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课程管理体制改进具体措施:探索大学英语教学和媒体融合视角

课程管理体制改进具体措施:探索大学英语教学和媒体融合视角

【摘要】:目前国际上的高等教育,普遍呈现出了一种大众化的趋势,这就要求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来兴办教育,推进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近些年我国教育界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体制的研究持续开展,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关于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三)从集中管理走向协商治理的管理理念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中应当推行民主协商的机制,这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变革。

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体制进行改进,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会有多种因素涉及其中,而且不少情况都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应当结合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英语水平在持续提高这种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从科层梯度走向多元平等的机构设置

在我国,不少民办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开辟了一条自主办学的新路径。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的类型越来越多,各校之间也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差异性,每个学生所具备的学习条件、知识基础及学习的起点都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树立起这样的观念:教育必须与时代发展的趋势相符,各大学也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探索更有效的英语课程管理体制。

对大学英语课程管理的改进,应按照两种思路进行:一是弱化办学机构上下级之间的界限,将管理权分散给不同级别的机构,让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平衡;二是促使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体制趋向多样化,探寻大学英语课程管理的新方法与新制度。只有达成了多元化的平衡,各个机构才能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这样不仅管理机构更具活力,而且过去管理模式中的一些弊端也更容易被克服,更有利于培养更多创新型的人才。

目前国际上的高等教育,普遍呈现出了一种大众化的趋势,这就要求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来兴办教育,推进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如果课程管理体制过于单一,就会妨碍教学的有效开展,而且也难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还会影响大学英语教育的效率,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从课业指导走向交际服务的功能定位

不论学习怎样的知识,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能够在实践中对其加以应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这种目的性更加明显。语言的学习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熟练地加以应用,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其价值最终也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体现,也就是学生要能在现实生活中,熟练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技能。

如果教育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中没有应用价值,人们学习各种知识都会失去其实际意义,因此英语教育要将最终的目标落实到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提供服务上。教学要以工作及生活的实践、实际运用为目标,让知与行达到高度的统一。教育体系中一直存在实践这一重要的环节,这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规律,并不会受到人们意志的左右。在我国的近代教育史中,实践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实践教育有时会被重视,有时会被忽视,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发展过程,但是实践教育始终存在于教育体系之中。

近些年我国教育界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体制的研究持续开展,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关于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人们学习一门语言,最终的目的就是运用它开展交际活动,这里所谓的交际,广义上指的是在使用者沟通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从狭义上讲就是体现一门语言在口头上和书面上的交流能力。如果学习一门语言,最终只是通过了它的考试,但在现实的交际过程中无法熟练使用,知与行无法达成统一,那就不能说这种学习是成功的。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进行深入改革,让大学的英语教育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主阵地和重要途径。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还要让目光更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去开展大学英语课程管理。

近些年我国的社会及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英语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需要将知与行有机地统一起来,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各行各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整个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所以不能再一成不变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育方式,也不能仅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单纯的课业指导上。所有的英语教师都应当认识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开展跨文化的交流,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让学习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服务于他们的现实工作与生活。要把教育活动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其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的学习脱离书本的限制,获得学习和应用上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课堂教育,而是以实际的语言应用作为最终目标,达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

(三)从集中管理走向协商治理的管理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中应当推行民主协商的机制,这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变革。要将协商的机制尽早引入到大学的管理中,教师、学生及行政人员都当积极参与,这样更有利于化解这三者之间的冲突。要充分听取不同利益方的诉求和建议,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表达各自的观点、意见与建议。在不断进行商讨的过程中,不同的利益方能够将自己的偏好顺利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会在听取他人意见、观点的基础上,理解对方,改变自己的偏好,最终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决策。(www.chuimin.cn)

大学既然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就必须向社会开放,欢迎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给公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学校也是一个公共领域,与社会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学校教育因此而成为一项基本的公共利益。学校管理的民主化与公众的参与性越来越明显,学校管理与社会的直接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学校与社会组成联合的管理机构,共同管理学校;②学校引入市场机制,重新确立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逐步淡化“官学官办”的模式,代之以互补合作和有偿服务的教育机构,学校越来越具有市场化、社会性的特征;③学校的职能在扩大,学校与社会建立直接联系,社会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不断加深。社会不仅自身办学,而且也通过各种方式,如政策、经费、评估、审议等来影响学校管理。

总之,学校的教育政策、发展方向、教育经费、培养目标、师资管理和人事任免等越来越受到这种联合管理的影响,学校管理的社会参与程度因而也越来越高。

学校也应当吸引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不只是学术性的事务,还包括行政性的事务,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术方面的决策优势。而在行政管理中,要引导他们提供咨询,提出建议,通过建立协商机制来组织教师参与。

在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普通大学与专业外语院校的英语课程,两者不能使用同一种标准去衡量,否则会造成混乱。各大学应当明确自己的定位,合理选择教学的内容,不能盲从于专业外语学院的指导,也不能盲从教育部门的安排,否则英语课程管理就会出现问题,而且不易控制。

在各大学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这是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时,评价者应当启用专用的机构,这类机构不应隶属于教育主管部门,也不应该属于本校管理,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

英语教学评价应当遵循:①成立专业性强、建制独立的评价机构,由公共财政来承担这些机构的运作费用,评价机构中不应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大学的行政管理人员参与,目的是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及独立性;②预先制定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要正确理解质量的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③公开评价过程所涉及的信息,政府部门据此评价结果来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考评。

(四)从权责规约走向效率优先的组织制度

为了更好地为教育和教学提供服务,人们需要合理设置组织,科学化地订立教育教学制度,因此要将关注点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上,减少其他因素对教育和管理造成的干扰。效率本身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实际比率。特别注意的是,要对产出的内涵进行合理解析。

以往在研究教育相关的问题时,人们会将教育的规律及数量看作是教育的产出。因此习惯性地用教育的投入规模作为参照,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的初始入学率、总体的毕业率、深造的升学率、最终的就业率,以此来得出教育的真正效率。但是教育领域与经济领域在各方面都有着本质区别,在属性上也完全不同,所以不能借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方式,分析和理解教育的产出,否则将无法正确反映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与教育有关的效率具有其特殊性,也就是教育产出的衡量标准不仅包括教育的规模及数量,更重要的一个标准是教育的质量如何。提到教育的贡献率,就不能单单理解为对个人的贡献率,而是要把对社会的贡献率看得更重要。要在特定的时间内,特定的投入下,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毕业生。因此教育效率实际上是教育规模和质量的统一。

要想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素质,首先各大学要将目光从权责规约这个焦点上移开,更加关注效率优先。在过去注重权责规约的管理模式下,管理效率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管理权力没有落实到位或者权力下放未到位,使得相关部门和人员只有责的要求,没有权的优势。解决这种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下放手中的权力,进一步对机构进行精简,对实际的教学过程尽量少干预,让教育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二,责任过于重大,使得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开展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畏首畏尾,致使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解决这种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如何达到责任与权力的平衡,让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既能放开手脚,大胆改革,同时接受必要的约束,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