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打《秋鸿》一样,打《羽化》也是因为《五知斋琴谱》对该曲的推崇,称其为长寿之曲。打《羽化》之所以花费这么多时间,身体是第一原因,《羽化》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特别《羽化》是一长寿之曲,过多地在上準弹奏,音节急促,弹奏用力,可能反而血压升高。《羽化》一曲,谱载不多,1634出版的《古音正宗》,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刊载《羽化》的琴谱,上準音较少,很少半音。......
2023-11-25
《梅花三弄》最早载于1425年朱权《神奇秘谱》。据记载,该曲最早是一首箫曲,相传为东晋桓伊所作,唐代改编为琴曲。
该琴曲共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六段是含引子与尾声的循环体曲式,引子-A1-B-A2-C-A3-D-尾声。因为主题变化重复三次,故称为“三弄”。这部分曲调流畅优美,由调式主音和属音构成主题旋律,这一主题变化重复三次,都是以清澈透明的泛音来演奏,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的神态。第二部分包括后四个乐段,侧重于音乐的发展,运用了一系列急促的节奏和不稳定音,表现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音调来描绘梅花不畏寒冬、凌霜傲雪的高洁品格。整个乐曲的许多段落运用相同的结尾,这种手法在民间音乐中称为“合尾”,使各段之间协调统一,加强了富有对比性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流水》最早收录在1425年朱权《神奇秘谱》中,现在最流行的版本为清代张孔山所改编的《流水》。相传《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分为二曲,宋时《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清末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琴谱收录于《天闻阁琴谱》中,为蜀派古琴的代表作之一。
《流水》开始以自由、舒缓的旋律塑造了一个空旷、幽深的山谷之境。继之,以古琴特有的泛音奏出明快、清新的旋律,好似清澈的山泉在山谷中欢快地跳跃。其后,音乐跌宕起伏,似江河奔腾,一泻千里。乐曲以抒情的旋律为主,模拟的描写为辅,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细流、奔腾的江河、浩瀚的大海,表现了一种宽广的胸襟、博大的情怀、百折不挠的精神境界。
1977年美国宇航局为了探求外星生物,发射了“旅行者号”探测器,携带了有钻石唱针的唱机及一张白金唱片。里面收录了选自世界各国的27首最高水平的音乐作品,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周文中教授郑重推荐,《流水》亦被收录其中。他推荐的理由是:“从孔子时代起,《流水》就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描绘的是人的意识和宇宙的交融。”当时由管平湖用宋代名琴“凤鸣”演奏了此曲,这个作品现在还在外太空不断地播放呢!(www.chuimin.cn)
《广陵散》曾被误传为魏晋时期的名士嵇康所作。在古代,所谓“广陵”是一种流传于广陵地区的民间器乐曲,后在流传过程中演变成为七弦琴曲,又名《广陵止息》。此曲最早出现的时间大概在东汉末年以前,隋时分为《散》和《止息》二曲,唐又合为一曲。现存最早的《广陵散》谱是1425年朱权《神奇秘谱》所传的版本,朱权在解题中说:《广陵散》曲,“世有二谱”。该书所收录的《广陵散》谱原藏于隋宫,唐末流落民间,到宋高宗建炎年间才再入宫府。
关于《广陵散》的内容,过去各家说法虽不尽相同,但大都认为与聂政的传说有关。近人杨宗稷则明确指出《广陵散》即蔡邕《琴操》中所诉的《聂政刺韩王曲》。他在《琴镜续·广陵散谱后记》中说:“广陵散,非嵇康作也,《聂政刺韩王曲》也。……今按谱弹之,觉指下一片金革杀伐激刺之声,令人惊心动魄,忘其为琴曲,是以当曰鼓琴阕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足征余前说不谬。更以知曲中各段命名曰:取韩、呼幽、亡身、返魂、冲冠,皆与聂政刺韩王为父报仇之旨相合,其为《聂政刺韩王曲》毫无疑义。”从《广陵散》各段小标题及其特性音调所表现的怨咨之情和斗争精神看来,杨说是很有道理的。还有一个说法是《战国策》及《史记》记载的“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帝相侠有宿仇,而聂政替严杀侠,体现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操”。
