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规则从2016年1月1日起生效。IPC田径比赛期间,服装和装备的广告应该遵守IPC田径委员会最新出版的相关规定。IPC田径比赛注册的运动员必须签订IPC资格准则,并遵守IPC规定的八条准则,此规定要求运动员“不参加或协助任何与IPC比赛相关的赌博”。IPC将公布并时常更新田径比赛费用的整体情况,会员必须按时向IPC交费。......
2023-10-26
一、介绍712
二、比赛场地(冰场)的规格712
200 冰场的定义712
201 冰场的规格712
202 界墙712
203 防踢板713
204 长凳713
205 界墙门713
206 防护玻璃714
207 端区防护网714
208 冰面上的分界线和标记714
209 球门线714
210 蓝线714
211 中线714
212 争球点和争球圈714
213 开球点和中圈715
214 中区争球点715
215 端区争球点和争球圈715
216 裁判区715
217 球门区715
218 球门、球门柱和球门网716
219 运动员席716
220 受罚席717
221 监门员席717
222 记录员席717
信号和时间装置717
223 汽笛717
224 计时钟717
226 红灯和绿灯718
229 冰场照明718
三、运动员的器材、服装和保护装置718
300 冰橇车架719
301 足跟支撑720
302 前滑轨721
303 足蹬/支撑721
304 足部保护722
305 冰刀/冰刀架722
306 冰橇座位(坐斗)722
307 冰球杆723
308 执杆端723
服装724
309 比赛服724
保护装置725
310 头盔725
311 全护面罩725
312 手套725
313 喉颈保护器725
314 护齿725
315 护腿725
316 护肘725
317 护肩726
测量工具726
318 冰橇测高工具726
319 执杆端测量工具726
320 冰橇长度测量标准726
四、守门员的器材(移动装置)、保护服、配件和下肢保护727
400 守门员的冰橇车架727
401 守门员的冰球杆727
402 守门员手套728
403 挡球手套728
服装728
404 守门员的比赛服728
保护装置(配件)729
405 守门员的头盔和全护面罩729
406 守门员的护腿729
测量工具729
五、比赛器材729
501 冰球729
六、竞赛模式730
600 比赛时间730
601 比赛的开始和每局的开始730
602 暂停730
603 比赛结果的确定730
604 加时赛731
605 射门比赛731
七、运动队732
700 运动队的组成和运动员的统一着装732
701 队长732
702 场上运动员733
703 球员和守门员的替换733
704 在比赛进行时从运动员席替换球员和守门员733
705 比赛停止时队员的替换程序734
706 受罚席上队员的替换734
707 比赛停止时守门员的替换734
八、安全735
801 受伤的运动员735
802 受伤的守门员735
803 防止感染735
804 冰面清理736
九、竞赛规则736
900 开(争)球736
901 开(争)球点736
902 争球程序737
903 越位737
904 越位缓吹程序738
905 死球738
906 进球的定义739
907 进球无效740
908 射中和助攻队员的判定740
909 球出界741
910 球落到网上741
911 球处在视线外741
912 非法的球741
913 球触及裁判员741
914 手停球或手传球741
915 高杆击球742
916 观众干扰742
十、判罚742
1000 判罚——定义和程序742
1001 小罚743
1002 队小罚743
1003 大罚744
1004 违例744
1005 严重违例744
1006 停赛744
1007 罚任意球745
1008 罚任意球的程序745
1009 追加判罚746
1010 对守门员判罚的程序746
1011 同时发生的判罚747
1012 暂缓判罚747
1013 判罚的判定747
对对方运动员的犯规748
1014 向界墙猛烈撞人748
1015 杆柄杵人748
1016 非法冲撞749
1017 从背后冲撞749
1018 冲撞头部和颈部749
1019 横杆推阻750
1020 肘顶人750
1021 过分粗暴750
1022 打架或粗暴750
1023 用头撞人751
1024 高杆751
1025 抱住对方队员752
1026 握对方球杆752
1027 钩人752
1028 干扰753
1029 用杆击打753
1030 用杆刃刺人754
1031 球座冲撞754
对其他犯规的判罚754
1032 运动员侮辱裁判员和其它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754
1033 队的官员侮辱裁判员和其它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755
1034 球杆折断756
1035 队长和副队长的态度757
1036 延误比赛——整理装备757
1037 延误比赛——移动球门757
1038 延误比赛——受伤运动员拒绝离开冰面757
1039 延误比赛——保持球的运动758
1040 延误比赛——迟列阵容758
1041 延误比赛——得分后多于一次换人758
1042 延误比赛——将球射或扔出比赛区域758
1043 延误比赛——对争球程序的犯规758
1044 假摔759
1045 非法或危险装备759
1046 运动员摔倒压球759
1047 守门员摔倒压球760
1048 运动员用手操纵球760
1049 守门员用手操纵球761
1050 违反队员替换的程序761
1051 干扰观众761
1052 运动员离开受罚席或队员席761
1053 运动员离开受罚席761
1054 在吵架期间,队员离开所在席位762
1055 防止出血后感染762
1056 队官员离开运动员席762
1057 队在场上时拒绝开始比赛762
1058 队不在场上时拒绝开始比赛763
1059 向场外投扔球杆或其他物件763
