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综合素质幼儿园成果

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综合素质幼儿园成果

【摘要】:爱国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点。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使得教师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反映在教育活动中,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不仅是一种教师奉献精神的体现,也是其广阔胸襟的展示。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国守法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它绝不是“空洞的口号”或“正确的废话”,它是全中国人民都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爱国守法”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

1.爱国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我们希望人们有道德吗?让他们从爱国做起。”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和义务,爱国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感情,一种关心和支持的积极态度。它包括对祖国成就和文化的自豪感、对祖国危机和困难的忧虑、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注等。

爱国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点。一个人对祖国爱的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我们知道,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当人们还在酣睡的时候,教师早已站在讲台上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当蛙声叫成一片,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教师还在灯光下埋头苦干。教师整天在与时间赛跑,从早到晚没有一刻空闲。教师的工作是艰巨的,他们经常出现在课堂上、寝室里、操场边等等,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会看到教师忙碌的身影。但一个在心灵深处怀有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热爱之情的教师,他会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把祖国的利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成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把教育事业看成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并甘愿为此奋斗一生。

教师不仅要自己爱国,更要教育学生爱国。因为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劳动的区别,突出地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上的示范性,即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教育对象。所以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和猿猴一样,爱去模仿他们所见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甚至没有吩咐他们去做,也是一样;由于这个缘故,所以他们学会运用他们的心灵以前,先学会了模仿。”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使得教师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作为知识和道德化身的教师,肩负着为祖国、民族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确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价值取向。

2.守法

法律与道德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有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为社会正常运转之不可或缺”。但法律与道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道德是柔性规范,主要通过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规范,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人们的内心信念和教育等精神力量发挥作用的。而法律则是刚性规范的法律,体现国家意志的社会规范,依靠国家政权强制力实施,通过国家暴力机器的保障来进行的。因此,如果说道德是人格步入高尚的阶梯,那么,法律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代表了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不能在其职业活动中,在学生面前,散布与国家政策法规不一致的言论,宣扬与国家政策法规不一致的观点。因为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辨明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都很低,还处在培养发展阶段。因此,中小学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好自己的言行关,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突破底线,确保自己的言行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符合科学规律。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精神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将敬业乐业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兢兢业业,高质量地忠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

1.忠于职守,志存高远

爱岗敬业首先要求的是忠于职守,即对本职工作保持热爱、负责的态度,保持身心不二、执着追求的作风。忠于职守表现了一个人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烈而真挚的感情,反映了一个人对职业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执着的态度。反映在教育活动中,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没有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树立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否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能否最大限度地做出教书育人业绩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追求成功,追求卓越。教师职业上的成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就学生,让学生成才,让学生成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二是成就自己,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升华自己的道德品行和人格魅力。一个教师能否有所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追求什么,如果他只把谋生致富当作从事教育活动的唯一目的,那么他只是把工作当作挣钱的过程,不可能从中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育人的乐趣,也就很难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所以忠于职守,志存高远是履行职责、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

2.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教师要认识到培育人才是自身价值体现的方式,认识到为学生的成长而奉献,为学生的发展而耕耘才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心甘情愿地为学生架起智慧与精神的“梯子”,让学生踩着自己的肩膀,不断健康成长。这就是教师的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教师是“铺路石”“红烛”“春蚕”。甘为人梯,不仅是一种教师奉献精神的体现,也是其广阔胸襟的展示。有了这种崇高精神和广阔胸襟,就会不为地位、名利所累,平和对待自己的名利得失,协调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学生成长而努力。教育劳动是建立在个人脑力劳动为基础的集体协作劳动,所以“教育只能是教师集体的事业”。在这一教师的集体事业中,需要有人在台前,有人在幕后,有人在前方,有人在后方,有人当主角,有人当配角。甘为人梯,呼唤的就是这种“配角”意识和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奉献意识。

3.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在工农业生产中,一时的失误只会影响一批产品、一季收成,而教师教育教学上的失误就会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损失。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影响具有深远性的特点,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当下,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未来,甚至会影响学生的终生。这就要求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兢兢业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是教师爱岗敬业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4.不得敷衍塞责

