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易郑注解读:融天文、历律为一的爻辰说

周易郑注解读:融天文、历律为一的爻辰说

【摘要】:所谓爻辰说是将历法中的地支纳入《周易》六十四卦中。这种爻辰说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认识。郑氏以此为基础,将《周易》其他卦的爻辰看作是由乾坤十二爻辰派生出来的。这样,一个以自然科学为背景,以乾坤十二爻辰为轴心的爻辰大系统被建立起来。另外,还有的易学家把爻辰说看作是郑氏一家之学,如清焦循的《易图略》、何秋涛的《周易爻辰申郑义》皆主此说。考传世与出土文献,可知早在郑玄之前爻辰说就已流行。这还不是爻辰说。

爻辰是象数易学的范畴,它作为一种学说产生于西汉初,盛行于东汉,其余音波及几千年,一直到清末,仍为一些易学家笃信和研究。所谓爻辰说是将历法中的地支纳入《周易》六十四卦中。具体地说,即按照一定的原则把《周易》三百八十四爻配以地支,每一爻配一支,然后值以星象、音律。根据现有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到,郑氏爻辰说是建立在乾坤生六十四卦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易传》曾指出:“乾坤,其易之门邪!”(《系辞》)郑玄本于此,把乾坤十二爻辰看作是产生《周易》其他六十二卦三百七十二爻辰的根本。郑玄认为,乾坤十二爻配十二辰(地支),代表了十二个月,其配法如下:

乾  坤

— 戌  —— 巳

— 申  —— 卯

— 午  —— 丑

— 辰  —— 亥

— 寅  —— 酉

— 子  —— 未(www.chuimin.cn)

从上图不难看出,郑氏乾坤十二爻辰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乾坤十二爻与十二辰错杂相配。乾六爻自下而上,依次为子、寅、辰、午、申、戌,从月份看,乾六爻代表一年中的单(奇)月,即十一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坤六爻自下而上,依次为未、酉、亥、丑、卯、巳,从月份看,坤六爻代表了一年中的双(偶)月,即六月、八月、十月、十二月、二月、四月。应当指出,郑氏关于乾坤十二爻与十二辰的排列,并不是随意的杜撰,而是有着内在的根据。这种爻辰说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认识。乾始于子,坤始于未,说明了自然界阴阳二气的产生。按照汉代人们对阴阳二气产生的认识,阳气产生在十一月,阴气产生在六月。《汉书·律历志》曰:“十一月,乾之初九,阳气伏于地下,始著为一,万物萌动……六月,坤之初六,阴气受任于太阳,继养化柔,万物生长,楙之于未。”其实,根据古人的准确说法,阳气产生于子(十一月),阴气产生于午(五月)。即阴气最盛的十一月,开始产生阳气,在阳气最盛的五月产生阴气,即“建子阳生,建午阴生”。(《京氏易传》卷下)因阴避讳开始,故阴气产生不用午(五月),而以未(六月)为正。郑注《易纬·乾凿度》说:“阳气始于亥,生于子,形于丑,故乾位在西北”“阴气始于巳,生于午,形于未,阴道卑顺,不敢据始以敌,故立于正形之位。”若从易学言之,是因子午相冲,“若在冲也,阴则退一辰”(郑注《易纬·乾凿度》),故乾初爻开始于子,坤初爻开始于未(而不开始于午),乾坤两卦自初爻到上爻,分别表示随着月份的递增,阴阳二气由微到著的变化。

郑氏以此为基础,将《周易》其他卦的爻辰看作是由乾坤十二爻辰派生出来的。故逢阳爻从乾爻所值,逢阴爻从坤爻所值。如《困》九四为阳爻从《乾》九四为午,《明夷》九三为阳爻从《乾》九三为辰,《泰》六五为阴爻从《坤》六五为卯,《坎》上六为阴爻从《坤》上六为巳。这样,一个以自然科学为背景,以乾坤十二爻辰为轴心的爻辰大系统被建立起来。郑氏爻辰,不仅可以配十二律,还可以配星象。爻辰配十二律,见惠栋《易汉学》卷六《十二爻辰图》(见下图)

爻辰配星象,郑如注《比》初六“有孚盈缶”云:“爻辰在未,上值东井,井之水,人所汲用缶。缶,汲器。”(《诗》疏)注《坎》六四“尊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云:“六四上承九五,又互体在震上,爻辰在丑,丑上值斗,可以斟之象。斗上有建星,建星之形似簋。贰,副也。建星上有弁星……”(《诗》疏)这里所说的东井、斗、建星、弁星皆为天上的星。另外,还有的易学家把爻辰说看作是郑氏一家之学,如清焦循的《易图略》、何秋涛的《周易爻辰申郑义》皆主此说。考传世与出土文献,可知早在郑玄之前爻辰说就已流行。战国时已有八卦与十二辰相匹配,如出土清华简《筮法》之《地支与卦》则有记载,其方法如下:兑值巳亥,艮值辰戌,罗值卯酉,劳值寅申,巽值丑未,震值子午。这是目前见到最早纳辰入卦。这还不是爻辰说。真正言爻辰有西汉京房,他以爻辰创立了纳甲筮法,《汉书·律历志》曾引用过爻辰说,而比较系统地论述爻辰说,莫过于《易纬·乾凿度》。此书根据“天左旋,地右迁”的学说和阴阳变化的理论,提出了“乾贞于十一月子,左行,阳时六;坤贞于六月未,右行,阴时六,以奉顺成其岁”的乾坤十二爻辰的思想,并依此建立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辰体系。可见,爻辰说并非郑氏发明,当为郑氏所传。郑氏曾“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后汉书·郑玄传》),又注释过《易纬》,其爻辰说来自京氏、《易纬》当在情理之中。