1060 向场内投扔球杆或其他物件763
1061 向突破的队员投扔球杆或物件763
1062 场上多人764
1063 对守门员的判罚764
1064 守门员越过中区红线764
1065 比赛停止时守门员去队员席764
1066 场上吵架时守门员离开球门区765
1067 守门员将球扔到球门网上765
1068 队守门员的保护765
十一、主裁判员和边线裁判员手势765
1.主裁判员手势765
(1)向界墙猛烈冲撞–规则1014765
(2)用杆柄杵人–规则1015766
(3)队员替换手势–规则705766
(4)非法冲撞–规则1016766
(5)从背后冲撞–规则1017766
(6)横杆推阻–规则1019766
(7)判罚的缓判–规则1012766
(8)肘顶人–规则1020766
(9)射中球门–规则906766
(10)手传球–规则914767
(11)高杆–规则1024767
(12)抱人–规则1025767
(13)握杆–规则1026767
(14)钩人–规则1027767
(15)干扰–规则1028767
(16)停赛–规则1006767
(17)违例–规则1004,1005767
(18)罚任意球–规则1008768
(19)粗暴–规则1022768
(20)用杆击打–规则1029768
(21)用杆刃刺人–规则1030768
(22)冰橇撞人–规则1031768
(23)暂停–规则602768
(24)场上多人–规则1062768
(25)冲撞头部和颈部–规则1018768
(26)比赛继续769
(27)延误比赛–规则1042769
2.边线裁判员手势769
(1)越位缓吹–规则904769
(2)死球–规则905769
(3)越位–规则903769
附件1:球门架图解770
附件2:主要规则差异770
一、概述770
二、规则差异770
三、站位程序及评判771
附件3:保护装备772
一、球员的装备772
二、守门员的装备772
附件4:IPC冰橇冰球案例汇编772
一、简介772
二、冰场773
规则217 球门区773
规则220 判罚席773
三、球队、运动员和装备773
规则307 冰球杆773
规则309 比赛服775
规则310 运动员头盔775
四、守门员的装备、保护服、配件和护脚775
规则405 守门员的头盔和全护面罩775
五、比赛模式775
规则600 比赛时间775
规则602 暂停775
六、运动队775
规则700 运动员775
规则701 队长776
规则704 在比赛进行时从运动员席替换球员和守门员776
规则705 比赛停止时队员的替换程序776
规则707 比赛停止时守门员的替换777
七、安全777
规则801 受伤的运动员777
规则802 受伤的守门员777
规则804 冰面清理777
八、比赛规则778
规则900 争球778
规则902 执行争球的步骤779
规则903 越位780
规则904 延迟越位程序782
规则905 死球783
规则906 进球的判定784
规则907 进球无效785
规则908 进球队员及协助队员786
规则909 球出界787
规则910 球落到球门网上787
规则914 手传球或手停球788
规则915 高杆击球788
九、判罚789
规则1000 判罚–定义和程序789
规则1002 队小罚和规则1013–判罚790
规则1003 大罚795
规则1004 违例795
规则1007 罚任意球795
规则1008 罚任意球程序796
规则1010 守门员判罚程序798
规则1011 双方同时发生的判罚800
规则1012 暂缓判罚806
规则1013 判罚的判定807
规则1017 从背后冲撞808
规则1022 打架或粗暴809
规则1024 高杆809
规则1028 干扰809
规则1032 运动员侮辱裁判员和其它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809
规则1033 队的官员侮辱裁判员和其它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810
规则1034 球杆折断810
规则1037 延误比赛——移动球门811
规则1038 延误比赛——受伤运动员拒绝离开冰面811
规则1040 延误比赛——迟列阵容811
规则1041 延误比赛——得分后多于一次换人811
规则1042 延误比赛——将球射或扔出比赛区域811
规则1043 延误比赛——对争球程序的犯规812
规则1045 非法或危险装备812
规则1046 运动员摔倒压球813
规则1048 运动员用手操纵球813
规则1049 守门员用手操纵球813
规则1055 防止出血后感染813
规则1056 队的官员离开队员席813
规则1060 向场内投扔球杆或其它物件813
规则1061 向突破的队员投扔球杆和物件813
规则1062 场上多人814
规则1064 守门员越过中区红线814
规则1065 比赛停止时守门员去队员席814
规则1066 场上吵架时守门员离开球门区814
规则1068 对守门员的保护815
本竞赛规则手册包含IPC冰橇冰球项目的所有规则。IPC技术手册有一些特定章节补充了一些规则和此项目的一般性活动。
1.IPC职业道德规范
完整版的IPC职业道德规范可以在IPC技术手册中第1.1章第2节中查询到,也可以通过下面的链接进入:http://www.paralympic.org/the-ipc/handbook
2.运动员国籍
IPC有关运动员国籍的政策可以通过IPC技术手册第3.1章第2节中查询:http://www.paralympic.org/the-ipc/handbook
3.IPC反兴奋剂法则
所有IPC冰橇冰球项目的参赛选手、官员、随队人员等都必须遵守IPC反兴奋剂法则的规定。任何违反IPC反兴奋剂法则的违禁物质和方法的使用都是被禁止的。IPC反兴奋剂法则可以在IPC技术手册第1.2章第2节中找到:http://www.paralympic.org/the-ipc/handbook
所有IPC冰橇冰球项目的参与者都要遵守IPC冰橇冰球项目的竞赛规则和IPC分级法则。
冰球比赛要在被称为冰场的白色冰面上进行。
最大尺寸:61米长×30米宽。
最小尺寸:56米长×26米宽。
场地各角以7米~8.5米为半径制成圆弧状。