不得敷衍塞责则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基本态度和职业底线。同时,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行,对其健康、全面发展尽心尽责。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爱学生”是调节师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家长的喜爱和社会的肯定。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关爱学生首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这是教师关爱学生的基本态度,也是通常所说的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的问题。

第一,爱护全体学生

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其真正意义在于对全体幼儿施以慈爱之心,主要表现在保教活动中,对全体幼儿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幼儿,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私利和好恶为标准。教师做到这一点,才能说是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第二,尊重学生人格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人格的独特生命个体,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心呵护,精心栽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接纳你,教师才能做到用心灵感动学生的心灵、用生命点燃学生的生命,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好静;有的孩子爱学、有的孩子贪玩;有的孩子内敛、有的孩子外向……可以说,正是由于孩子的个别差异性,才使得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师生关系就会更加和谐、融洽。

第三,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公正是一个重要的师德范畴。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很多,其中“教师公正”是重要的一条。上海师范大学曾有一次对4500名学生调查,结果有84%的被试者认为“公正”是“教师工作重要的职业品质”;92%的被试者认为“偏私和不公正”是“最不能原谅的教师品质缺陷”。因此,作为中小学教师,必须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2.关爱学生要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个真正关心学生的老师不仅有一颗慈母般的心,而且还有严父般的认真和执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是一味纵容,宠爱溺爱,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教师要善于把关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这样的关爱才是完整的爱,适度的爱,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爱。那么如何做到严慈相济呢?

第一,严而有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严而有度。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项要求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状况,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要求也就毫无意义。

第三,严而有方。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教师要采取耐心、疏导的方式,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寓教育于日常的师生接触之中。

第四,严而求恒。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能时有时无,时松时紧。如果教师的严格要求不能常检查、督促,使之落到实处,学生就不会重视,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第五,严中求细。教师要尽量多听、多看、多问、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活动、家庭等多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

总之,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不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教师,都不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教师。但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严格要求的出发点是关爱学生。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保护和扶助学生,是教师职业必须遵守的精神底线,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教师的职责应包含一种区别于一般眼光的人文关怀。对于少年儿童,教师更应该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因为,作为弱者的少年儿童更易受到外界的侵犯。呵护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茁壮成长,是每一个教师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

第一,保护学生安全。这是2008年师德规范所特别强调指出的,也是以往的师德规范所没有的。保护学生安全要求我们教师保护好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是今天摆在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面前的共同职责。作为中小学教师,这种职责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良知,更重要的,由于教师是国家教育责任的具体担当者,这种职责具有公务性质。

第二,关心学生健康。关心学生健康包括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目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让人难以乐观。睡眠不足、视力下降、肥胖等问题普遍。因此,中小学教师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规定,不能随意取消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等,不要延长孩子上课的时间,增加孩子的作业量。我们要充分保证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孩子的娱乐、玩耍时间,保证孩子休息、睡眠的时间,让孩子吃好、玩好、学习好,还孩子一个快乐、富有趣味的童年和少年。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过去,我们一讲心理健康就以为是心理有毛病,以为是神经病。现在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已非常普遍,很多中小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也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教育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感受,不得有损学生心理健康的言行;要特别关注青春期、毕业班、家庭出现变故等学生的心理状况。看到心理问题,及时关注,及时疏通,使孩子始终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

第三,维护学生权益。许多教育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学生的权利,如受教育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等等,任何教师不得以教育“爱”为名义,任意侵害学生的权益。如教师为防止学生交友不当而私自拆阅学生的信件、为督促学生按时到校上课而规定“迟到罚款”等等。同时,学生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一些权益可能会受到社会其他人员的侵犯,教师一旦发现,应积极维护学生的权益,无论是依靠自己的能力或者是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反映,都应及时制止侵害学生权益的事件发生。

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是关爱学生的禁止性行为,也是一个教师的伦理底线。

首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侵犯,虽然不是肉体上的伤害,但有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却比体罚还要严重,它带给学生的伤害是长久的,也是致命的。

其次,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教育法的视角,“体罚”可以界定为:“为惩罚某人亲自或指使他人以暴力方式接触被罚人身体的一种惩罚。”因此,无论是教师亲自接触学生身体还是指使他人接触学生身体,其行为均可构成体罚,但前提是其接触方式必须是暴力方式。如教师打学生耳光、用脚踢学生、揪学生耳朵等,这些都属于体罚。“变相体罚”就是“没有接触被罚人身体,但以非人道的方式迫使被罚人做出某些行为,使其身体或精神上感到痛苦的惩罚形式”。如教师强迫学生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跑步或罚抄作业多遍等,都属于变相体罚。体罚或变相体罚,直接侵犯学生的权益,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几乎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一定要杜绝这种行为。

