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建立“档案袋评价”时考虑到力求使评价体现发展性、丰富性、整体性,并具有互动式、立体式、动态式的特征,体现“小班化教育”的改革目标和精神。2.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尝试以“档案袋评价”来替代单一的以纸笔考试评价学生的方式,尝试通过全面科学的评价来挖掘学生的多元潜能。......
2024-04-24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也是确立科学学生观的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内涵。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及内容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此外,还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充分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的。
第二,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第三,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第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内容
1.德育
德育是指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包括思想品质教育、政治品质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部分。
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以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
德育的任务:一是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二是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智育
所谓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训练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教育。智育的任务:一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3.体育(www.chuimin.cn)
所谓体育是指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它具体包括: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韧性等)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攀登)。
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课(体育课和课余体育训练课)、两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两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其中,体育课是基本组织形式。
4.美育
美育也叫审美教育,它是通过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美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美育”一词是德国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美学书简》中首次提出使用的。在我国,美育最早是由蔡元培先生于1912年提出的。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列。美育的任务: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5.劳动技术教育
所谓劳动技术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技术教育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以及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二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三是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部分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彼此不能相互取代,从各个方面保证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其中,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政治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它是“五育”的灵魂;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知识和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概言之,“五育”之间的关系为:(1)渗透性。“五育”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包含、互相渗透;(2)促进性。“五育”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3)不可替代性。“五育”有各自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
(三)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提法与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矛盾,从本质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1.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历史上和现阶段的“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的。没有这个“基础”,素质教育就失去了历史继承性,也就无从提出,无从发展。因此,无论从科学的视角还是从现实的视角来考察,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保持了本质上的一致。从上面关于素质教育的几个基本特征的概括看,它基本上没有超出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都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虽然学者们对于应试教育的提法本身还存有争议,但大家都承认,我国在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偏差,在实践中的确存在着一些片面追求升学率,过于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方面教育的情况。为了改变或纠正传统的应试教育倾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素质教育正是为了纠正教育实践对教育目的的悖离,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调控的结果。它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具体落实与深化。
有关综合素质.幼儿园的文章
我们建立“档案袋评价”时考虑到力求使评价体现发展性、丰富性、整体性,并具有互动式、立体式、动态式的特征,体现“小班化教育”的改革目标和精神。2.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尝试以“档案袋评价”来替代单一的以纸笔考试评价学生的方式,尝试通过全面科学的评价来挖掘学生的多元潜能。......
2024-04-24
考察历史,许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是从办教育开始的。爱因斯坦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大学出来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个方面的专门人才。一个民族只有开放才能进步,只有开放才能够海纳百川,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我希望同济借百年校庆,发扬你们光荣的历史传统,规划你们美好的未来,大步向前走!......
2023-10-31
私有制条件下所导致的人的发展的片面性,人们对劳动过程、劳动产品以及自然环境的审美感觉遭到排斥,严重阻碍了人们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全面的具有和谐人格的人不仅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更是审美教育以实现人的主体价值目标的未来性特征。因此,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正是审美教育未来价值性的体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审美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是时代对人们提出的新要求。......
2023-07-23
教办实际施行“乡镇教育局”的权利。神木县学校内部管理改革于1994年下学期开始,神木中学和第四小学率先实行“三制方案”改革试点。校长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因健康原因亦可经县教育局批准离岗。1999年9月8日,中共神木县委下达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在神木县全面开展。......
2023-08-20
具体而言,实施素质教育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四)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制定有关素质教育的制度和法规,逐步实现素质教育制度化、法制化。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在继续进行“两基”督导检查的同时,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
2023-10-26
应该说,中国现代舞蹈教育硕果累累、成绩斐然,然而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舞蹈人才不同层次、类型的定位、规格以及培养目标不甚明确,由此带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的雷同,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类型人才之间,在专业能力方面的差异不甚明显。......
2023-11-06
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来说,“智商”“情商”“动商”作为人类三大基本素质之一,缺一不可。当动商为个体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充分挖掘了身体潜能后,智商和情商才能得到有效、协调发展,并最终显示出人类个体的性格魅力。......
2023-10-23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策略如下:(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各个不同的方面都得到发展。(三)改革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五)教师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根本保障。......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