冰场要用木质或塑料材质的墙围起来,称为“界墙”,颜色应为白色。
其高度从冰面算起不少于1.17米,不高于1.22米。
界墙贴近冰面的一面应是平滑的,不得有任何能使运动员受伤的障碍物。所有保护板和固定界墙的支架都应安装在界墙外侧即离开冰面的一侧。
界墙保护板之间的缝隙应小于3毫米。
界墙下部应安置“防踢板”,黄色,从冰面起15厘米~25厘米高。
在运动员席长凳和判罚区长凳前方都应该安装有机玻璃;队员席必须设置两个与冰面齐平的门。运动员可以在没有后勤人员的帮助或搬动下自由进出。判罚区应该同运动员席。另外在非冰区,为了避免冰橇刀刃的损坏,需要用塑料刀套或是其他材料覆盖冰橇刀刃表面。为了避免损伤,任何结构支撑性凸起都必须牢固地填充或保护。
• 所有进入冰场的门都必须朝远离冰场的方向开;
• 门和界墙间的缝隙不得超过5毫米。
• 位于界墙上的防护玻璃在场地端面应为高160厘米~200厘米,长度应从球门线向中区延伸4米。场地边线的界墙上防护玻璃不低于80厘米,运动员席前面除外;
• 防护玻璃面板之间的缝隙不得大于5毫米;
• 为了防止运动员受伤,防护玻璃的中断处应装防护垫;
• 防护玻璃上不得有开放处。如果允许界墙上张贴广告,冰面上的各条线至少应画到防踢板上。线的整个宽度应被认为是球所在区域的一部分。
在端区界墙和防护玻璃上必须悬挂防护网。
冰面上标记的5条线把整个冰面进行了划分,这5条线横贯整个冰场并垂直延伸到界墙上。
在距冰场两端4米处各画一条5厘米宽的红线,称为球门线。
两条球门线之间的冰面被两条30厘米宽的蓝色的线划分成相等的三个区域,这两条蓝色的线被称为“蓝线”。
这些蓝线划分了三个区域,其定义如下:
对于一个队来说,自己的球门所在区域是:守区。
中间的区域是:中区。
最远的区域是:攻区。
位于冰场中间的一条30厘米宽的红线被称为“中线”。
画在冰面上的所有的争球点和争球圈,是为了裁判员在比赛的开始、每局开始、每次比赛中断以后争球时确定运动员位置的。
在冰场的中心精确标记一个直径为30厘米的蓝色原点。以蓝色原点为圆心,4.5米为半径,用宽为5厘米的蓝线画圆。
在中区标记两个直径为60厘米的红色原点,距离每条蓝线1.5米。如右图所示。
• 在每个端区和每个球门的两侧,按照图示各画一个争球点和一个争球圈;
• 争球点直径应为60厘米,红色,如图所示;
• 在端区争球点对面每侧画两个“L”,如图所示;
• 以争球点的中心为圆心,以4.5米为半径,用5厘米的宽度画一个争球圈。
在紧靠记录席前面的冰面上,以3米为半径,用5厘米宽的红线画一个半圆,称之为“裁判区”,如图所示。
• 如图所示,在每个球门前,用5厘米宽的红线画一个球门区;
• 球门区内的冰面应被涂为浅蓝色。从球门线到球网后边的球门以内的冰面应涂为白色;
• 球门区应该是由球门区线围起来的空间,包括球门线在内的垂直向上延伸到球门架的上端1.27米处的所有空间;
• 球门区画法如下:
以球门线的中心点为圆心,以180厘米为半径,用5厘米宽的线在球门线前画成半圆。另外,在冰面上,在每个前边的角上,以15厘米长、5厘米宽(两线都是)画出一个“L”形标记。“L”形标记的位置是从球门线向半圆的边缘垂直画一条122厘米的假想线,在那个相交的点上画上“L”形标记。
• 球门网应该装在球门线的正中间;
• 垂直于冰面的球门柱高度为1.22米,两球门柱内侧相距1.83米。由钢架结构组成的球门柱和球门横梁应按照规定设计,外径为5厘米,颜色为红色;
• 球门和横梁还包括一个支撑球网的支架,这个支架的最深处不得超过1.12米,且不小于0.6米。除基础框架外部应该被涂成红色,其他部分应该涂成白色;
• 白色尼龙绳制成的球网悬挂在球门框架后,用这种方式,可以使球门外进来的冰球停下来,并且网状结构可以使进入球网内的冰球停留在球网内;
• 除球门柱和横梁外,支架内部要装有白色的缓冲垫。底座处的缓冲垫距球门柱不少于10厘米,而且连接安装不能影响冰球进入球门线。
每个冰场都要为统一服装的运动员/守门员和随队的官员提供专门的完全相同的两个运动员席。两队的运动员席应在冰场的同侧,安置在紧靠冰面的地方,在受罚席的对面。两个运动员席之间应有适当的距离或其他设施分隔开,并且位于方便去更衣室的地方。
• 运动员席从距中线2米处开始,最短10米,最窄1.5米;
• 每队运动员席可以容纳15名坐冰橇的运动员和6名随队官员;
• 每队运动员席必须有两个门,其中一个必须在中区;
• 每队运动员席必须保护进入其中的运动员和6名随队官员。
每个冰场应设有两个受罚席,每个受罚席至少可容纳4名队员。受罚席的位置应设置在记录席两侧,即运动员席的对面,最小长度4米,最小宽度1.5米。除受罚运动员及记罚员外,其他人严禁进入受罚席。
为了防止对监门员活动的干扰,监门员席应安装保护罩。它们应设置于冰场两端球门后的界墙和防护玻璃外面。
记录员席应设置在两个受罚席之间,长度5.5米,可容纳6名裁判人员。
每个冰场应提供一个汽笛或其他合适的声响装置供计时员使用。
每个冰场都应有一个电子计时钟(记分板),以便给观众、运动员和裁判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
• 两队的队名;
• 每局比赛进行的时间,累计时间和秒计从00:00到15:00;
• 受罚计时表应能记录每队至少两名队员的受罚时间,显示方式是从总受罚分钟数走到00:00;
• 得分;
• 暂停时间,倒计时从00:60走到00:00;
• 局间休息时间,倒计时从15:00走到00:00。
图为国际残奥委会的比赛推荐使用的视频文字电子记分板。
在每个球门后面应当有一个红灯和一个绿灯。当射中球门时,监门员打开红灯;当每一局比赛结束,计时员停表时,电子计时钟会自动打开绿灯。
• 红灯应与计时装置相连,所以当每局比赛结束时,监门员不能点亮红灯;
• 每局结束时,当监门员不能开启红灯时,未必意味着进球无效。决定进球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是冰球是否在当局比赛结束前越过球门线进入球门内;
• 绿灯的作用是使裁判和边线裁判员能在相同的视线下观察球门和灯,并且准确地掌握每局结束的时间。
根据各种比赛规定的技术要求,每个冰场应有充足良好的照明设备:
• 如果照明条件达不到使比赛继续进行的要求,裁判有权延迟或取消剩余比赛,或提出暂停,等待照明条件的改善;