(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教书是指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育人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这里教书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那么作为一个中小学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

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这是中小学教师展开工作的具体方法,也是对教育者提出的三项明确的要求:

首先,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指教育者要按照学生发展的规律,特别是人的差异性规律,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由于每个学生的身心素质不一样,成长环境也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只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每一个学生,才能更多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及时调整和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计划,为每位学生施展才能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循循善诱。“循循善诱”就是指教育者要有步骤地引导、教育学生,教导有方。这是对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循循善诱?(1)换位,即教师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自己置于学生当时的位置上,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得与学生心理相通。这样做容易酝酿平等沟通的气氛,淡化教师动用行政权威的意向,使师生交往合情合理。(2)理解,即教师有了解学生的意念,有谅解学生的心理准备。体谅与引导相结合是排除师生交往障碍的良好方法。(3)尊重,即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如不在众人面前揭短,不当众指责学生。同时,在沟通过程中学生吐露的心声,教师要为他们保密,做到尊重学生的隐私。等等。总之,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必须要用知识、用智慧来有步骤地引导学生。

第三,诲人不倦。“诲人不倦”就是指教育者教导学生时要特别有耐心和恒心,对工作不厌倦。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决不能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中小学教师必须做到:(1)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因为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还处在不稳定的状态,思想也不成熟,为人处事往往存在片面性和过激行为。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倾听他们,关注他们,教师给学生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期待,多一点时间,多一点包容,有时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2)对待学生要有恒心。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对学生要有耐心,更需要对学生有足够的恒心,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转化,仅靠一次二次耐心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3.培养良好品行,激发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目标指向。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唯分是举;偏重学科知识,忽视了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而素质教育则以德育为先,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重点,提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第一次明确写入师德规范。它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书育人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对传统应试教育中“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否定。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做到:

强调多元评价。“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独特个性的生命精灵,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科学家、思想家。因此,我们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育中获得自己成才的道路。如果他学习成绩不行,也许他动手能力很强,也许他体育很好,等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以多元的评价方式多给孩子以肯定和承认。

强调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方式不是一时一次的评价,而是多次综合动态并预见发展趋势的评价,是过程的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马克思说:“人不是一件东西,而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刻,他都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机会和条件。

总之,在教育实践中,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有差异,学校无差生”的思想。要明白“生活里不是缺少美,而是因为缺少发现”。让我们的教师眼光宽一些、远一些,真正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五)为人师表的理解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的特殊要求。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变化着的少年儿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在各个方面率先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是我国师德规范对教师提出的高标准、高境界,也是教师内在品质的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这是要求教师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滋长蔓延,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一些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为富不仁,有的人重金钱重实惠而轻名誉轻人格,假冒伪劣等社会丑恶现象泛滥。作为一名肩负着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处处为人师表,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情操,才能比较准确地判断事物的是与非,正确地引导学生,做到知荣明耻。

一个品质高尚的人,还应是一个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人。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不断地盯着他。”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所以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这是对教师外在形象、自身仪表行为的要求,教师的衣着、说话的语气、神态以至一举一动,其实是教师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每一个中小学教师必须把外在形象与品质修炼相结合,具体做到:(1)衣着得体。教师衣着不仅仅是生活细节问题,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进而影响教师上课的教育效果。但目前,教师在衣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如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课上得好,穿什么衣服都没关系,没必要讲究,因而,少数老师留给学生的印象是乱七八糟,穿着拖鞋进教室,甚至衣服纽扣错位,引起学生哄堂大笑;有些教师则紧跟时尚,穿紧身装、暴露装,加上夸张的点缀品,在学生中总能引起轰动;有些教师则过于强调教师职业的严肃性,穿衣过于单调、乏味,毫无生活气息和个性特色,无形之中拉大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因此,教师在着装方面务必做到端庄、大方、典雅、和谐,既展示自己的优势和个性,又结合教师的职业性,让学生们如沐春风,清新自然。

