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易郑注导读:互体说及互体三画卦之例

周易郑注导读:互体说及互体三画卦之例

【摘要】:(同上)《大畜》六四注:“互体震。”以上是互体三画卦之例。《恒》二至四三爻互体乾,郑注《恒》云“互体为乾”。其二,三至五三爻互体一卦。值得注意的是,郑氏不仅视二三四、三四五为互体卦,而且还将内外卦也看作互体。

互体法起自于春秋。《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杜预注:“自二至四有艮象,艮为山。”此是关于使用互体法的最早记载。一般来说,在易学史上,互体指六画卦除了将其视为内外卦外,还可以将其中的爻视为两个互为交重的三画卦,由这两个新组合三画卦构成一个新的六画卦。南宋王应麟指出:“凡卦爻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是谓一卦含四卦。”(《周易郑康成注序》)这是为互体下的最早的定义,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尤其汉代互体之法广泛流行,却未见易学家对互体加以界定。从现有的资料看,汉代的京房、马融、荀爽、宋衷、虞翻等皆使用过互体法,且在使用中其法灵活多变。汉末虞翻易学在此方面是集大成者。他曾使用过互体经卦(三画卦)、五画连互别卦(六画之卦)、四画连互别卦和连互不全之卦。[3]出生比虞翻稍早的郑玄,也把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运用到易学注释中。如:

《蒙》注:“互体震而得中。”(《公羊传定公十五年》疏)

《同人》注:“卦体有巽,巽为风。”(《周易集解》)

《观》注:“互体有艮。”(《周易集解》)

《贲》注:“卦互体坎艮。”(同上)

《大畜》六四注:“互体震。”(《周礼·大司寇》疏)

《颐》注:“自二至五有二坤。”(《周易集解》)

《坎》上六注:“三五互体艮,又与震同体。”(《公羊传·宣公元年》疏)(www.chuimin.cn)

《恒》九三注:“互体为乾……又互体兑。”(《礼记·缁衣》正义)

《家人》六三注:“爻体离,又互体坎。”(《后汉书·杨震传》注)

以上是互体三画卦之例。据有关学者统计,郑玄易注用三爻互体者二十六处。共有两种情况:其一,二至四三爻互体一卦。如《蒙》二至四三爻互体震,故郑注《蒙》云“互体震”。《同人》二至四三爻互体巽,故郑注《同人》云“卦体有巽”。《恒》二至四三爻互体乾,郑注《恒》云“互体为乾”。《家人》二至四三爻互体坎,故郑注《家人》云“又互体坎”。其二,三至五三爻互体一卦。如《观》三至五三爻互体艮,郑注《观》云“互体有艮”。《坎》三至五三爻互体艮,故郑注《坎》云“三五互体艮”。《大畜》三至五三爻互体震,故郑注《大畜》云“互体震”。《损》三至五三爻互体坤,故郑注云“互体坤”。

有时,郑氏同时互出两个三画之卦用于注经。郑注《恒》九三云:“互体为乾……又互体兑。”注《颐》云:“自二至五有二坤。”注《萃》云:“互有艮巽。”注《夬》云:“五互体乾。”注《井》云:“互体离兑。”注《鼎》云:“互体乾兑。”注《萃》云:“互有艮巽。”注《夬》云:“五互体乾。”注《井》云:“互体离兑。”注《鼎》云:“互体乾兑。”

值得注意的是,郑氏不仅视二三四、三四五为互体卦,而且还将内外卦也看作互体。也就是说,在郑氏那里,任何相邻三爻构成的三画卦皆为互体卦。这是郑氏与其他易学家相比的独到之处。如《贲》上为艮,郑注《贲》云:“卦互体有坎艮。”《既济》上为坎,郑注《既济》九五云:“互体为坎也。”《旅》下为艮,郑注《旅》初六云“爻互体艮。”

关于四爻互体出一别卦,虞翻使用较多,在虞氏之前其他易学家则很少使用。从现有资料看,在虞氏之前只有郑玄使用过,且仅存一例。郑注《大畜》“不家食吉”云:“自九三至上九有颐象。居外是不家食吉而养贤。”(《表记》正义)此谓《大畜》三四五三爻互体震,四五上三爻(外卦)互体艮,上艮下震是谓颐卦,故“自九三至上九有颐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