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a;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只是自然的存在,不会对某物有所偏爱。“天地不仁”,本是自然之道。标榜“仁义”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权代法百姓遭殃,这其实是最大的不仁。老子为了说明“道”之公平,指出天地万物生灭变化,并不是有谁主宰,有意为之。天地之间电闪雷鸣,风霜雨雪,皆是阴阳二气激荡所致,万物生生不息,无不依赖于此。......
2023-10-17
天地开辟,与道为一的情况是:天与道为一因此清朗,地与道为一因此安宁,精神与道为一因此灵动,山谷与道为一因此丰盈,万物与道为一因此生存,侯王与道为一因此使天下走上正道。他们都是与道为一的结果。天如果不能保持清朗的话,就会破裂;地如果不能保持安宁的话,就会喷发;精神如果不能保持灵动的话,就会衰败;山谷如果不能保持丰盈的话,就会枯竭;万物如果不能保持生存的话,就会灭绝;侯王如果不能让天下走上正道的话,就会失国。所以,尊贵以卑贱作为根本,高处以低处作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孤、寡、不榖。这难道不是以卑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不断地追求荣誉,反而没有荣誉。宁愿做平凡而又坚硬的石头,不愿做高贵而又晶莹的美玉。
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
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
这一段文字如果与上一段文字,即“上礼为之而莫之应”联系起来看,就可以理解老子的针对性。老子生于春秋末世,他看到了特权贵族的衰微,所以提出了侯王要使天下走上正道,要以贱为本,不要追求虚名的主张。这是朴素的民本思想,后来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的思想,显然与此是一脉相承的。(www.chuimin.cn)
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
致数舆无舆:指不断地追求荣誉,反而没有荣誉。即为名誉而名誉,会适得其反的,应该努力遵循大道,顺应自然,做该做的事情,事情做成了,自然会有荣誉。舆(yù),即誉,指荣誉,名誉。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
有关道德经的文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a;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只是自然的存在,不会对某物有所偏爱。“天地不仁”,本是自然之道。标榜“仁义”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权代法百姓遭殃,这其实是最大的不仁。老子为了说明“道”之公平,指出天地万物生灭变化,并不是有谁主宰,有意为之。天地之间电闪雷鸣,风霜雨雪,皆是阴阳二气激荡所致,万物生生不息,无不依赖于此。......
2023-10-17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a,将以愚之b。◤译文古时候善于为“道”的人,教化天下,不是为了使人民聪明多知识,而是为了使人民智慧而淳朴。那么,人人都会为了利益而舍弃生命,却绝不会为了尊严与道义而轻生。深远的道德往往与常理相反。本章强调了返璞归真的思想,讲述以无为之道治理国家,而不是以智治国。......
2023-10-17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道学玄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季有成理而不说。一旦这些的通道被打开,人们必将遭受深重的灾难,到时候身心沦陷,没有人能救得了。刘邦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立刻大摆宴席,当众封雍齿为侯,同时督促丞相赶快为其定功行封。......
2023-12-06
◤注释a道常无名:道永远处于没有名字的状态。◤译文“道”常处于无名而质朴的状态。知止不殆本章重点是说明道无名而质朴的特征。二十八章说“朴散则为器”,也是这个意思,“道”衍生出了万物,才渐渐有了名器。老子认为,“名”是人类社会引发争端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无名”可称之为“朴”,形容“道”的混沌状态,指“道”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2023-10-17
“自家体贴出来”表明他对“天理”有真切的理会,实有所得。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因为在他看来,“心”乃“天道之在我者”,人之“心”即天道、天理,并明确宣称:“只心便是天”。 大程认为,无论是“以心包诚”还是“以诚包心”都是以天与心分立为前提,从而使得彼此疏离分隔,故是二本。“言体天地之化,已剩一体字。只此便是天地之化,不可对此个别有天地。”......
2023-11-20
执守大道,则可以使天下归往。“道”产生天地万物,无形无相,无处不在,它是最大的“象”。懂得了宇宙万物之道,则无往而不利。道法于天,因而有了风雨雷电,日明夜暗四季轮转。这里是建议统治者要懂得天地间的法则,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能“往而不害”,直行无碍,平安舒泰。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使人们遭受严重的痛苦。因此可以认为本章是对于“道”的称颂,使人在平淡的叙述里,不知不觉感受“道”的伟大、高远、含蓄、深沉。......
2023-10-17
关于“道”字,古汉语常见解释如下:一指道路。本章中的“道”,指宇宙万物之源。不论万物如何变化,或消或长,“道”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有人认为“道”是一种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元素;有人认为“道”是一种精神,孕育万物的本源。“无”并非空无一切,而是形容“道”生成宇宙万物过程中混沌一片、无以名状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示幽昧深远的意思,恰好符合“道”包罗万象的特点。......
2023-10-17
此非诚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孰能以知夫子之心乎?如果不是真真正正与天地万物一体的人,谁能明白孔子的心意呢?王阳明把责任与一体之仁联系在一起,将“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仁”,视为儒者的本怀,“知”天、“知”万物一体则必然要负起万物一体的责任。孔子与阳明,先圣后圣,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仁,彰显儒家悲天悯人之怀,也成就了儒家人文化成之世界。......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