语言规范。语言是表达思想、映照心灵的,同样也展示道德、显现境界。教师语言要求健康文明,不能用网络语言,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以污秽语言训斥学生。教师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话简洁、规范、形象、生动,注意轻重缓急,把抽象的道理通俗化,把深奥的知识简洁化,尽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教育。

举止文明。举止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样式和风格,主要反映在教师的仪容仪态上。教师的仪容要端庄、和蔼可亲。如男教师保持洁面、洁牙,女教师的妆容要把握分寸,千万不要浓妆艳抹,毕竟课堂不是舞台。在仪态上,教师要沉稳大方,行为得体。上课时要“站如松”,不能躬背抱臂;走路时要“行如风”,不能勾肩搭背、嬉笑打闹;落座时要“坐如钟”,不能跷个二郎腿、晃动不止。

总之,教师与学生、同事、家长等交往过程中,在衣着、语言、举止等方面一定要体现教师职业特点和为人师表的好形象,努力成为践行社会公德的带头人。

3.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这是调节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等教育主体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集体是指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们按一定利益关系组织起来的联合体。教师和集体的关系就如细胞与机体的关系,每个细胞只有在机体中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因此,教师要在学校这个集体中生存发展,必须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与集体融为一体,把自己的教育和集体的教育统一起来,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服从于集体教育的需要,只有这样,学校这个集体只会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也只有这样的学校集体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集体发展了,在集体中的每一个教师才有机会得到发展。否则每个教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就会造成混乱的局面,团结协作也就成了空话。当然,“关心集体,团体协作”与教师个人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并不矛盾,只有每个人的作用发挥得好,整个集体才会更加富有朝气。所以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教师个人与学校集体的关系,自觉抵制以教师个人为中心,置集体利益于不顾,追求个人荣誉、成绩和享受,追求学生对教师个人的爱戴,为个人私利而明争暗斗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和行为。

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教师的工作除了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外,还少不了与学校同事和家长打交道,需要处理相应的人际关系。而师德规范对教师处理同事和家长的关系,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是尊重。(1)教师要尊重同事。教育工作的成功仅靠教师单个人的勤奋和努力,往往还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无论是学科还是年级,无论是教研还是后勤,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只有把众多教师的智慧形成合力,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之间相互尊重,都把同事作为可信赖的挚友,互相听课、观摩、讨论、交流等等,形成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的态势,这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师本人不断走向完善和发展。(2)教师要尊重家长。家长可以说是教师校外的“同事”,是学校的“不在编”教师,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谁也无法替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赢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成为教育工作的合作者、支持者。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家长,既尊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家长,也尊重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家长;既尊重家境富裕的学生家长,也尊重家境一般的学生家长。教师应本着平等公正的原则,不以民族、性别、地域、经济状况、职务、职业、是否残疾及相貌等原因偏袒或歧视学生家长,更不能随意对学生家长进行侮辱、训斥、讽刺、挖苦等。同时,尊重家长也要求教师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与家长沟通,如家长会、公开课、QQ在线、短信平台、电子邮件、校讯通等,积极听取家长的建议,一方面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另一方面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从而使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和谐的关系,最终形成一种教育合力。

4.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必备的品德。尤其在新旧体制转换的新形势下,把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作为教师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有些教师看到社会上存在的贪污腐败,分配不公等问题,心理失去了平衡,觉得自己在教师岗位上付出那么多,必须要劳有所获,于是在神圣的殿堂出现了不洁不廉的现象,权钱交易、金钱至上、见利忘义等现象滋长,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我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收获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自觉抵制各种社会诱惑,作风正派,以坚定的信念维护教师廉洁从教的形象。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执教,持俭守洁,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对教师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他廉洁从教的作风和精神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只有把育人和对社会尽责作为首要的价值追求,廉洁从教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5.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市场经济给中国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一些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出现了偏差。因此,2008年的《师德规范》特别强调中小学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终身学习”的理念是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2008年,我国将“终身学习”这一理念纳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当中,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可以说,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它要求每位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觉践履“终身学习”这一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从而使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得到持续发展。

