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史书均以这两种记载为参照,如《魏书》卷一百九志第十四记载为神农氏所造;《隋书》卷十五志第十记载为伏羲所造;《通典》卷四食货四记载为伏羲所造,并且在《通典》中将伏羲氏使素女鼓瑟记载为黄帝使素女鼓瑟。据史料分析,瑟为中原固有乐器是毋庸置疑的,其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2023-10-27
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相关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文本文献,特别是历史较为久远的汉唐时期。对于弹拨类乐器而言,这一时期其形制、应用等处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乐谱系统的构建也在起步状态。在乐谱方面,目前能见到最早的古琴文字谱是现存于日本的《碣石调幽兰》,以及现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敦煌琵琶谱。这两份乐谱的解读是20世纪音乐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至今还有诸多争议问题存在。这样就造成了对唐代之前的音乐我们无法直接听到其“音乐本体”的问题。那么,研究的主要原始资料就只能仰仗大量的古代文献了。
事实上,中国古代文献中丰富的记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相关历史发生的。在面对没有具体“音乐”对象的前提下,通过研读文献资料对其形制、制作材料、演奏法的相关记载,辅以传世的实物乐器、出土文物、壁画造像与中国的音乐传承方式的佐证,还是可以进行有效研究的。那么,对于古代历史文献资料中的弹拨类乐器的记载就非常重要了。这一类的记载,较为集中的是体现在各朝代正史的乐志中,主要记载了乐器形制与应用等具体情况。但相关演奏状态、乐人用乐场景与演奏速度、音乐风格特性等,则更多地存在于各部史书的本纪、列传与当时代的诗词歌赋中。因此,具有历史学“编年”性质的纵向梳理是开展研究的根本。而众多的历史文献中,用书的甄选同样重要。以两唐书与《通典》来看,《通典》的作者杜佑生活在735—812年间,直接经历着唐代的历史发生。而《旧唐书》的作者刘昫、赵莹生活的年代均在此之后,虽然去唐不远,且有实录、国史旧本为基础,但是,在研究具体历史现象时,离历史时期越近的文献,写实的可靠性相对越高。这当然不是说后世的文献不可采用。后世文献的编纂不但有增补的空间,而且辑录时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校正。前文对阮咸、琵琶的历史渊源与筝演奏的义甲长度变化的论述均可以反映出一定的问题。所以要区别选择并比较进行、综合使用。然而散落的条目,为当今日益精深的音乐史学理论研究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需要有目的地对历史文献材料进行甄别与编理。本篇择取汉唐时期不同性质的历史文献资料,按照弹拨类乐器的不同进行辑录,且选录文献均与前文有着密切的关联,以供基础研究使用。(www.chuimin.cn)
有关开源·溯流·繁衍:汉唐时期弹拨类乐器的历史与流变述论的文章
后世史书均以这两种记载为参照,如《魏书》卷一百九志第十四记载为神农氏所造;《隋书》卷十五志第十记载为伏羲所造;《通典》卷四食货四记载为伏羲所造,并且在《通典》中将伏羲氏使素女鼓瑟记载为黄帝使素女鼓瑟。据史料分析,瑟为中原固有乐器是毋庸置疑的,其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2023-10-27
所以本研究在选择研究乐器时,对这些在历史文献中出现较少的乐器仅作选择性释义,以做参照研究之用,重点研究对象还是集中在历史文献记载较多的筝、瑟、琵琶、箜篌此类弹拨类乐器之上。所以笔者将目光聚集在另外一种与琴的音乐属性较为相似的弹拨类乐器上,即瑟。......
2023-10-27
汉唐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关于非固定音乐体裁组合用乐下的弹拨乐器组合的记载十分有限,仅见于部分人物叙述以及文学作品中。[57]可见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原固有乐器的组合状态。综上,由于非官方系统弹拨类乐器组合形式存在很大的自由性,所以单就散见在汉唐时期的有效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来看,很难整理出其流变的脉络。在这一时期,其被广泛地使用在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中。......
2023-10-27
隋炀帝在位时期,史籍中对其之于部伎乐的记载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部伎乐没有影响。相反,其一系列的政治活动恰恰反映了其对部伎乐的态度以及这些态度所带来的影响。一方面,隋初设立的七部伎乐在炀帝执政时期逐渐发展为九部乐。那么,炀帝发展部伎乐和胡乐的原因就与文帝时期大有不同,并不是单一的、带有限制性的管理态度。炀帝在后期进入奢靡阶段后,对于部伎乐和百戏的发展更是进入了一种炫耀式的娱乐意义的层面。......
2023-10-27
可见,在这一时期琴、瑟等弹拨类乐器已经广为流传。在八音分类法出现之后,弹拨类乐器归“丝”一属。从出土的地点来看,这一时期的胡乐、外来弹拨类乐器的流传地域是十分广阔的。图1青釉堆塑谷仓罐(局部)对于弹拨类乐器的发展,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汉代至唐代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一时期的外来弹拨类乐器与中原固有的弹拨类乐器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与交融。......
2023-10-27
汉代至唐代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而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无疑是一件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举措。在这一时期的弹拨类乐器中,一部分被惯用于仪式礼乐中,而另一部分在宫廷乃至民间广泛流行,使用的范畴不同,所受到的外界因素影响也不同,发展轨迹自然不同。而分属不同文化属性下的胡、俗弹拨类乐器,还特别受限于文化接纳的态度与程度。......
2023-10-27
在擦弦乐器尚未系统介入的汉唐时期,弹拨、打击、吹管三类乐器构建了整个器乐演奏的音乐体系。而这一时期形成或发展的弹拨类乐器,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沿革后,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为今天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上述只是汉唐时期弹拨类乐器发展的大环境,以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受到的影响。综上所述,汉唐弹拨类乐器的研究是有其重要历史意义的。......
2023-10-27
在中国古代汉唐时期的历史文献关于筝的条目中,有筝、秦筝、弹筝、筝、轧筝的记载。它们的不同之处笔者将在下章详述,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在文献资料的记载中,筝是一种中原所固有的乐器。筝最早见于正史文献是在《史记》中。而《旧唐书》中载:“案京房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
2023-10-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