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音乐基础知识:格鲁克作品《奥菲欧与尤里迪茜》第七课

音乐基础知识:格鲁克作品《奥菲欧与尤里迪茜》第七课

【摘要】:《奥菲欧与尤里迪茜》的序曲与歌剧是反衬的关系,与幕启后牧人们和奥菲欧哀悼尤里迪茜死亡的音乐在速度和气氛上形成对比,而且序曲直接导入第一幕。《奥菲欧与尤里迪茜》第一幕的开始及结束前向神灵抗议的宣叙调段落,就推动着音乐的戏剧性发展。

格鲁克在他的歌剧创作中对意大利正歌剧进行了改革。这种改革在他的《奥菲欧与尤里迪茜》(Orfeo ed Euridice)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格鲁克的歌剧以其简洁、质朴、自然而令人感动,他力图将一切多余的东西删除。他认为歌剧序曲应该与歌剧的内容融为一体。《奥菲欧与尤里迪茜》的序曲与歌剧是反衬的关系,与幕启后牧人们和奥菲欧哀悼尤里迪茜死亡的音乐在速度和气氛上形成对比,而且序曲直接导入第一幕。

格鲁克用乐队伴奏的宣叙调,代替过去歌剧常用的干宣叙调,使宣叙调不再是一种完全脱离于咏叹调的不重要的段落,而是与人物的动作、情绪联系更密切的组成部分。《奥菲欧与尤里迪茜》第一幕的开始及结束前向神灵抗议的宣叙调段落,就推动着音乐的戏剧性发展。

格鲁克反对过度华丽的咏叹调,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达。《奥菲欧与尤里迪茜》第三幕的重要咏叹调《没有尤里迪茜我该怎么办》(Che farò senza Euridice?)非常朴素克制,节奏整齐均衡,旋律多在分解和弦上进行,回避装饰性的花腔和大跳音程,体现出简洁、自然的古典风格特征。(www.chuimin.cn)

格鲁克在歌剧中恢复了古希腊悲剧合唱队不可替代的作用。《奥菲欧与尤里迪茜》第一幕牧人的合唱中,穿插着奥菲欧对亡故妻子的三次呼唤,以深切而沉重的悲哀开启了整部歌剧;第二幕地狱幽灵的合唱与乐队的气氛烘托,是该剧最生动的场面。

此外,格鲁克还吸取了18世纪管弦乐曲已经取得的成果,以乐队各声部明确的记谱法代替了通奏低音的写法。他还请人专门为这部歌剧编创舞蹈,使其与戏剧情境相符合。对舞台的布景,他也要求符合戏剧的整体效果,不再单纯追求复杂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