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伯知道,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仅凭叔孙氏一家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扳倒季、孟二家的。出师前,宣伯又唆使穆姜像先前那样命令成公去掉季、孟二子。不过,宣伯将去不去掉季、孟二子,与鲁国的去从、晋国的霸业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对于刚刚得志于鄢陵、欲乘势扩大威望和影响的晋国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宣伯谋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023-08-30
安:安稳,稳定,安定。持:控制,掌握。兆:征兆或苗头显露出来。谋:谋划。
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安定的事物容易控制,还没有显露变化迹象的事物容易谋划,脆弱的事物容易打碎,微小的事物容易消散。要在事情还没有产生前就把它处理好,要在混乱还没有开始时就把它控制住。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嫩芽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第一筐泥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强行去作为的人必然失败,强行去控制的人必然丧失。因此圣人不去强行,所以不会失败;不去控制,所以不会丧失。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如果在结束的时候能像在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所以,圣人想要的就是没有欲望,不看重难得的物品;所学的就是不去学习,弥补众人的过失;辅助万物顺其本性自然发展,不敢强行去有所作为。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www.chuimin.cn)
累土:帛书甲本作“羸土”,帛书乙本作“虆(léi)”土。虆,古代盛土的器物。
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
复:补救,弥补。过:过错。
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有关道德经的文章
宣伯知道,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仅凭叔孙氏一家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扳倒季、孟二家的。出师前,宣伯又唆使穆姜像先前那样命令成公去掉季、孟二子。不过,宣伯将去不去掉季、孟二子,与鲁国的去从、晋国的霸业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对于刚刚得志于鄢陵、欲乘势扩大威望和影响的晋国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宣伯谋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023-08-30
为无为a,事无事b,味无味c。◤注释a为无为: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一个人看起来没有什么作为,其实却是大有作为。清静无为,以保持对事物细微潜流的敏锐观察。“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因为重视每件事情,所以终究不会有困难。因此,圣人才成其为圣人。本章阐述了由小到大、积少成多的道理,其实是讲修养身心和为人处世之道。......
2023-10-17
圣人无常心a,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在天下歙歙f,为天下浑其心g。诚善为本本章讲圣人的治国之道,指出善待百姓,混沌其心的道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有道的圣人治理国家,收敛自己的欲望,不以主观认识作为评判善恶的标准,不偏执于一端,克服自我而去体察百姓的疾苦与要求,这就是“无常心”。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即在无私,处处为他人着想。......
2023-10-17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c其脆易泮(pàn):力量薄弱的时候容易消解。◤译文局面稳定时容易把握,情势未有征兆时容易图谋。防微杜渐“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平安稳定的时候,容易维持局面。有智慧的人,在尚未发生变故之前,可以预防将要发生的问题。好的政策,在国家尚未混乱之前,可以使社会得到长治久安。不等问题到来,就已做好安排。“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说的就是“防微杜渐”的道理。......
2023-10-17
一切人、事、物就不能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就是因为有了对立、分别之缘故,所以要去分别、归平等。第二层,既然分别是恶,圣人是如何教我们去分别而复归于平等的呢?圣人通过清净无为、无私无我的身教,引导我们改过迁善,逐渐达到纯净纯善的平等境界。不有意去做,就叫无为。因为如果圣人认为他自己是圣人,那他还有圣凡之别。老子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圣人自己的内心是清净无为的,为了随顺我们,他才会有分别的状态。......
2023-08-27
有德司契e,无德司徹f。不求至善尽美本章讲述治国之道,重点论述天道无亲的思想。因此圣人遵循自然之道,实行无为而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老子的名言,天道公平,只要有德有善,自会得到回报。这与五章的“天地不仁”其实是一致的,“道”对宇宙万物没有偏私,万物都依照一定的规律而发展变化。在这里,并不是指有人格化的“天道”去主动帮助善人,而是说,善人能够得到帮助,是他自为的结果。......
2023-10-17
《道德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道德经》阐述的第二个重点是“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道德经》全文围绕虚无自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和柔弱不争这些理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证和阐述,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几千年来,《道德经》作为中华民族最高智慧的象征,已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2023-08-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