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e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道”是生命之源,“德蓄之”是用,意思是说生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的养育。这其间有一个生长的力量,就是“势成之”。“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因此称为“道生之”,而把自然规律的具体作用于万物称为“德畜之”。本章讲把握生命,使自己永存之道。再一次强调了“道”生万物,却不占有,不主宰,一切顺应自然,具有深妙的品德。......
2023-10-17
道生育万物,德蓄养万物,物使万物有了实体,器使万物有了形状。因此,万物没有不遵守道并且重视德的。道的被尊重,德的被重视,没有谁来命令,它是永远自然而然的事情。道生育万物,德蓄养万物,让万物生长繁殖,使万物开花结果,养育万物,保护万物。生育了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养护了万物却不自恃功高,抚养了万物却不加以主宰,这就叫做玄妙的德。
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天
天下万物都有一个开始,这开始的地方就是天下的根本。既然得到了根本,就可以由此认识万物了。既然了解了万物,回过头来再坚守住根本,就会终身没有危险。堵塞住感官的渠道,关闭理智的大门,终身都不会有祸患。打开感官,让欲望实现,终身都无法拯救。能从细微处看见大道理,叫做明白,能以柔弱的态度立身处世,叫做强大。运用智慧明白了事理,回过头来再守住根本,就不会给自己带来灾害,这就叫做遵循准则。
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www.chuimin.cn)
勤:通“瘽”。《说文·疒部》:“瘽,病也。”习常:帛书甲本作“袭常”,指遵循准则。“袭常”与二十七章的“袭明”有着相同的内涵,老子认为“知常曰明”。常,常规,准则,规律。
在这一章里,存在一些看似矛盾,实则最能体现老子本义的文字。比如一方面要得其母、知其子,一方面又要守其母;一方面要用其光,一方面又要归其明。就是说,老子一方面要让大家清醒明白,一方面又要懵懂糊涂,也就是说这个糊涂是明白后的糊涂,而不是真糊涂,如果是真糊涂,那也就没有必要得其母、知其子了,也不要用其光了,直接混混沌沌不是最好!所以老子的无为,是认识清楚了自然的规律之后的顺应自然的行为,而不是什么事都不做,更不是懒惰。他讲的不敢为天下先、柔弱胜刚强,都是要人们不要去超越事物的规定性行事,要遵循规律,尊重规律。这与《周易·明夷》所说的“君子以莅(lì,治理)众,用晦而明”是同样意思。《周易》对统治者的要求是“在统治民众时,要内心清楚明白,但外表不显露出来”。也就是说统治者如果总是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那是不利于政策执行的,要含而不露,才能不怒自威。当然,老子的这一思想用在政治上又体现了他的局限性,即,他希望统治者头脑清醒,顺应规律,不去人为地找事,但对于老百姓,他要推行的是愚民政策,所谓“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所谓“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这都是他的不足。
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
有关道德经的文章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e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道”是生命之源,“德蓄之”是用,意思是说生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的养育。这其间有一个生长的力量,就是“势成之”。“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因此称为“道生之”,而把自然规律的具体作用于万物称为“德畜之”。本章讲把握生命,使自己永存之道。再一次强调了“道”生万物,却不占有,不主宰,一切顺应自然,具有深妙的品德。......
2023-10-17
关于“道”字,古汉语常见解释如下:一指道路。本章中的“道”,指宇宙万物之源。不论万物如何变化,或消或长,“道”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有人认为“道”是一种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元素;有人认为“道”是一种精神,孕育万物的本源。“无”并非空无一切,而是形容“道”生成宇宙万物过程中混沌一片、无以名状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示幽昧深远的意思,恰好符合“道”包罗万象的特点。......
2023-10-17
育德者的自身道德人格,是德育过程中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它对德育产生影响、创造价值,意味着德育中的某种“是”,即某种内在联系、某种规律性。因此,德育能否达成理想的结果,从实事求是的立场来看,并非只是言教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德育理论研究者以及德育实际工作者的道德人格是否与言教相符的问题。因此,德风弘扬迫切需要育德者自爱、自重、自强不息的道德人格。......
2023-11-18
◤注释a有物混成:有一个东西混沌而成。本章侧重阐述道的属性、状态、成为和归依,重点是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一种东西,可以说它是物质存在,也可以说它是精神力量,混然成为一体,先于天地而生,这就是“道”。地效法于天,天效法于道,以道为其运行的依归。仍然称之为“道”,称为“自然”。“道”的力量,生生不息,源源而来,天地万物全是为它所衍化。......
2023-10-17
母,根源,指道。◤译文天下万物都有起始,把这个起始作为万物得以生存的根本。宇宙之源“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道”生万物,故为天下之母。对于世界本源的探索,是人类早已有之的精神活动。中国自西周以来,就产生了如阴阳五行学说那样较为原始的唯物论。因此应“塞其兑,闭其门”,使之归于真朴。更得不到天道的佑护,只有左支右绌,穷于应付,疲于奔命,不得安静。要恢复本来面目,保有生命,就不要过于消耗精神。......
2023-10-17
由此可见,道与德的美学形象很是玄妙,老子直接用了“玄德”一词来形容它,所以他的美学也可以说是玄德之美。唯一的方式就是回到玄德那里。虚静至极,玄德复反,老子称为“归根”。归根即复命,复命即复性,复性即恢复到玄德状态。玄德建立在对世间性情的否定之上,它的美学标准也正好与世俗艺术相反。对世俗艺术而言,音有声、象有形,这是最基本的;但玄德之美不是这样。......
2023-11-24
家书中王阳明告诫弟弟当“日严日畏”,才不会辜负师友厚望。所谓“日严日畏”,便是要日日严格要求自己,日日做“敬”的功夫。曾国藩做“日课”、蒋介石写日记,也正是练这“日严日畏”的功夫。每日反省,每日有所得,有所养,日积月累,蔚为大观。“日严日畏”,日日存天理,去人欲,圣人便可学而至。王阳明最重要的道友、知己湛甘泉,可谓“养身养德”的典范,一生静敬修行,追求内圣,活到了九十五岁。......
2023-11-16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c,下德为之而有以为d。◤注释a上德不德:拥有上等品德的人顺应自然,不追求仁义之类的品德。德,道的具体体现,指自然德行。◤译文上德的人顺应自然,不刻意显露德名,因此却是有德。下德的人有心显露自己不背离“德”,实际上是没有“德”。本章抨击了当时春秋时期社会上的仁、义、礼对自然之道的破坏,重点是针砭时弊。上德是无心的流露,这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品德。......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