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易郑注导读》:郑康成注《周易》的重要性及相关辑录分析

《周易郑注导读》:郑康成注《周易》的重要性及相关辑录分析

【摘要】:郑康成注《周易》九卷,《唐书·艺文志》作十卷,至宋《崇文总目》则仅有一卷而已。盖说经之道,贵于择善而从,不可以专家自囿,况《易》含万象,随所取资,莫不具足。以《汉书注》所云郑氏,乃即注《汉书》者,非指康成。余于厚斋所辑,若《诗考》、若郑注《古文尚书[2]》及《论语》、若《左氏》贾、服等义皆当订正,惟《诗考》稍加详。

郑康成注《周易》九卷,《唐书·艺文志》作十卷,至宋《崇文总目》则仅有一卷而已。晁、陈两家皆不著录,南宋说易家所引用,已非全文。至于末年,四明王厚斋乃复为之裒辑,以成此书。明胡孝辕附梓于李氏《集解》之后,故凡已见《集解》者不录。姚叔祥更增补二十五则,皇朝东吴惠定宇栋复加审正,蒐其阙遗,理其次第,益加详焉。盖说经之道,贵于择善而从,不可以专家自囿,况《易》含万象,随所取资,莫不具足。郑易多论互体,《系辞传》曰“杂物算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又曰“物相杂,故曰文”。此即互体之说所自出。王弼学孤行,遂置不讲,而此书亦遂失传。王氏蒐群籍而缉综之,功盖不细,其不能无误,则以创始者难为功也。近者归安丁小疋孝廉复因胡氏、惠氏两本重加考定,举向来以郑注《易·乾凿度》之文羼入者,为栞去之。以《汉书注》所云郑氏,乃即注《汉书》者,非指康成。又于字之传讹者:如《小畜》之“舆说辐”,当作“”;《夬》之“壮于”当作“”,一一正之。又王氏次序本多颠错,胡氏惠氏虽迭加更定,而仍有未尽。今皆案郑易本文为之整比,复摭补其未备者若干则,扶微振坠,使北海之学大显于世,此厚斋诸君子之所重有望于后贤者,而丁实克缵之,非相违也,而相成也。岂与夫矜所独得,以訾謷前人之所短者之可比哉!余于厚斋所辑,若《诗考》、若郑注《古文尚书[2]》及《论语》、若《左氏》贾、服等义皆当订正,惟《诗考》稍加详。此书虽亦瞻涉,然精力不及丁君远甚。今睹此本,老眼为之豁然増明,归时携以谂吾党之有力者,合梓之为《王氏经学五书》,知必有应者乎。至于字音,郑氏时未有反语及直音某字为某者,后人因其义而知其读,或去其比况之难晓者,而易以翻切之法,以便学者;虽非元文,要为根本于郑,不可废也。夫此书收检于亡佚之余,复经二三君子之博稽精覈,而得以完然无憾。百世下读是书者,其宝之哉。

乾隆四十有五年阳月杭东里人卢文弨序

【注释】
(www.chuimin.cn)

[1]本校《丛书集成初编》为底本、参校《湖海楼丛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惠栋等本。并对原文的引文做了校勘。

[2]“考”《湖海楼丛书》本作“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