• 如果某队由于灯光条件不足而受到很大影响,裁判员经与技术代表协商,比赛不能取消时,两队将交替使用对方场区,使两队在冰场一侧有同等的时间;
• 经与技术代表协商,裁判员认为灯光条件并未对其中一队产生很大影响时,比赛将继续进行。
注:
IPC冰橇冰球运动技术委员会(IPC ISH STC)可以对装备进行核查,以确保装备符合规则要求。IPC冰橇冰球运动技术委员会保留在整个赛期任何时候核查器材的权力,不限于赛前训练。
所有的保护装置、服装、配件和鞋类必须采用冰球项目普遍适用的标准。运动员有责任确保使用的器材符合官方比赛的规定。
运动员使用的所有器材都必须满足IPC有关比赛服装和商标的指南中所作的规定。规定详见《IPC冰橇冰球比赛服装和广告指南》。作为所有曲棍球头盔和面罩审批的主管部门HECC(冰球装备认证委员会),IPC冰橇冰球运动技术委员会要求运动员和守门员都遵守HECC的规定。
当前和更新的列表详见HECC的网页:http://www.hecc.net/
附件3列出最新的IPC冰橇冰球运动技术委员会认可的运动员装备清单。
运动员装备被定义为冰橇、座斗、滑动固定装置、冰刀、杆刃和球杆。
• 冰橇车架可以使用如下经批准的材料制造:钢、铝、钛和镁。材料应为圆柱体,且直径不得小于1.5厘米,不得大于3厘米;
• 车架主要纵梁最小宽度应为15厘米(从车架外缘测量),最大宽度不超过冰橇座位。为了适应冰刀位置,车架纵梁逐渐收拢于座位之下;车架纵梁收拢的角度不得超过45°。车架超出座位后部的部分不能超过1厘米。冰刀架可以安装在车架的后部,但是车架必须长于冰刀1厘米;
• 冰橇前部、座位前部最宽点处应该有一个连续的曲线,其最大半径为车架内宽的1/2;
• 在座位前部,车架最多可以安装4个车架横梁和1个足蹬梁。车架横梁可以是正方体或是圆柱体,但是直径不得小于1.5厘米或是大于3厘米;
• 从冰面到车架底部的高度应该在8.5厘米(最小)~9.5厘米(最大)之间;
• 运动员座位安装在冰刀架上,冰刀架不得低于5厘米;
• 双侧截肢的运动员车架最短长度必须达到80厘米,以适应最短距离不得小于10厘米的前滑轨。
每个冰橇都有一个最大宽度为10厘米的足跟支撑。如果运动员为单腿截肢,那么截肢腿的残端可以使用另外一个(最大宽度为10厘米)支撑。截肢腿残端不允许悬垂于车架下。
冰橇必须有一个滑轨。滑轨前部必须连接与车架主体前部不超过3厘米的位置。滑轨必须安装在车架中间并向后延伸,其跨度不得小于10厘米,不得大于20厘米。滑轨的高度即从车架下缘至冰面的垂直距离不得低于7厘米,不得高于9.5厘米。
• 滑轨可以与车架主体为同一材料。如果滑轨和车架是同一材料,那它必须是圆柱体,而且直径不得小于1.5厘米,不得大于3厘米;
• 滑轨也可以是尼龙塑料材质。它在外形上必须是固体形状,而且宽度不得小于1.5厘米,不得大于3厘米。
滑轨不能被设计成如下样式:
不论残疾种类和程度,足蹬/支撑是所有运动员必须有的,它应该和车架主体使用同种材料,而且直径在1.5厘米~3厘米之间。
• 足蹬/支撑的高低应该根据运动员脚掌的尺寸而有所不同,但是不得小于15厘米;
• 足蹬/支撑不应超出车架主体结构之外,并且不能超过运动员脚掌大小;
• 注意:请参考规则304条的足部保护。
双侧截肢:
• 双侧截肢运动员的足蹬/支撑应该不低于5厘米高。
包括守门员在内的所有运动员,必须穿着冰球靴作为足部和踝关节区域的保护装备。但如果很明显地看到运动员不能穿着冰球靴或是因为穿着冰球靴会引起不适,和/或有可能产生伤害,此种情况下运动员可以不穿冰球靴。当整个脚部和踝部都被包裹在冰橇车架主体的足蹬中时,足蹬也能对脚部和踝部起到适当的保护作用。
每一个冰橇应该最少安装一个,最多两个冰刀。在冰橇座位下部的冰刀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正方形的。冰刀分离的是没有最小宽度的。最宽不得超过座位的宽度。冰刀最短16厘米,最长32厘米。冰刀前后超出冰刀架的最多1厘米。
• 座位可以由任何适合的材料制成,但不能有锐利的边缘(边缘需要磨圆)。车架主体超过座位后部的部分不能超过1厘米;
• 从座位主体下部的最低点至冰面为20厘米(如右图所示);
• 坐垫可以是可移动的弹性坐垫或是内嵌式坐垫或是两者的结合,高度不能超过5厘米,而且不可以重叠;
• 超出座位的凸起物、凸起或是冰橇后部的背部支撑不能超过1厘米;
• 绑带、胶带可以用来固定运动员的脚部、踝部、膝部和臀部等部位在冰橇上。
冰球杆可以由木头或是其他材料制成,比如碳、铝、玻璃纤维或是塑料。球杆不能有任何凸起部分,所有的边缘都应该处理成斜角。
杆的任何部分都可以缠绕任何颜色但不带荧光的胶带。
外形尺寸:
• 最大长度:从根部算起到执杆端100厘米。
球杆:
• 最小宽度:2厘米;
• 最小厚度:2.8厘米。
杆刃:
• 最大长度:从根部到尖部32厘米;
• 最大宽度:7.5厘米。
队员球杆的杆刃可以是弯曲的,杆刃的弧度应从刃的根部任何一点到端部画一直线,杆刃的拱高不超过1.5厘米。
• 执杆端咬合齿的长度不应超过4毫米。执杆端必须安装在球杆的最低点或是底部,并且不能留有利角。为了避免损坏冰面,每个杆要有至少6个咬合齿(每边最少3个)。
• 为了避免故意或是非故意的刺穿类型的伤害或是划伤,执杆端的咬合齿不应该是圆锥状、针状或是有穿孔点的。执杆端底部可以使用任何坚硬的材料制成,包括钢,但是不能长于10.2厘米。执杆端底部不应超过球杆部分1厘米。执杆端可以斜插安装,但是从任何角度测量都不应该超出1厘米。
• 最小厚度:3.2厘米。
所有穿戴装备使用方面的犯规应根据规则1045条判罚。
每个队的所有队员和守门员都应穿戴同样的运动服、护具短裤(pants)、护袜和头盔(守门员可以戴跟队员不同颜色的头盔)。
• 每件护具上的基础颜色要占到大约80%,姓名和号码除外。
• 运动服,包括袖子和护袜应是同样颜色。
• 运动服不能悬垂在车架主体之下。
• 每个运动员应在各自运动服的后背正中间上佩戴自己独有的25厘米~30厘米高的号码,两袖上各佩戴10厘米高的号码。运动员的号码限制在1至99号。
• 队长必须佩戴“C”字母,副队长必须佩戴“A”字母。字母高8厘米,与运动服颜色有鲜明的对比,并且在比赛服前面显著的位置。
在IPC的比赛中,每个运动员穿着的比赛服背面上部印有各自的名字,高度为8厘米,大写的罗马字母。
