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英语课堂组织:同伴活动与小组活动为主要模式

大学英语课堂组织:同伴活动与小组活动为主要模式

【摘要】: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一般应以同伴活动或小组活动为主要活动模式,并在活动中经常变动伙伴。(二)课堂组织策略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成功离不开组织策略的有效使用。

(一)课堂组织模式

1.交互模式

课堂内的交互活动是教学活动的载体。交互模式决定着学生参与的程度。常见的交互模式主要包括:全班集体活动、同伴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一般应以同伴活动或小组活动为主要活动模式,并在活动中经常变动伙伴。

2.指令交代模式

指令是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发出指令时,教师一定要确保已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私下里进行谈话交流。当学生的学习氛围比较混乱时,应当以比较明显的方式给予提示,指令一定要简明扼要。同时,教师还应当设置终止指令,当任务终止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任务结果进行评价,并适当地进行表扬和否定,悉心解答学生的问题,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给了学生自信与动力,同时又指出他们的不足,让他们能够继续前进。

(二)课堂组织策略

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成功离不开组织策略的有效使用。课堂活动由三部分组成:教学、管理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还要有控制课堂的能力,即组织课堂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其管理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1.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的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教师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的教学策略;二是教师的教学工作经验经过提炼和升华,普遍化为一定的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都应注意以下教学策略:

(1)精讲多练策略。很多英语教师注重给学生一定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学会单词、词组还有语法等。但是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交际,他们却很难流畅对话,即使是英语满分的学生也很难做到,这就是缺乏实际应用的结果。因此,教师应该放开手,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练习时间。语言是一门交际课,交际应该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当中产生的,因此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练习,从而学会真正的交际。

(2)先学后教策略。先学即自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觉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策略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行动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创造性和自我认知,提高老师授课的效率

(3)学案导学策略。与教案不同,学案是为学生准备的学习方案,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设置的思维构架,它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学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而教案的服务对象是教师,是为教师在对学生授课时做的课程设计,同理,学案就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流程和框架进行设计。

学案是依照课程标准来设计的,通过对一个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任务的完全贯彻,来达成使学生完满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每一个学案都会把本课程的难点重点突出强调出来,让学生更能注意到课程的任务强度,同时将每个难点任务的解决方式都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分析自身的学习流程及学习上的不足,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在跟随学案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4)形成认知结构的策略。知识教学的策略设计、选择和创造的思路主要来源于对人认知规律的认识。在这方面,心理学领域关于认知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特征的研究,为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以此为基础,想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知识,学习知识,就应当构架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增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5)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小组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身上发挥的作用更大。小组学习是一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小组中互相发表意见,互相交流合作,能够吸收不同小组成员的智慧和见解,同时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且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竞争,更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6)促进信息加工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可以看作对信息的加工过程。这样教学的过程,就相当于知识输入的过程,也可以从教学入手,改进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图式样例的学习和开放式训练策略等。(www.chuimin.cn)

(7)媒体手段运用策略。多媒体设备,可以延展学生的想象力,将图像音视频与语言上的教学相结合,更加生动形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8)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教学模式就是对教学策略的一个选择,为了达到某一种教学状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综合学生及教学目标的各方面因素,从而选择出一个教学模式,同时加以灵活运用,可以说是在教学方面的一种策略。教学模式种类繁多,可划分为社会相互作用模式、信息处理模式、个人发展模式和行为主义模式等。教师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模式,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需要掌握各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模式所包含的教学策略、模式的基本程序,并了解不同模式的适应条件及其局限性。只有这样,才可能作出适当的选择。

(9)因材施教策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表征和加工组织方面所具有的不同优势与特点,发扬学生的优点,同时在缺点上加以改进,扬长避短。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学习的认知是不同的,因此,应当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施教策略。

(10)适时而教,合理分配时间策略。课堂时间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保持最大的效率,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时间是固定的,如何才能使课堂更加充实,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教师要注意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迅速消化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新的内容。学生在单位时间学习效率高了,学习的内容知识多了,成绩才会更加优异,因此教师应当调整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评价策略

课堂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学活动的社会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是一个过程,评价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过程。广义地说,所有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都应当是教学评价的对象,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等都属于教学评价的范围。教师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评价中,重点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应当学会自主学习。对于学习,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应当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一要求决定了对课堂教学也要采取相应的评价策略。

(1)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策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应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该把关注点放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加强学生的情感。对于学习英语课程来说,学生个体性更加明显,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环节中来。

第二,学生还应当主动地汲取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传授的知识,积极主动进入教学环节的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加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学生的交往状态是完成各项语言活动的重要途径。

第三,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是否能够在自己不足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发表个人的见解,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

第四,学生情感方面的状态。学生是否能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当中,应当有一点紧张的感觉,同时要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体验到愉悦感。

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四个状态协调统一,才可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准确的评价。

(2)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认知水平是不同的,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要求。同时,教学目标应当合理有据,在培养情感的同时,也应当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