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PI教学法的特性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PI教学法的特性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但是PI教学法则将文化、观念作为中介。采取PI教学法的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的一种带有集体性质的创造活动。采取PI教学法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的发展过程。然而,在PI教学法中,主、客体并未被明确地区分开来,PI教学方法中的各方都是彼此的主体,即便有时表面看上去有一方是交往的组织者,但是只要交往活动一开始,各方都会成为彼此的主体。

要想将PI教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首先要对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加以改进,转变课堂教学的基本观念,深挖PI教学法的本质内涵。一般而言,PI教学法具有以下七种明显特性:

(一)中介性

交往者之间要想发生相互间的各种关系,也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影响也要通过一定的信息载体来实现。这种交往关系的中介是物质,它能帮助人与人建立基本的交往关系。但是PI教学法则将文化、观念作为中介。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是一种基本的存在,并构成了一定的法则,能够传达特定的意义,让课堂教学中的各方对话有普遍认同的意义。语言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系统来为人们提供声音,通过自己的词汇系统来表达人们积累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语法系统来规范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1)语言作为一种媒体,是人们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手段。教师的教学目的及课堂课外要求都需要借助语言来传达,还有其他教学手段可以作为辅助,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同时,语言也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教师或同学,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顺利。

(2)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精神交往的桥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都可以借助语言分享彼此的成果、态度和知识,令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视野得到拓展,认知方式得到提高,认知态度更加积极。

(3)语言作为人存在的方式和状态,是教师和学生生活状态和存在方式的直接反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生存的具体状态可以通过各种表现来反映,如说话、聆听,甚至沉默。教师和学生具体以怎样的方式来说,具体说了什么内容,都可以体现出他们的生存质量及方式而且能反映彼此交往的深度、广度及效率

总而言之,PI教学法有着自己的中介,那就是文化和语言,有了这两个中介的作用,师生之间才能更顺畅地展开交往,这是同伴交往与其他交往方式最本质的区别。

(二)目的性

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交互都是有意识的行为,也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是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交往也是一种自觉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其目的是完成教学的任务、实际教学的目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够提高彼此的素质,也能促进主体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交往过程中,人们可以参加创造性的交往,这种交往具有完整性,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自身智力,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强化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令自身的社会关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增强社会性,挖掘潜能,发挥个性,突出主体意识。

(三)实践性

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具体的交往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对话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交往来共同创造事物意义的过程。

(1)从学生的层面来说,参与教学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汲取人类的文化成果,促进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2)从教师的层面来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履行社会赋予教师培养人才的职责过程,而且教学活动也是教师证明自我、表现自我的一种生活实践。

(3)从社会的层面来说,教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能够实现自我的复制和自我创新。

尽管教学活动是一种对自然界,对社会、自我的认知过程,但归根到底,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PI教学同样也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说明对教学所形成的认识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检验,并且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四)创造性(www.chuimin.cn)

从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看出,人类历史是由自己创造的,但人类生存的环境必然会对其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采取PI教学法的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的一种带有集体性质的创造活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各种各样新的活动方式被不断创造出来,使学生融入各种智力活动中,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师生彼此交往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通过沟通与交流,创造出新的关系,包括社会层面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学中的各种关系等。借助同伴交往教学,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会从以往的疏远、陌生逐渐转化为和谐与亲密,各种新的知识、能力、兴趣、道德被创造出来。采取PI教学法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的发展过程。

(五)互为主体性

PI教学法是一种存在于课堂领域的特殊现象,揭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建立起来的课堂关系及社会关系,属于能动性的一种活动,是主体进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种教学法与普通的生产活动不同,在普通的生产活动中,生产工具是一种中介,这和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有所不同。生产劳动中,主体与客体有明确的区分,主体部分是人,客体部分是自然界。

然而,在PI教学法中,主、客体并未被明确地区分开来,PI教学方法中的各方都是彼此的主体,即便有时表面看上去有一方是交往的组织者,但是只要交往活动一开始,各方都会成为彼此的主体。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同伴交往式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现实化的课堂社会关系,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一种课堂社会关系,课堂社会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主体间的具体关系,所有的关系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在PI课堂教学法中,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各种互动都是能动的、积极的,彼此间都会主动去产生互动关系,在各种课堂关系中不断对自己进行确认,对对方产生影响,形成特定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社会关系。

(六)双向互动性

交往实际上是各种主体间彼此沟通、交流,从而产生相互作用,形成相互理解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的行为可以被导向他人,成为一种双向的互动。只有双方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才能称其为真正的交往,失去其中的任何一方,交往就会中断。处于交往中的双方,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态度及要求来对待他人,理解和接纳对方的意图和态度,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反馈给对方,对对方产生影响。

在教学的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一种人际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互动过程是双方的,也是动态的。虽然表面上看是由教师决定但也能在此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学生通过意见反馈、对教师的评价、对课堂的模仿来影响教师的行为。实际上,整个教学交往中,人的心理活动始终贯穿于其中。师生间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如果失去这种互动,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往,教育性的教学过程也就不复存在。

(七)互利互惠性

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主体间彼此交往的关系并不是抽象的,这种关系是实际存在的,是彼此需要的,有着直接利益关系。所以同伴交往教学中的主体是互利互惠的。

教学交往关系实际上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彼此需要的关系。在交往时,参与交往的双方都希望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智慧方面、个性方面的差异等,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彼此的互利互惠才有产生的可能。在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凭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所具备的学识,所拥有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鼓励教师及同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所付出的劳动拥有相应价值,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因此,同伴式交往教学不仅可以令学生和教师个体受益,而且会产生多向的益处。

教学交往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利益方面的关系。在社会关系当中,利益及因利益而产生的关系是促进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动力。教师与学生不仅在物质方面,在精神方面也有一定需求,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是他们参与教学的动力。教师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是自身创造的智力性活动,学生并不能直接为教师提供这种物质方面的资料,而是由社会向教师提供的。所以人们并不能回避同伴交往教学中师生所需要的物质利益。不过,同伴交往教学中的利益关系主要是精神利益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要尊重教师,学生同伴之间也需要互相尊重,这样才能满足和发展各自的精神需要。

教学交往实际上也是一种价值层面的关系。这是从主体的角度出发所观察到的客体价值。教师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学识、积累的经验、构建的人格、形成的道德来引导学生的发展,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而当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时,则可以使教师看到自己付出的回报,感受到自己理想的实现。教师要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这是由价值关系决定的。

在采取PI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发生交往的主体都需要努力通过自身去影响对方,而在对方受到影响的同时,自身也会受以相应的影响。在PI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他们之间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些交往的主体间都会存在着差异性,主体间的交往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才有了相应的基础,也才会有互补的意义,凝聚力才能随之产生。正是因为有了凝聚力,PI教学法才更能显现出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