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1)崇尚科学精神。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适应和使用自然的伟大力量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强大手段,而且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改革、促进精神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求教师做到崇尚科学精神,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让教师关注科学、了解科学、热爱科学。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学校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收集、整理相关的音像、文字、图片等资料,组织教师观看、学习;可组织教师参加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科学专题培训,也可直接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科学专题讲座;学校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观科技馆等等。教师本人也要主动吸收科学知识,利用一切机会提高本身的科学素养,增加科学精神。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要求每一位中小学教师做到自觉、主动、持续地学习,而且这个过程不是一时或阶段性的,而是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3)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现代社会要求教师知识视野要宽,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做到边工作边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迎接新时代挑战。

2.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理念也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具体有4条可行性的路径:

第一,读书——向书本学习。通过阅读,教师可以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人一生当中最应该养成的一种重要习惯。一个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更应该有读书的习惯,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才会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能走得更远!第二,反思——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习。教师的反思,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和自己的整个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反思性实践不仅帮助教师实现了追求教学合理化目的,而且也重新塑造了教师角色形象,提升了教师专业地位,扩大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第三,合作——在与同事的对话中成长。合作对于个人的学习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与人交往,我们能学到多少东西是有局限的。当今教师的学习与专业发展已经逐步从教师个体发展转向教师群体发展的趋势,权力的下放使学校有越来越大的权力来决定他们自身的需要,也改变着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中的个体需要与整个学校目标之间的冲突。教师要实现专业的深入发展,必须突破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第四,共生——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这里所说的“共生”不只是“共同生存”的意思,而且包含“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内涵,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是指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有机整合。如果用中国传统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术语来代替的话,就是“教学相长”。

陶行知先生在《教师自己主动进修》中指出:“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现代教师要想取得深厚的素养、扎实的专业、渊博的知识,就必须抓住每一个时机和场所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事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不断充实自己,使自身专业得到充分发展,最终成为一名享受教学的好教师。

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小(2)班的孩子们在“六一”汇演的节目排练时,洋洋和健健总是不跟着刘老师做动作,站在原地发呆,为了不影响班级效果,刘老师不让他俩参加表演,其做法( )

A.恰当,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

B.恰当,教师应该维护班级荣誉

C.不恰当,教师应引导全体幼儿参与集体活动

D.不恰当,教师应要求幼儿必须参加集体活动

2.强强特别能吃,体型偏胖,动作比其他小朋友稍显缓慢,小朋友因此不喜欢和他玩,强强慢慢变得孤僻,老师不正确的做法是( )

A.训练强强的动作敏捷性 B.默许其他小朋友的行为

C.教育其他小朋友接纳强强 D.帮助强强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3.幼儿园派夏老师学习。回来后,园长要求他给全园老师做演讲,分享他的学习体会,夏老师应该( )

A.只和园长分享学习体会 B.拒绝学习体会的要求

C.积极主动地与全园老师分享 D.挑选不重要内容与老师分享

4.最近徐老师将头发染成了红色。在一处区域活动中,“理发室”里的几个孩子边玩边说:“请给我染发,我要红颜色的,像徐老师一样的红色”“我也要红颜色的!”徐老师“染头发”的行为( )

A.恰当,反映幼儿教师合理的审美需求 B.恰当,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C.不恰当,不符合区域活动的组织要求 D.不恰当,不符合幼儿教师的仪表规范

5.教师节那天,李老师一进教室,就看见桌上放着孩子们送给自己的礼品,有包装精美的鲜花、音乐卡等。李老师从桌子上特意拿起了一张贺卡,笑着对大家说:“这张贺卡真漂亮,是小朋友自己做的吧,老师最喜欢这样的礼物!”该做法表明李老师( )

A.偏爱袒护个别幼儿 B.不尊重大部分幼儿(www.chuimin.cn)

C.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D.能维护幼儿的权益

6.中二班要举行画展,孩子们纷纷带来了个人作品。赵老师当众挑选“好的作品”,并将“不好的作品”丢在了废纸篓里。赵老师的做法( )

A.不正确,伤害了部分孩子的自尊 B.不正确,打击了全体孩子的积极性

C.正确,能激励孩子们创造好的作品 D.正确,能提升班级画展的整体水平

7.周老师在活动课中趁孩子自主游戏的时候,拿出手机看微信,并给有些孩子看手机上漂亮的图片和有趣的小视频。周老师的做法( )