• 任何不遵守这些规定的队伍、运动员和守门员将不能参加比赛。
• 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如果比赛的两个队的服装颜色很相似容易发生误判时,如果主裁判员要求,主队有责任更换比赛服。
• 如果运动员的头发长,遮挡了比赛服上的姓名或号码,那么头发必须扎成马尾或放在头盔里面。
保护/配件被称为:头盔;全护面罩;手套;喉颈保护器;护齿;护腿;护肘;护肩。
在比赛期间和赛前准备活动期间,所有运动员必须佩戴经冰球装备认证委员会认证的配有下颌托的头盔。佩戴头盔必须使头盔下檐距眼眉不超过一指的距离,下颌带贴紧下颌,仅留一指的空间。
在比赛期间和赛前准备活动期间,所有运动员必须佩戴经冰球装备认证委员会认证的全护面罩。全护面罩要求设计为冰球、冰球杆、执杆端不能通过的结构。
规则不允许全护面罩着色和带有帽檐。
在比赛期间和赛前准备活动期间,所有运动员必须佩戴能覆盖手部和腕部的手套,并且运动员手套的手掌部分不得移掉,用赤裸的手直接握杆是不被允许的。所有的运动员必须带冰球运动员手套。
在比赛期间和赛前准备活动期间,所有运动员必须佩戴颈部/喉颈保护器。根据运动员提交的医学诊断报告证明,运动员具有真实的、强有力的医学原因而不能佩戴喉颈保护器的,经技术代表裁定,医学豁免可以被批准。
在赛前准备活动期间和比赛期间,建议所有的运动员佩戴定制的护齿。
在赛前准备活动期间和比赛期间,所有运动员根据他们各自的残疾情况必须佩戴覆盖在踝部和膝部之间的护腿。
在赛前准备活动期间和比赛期间,所有运动员都必须在肘关节后部佩戴护肘。
在赛前准备活动期间和比赛期间,所有运动员都必须佩戴护肩。护肩需要覆盖在肩部区域和在肘关节与肩关节之间的上臂区域。
测高工具可以是任何材质,但是最小规格为8.5厘米,最大规格为9.5厘米。为了稳定性,建议测高工具15厘米长、2厘米厚。
如何获得准确的车架尺寸:
• 把冰橇放置在一个稳定平整的表面;
• 按压座位中部;
• 沿着车架下面平整的表面滑动测高工具,不低于8.5厘米,不高于9.5厘米。
执杆端的测量工具可以是任意材质。工具必须标明1厘米的最小/最大高度,标明最小/最大长度为4毫米的在执杆端的咬合齿的深度。
为了准确测量,工具应被置于冰球杆平头端的咬合齿中。
冰橇测量方法遵循如下步骤:
• 放置冰橇,使座位/车架接触到结实的平面;
• 任何材质的实心砌块均可,紧贴车架前方;
• 抽出标准卷尺,紧贴地面,沿车架前棱测量冰橇长度,如图所示。
注:
IPC冰橇冰球运动技术委员会(IPC ISH STC)可以对装备进行核查,以确保装备符合规则要求。IPC冰橇冰球运动技术委员会保留在整个赛期任何时候核查器材的权力,不限于赛前训练。
守门员的冰橇车架需要符合上述规则300-306中的规定和要求,同时也要有如下变化:
• 如果守门员是盘腿坐姿,那么为了保护膝部,座位可以向两侧加宽,但是不能超过运动员膝部1厘米以上;
• 除“盘腿坐姿”的守门员外,所有的守门员的车架都必须有足蹬。足蹬的材质同车架主体,直径不小于1.5厘米,不大于3厘米;
• 仅有守门员可以使用塑料滑轨。
冰球杆可以由木质的或是其他材料制成的,比如铝、玻璃纤维或是塑料。球杆不能有任何突起部分,所有的边缘都应该处理成斜角。杆的任何部分都可以缠绕任何颜色但不带荧光的胶带。
外形尺寸:
• 球杆
最大宽度:100厘米沿中线测量;
最小宽度:2厘米;
最小厚度:2.8厘米。
• 杆刃
最小长度:30厘米;
最大长度:38厘米从根部到尖部;
最大宽度:9厘米。
守门员球杆的杆刃可以是弯曲的,杆刃的弧度应从刃的根部任何一点到端部画一直线,杆刃的拱高不超过1.5厘米。守门员的冰球杆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长不超过1厘米。为了方便在球门内来回移动,加长部分可以在球杆的平头端呈90°。(例如推或拉)
抓球手套外形的最大尺寸不能超过:手腕袖口的任何部分的长度20.32厘米,宽(高)10.16厘米。从根部顺着网窝到“T”形圈顶部的距离不能超过46厘米。抓球手套的周长不能超过114.3 厘米。
固定凸起或是尖状凸出是被允许的,但必须牢固地附着在抓球手套上。尖状凸出不能超过1厘米长。
挡球手套背部附着的保护垫的外形的最大外部尺寸应当是:
长:38.1厘米;
宽:20.32厘米。
参见规则309条。
• 在比赛期间和赛前准备活动期间,所有的守门员上冰时都要佩戴有面罩的冰球头盔,或者戴有面罩的守门员头部保护器。在运动员席的候补守门员不需要佩戴有面罩的冰球头盔,或者戴他们的有面罩的守门员头部保护器;
• 守门员的面罩要求设计为冰球、冰球杆刃、执杆端不能通过的结构;
• 在比赛进行中,如果守门员的头盔和面罩或者头部保护器和面罩
掉下来了,主裁判员应停止比赛;
• 在比赛进行时,如果劲射的球击中了守门员面罩,只有在对方没有
立即得分机会时,主裁判员可以考虑停止比赛;
• 如果守门员为了停止比赛而摘下他的头盔和/或面罩,主裁判员应
判犯规守门员小罚;
• 在对方突破的情况下,如果守门员为了造成比赛停止而摘掉他的头盔和/或面罩,裁判员应判非犯规队罚任意球(PS);
• 在罚任意球期间,如果守门员为了造成比赛停止而摘掉头盔和/或面罩,裁判员应判非犯规队得分。
守门员的护腿不能高于腿部5厘米,也不能超过脚面。守门员可以使用曲棍球或是棒球的护胫作为防护。保护装备必须穿在比赛服装的外面。
冰橇车架之间的空间不可以用薄板或是其他任何装置覆盖。
参考规则318, 319和320的相关条款。
“冰球”由硬橡胶制成,并且符合IPC冰橇冰球竞赛规程中有关标识、商标和广告分布的要求,其主色应为黑色。
冰球尺寸不能超过:
直径:7.62厘米;
厚度:2.54厘米;
重量:156~170克。
常规比赛分为3局,每局15分钟净时间和两个15分钟的局间休息。在每局开始时,比赛双方交换场地。
整场比赛或是每局比赛都应以在中区争球点争球作为开始。各队在比赛开始应先防守离自己运动员席最近的球门。
各队在进行常规时间的每一局或加时赛的决胜局时交换场地。在加时赛或射门比赛前,不进行清扫冰面时,两队不交换场地。
• 一开始争球就标志着比赛正式开始,哨声一响比赛停止;
• 在第一局或第二局的最后5分钟之内,出现意外情况延误比赛时,裁判员可命令立即中断比赛。当比赛重新开始时,该局余下时间在下局开始不交换场地的情况下补足,然后交换球门立即进行下局的比赛;
