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实验室安全用电技术指标及化学安全基础

实验室安全用电技术指标及化学安全基础

【摘要】:人体电阻是动态变化的,最高可达几十千欧,最低可下降到800Q。安全距离是指进行地电位带电作业时,人体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其值为:10kV:0.7m;35kV:1.0m;110kV:1.5m。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应小于0.1W/kg。表4-2电磁波容许辐射标准(五)安全电压我国技术标准规定,工频交流安全电压的上限为42V,直流安全电压的上限为72V,实际采用值如下。

(一)人体抗电参数

人体的抗电参数是指与人体抵抗各种电气危害相关的参数。

(1)人体电阻、电容。人体电阻是动态变化的,最高可达几十千欧,最低可下降到800Q。人体对地电容大约为100~150pF。

(2)人体耐受电流。人体耐受电流分为不同的层级,即无感知电流、有感知电流、二级电击电流(可摆脱电流)和一级电击电流(不可摆脱电流)。一般情况下,2mA以下的电流通过人体,仅产生麻感,对人体影响不大;8~12mA电流通过人体,肌肉会自动收缩,身体常可自动脱离电源,除感到“一击”外,对身体损害不大;超过20mA即可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灼伤,皮下组织也可因此碳化;25mA以上的电流即可引起心室纤颤,导致循环停顿而死亡。同时,电流伤害程度还和通电时间有关,如果通电时间过长,即使电流小到8mA左右,也可使人死亡或给人以永久性重创。

(二)电气安全距离

(1)电业操作安全距离。安全距离是指进行地电位带电作业时,人体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其值为:10kV:0.7m;35kV:1.0m;110kV:1.5m。

(2)设备安全距离。电气设备及装置在实际工程中的最小设计距离见表4-1。

表4-1 电气装置安全距离表

(三)电场强度限值

我国多个国家技术标准规定,作业场所的工频电场强度限值为5.0kV/m,居民区工频电场推荐限值为4.0kV/m,公众磁感应强度推荐限值为0.1mT(运动阈值)。

(四)电磁辐射限值(www.chuimin.cn)

根据我国《电磁辐射防护规定》,100kHz~300GHz频段的电磁辐射防护限值如下。

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

公众照射:在一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根据我国《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两级。电磁波容许辐射标准见表4-2。

表4-2 电磁波容许辐射标准

(五)安全电压

我国技术标准规定,工频交流安全电压的上限为42V,直流安全电压的上限为72V,实际采用值如下。

工频交流安全电压:≤36V;较危险电压:48V,60V;危险电压:≥110V。

直流安全电压:≤48V;较危险电压:60V,72V,96V;危险电压:≥11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