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传统器乐合奏的基础知识

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传统器乐合奏的基础知识

【摘要】: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北部的一种传统器乐合奏形式。代表曲目有被称之为八大名曲的《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行街》《云庆》《四合如意》《欢乐歌》。广东音乐,又名广东小曲,是在粤剧和潮州剧基础上,广泛吸收民间歌曲的素材发展而成的传统丝竹乐种,主要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北部的一种传统器乐合奏形式。使用的乐器有笛、箫、笙、二胡、琵琶、小三弦、扬琴、鼓板、木鱼、碰铃等。乐队编制灵活,少则3—5人,多则7—8人。江南丝竹技法丰富多变,既能表现隽秀淡雅的风格,也能表现朴实热烈的气氛,在民间婚丧、庙会民俗活动中常用。代表曲目有被称之为八大名曲的《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行街》《云庆》《四合如意》《欢乐歌》。

《三六》又称《三六板》,因分三大段六小段而得名,由《老三六板》演变而成,有琵琶、箫、二胡、笛的独奏形式,也有三件乐器、八件乐器、弹拨乐器等不同的器乐组合形式。旋律流畅,风格明快,气氛欢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广东音乐,又名广东小曲,是在粤剧和潮州剧基础上,广泛吸收民间歌曲的素材发展而成的传统丝竹乐种,主要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并以其轻、柔、滑、细、浓的特征,受到全国广大民众的喜爱,流行于世界各地华人社区。与粤剧、岭南画派一起被誉为“岭南三大艺术瑰宝”。乐队有多种组合,有“五架头”(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三架头”(粤胡、扬琴、秦琴),乐队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所传曲目有五百余首,代表作品有《步步高》《雨打芭蕉》《平湖秋月》《娱乐升平》《赛龙夺锦》等。

《步步高》由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创作。吕文成在作品中着意采用升降有序、重复的旋律表现欢悦、向上的情调。作品清新明快、叠起叠落、张弛有度,音乐富有向上动力。(www.chuimin.cn)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音”“南管”等。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东南亚华人社区。南音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南音所用的乐器,主要有洞箫、琵琶、二弦、三弦、拍板等,所用的南琶,腹大颈细、横抱弹奏,与竖抱的北琶迥然而异。所用二弦与唐宋“奚琴”相似,所用洞箫为唐代盛行的“尺八”,拍板则类似隋唐五代使用的“节”。南音有诸多曲名,见于汉、唐文献记载中,如《摩诃兜勒》《阳关》《汉宫秋》《后庭花》《三台令》《凉州曲》《甘州曲》《婆罗门》《太子游四门》等,另有宋词曲牌《沁园春》《念奴娇》《浪淘沙》等,故南音有“唐宋遗音”之称。

南音结构分曲、指、谱。“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在南曲音乐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下千首。“指”是有词有谱和注明琵琶指法的大曲。“谱”是无词而有琵琶指法的器乐演奏谱。原有十三大套,后增至十六大套;南曲十六大套“谱”,以“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四套最为著名。

《八骏马》由《骅骝开道》《绿耳闲游》《玉骢展足》《骈骥骄奔》《乌骓掣电》《赤兔嘶风》《黄骖脱辔》《白牺归山》八节组成,采用循环体结构,音调古朴,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八骏马的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