《广陵散》是一部由两个基本主题发展演变而成的大曲。全曲由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部分组成。从总体结构来看,仍然保持着“序——正声——乱声”这种“相和大曲”的原则。开指可视为全曲的引子。小序、大序部分则在较平稳的气氛中布置了正声和乱声的主调旋律的雏形。正声是全曲的主体,描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变化,急促低音级进,进而发展成咄咄逼人、惊心动魄的场景,乐曲旋律壮阔豪迈,具有沉郁慷慨的气氛。乱声和后序比较短小,体现出一种热烈的欢腾和痛快淋漓的感情。正如北宋《琴苑要录·止息序》所说,它在表达“怨恨凄感”的地方,曲调幽怨悲凉;在表达“怫郁慷慨”的地方,又有雷霆风雨、戈矛纵横的气势,例如“正声”部分的“循物第八”“冲冠第九”“长虹第十”,就集中显示了这一特色。
《广陵散》是我国古代琴曲中,唯一一首具有战斗和杀戮气氛的作品,表现了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
有关音乐基础知识的文章
与打《秋鸿》一样,打《羽化》也是因为《五知斋琴谱》对该曲的推崇,称其为长寿之曲。打《羽化》之所以花费这么多时间,身体是第一原因,《羽化》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特别《羽化》是一长寿之曲,过多地在上準弹奏,音节急促,弹奏用力,可能反而血压升高。《羽化》一曲,谱载不多,1634出版的《古音正宗》,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刊载《羽化》的琴谱,上準音较少,很少半音。......
2023-11-25
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刘伶等七人做竹林之游,世称竹林七贤。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其诗作意旨渊放,归趣难求,善于用隐晦曲折的语言抒写内心的苦闷。咏怀诗[1]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其三洪生资制度[4],被服正有常。此处所选为原第一首、第十七首、第六十七首。此处选二首,原列第九、第十四。第一首想象嵇喜在军中戎装驰射的生活,第二首想象嵇喜行军休息的光景。......
2023-12-07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清微淡远”是常熟虞山琴派的创始人严天池提出来的,作为虞山派琴风的标志。虞山派之所以能在近三百年来独树一帜、称誉天下、风行一时而不衰,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虞山派的“清微淡远”琴风。首先,“清微淡远”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因此,琴音的本身已基本蕴含着“清微淡远”的特点。弹琴“清微淡远”,就是顺古琴之物性,能使古琴最大限度地尽其所能。......
2023-11-25
第一节朴素朴素是诗的美学原则之一,是化浓为淡的大巧之朴。艾青还认为,只有当诗人思想感情深刻,生活积累丰富和艺术臻于成熟时才容易达到“朴素”这一最高境界。他于1937年在《中流》第2卷第5期发表了《关于艾青的诗》一文。后来,艾青选编了一部抗战以来的新诗选集,书名是《朴素的歌》,而他本人正是以“朴素的歌”,迅速为大众所接受。艾青这种以朴素平易取胜的功力,是大巧之朴的表现,它像浓烈的醇酒清澈而又回味无穷。......
2024-03-26
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公认是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和克洛德·西蒙,其中克洛德·西蒙与马格丽特·杜拉斯、克洛德·莫里亚克等作家又被称为第二代新小说派作家。米歇尔·布托尔是新小说派的又一个代表作家。克洛德·西蒙是所谓的第二代新小说派作家,其著作有《草》、《弗兰德公路》、《历史》、《双目失明的奥利翁》和《农事诗》等。......
2024-01-22
新批评派高度重视比喻,尤其是隐喻。瑞恰慈、兰瑟姆、布鲁克斯和维姆萨特等新批评派人物对现代诗歌中隐喻的使用都做出了一定的论述。新批评派格外推崇的玄学诗代表了新批评派对诗歌中隐喻的要求。在新批评的观点下,“比喻是语境间的交易”,语境间的跨度越大,逻辑关联反差越大,则比喻的效果越好。由此,这种远距、异质的比喻使得新批评理论的本体论和张力论都落回到了比喻的基础上。......
2024-01-19
前苏联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达维多夫也许看透了这一点,所以给那些可怜的抱怨者们留下一句话: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永远只能是一个执行者。美国统计表明,去年年底,只有3l万员工的微软公司,市场资本总额高达6000亿美元。前几年,冰箱在日本市场上严重滞销,零售价以每年5%的幅度下跌,各厂家叫苦不迭。......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