A.不正确,不利于公平地对待幼儿 B.不正确,不利于保护幼儿的安全

C.正确,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D.正确,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8.兵兵动作比较迟缓,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玩,因此兵兵变得越来越孤僻。对比,兵兵老师应该( )

A.尊重其他幼儿交往选择 B.引导其他幼儿多与兵兵交往

C.责怪其他幼儿不应该冷落兵兵 D.责令家长加强对兵兵动作训练

9.唐老师准备参加全市幼儿园教师基本技能大赛,因缺乏参赛经验,就去请常担任各类大赛评委的谢老师,但被谢老师拒绝。谢老师的做法( )

A.不注重同事间团结协作 B.促进唐老师自我发展

C.不注重同事的探索创新 D.维护比赛公正公平

10.夏老师教唱儿歌,可可总是唱错歌词,夏老师当着全班幼儿的面,严肃地对可可说“你怎么这么笨,脑子进水了啊!”小朋友们哄堂大笑。夏老师做法( )

A.阻碍了幼儿的探究学习 B.破坏了幼儿的同伴关系

C.损害了可可名誉 D.侮辱了可可人格

11.东东经常欺负别的孩子,今天他又惹得琪琪大哭。张老师马上走过去,生气地对东东说:“你要是我的儿子,我恨不得拍死你。”张老师的行为( )

A.可以理解,因为有些孩子的行为真的让人生气

B.可以理解,因为批评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

C.不恰当,应该先了解孩子间发生矛盾的原因

D.不恰当,因为东东毕竟不是她的儿子

12.豆豆在幼儿园经常尿床,老师恰当的作法是( )

A.了解豆豆尿床的原因,和家长共同商量办法

B.提醒其他小朋友,不要像豆豆一样尿床

C.适当的批评豆豆,以帮助豆豆养成良好的习惯

D.要求家长把豆豆带走治疗,治好后再回幼儿园

13.李老师是一名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开学初,她接到了教育局的通知,要求她去省城参加幼儿园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李老师( )

A.可以拒绝,外出培训既辛苦又浪费时间

B.可以拒绝,骨干教师不需要参加教师培训

C.应该参加培训,培训有利于身心休闲

D.应该参加培训,培训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

14.“六一”儿童节到了,幼儿园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食品作为礼物带回家,李老师把小班的礼物分发后,发现还剩下几份礼物。对剩下的礼物,李老师( )

A.应该卖掉,把钱留作班级经费 B.应该上交,由幼儿园统一处理

C.带回家去,以免浪费食品 D.分给同事,促进团结协作

15.马老师在逛商场时偶遇班上一位小朋友和家长,便一同挑选衣服。付款时,这位家长坚持把马老师的500元钱一起付了,对此马老师的正确做法是( )

A.数额不大,不必在意,但下不为例 B.表示谢意并坚持把钱还给家长

C.勉强接受并回送价值相当的礼物 D.表示感谢,并注意格外关照她的孩子

16.幼儿园拟派工作多年、任劳任怨的胡老师去外地参加理论研修班,胡老师对园长说:“年轻人喜欢玩,让她们去吧!而且照顾小孩子,都是些穿衣吃饭的琐事,耐心点就行,不需要太多的理论。”这表明胡老师( )

A.关心年轻老师专业成长,甘为人梯 B.不服从园里的安排

C.忽视自身的专业发展,盲目奉献 D.积极参加园内管理合理建议

17.许多老师发现,不少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之后再回到幼儿园,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比如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对此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

A.召开家长会,点名要求做的不好的家长向做的好的家长学习

B.密切联系家长,并要求家长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C.发挥自己学有专攻的优势,为家长提供指导

D.不过于干涉家庭教育,做好园内教育工作

二、材料分析

1.材料

中班的睿睿很任性,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音乐课上,李老师教小朋友们唱《两只老虎》,大家都跟老师唱,只有睿睿故意把“两只老虎”的歌词改成“两只花猫”,其他小朋友听了,也随着睿睿唱“两只花猫”。李老师警告睿睿:“如果再改歌词,你就到小班去!”但睿睿没有听老师的话,继续改歌词。甚至把调子拖得很长。李老师火了,站起来走到睿睿跟前,大声吼道:“你给我出去!”睿睿哭着走出教室。李老师没有理会,继续教小朋友们唱歌。就这样,睿睿站在教室门口哭个不停,直到下课。