• 在局间休息时,要重新进行浇冰;
• 在重新进行浇冰期间,所有的运动员都必须离场,直到主裁判员示意返回场地;
• 如果队伍无法离场,在浇冰时,主裁判员将指定一块冰域让运动队休息。
• 在正常比赛或加时赛期间,每队允许有一次1分钟的暂停;
• 在比赛正常停止时,教练指定的任何队员都可以向主裁判员请求暂停,主裁判员要向比赛记录员报告这个暂停;
• 两个队的运动员和守门员,除了受罚队员之外,都可以回到自己的运动员席;
• 两队可以在同一次比赛停止时请求暂停。但是,第二个要求暂停的队必须在第一个队的暂停结束之前向主裁判员提出。
• 在三局15分钟的比赛中进球得分最多的队伍将获得胜利;
• 如果在比赛结束时,双方队伍进球得分相等,比赛继续进行,以加时赛突然死亡法决出胜负(参看规则604条款);
• 如果在“突然死亡法”的加时赛中双方都没有进球,将使用“射门比赛”来决出胜者。
在预赛阶段,常规比赛时间一结束就是加时赛,在3分钟的局间休息之后立即开始加时赛。队伍防守的方向同第三局。当加时赛耗时5分钟结束时或是射门得分时,比赛结束;得分的球队为获胜队。如果在加时赛阶段没有射门得分,那么将进入射门比赛阶段。(新)
在复赛、半决赛或是铜牌争夺战中,常规比赛时间一结束就是加时赛。在比赛结束后有3分钟的局间休息,之后立即开始10分钟的加时赛。队伍防守的方向同第三局。当加时赛耗时10分钟结束时或是射门得分时,比赛结束,得分的球队为获胜队。如果在加时赛阶段没有射门得分,那么将进入射门比赛阶段。
在决赛阶段,常规比赛时间一结束就是加时赛。常规比赛时间结束后,有15分钟的局间休息时间,此时需要重新浇冰,15分钟休息时间结束后,15分钟的加时赛立即开始。双方运动队交换场地。在中区重新争球。当加时赛耗时15分钟结束时或是射门得分时,比赛结束;得分的球队为获胜队。如果在加时赛阶段没有射门得分,那么将进入射门比赛阶段。(新)
所有的加时赛都要求每队场上有同等数量的4名运动员和1名守门员。计时赛流程的具体规则如下:
• 在加时赛时,如果一队被判罚,场上就形成4对3的形势。当对加时赛进行评估时,合适的判罚不应影响冰上的实力对抗;
• 在加时赛时,如果一队被判罚而导致有两人优势存在,同时犯规队场上有3名滑手时,非犯规队将被允许第五名队员上场;
• 一队场上两人优势不再存在后的第一次比赛中断,根据实际情况,场上队伍队员的数量将回复原状,可以是4对4,或是4对3;
• 如果从比赛常规时间到加时赛时,都存在人手优势的情况,那么在加时赛开始时,以上标准将适用;
• 当比赛常规时间以场上人手对抗5对3的情况结束比赛时,队伍将在加时赛中继续5对3的对抗。判罚时间结束时,因为连续作用,场上运动员数量可以是5对5或是5对4。在第一次比赛中断后,场上运动员数量将调整为4对4或是4对3;
• 如果在比赛常规时间结束时,队伍是3对3,那么计时赛开始时也将是3对3。一旦运动员对抗达到5对4或是5对5时,到下一个比赛中断时,运动员对抗将被调整为4对3或是4对4,视情况而定;
• 如果在常规比赛时间结束时,场上为4对4,一个或是多个运动员接受非巧合性判罚时,加时赛开始时也将继续保持4对4的阵容,当判罚结束后,运动员离开判罚区,形成5对4或是5对5的阵容。在比赛第一次中断时,队伍将调整为4对3或是4对4的阵容,视情况而定。
如果加时赛仍没有射门得分,那么IPC射门比赛程序将被启动。流程如下:
• 在“射门比赛”时,双方队伍不交换场地。根据相应的流程,在“射门比赛之前”需要用浇冰机平整干燥冰场中部。主队有机会选择第一次或是第二次射门;
• 射门比赛开始,每队挑选3名不同的射手进行交替射门。队员不需要提前指定。除按照下文条款规定之外,所有在官方比赛名单中的运动员都有资格参加“射门比赛”;
• 所有运动员都有资格参加“射门比赛”,除正在接受违反纪律判罚或是曾经被判违反纪律判罚或是取消比赛资格判罚的运动员;
• 主裁判员将召唤两队队长至裁判员区。主队将有机会决定他们是先射还是后射;
• 一旦“射门比赛”开始,除非他/她受伤,否则守门员是不能被替换的。替补守门员没有热身时间;
• 根据规则1008条,射门成功;
• 两队所有队员将轮流交替射门,直到决定性射门得分出现。剩余的射门将不再继续;
• 如果每队射门3次结束之后,比分仍然持平,那么射门比赛流程继续,每队选派一名队员进行加时点射比赛。可以是原来三名中的一名,也可以是新的运动员,射门比赛后射的队伍先进行加时点射比赛。加时点射比赛的每一次点射可以是同一名运动员。两名参加加时点射比赛的运动员当中一旦有一名射入一球,那么比赛就立即结束;
• 官方记录员将记录所有射门,并标明运动员、守门员和进球数;
• 只有决定性的得分被记入比赛最后的结果,同时被记录到相关得分运动员和相应守门员名下;
• 如果一队拒绝参加“射门比赛”,那么这一队将被宣布为负队,同时另外一队将获胜并得到3分。如果队员拒绝射门,那么运动员所在的队伍将被宣布为“无得分”。
为了比赛,每支队伍由最多13名球员和2名守门员组成,全队总共15名符合条件的运动员穿着指定的统一队服。依照IPC冰橇冰球竞赛规程,队伍必须提前向执裁的裁判提交姓名、号码编号和其他必要信息。比赛一旦开始,不允许在名单上做任何更改和添加。
每队必须从13名球员中指定1名队长和不超过2名的副队长。队长有特权就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有关规则解释的问题去和裁判员进行讨论。对判罚的抱怨不属于规则解释方面的事情。如果队长和副队长不在场上时,没有主裁判员的邀请,他们不能离开运动员席。当队长和副队长都在场内时,只有队长有权和主裁判员谈话。在比赛服上没有佩戴“C”或“A”字母的队员没有同主裁判员谈话的权力。
在比赛进行中的任何时候,每队场上不得超过6名运动员。在比赛进行中,每队最多允许1名守门员在场上。守门员可以被队员替换。但是,替换上场的队员不享有守门员的权利。6名运动员的位置为:
守门员
右 卫 左 卫
右 锋 中 锋 左 锋
• 在比赛进行中和中断期间的任何时候,球员和守门员都可以被替换;
• 在换人时,准备下场的球员/守门员还在场上,不管是刚上场的球员/守门员还是要离场的球员/守门员,击了球或是和对方球员/守门员发生有意身体接触,主裁判员都应该判:
队小罚(参见规则1062条);
• 在换人时,无论换上场的球员/守门员还是换下场的球员/守门员意外地被球击中时,不应停止比赛,也不应进行任何判罚;
