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与红场:全球最美101个摄影胜地之一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与红场:全球最美101个摄影胜地之一

【摘要】: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仍保有神圣的地位,沙皇的加冕典礼一律在此举行。15世纪,蒙古势力对俄罗斯的掌控衰微之后,克里姆林开始大兴土木重建。1918年当时的苏俄政府将首都迁回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恢复政治地位,不但是历任领导的住处及办公处,更是军事指挥中心。1493年克里姆林宫遭逢最大的一次火灾之后,伊凡三世下令方圆240米以内全部铲平,禁止兴建建筑。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仍保有神圣的地位,沙皇的加冕典礼一律在此举行。

地铁革命广场(PloshchadRevoly-utsii)站

10:00—17:00,周四休息

700卢布,只参观广场及教堂建筑350卢布

www.kremlin.museum.ru

位于莫斯科河北岸、鲍罗维茨丘陵上的克里姆林,在12世纪就有部落在此定居,大公安德烈·波哥里乌斯基建造木制围篱保护居民,有了防御城堡的雏形。莫斯科也以克里姆林为中心快速发展起来,这时的教堂及房舍多是木造的,直到1329年之后才开始建造石造教堂。

15世纪,蒙古势力对俄罗斯的掌控衰微之后,克里姆林开始大兴土木重建。1485年伊凡三世大公请来意大利工程师建造红砖围墙及城塔,为今日的规模奠基,城堡内的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圣母领报教堂、大天使教堂、伊凡大帝钟塔)、宫殿(特列姆宫、主教宫)也在16、17世纪纷纷落成。即便在18世纪彼得大帝将首都迁往圣彼得堡,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仍保有神圣的地位,沙皇的加冕典礼一律在此举行。

1918年当时的苏俄政府将首都迁回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恢复政治地位,不但是历任领导的住处及办公处,更是军事指挥中心。1930—1955年克里姆林宫对外关闭25年,开放参观之后仍处处防卫森严,抹不去神秘色彩。1990年,它被评为世界遗产,成为俄罗斯第一观光胜地。

“红”这个字眼,在俄罗斯文中有“美丽”或是“欢欣庆祝”的意思,而红场除了包含这两种浪漫的意思之外,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又与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含义紧紧密合。(www.chuimin.cn)

红场长约500米,宽约150米,南边(圣瓦西里教堂这一侧)比北边(国家历史博物馆这一侧)狭窄,从北向南望去加强了透视的效果,而圣瓦西里教堂在视觉上更显得雄大壮观,这样巧妙的规划,不得不令人赞叹。

摄影推荐地

克里姆林宫城墙及塔楼、主教宫及十二使徒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圣母领报大教堂、大天使教堂、克里姆林宫、红场

早在1434年,这块位于克里姆林宫城墙外的广场,就已经开发成热闹的市集,一排排木造房舍摊位设在广场上,贩卖从各地运来的商品。从各个大公国通往莫斯科公国的道路,最后都会汇集到红场来,一旁的救世主塔,成为当时进出克里姆林宫的主要通道。每逢敌人进攻时,市集小贩就放火烧掉木造建筑逃到克里姆林宫内避难。

1493年克里姆林宫遭逢最大的一次火灾之后,伊凡三世下令方圆240米以内全部铲平,禁止兴建建筑。

到了16世纪以后,红场周边已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城镇,所有特别的庆典及仪式都会在红场上举办。每逢宗教节日,住在克里姆林宫内的主教会从主教宫殿出来、穿过救世主塔门,到红场南边的圣瓦西里教堂举行弥撒,莫斯科市民全部聚集在红场上接受主教的赐福,这种庆祝仪式逐渐形成传统,而在1658年的时候,“红场”正式成为广场的名字,更十足展现这般欢腾的景象。

自从1918年十月革命成功、首都迁回莫斯科之后,红场的政治意味变得更强了,直到现在,每逢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5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日,红场上都会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而每当政局不稳定的时候,红场外围一定由军人严密管制,气氛非常紧张。

红场一旁、克里姆林宫城墙下,有座红色大理石建的列宁陵寝,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后,其遗体被密封保存在玻璃棺并置放在陵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