回家后,睿睿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第二天,奶奶来送睿睿时,找李老师理论。李老师说:“就是你们这些家长太溺爱孩子,孩子才那么任性!我们对他进行教育,难道不对吗?”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2.材料

5岁的小熙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现在主要和外婆住在一起。

一天午餐过后,小朋友们都在认真的看书。突然,林老师听见了轻轻的抽泣声,发现小熙正双手捂着脸,伤心地哭着,旁边的浩浩四处张望,眼里掠过一丝不安,林老师走过去把小熙搂到怀里,轻轻地拍着她,问:“小熙,怎么了?”小熙指着浩浩说:“他打我!”说完哇的一声哭起来。林老师帮她整理好衣服,并夸夸她的裙子,摸摸她的小辫,安抚了好一会,她才平静下来。林老师问浩浩:“怎么回事啊?”浩浩委屈地说:“我想拉她跟我一起去搭积木,她就哭了。”小熙说:“他弄疼我了。”林老师对小熙说:“浩浩不是故意的,你就原谅他吧。”林老师把浩浩和小熙的小手拉到一起,鼓励他们一起去搭积木。

下午外婆牵着小熙的手准备离园时。林老师对外婆说:“小熙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内向,太敏感,回去您好好跟她说说吧。”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林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材料

小二班有个叫涛涛的孩子,因为有全家人的宠爱,自己的东西从来不让别人碰,还很任性。

一天,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涛涛想去搭积木,可是建构区里已经挤了很多孩子,涛涛不管那么多,拼命往里挤,边挤边推正在堆积木的幼儿,嘴里还嚷嚷:你们让开,我先玩。看见没有人让自己,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个过程被李老师看在眼里,李老师走过去将涛涛扶起来,说:“涛涛,你继续哭的话,那么多好玩的玩具你都玩不到了,不如我们先到别的地方玩,等一会儿再回来搭积木。”涛涛止住了哭声,点了点头,跟李老师走到另一个活动区玩起了拼图,一会儿就搭起小花来,涛涛开心的笑了。李老师趁机说:“我们能不能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来拼出更有趣的图案呢?”涛涛点点头,高兴地跑去找小朋友了。

之后,李老师有意引导涛涛和其他小朋友玩游戏,慢慢地,涛涛不再只顾自己的感受,也能与同伴分享玩具。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4.材料

星星幼儿园本学期开设了托班,这个班的孩子年龄偏小,平均年龄不满两岁。钟老师主动承担了这个托班的工作。入园时,托班孩子都是哭闹不止:“我要妈妈!”“回家!”“不上幼儿园!”……钟老师一会儿抱着这个,一会儿哄着那个,一天下来,累的几乎直不起腰,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总有几个哭闹不止。有时钟老师也会心情烦躁,甚至对个别孩子发脾气。但是她发现发脾气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孩子哭闹更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她发现只有自己心平气和才能安抚孩子的烦躁的情绪。渐渐地,孩子们的哭闹声少了,欢笑声多了。

因为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走路不稳,语言不清晰,对一切事物都好奇,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摸。钟老师怕他们摔倒或碰伤,时刻注意着他们的安全。家长们看着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开开心心的,都很感激钟老师。教师节这天,有家长给钟老师送来了购物卡和礼品以表达谢意,钟老师欣然接受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钟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5.材料

下面是李老师的教育日志:下午的点心是每人一块蛋糕、一杯牛奶,孩子们像往常一样静静品尝着自己的那一份。发完后,我发现袋子里还有一块蛋糕,就随手给了旁边的莉莉,可没想到我这个无心之举却引起了一场“风波”,莉莉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举起了那块蛋糕,在小朋友面前炫耀起来:“这是李老师多给我吃的。”其他孩子有的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眼神,向我桌上投来搜寻的眼神。孩子们接着纷纷议论起来,有的一本正经地说:“她小,所以李老师才给她吃的呢!”有的愤愤不平地说:“李老师一定是喜欢莉莉。”