• 在第一局、第二局结束或比赛停止时间内,任何球员或守门员都不允许做准备活动;
• 在运用规则中,换一个或换几个球员都算是改变了阵容。
• 在比赛进行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从运动员席上替换球员和守门员,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 替换队员和守门员要在限定区内进行。限定区的长度是运动员席的长度,宽度是距界墙3米之内。如下图所示。
– 在换人之前,要换下来的球员和守门员在替换之前须先离开赛场。
• 如果在缓判时,当守门员离开他的球门区前往运动员席,其目的是替换另一名队员,而该替换进行得过早,裁判员在该队拥有球权时应停止比赛,在中区争球点争球。如果在中区争球点争球犯规队会得到区域上的优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在比赛停止的地点争球(参见规则901条7款)。
• 在比赛停止时,客队迅速在场上排好上场阵容,准备比赛,直到比赛开始,不得再换人。然后主队可以进行任何他们所期望的换人,但不得延误比赛。在换人过程中,如果任何一支队有不当延误,主裁判员可以命令某犯规队或两个犯规队立即站好位置,不允许进行换人;
• 程序执行如下:
– 主裁判员要为下次比赛的开始站到自己的位置上,将要执行掷球的边线裁判员应快速到达争球的地点。
– 主裁判员应允许客队有10秒钟时间替换队员。
– 10秒钟结束后,主裁判员应举起一只手臂,表示客队不得再替换队员。
– 在继续举着手臂时,主裁判员允许主队有10秒钟替换队员的时间。
– 10秒钟结束后,主裁判员应放下手臂表示主队不得再替换队员。
– 主裁判员一旦放下手臂,执行争球的边线裁判员鸣哨,表示两队需要在5秒钟内排好阵容准备争球。
– 在5秒钟结束后,或争球队员提前准备好,边线裁判员将掷球。边线裁判员没有责任等候队员来到争球位置。
• 争球违例后双方都不允许替换队员,除非出现了判罚而影响了某队场上实力时;
• 某队违反冰上规则将不允许在即将开始的争球前进行任何换人。
在冰上违例之后的比赛中断应该是符合商业暂停或是犯规队应该选择使用队暂停,他们仍然不允许进行任何人次的换人。
但是,允许换下作为额外攻手换上场的守门员,或是替换一个受伤的球员或是守门员,或是当判罚已执行并影响冰上对抗实力时。
当球员击出球时,场上的球员可以做决定。
在受罚席上的队员,如果他受罚结束后要被替换时,他必须立刻通过冰场回到自己的运动员席后方可被替换,如果违反此规定时,判:
队小罚(参见规则1053条)。
• 在比赛停止期间,守门员不得去运动员席,除非是被替换或是在暂停期间:
判小罚(参见规则1065条)。
• 在比赛停止期间,守门员进行了替换,离开赛场的守门员在比赛一恢复即可再次回到比赛。
替换上场的守门员不允许做准备活动。
• 如果球员受伤不能继续进行比赛或不能回到运动员席,在该队没有得到球权时或某队处于将要得分情况时,比赛不能停止;
• 比赛中,当一名球员(守门员除外)受伤或被迫离开冰场时,球员/守门员可以退出比赛并由另一名队员替换,但两队不能离开冰场而应继续比赛;
• 如果受罚的队员受伤,他/她可以去更衣室。如果他/她已经受到小罚、大罚或停赛的判罚,犯规队应立刻派一名替补队员到受罚席代替受罚,并不得更换,除非该受伤的受罚球员/守门员返回去替换;
• 受伤的受罚队员在他的受罚时间结束之前不能参加比赛;
• 如果该受伤队员在他受罚时间结束之前上场参加了比赛,主裁判员应额外判这个队员:
小罚(2分钟)。
– 如果队员明显地受重伤,主裁判员和/或边线裁判员立即停止比赛。
– 当比赛由于球员(不包括守门员)受伤而停止时,受伤球员应离开冰面,并在比赛重新开始之前,不能返回冰面。
– 小罚(2分钟)(参见规则1038条A款)。
• 如果守门员受伤或得病时,他/她应立刻准备重新开始比赛,或由替补守门员替换;
• 如果某队两名守门员都不能继续比赛了,应给该队10分钟时间让另一名球员穿戴守门员的装备,代替守门员:
– 这种情况下,两名正式的守门员都不能再返回赛场
– 替补守门员不允许准备活动。
• 队员正在出血或沾染了对方队员的血迹,将被认为是受伤的运动员,必须离开冰面去治疗或是清理;
• 这样的队员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回到冰面:
– 伤口闭合并且用绷带包扎好。
– 所有的血迹都从队员身上和装备上清理掉,比赛服已更换或是清洁干净。
如果在冰面上、冰场的设施上或任何物体上沾有血迹,主裁判员应该确保在一个比赛停止后由冰场工作人员清理血污。
主裁判员有权清理球门柱周围或球网附近球门线上堆起的冰雪。
• 在每局的开始和每次比赛停止以后,都将进行一次争球;
• 所有争球都只能在九个指定的争球点上进行;
• 在中区争球点争球的情况是:
– 每局开始。
– 进球以后。
– 场上裁判员错判以后。
– 守门员早入,除非本规则中另有专门说明。
• 在防守队端区争球点争球的情况是:
– 防守队在防守区发生任何犯规后,应该在比赛停止的一侧端区争球点争球。
– 球打在裁判员身上直接转向的进球是无效的。
– 进攻队任意球未得分后。
• 在进攻队端区争球点争球的情况是:
– 进攻队死球时。
– 进攻队故意越位后。
注:故意越位的目的是造成比赛停止,不管是什么原因。
• 在中区争球点争球的情况是:
– 进攻队在他自己的进攻区发生任何犯规后。
– 比赛停止后,如果一名或是两名防守队员在本队进攻蓝线附近,或是一名来自于进攻队队员席的运动员,进入到端区争球圈外的进攻区。
• 比赛停止时队员受罚,给某一个受罚队记受罚时间,接下来的争球要在犯规队的两个端区争球点之一进行争球。只有以下四种情况除外:
– 在进球以后做出判罚时——在中区争球点上争球。
– 当一局结束(或开始)做出判罚时——在中区争球点上争球。
– 在防守队将要被判犯规时,进攻队员进入到端区争球圈外的进攻区——争球在中区进行。
• 当某队死球时,在死球球队的蓝线外的中区进行争球。
• 主裁判员或边线裁判员应将球掷到两名争球队员的冰球杆之间;
• 队员应成直角在地面冰场边线界墙站好,冰橇位于争球点外,其杆刃放在争球点的白色部分上;
• 进攻队队员在攻区半场争球时,应首先将杆刃放在冰面上,接着,防守队队员也立即把杆刃放在冰面上;
