况,以便消防部门及时迅速赶到火场进行扑救。若着火罐正在进料,应迅速切断进料。若着火罐区有固定泡沫发生站,则应立即启动泡沫发生装置,打开通向火罐的泡沫管阀门,利用泡沫灭火。若着火罐为压力容器,打开喷淋设备,做冷却保护,以防止升温、升压而引起爆炸。......
2023-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