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物品造成的灼伤与一般火灾的烧伤烫伤不同,开始时往往感觉不太疼,但发觉时组织已灼伤。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难以治愈的烧伤。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在受上述灼伤后,若创面起水泡,均不宜把水泡挑破。如为碱灼伤,则用2%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对因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或其他刺激性物质的眼睛灼伤者,急救后必须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2023-10-28
皮肤沾染后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小苏打、肥皂水洗涤,必要时敷烧伤软膏;溅入眼睛用温水冲洗后,再用5%的小苏打溶液或硼酸水洗;进入口内,立即用大量水漱口,服大量冷开水催吐,或用氧化镁悬浊液洗胃;吸入中毒后,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体温,必要时吸氧。
(一)硝酸
(1)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工业品呈黄色,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稳定、易分解,与大多数金属反应。浓硝酸可用铝制容器盛放(稀硝酸禁用)。温度增加,其腐蚀性增强,可腐蚀不锈钢。
(2)危害。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睛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皮肤接触后会引起灼伤。
(3)危险特性。硝酸为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可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具有剧毒的棕色烟雾。具有强腐蚀性。
(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沙土灭火剂。
(5)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后,要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眼睛接触后,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二)硫酸
(1)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较黏稠液体,有酸味,比水重,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与大多数金属反应。浓硫酸可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硫酸禁用)。
(2)危害。对皮肤、黏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其蒸气或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可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会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形成溃疡;严重者可能造成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可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以至失明。长期慢性影响作用,可导致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3)危险特性。浓硫酸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采用干粉、二氧化碳、沙土灭火剂。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放出大量热量而发生喷溅致灼伤皮肤。
(5)泄漏应急处理。(www.chuimin.cn)
①迅速将泄漏污染区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②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③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④少量泄漏时,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覆盖,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时,先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再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6)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衣着,用软布轻轻擦去后,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软布轻轻将硫酸擦去,再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7)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相关人员要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和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
(三)盐酸
(1)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酸味。
(2)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黏膜有烧灼感、牙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形成溃疡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3)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4)泄漏应急处理。
有关实验室化学安全基础的文章
腐蚀物品造成的灼伤与一般火灾的烧伤烫伤不同,开始时往往感觉不太疼,但发觉时组织已灼伤。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难以治愈的烧伤。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在受上述灼伤后,若创面起水泡,均不宜把水泡挑破。如为碱灼伤,则用2%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对因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或其他刺激性物质的眼睛灼伤者,急救后必须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2023-10-28
一般有机溶剂是指醇类、酯类、有机酸、酮及醚等,由C、H、O元素构成的物质。例如,对含有乙醇、乙酸、动植物性油脂、蛋白质及淀粉等的稀溶液,可用此法进行处理。含一般有机溶剂的废液处理方法如下。故对这类溶剂的稀溶液,经用大量水稀释后,即可排放。含N、S及卤素类的有机废液。能分离出有机层和水层时,将有机层焚烧,对水层或其浓度低的废液,则用吸附法、溶剂萃取法或氧化分解法进行处理。含有机磷的废液。......
2023-10-28
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应进行现场急救处理后,将中毒者送医院急救,并向医院提供中毒的原因、化学物品的名称等以便能对症医疗,如化学物不明,则需带该物料及呕吐物的样品,以供医院及时检测。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应想方设法阻断毒物泄漏处,阻止蔓延扩散。......
2023-10-28
实验时发生险情,受伤的可能不仅仅是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损失的可能不仅仅是实验室的设备,考验的不仅仅是实验室平时的管理,还有实验室的应急处理能力。要让每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对付突发性灾害的应变能力,做到遇灾不慌、临阵不乱、正确判断、正确处理、减少伤亡。以下将按照化学实验室易发生的几种安全事故发生时需采用的应急处理分别加以介绍。......
2023-10-28
诱变剂是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经常要接触的有毒物质,大多数化学诱变剂有较强毒性或易燃易爆,所以操作过程中要小心。妥善处理残液,以避免污染。根据不同的诱变剂性质,可分别进行水溶液浓度稀释法、加酸加碱中和法、消毒法、焚烧法、封存密封法等进行处理。但由于可能有来自放射性尘埃的危险性,故应该用水将它完全打湿后再行处理。......
2023-10-28
高校各类实验室,尤其化学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为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中心内容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阻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实验室主管人应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新的员工、学生,并定期检查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实验安全包括实验财产安全和实验者人身安全两个方面。......
2023-10-28
或者脸、手及脚均Ⅲ度烧伤,而呼吸道有烧伤的可疑。患者Ⅲ度烧伤在50%以上时,常常死亡。一般认为是由于从大面积烧伤部位失去大量液体所致。在火场,对于烧伤创面一般可不做特殊处理,尽量不要弄破水泡,不能涂龙胆紫一类有色的外用药,以免影响烧伤面深度的判断。热力烧伤后及时冷疗可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并可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冷疗一般适用于中小面积烧伤,特别是四肢的烧伤。......
2023-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