当然,郑玄与京氏易及《易纬》爻辰说明显不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郑氏立足于《易传》“乾坤立易之门”的观点,将乾坤十二爻辰作为《周易》爻辰说的根本,其他卦的爻辰皆源渊于乾坤两卦。凡阳爻取乾爻所值,凡阴爻取坤爻所值,这既不同于京氏,也不同于《易纬》。京氏纳甲筮法是以八纯卦爻辰作为《周易》爻辰说的基础,《周易》爻辰皆取自于八纯卦爻辰。按照京氏纳甲法,乾震两卦初爻始于子,坎初爻始于寅,艮初爻始于辰,此为阳四卦。坤初爻始于未,兑初爻始于巳,离初爻始于卯,巽初爻始于丑,此为阴四卦。然后把十二支依次间隔纳入八纯卦中,阳四卦纳支是顺时,阴四卦纳支是逆时。其他卦皆可以看作是由八纯卦内外卦两部分交错而成,故其爻辰外卦取八纯卦外卦,内卦取八纯卦内卦。如《泰》内卦为乾,外卦为坤,其爻辰内卦取乾内卦,外卦取坤外卦。蒙外卦为艮,内卦为坎,其爻辰内卦取坎内卦,外卦取艮外卦,其他以此类推。京氏爻辰说所体现的是《易传》“八卦相重”而生六十四卦的思想,而《易纬》则是把六十四卦视为一个大系统,卦与卦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是一种并列平等的关系。因此,《易纬》爻辰说是将《周易》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对,每对由阴阳两卦组成,配十二辰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周易》六十四卦代表了三十二岁一大周期。它所体现的是《易传》中关于“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的思想。其二,就乾坤爻辰而言,郑氏不同于京氏与《易纬》。郑氏坤六爻自初至上分别配未、酉、亥、丑、卯、巳,而京氏与《易纬》则依次配未、巳、卯、丑、亥、酉。虽然二者皆开始于未,但其配法不同。郑氏是顺势配地支,而京氏与《易纬》逆势配地支。其三,从应用角度看,京房主要将爻辰运用于纳甲筮法中,《易纬》以爻辰解说《易传》中的大衍筮法,而郑氏把爻辰配星象注释《周易》卦爻辞。从现存的材料看,郑氏爻辰说主要用于解经。

郑氏爻辰说,与荀氏升降说、虞氏卦变说有着同等地位。它开辟了以象解辞的新天地,丰富和发展了象数易的理论。尤其在卦爻辞中涉及四方、五行、十二月、十二肖等方面的内容,用爻辰说揭示卦象与卦辞之间、爻象与爻辞之间的联系,是其他象数易不能伦比和取代的。如以爻辰代表月份、季节注《泰》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云:“五爻辰在卯春为阳中,万物以生。”(《周礼》疏)这是说,《泰》六五爻为阴爻,当从坤六五值卯,卯为二月,即仲春,仲春是万物生育的季节,适合嫁娶。故此爻有归妹得吉之辞。又如以爻辰代表生肖注《中孚》“豚鱼吉”云:“三辰在亥,亥为豕,爻失正,故变而从小,名言豚耳。”(《诗》疏)按郑氏之意,《中孚》有“豚”辞,而来自此卦三爻,三爻为阴爻从坤三为亥,亥为豕(猪)。三爻位本阳,而今以阴居之而成小,故曰豚(小猪)。再如以爻辰代表五行注《困》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云:“二据初,辰在未,未为土,此为大夫有地之象。”(《仪礼》疏)这是说,《困》九二爻所以有“酒食”之辞,是因此爻本在初爻之上,初爻为阴爻,当从坤初值未,未为土,故有大夫有地而富有之象。由是观之,郑氏以爻辰说注《易》,有独到之处,在象数易中所占的地位不可忽视,难怪后世一些象数易学家反复申明爻辰之说不可全废。

但是郑氏爻辰说过分地夸大了爻辰取象在注《易》中的作用,导致了牵强附会的错误。唐孔颖达等人曾指出郑氏爻辰说在注《易》时的局限。他以乾卦为例,说明爻辰说与《周易》原义不符:“诸儒以为九二当太簇之月,阳气发见。则九三为建辰之月,九四为建午之月,九五为建申之月,为阴气始杀,不宜称‘飞龙在天’。上九为建戌之月,群阴既盛,上九不得言‘与时皆极’,于此时阳气仅存,何极之有。诸儒此说于理稍乖。”(《周易正义•乾卦疏》))如王引之认为,郑玄爻辰说“舍卦而论爻”与《说卦传》不符。他说:“《易》之取象见于《说卦》者较然可据矣。汉儒推求卦象,皆与《说卦》相表里,而康成则又以爻辰说之,阳爻之初二三四五上,值辰之子寅辰午申戌,阴爻之初二三四五上,值辰之未酉亥丑卯巳,而以十二辰之物象十二次之星象配之。舍卦而论爻,已与《说卦》之言‘乾为、坤为’者异矣,而其取义又多迂曲。”(《经义述闻·述一》)故我们既不能抹煞郑氏爻辰说的作用,也不能将其作用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