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实验室化学安全基础:燃烧基础知识及灭火原理

实验室化学安全基础:燃烧基础知识及灭火原理

【摘要】: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导致燃烧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是必要条件。上述“三要素”同时存在,燃烧能否实现,还要看是否满足了数值上的要求。在燃烧过程中,当“三要素”的数值发生改变时,也会使燃烧速度改变甚至停止燃烧。因此,对于已经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三要素”中的一个条件,或使其数量有足够的减少,燃烧便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使可燃物质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

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燃烧过程具有发光、发热、生产新物质三个特征。

(一)燃烧条件

燃烧是有条件的,它必须在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点火源这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发生。

1.可燃物质

通常把所有物质分为可燃物质、难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三类。可燃物质是指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当火源移去后能继续燃烧直至燃尽的物质;难燃物质是指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当火源移去后不能维持继续燃烧的物质;不可燃物质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被点燃的物质。可燃物质是防火防爆的主要研究对象。

凡能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可称之为可燃物质。可燃物质种类繁多,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类。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生产中的中间体和产品很多都是可燃物质。气态如氢气、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等;液态如汽油甲醇、酒精等;固态如煤、木炭等。

2.助燃物质

凡是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例如,空气、氧气、氯气、氟和溴等物质。

3.点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均可称之为点火源。常见的点火源有明火、电火花、炽热物体等。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导致燃烧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是必要条件。上述“三要素”同时存在,燃烧能否实现,还要看是否满足了数值上的要求。在燃烧过程中,当“三要素”的数值发生改变时,也会使燃烧速度改变甚至停止燃烧。例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降到16%~14%时,木柴的燃烧立即停止。如果在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减少可燃气体的比例,则燃烧速度会减慢,甚至停止燃烧。例如,氢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小于4%时就不能被点燃。点火源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燃烧也不会发生。例如,飞溅的火星可以点燃油棉丝或刨花,但火星如果溅落在大块的木柴上,它会很快熄灭,不能引起木柴的燃烧。这是因为这种点火源虽然有超过木柴着火的温度,但却缺乏足够热量。因此,对于已经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三要素”中的一个条件,或使其数量有足够的减少,燃烧便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二)燃烧过程

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随着可燃物质的状态不同,其燃烧过程也不同。气体最容易燃烧,只要达到其氧化分解所需的热量便能迅速燃烧。可燃液体的燃烧并不是液相与空气直接反应而燃烧,而是先蒸发为蒸气,蒸气再与空气混合而燃烧。对于可燃固体,若是简单物质,如硫、磷及石蜡等,受热时经过熔化、蒸发、与空气混合而燃烧;若是复杂物质,如煤、沥青、木材等,则是先受热分解出可燃气体和蒸气,然后与空气混合而燃烧,并留下若干固体残渣。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气态下进行的,并产生火焰。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成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呈炽热状态,而不呈现火焰。

综上所述,根据可燃物质燃烧时的状态不同,燃烧有气相和固相两种情况。气相燃烧是指在进行燃烧反应过程中,可燃物和助燃物均为气体,这种燃烧的特点是有火焰产生。气相燃烧是一种最基本的燃烧形式。固相燃烧是指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可燃物质为固态,这种燃烧亦称为表面燃烧,特征是燃烧时没有火焰产生,只呈现光和热,如焦炭的燃烧。一些物质的燃烧既有气相燃烧,也有固相燃烧,如煤的燃烧。

(三)燃烧类型

根据燃烧的起因不同,燃烧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www.chuimin.cn)

1.闪燃和闪点

可燃液体的蒸气(包括可升华固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瞬间(延续时间少于5s)燃烧,称为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闪燃往往是着火先兆,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越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应当指出,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它在闪点的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

除了可燃液体以外,某些能蒸发出蒸气的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其表面上所产生的蒸气可以达到一定的浓度,与空气混合而成为可燃的气体混合物,若与明火接触,也能出现闪燃现象。

2.着火与燃点

可燃物质在有足够助燃物(如充足的空气、氧气)的情况下,有点火源作用引起的持续燃烧现象,称为着火。使可燃物质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可燃液体的闪点与燃点的区别是,在燃点时燃烧的不仅是蒸气,而是液体(即液体已达到燃烧温度,可提供保持稳定燃烧的蒸气)。另外,在闪点时移去火源后闪燃即熄灭,而在燃点时则能继续燃烧。

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燃点以下是预防发生火灾的措施之一。在火场上,如果有两种燃点不同的物质处在相同的条件下,受到火源作用时,燃点低的物质首先着火。用冷却法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燃烧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3.自燃和自燃点

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自燃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

化工生产中,由于可燃物质靠近蒸气管道,加热或烘烤过度,化学反应的局部过热,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温度高于自燃点的可燃物一旦泄露,均可发生可燃物质自燃。

4.热值和燃烧温度

(1)热值。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可燃性固体和可燃性液体的热值以“J/kg”表示,可燃气体(标准状态)的热值以“J/m3”表示。可燃物质燃烧爆炸时所达到最高温度、最高压力及爆炸力等均与物质的热值有关。

(2)燃烧温度。可燃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一部分被火焰辐射散失,而大部分则消耗在加热燃烧上,由于可燃物质所产生的热量是在火焰燃烧区域内析出的,因而火焰温度也就是燃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