这时,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的举动欠考虑,冷落了其他小朋友,我马上进行补救。“今天多的一块蛋糕老师给了莉莉,以后多下来的点心,老师会发给别的小朋友,大家轮流吃,你们说好吗?”孩子们脸上的复杂表情马上都消失了,大声喊道:“好!”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本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热爱幼儿 B.团结协作 C.终身学习 D.爱岗敬业

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哪方面要求( )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为人师表

3.段老师一直在关爱幼儿、严谨从教、待人和善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但有时却穿着拖鞋、吊带背心、化浓妆进班级,对段老师职业修养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值得肯定,师德修养重在内在品质,与仪表修饰无关

B.有待改善,师德修养是内在品质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C.无可非议,仪表随意是个性的表现

D.无关紧要,上好课才是最重要的

4.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说明教师应该( )

A.观察研究学生,发展学生特长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C.严格要求学生,关注学生学习 D.平等对待学生,扬长避短

5.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属于班主任的( )

A.职责与任务 B.待遇与权利 C.培养与培训 D.配备与选聘

6.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 )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A.一倍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四分之一

7.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优秀教师总是有耐心地进行个别辅导,支撑他们这样做的关键因素是其( )

A.教学风格 B.教学水平 C.敬业精神 D.知识水平

8.有人建议王老师对那些违纪的幼儿进行罚款,还提出了具体的罚款条目,但最后王老师拒绝了这一建议。这体现了王老师( )

A.乐于奉献 B.依法执教 C.廉洁从教 D.爱岗敬业

9.乐乐爸爸是自己开公司的,家里很有钱,孙老师对乐乐特别照顾,经常亲他抱他;而艳艳父母亲是外来农民工,家里很穷,有时候艳艳希望孙老师也能抱抱她,而这时孙老师总会说:“太脏了,走一边去!”孙老师的这种态度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 )

A.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B.对学生严慈相济

C.团结和关心学生 D.尊重和欣赏学生

10.尽管工作压力大,事务繁杂,王老师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幼儿,这体现了王老师( )

A.教学水平高超 B.学科知识丰富 C.身体素质良好 D.职业心理健康

11.陈老师在进行一次班干部竞选中,家长给陈老师送礼,请求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陈老师予以拒绝。陈老师的这种做法体现了( )

A.廉洁从教 B.因材施教 C.关爱学生 D.严慈相济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

晓玲的爸爸自己开了一个公司,家里很有钱,每逢过年过节,晓玲爸爸总会送李老师很多东西,李老师对晓玲也是特别的好,经常会在班里表扬晓玲,即使晓玲打了别的小朋友,李老师也总是骂其他小朋友。对此,其他小朋友很有意见。他们也会背着李老师,说李老师偏心,但回到家后,很多小朋友要求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对李老师送一点东西,这样李老师就可以对自己好点了。

问题:请你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保教行为。(14分)

2.材料

据某报报道,一幼儿园操场三个小男生“耷拉着长裤,下身只剩下了内裤”在操场上“跑步”,还有两个小女生也在陪着跑步。几个小男生还时不时地摔倒,但自己拍拍身上的土站起来还要继续跑。路人好奇:“这是什么训练方式啊?”后据了解得知,这几个小朋友是因为上课讲话,违反课堂纪律,被王老师惩罚来这里跑步,两个小女孩则是被派来监督三个小不点的。

问题:请你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王老师的保教行为。(14分)

3.材料

星期五下午三点钟,吃点心时间,明亮的活动室里,桂圆汤、碗、调羹整整齐齐地放在讲台上,班主任A老师笑容满面地站在讲台前,环视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说:“看哪个小朋友坐得最好,我就请哪个小朋友来做教师的小助手。”顿时,孩子们挺直腰板,期待着教师将发调羹的光荣任务交给自己。但这时有几个小朋友,依然我行我素,懒懒地坐在位子上。

A老师开始分配任务,随口叫了佳佳小朋友(佳佳是老师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特别喜欢她)。佳佳像个骄傲的小公主,来到老师身边。没有被叫到的小朋友全都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椅子上。

这时,A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开始嚷嚷,坐在后面的余超和王一还扭打起来,她立刻拍了拍桌子,大声训斥起来,命令余超和王一同学站到最前面,今天的点心就没有了,还威胁其他小朋友:“下次谁吵,就和他俩一样,没点心吃!”

问题:请你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A老师的保教行为。(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