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51单片机案例笔记:模块划分、寄存器分配及调试运行

51单片机案例笔记:模块划分、寄存器分配及调试运行

【摘要】:2)按功能划分模块,确定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参数传递。4)合理分配寄存器和存储器单元,编写汇编语言源程序,并进行必要的注释,以方便阅读、调试和修改。5)将汇编语言源程序进行汇编和连接,生成可执行的目标文件。7)将调试好的目标文件烧录进单片机内,上电运行。图5-1 分支结构2)分支程序的设计要点如下:①建立可供条件转移指令判断的条件。②选用合适的条件转移指令。

(1)程序设计的步骤

1)分析任务,确定算法或解题思路。

2)按功能划分模块,确定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参数传递。

3)根据算法和解题思路画出程序流程图

4)合理分配寄存器和存储器单元,编写汇编语言源程序(以“.ASM”扩展名保存),并进行必要的注释,以方便阅读、调试和修改。

5)将汇编语言源程序进行汇编和连接,生成可执行的目标文件(“.BIN或.HEX”)。

6)仿真调试、修改,直至满足任务要求(仿真调试可以用软件模拟仿真,也可用硬件仿真)。

7)将调试好的目标文件(“.BIN或.HEX”)烧录进单片机内,上电运行。

(2)分支程序的基本形式及设计要点

1)分支程序有两种基本形式,如图5-1所示。

978-7-111-49736-3-Chapter05-1.jpg

图5-1 分支结构

2)分支程序的设计要点如下:

①建立可供条件转移指令判断的条件。

②选用合适的条件转移指令。

③在转移的目的地址处设定标号。(www.chuimin.cn)

(3)循环程序

1)循环程序一般包括如下四个部分:初始化、循环体、循环控制、循环判断。

①循环初始化:即确定循环开始时的状态,包括循环体变量初态和循环控制条件初态,通常为工作单元清零,寄存器和计数器置初值等。

②循环体:重复执行的程序段。

③循环控制:循环条件修改,指修改计数器和修改内存指针

④循环判断:根据循环次数或循环结束条件判断是否结束循环。

2)循环程序有先处理后判断和先判断后处理两种结构类型,如图5-2所示,两者功能一样,但在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先处理后判断结构可执行一次。

978-7-111-49736-3-Chapter05-2.jpg

图5-2 循环程序结构类型

a)先处理后判断 b)先判断后处理

3)循环程序按结构形式,有单重循环与多重循环。

①在多重循环中,只允许外重循环嵌套内重循环。

②不允许循环相互交叉,也不允许从循环程序的外部跳入循环程序的内部。

4)延时程序延时时间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