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基础知识

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基础知识

【摘要】:18世纪下半叶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同音乐史中的诸多乐派一样,仅仅是一种概括性的称谓,乐派中的重要人物各具特点。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被誉为“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因为这两种体裁都是在他的创作中确立了古典主义的典范样式。

18世纪下半叶的维也纳古典乐派(Viennese Classical School)同音乐史中的诸多乐派一样,仅仅是一种概括性的称谓,乐派中的重要人物各具特点。这一乐派通常指这一时期在维也纳的三位古典主义作曲家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沃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被誉为“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因为这两种体裁都是在他的创作中确立了古典主义的典范样式。海顿一生作品颇丰,其数量和所涉及的领域都是惊人的。他的108部交响曲中,12首“伦敦”交响曲是集大成之作,不仅将交响曲定型为四个乐章结构,而且将各乐章的不同性质与常用曲式确定下来。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他的中晚期四重奏作品也采用四个乐章的结构,四重奏的各个声部突出彼此之间交谈一般的“谈话式风格”。在器乐领域,海顿还创作了各种室内乐曲、小型器乐曲、各种乐器的协奏曲等。在声乐方面,海顿创作了30部左右的歌剧,这些歌剧绝大多数在今天已经被人们所遗忘。但是他的清唱剧《创世纪》(Die Schoepfung)和《四季》(Die Jahreszeiten)属于他一生中的杰作,完全可以和晚期的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媲美。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西方音乐史上公认的稀世天才,他在短暂的35年人生中,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且丰富的音乐遗产。他一生创作了超过600部作品,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作品让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臻于成熟,其作品也被广泛视为古典音乐的典型,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西方歌剧与器乐发展到18世纪中下叶,其最高成就的经验及原则,都被莫扎特提炼综合到自己的歌剧创作中去了。他从小就迷恋歌剧,从11岁开始,一生共创作了20多部歌剧,涉及各种歌剧类型。其中意大利正歌剧的代表作有《克里特王伊多梅纽》(Idomeneo,re di Creta ossia Ilia e Idamante)、《狄托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等;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有《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唐璜》(Don Giovanni)、《女人心》(Così fan tutte)等;德语歌唱剧的代表作有《后宫诱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魔笛》(Die Zauberflöte)等。他的器乐创作同样硕果累累,他的27首钢琴协奏曲形成了钢琴协奏曲的古典范式;他创作的41部交响曲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三部交响曲;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奏鸣曲以及各种室内乐作品和器乐小品。(www.chuimin.cn)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上承古典乐派传统,下启浪漫乐派之风格与精神,因而在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贝多芬一生饱受耳聋的折磨,1802年曾写下海利根施塔特遗书,但最终选择扼住命运的喉咙,继续完成其音乐上的未竟事业。自1814年开始,他的听力急剧下降,于是逐渐放弃了钢琴演奏和指挥,但仍然坚持创作。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及2部弥撒曲,等等。这些作品在曲式、和声以及织体上都有重大创新,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汉语文化圈因此尊称贝多芬为“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