• 但是,在中区争球点争球时,客队应首先将杆刃放在冰面上。
– 比赛开始主裁判员不鸣哨。
– 在完成争球即比赛继续前,不允许换人,除非某队因受罚影响了场上实力。
– 如果争球队员在裁判员发出指令后还不立刻到达争球位置,裁判员可以命令他的一名场上队友替换他执行争球。
– 如果一名队员进入了争球圈,主裁判员或边线裁判员应吹哨重新执行争球,除非是非犯规队控制了球权。
– 主裁判员应对犯规队员做出相应的判罚(参看规则1043条2段)。
• 进攻队队员不得先于冰球进入进攻区;
• 确定越位的决定因素是:
– 队员冰刀的位置——在球完全越过蓝线前,队员的两只冰刀完全越过了他的进攻区的蓝线,即为越位。
– 球的位置——球必须完全越过蓝线进入了进攻区。
– 如果一个队员倒滑带球,先于冰球越过蓝线,他不算越位,前提是这名队员越过蓝线之前,他的两只冰刀都在中区时,他就已经控制了冰球。
• 违反了这一规定应停止比赛,进行争球:
– 如果进攻队员带球越过蓝线,应在最近的中区争球点争球。
– 在进攻队员把球传或射过蓝线时,在传或射发生时,距离最近的中区争球点争球。
– 根据边线裁判员或主裁判员的判断,一个队员故意制造了越位,那么在犯规队防守区的端区争球点争球。
– 如果进攻队员从自己的守区把球传出或射出的,那么在犯规队守区的端区争球点争球。
• 队员带球并控制球,他先于冰球越线,此种情况不被认为是越位;
• 如果防守队员带球或是传球进入他的防守区,同时进攻队员处在越位的位置,我们也不称其为越位。
• 如果进攻队员先于冰球进入进攻区,但防守队员能打到这个球,边线裁判员将举起手臂示意“越位缓吹”,除非球被射向球门而迫使守门员接触球;
•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边线裁判员将放下手臂,解除越位,允许比赛继续进行:
– 防守队员传出或带球进入中区
– 所有进攻队员立即用冰刀接触到蓝线的方式清空进攻区。
• 当球还在进攻区时,攻区内完全清空进攻队员时才能解除越位缓吹;
• “立即”意味着进攻队员绝对不能去触球,或企图去得到无人控制的球,或迫使防守队运球者向后深入端区;
• 在第二种情况下,当边线裁判员放下手臂时,任何进攻队员都可以重新进入攻区。
• 根据本规则目的,冰场中间的红线将场地划成两个半场。控制球的队最后与球接触的地点是决定是否造成死球的根据;
• 当某队人数等于或多于对方时,该队队员从自己半场把球射、击或反弹过对方球门线时比赛应停止,判为死球;
• 争球在离防守队员最后触球点最近的端区争球点进行;
• 下列情况将不判为死球:
– 如果冰球进了球门,应判射中。
– 如果犯规队在进球瞬间“以少打多”。
– 如果冰球在越过球门线前触及了对方队员(包括守门员)的身体的任何部分。
– 如果参加争球的队员直接打成死球。
– 如果边线裁判员认为对方队员(守门员除外)在球越过球门线之前能够接着球而不接。
– 在打死球情况时,守门员一旦离开球门区,或者守门员就在球门区外时向球的方向移动。
• 因死球犯规造成比赛停止时,犯规队在比赛重新开始前不允许换人;
• 违反这条规则的队在接下来进行的争球之前不允许进行任何队员的更换,如果犯规队选择在这次比赛停止时请求暂停,他们仍然不允许进行任何队员的替换。但是一个队允许换下守门员,换上一名额外队员,允许更换受伤的队员或守门员,或因犯规受罚影响了场上实力时也允许换人。场上的队员要在冰球离开犯规队员的球杆时确定;
• 如果一个队在他们造成死球后坚持换人,并且主裁判员在此前已经对这种情况进行过警告,主裁判员将判犯规队:队小罚(2分钟)。
注:
1.如果边线裁判员错判了死球,应在冰场中区开球点争球。
2.这一部分的目的就是保证比赛的连续性,主裁判员和边线裁判员应解释并运用这项规则来实现这一目的。
3.“以少打多”是指由于受罚,一个队的场上人数少于对方队。
进球有效的情况:
• 进攻队员用冰球杆将球送进两球门柱之间、横梁以下并完全越过了球门线;
• 发防守队员以任何方式使冰球进入球门;
• 进攻队员射的球,触及同队队员的任何部位变向进入球门;
• 如果进攻队员被防守的任何队员的行为进行了身体的干扰,导致他处在球门区时射中球门,除非主裁判员认为他有足够时间离开;
• 冰球在球门区无人控制,然后进攻队员用冰球杆射中球门;
• 当冰球碰撞进攻队员或防守队员的冰橇直接转向进入球门;
• 当冰球越过球门线进入球门时,一名进攻队员位于球门区内,但他对守门员的防守能力丝毫没有影响,除非属于规则907条所描述的情况;
• 当冰球偏离守门员面罩直接进入球门。
所有的进球都由主裁判员判定,他/她可以与边线裁判员和/或监门员商定。
• 进球无效情况如下:
– 如果进攻队员故意用手抛扔、击打冰球,或用冰球杆以外的其他方式把冰球导入球门内,即使冰球曾碰到其他任何队员、守门员或裁判员。
– 如果进攻队员举杆触球超过头顶正常高度。
– 如果冰球碰到裁判员后变向直接入门。
– 当冰球被射中球门时,除非进攻队员被防守队员进行身体干扰,进攻队员被迫在球门区内;除非是主裁判员认为他有足够的时间离开球门区;或规则906所规定的情况,否则如果进攻队员的冰橇的任何部分或是把冰球杆放在球门区内时发生的进球都属于进球无效。
– 如果球门离开了正常位置,或者球门架没有完全平行于冰面。
– 当守门员在球门区时,冰球入门,如果进攻队员接触到了守门员,不管是偶然的或别的原因。
– 守门员位于球门区外时,进攻队员故意与守门员有任何接触,此时球进入球门。
– 进攻队员进入或站在球门区内,阻挡了守门员的视线,削弱其守门的能力,此时球进入球门。
– 当守门员挡住球后,被连人带球一起推入球门。如果有条款可适用,应做适当的判罚。
• 当球被一名处在球门区内或附近的队员压在身下时(故意的或其他原因),将球和这名队员一起推入球门,进球无效。如果有条款可适用,应判适当的判罚,包括判罚任意球(参看规则1046条)。
– 射门得分后,已争球恢复了比赛,该得分不能因任何原因而取消。
– 球门区是作为一个立体的空间,其体积是球门区的面积垂直上升到距冰面以上1.27米处。
– “接触”是指偶然的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守门员与进攻队员的球杆、身体任何部分或是冰橇的接触。
– 所有的判定都严格地基于主裁判员的判断。
• 把球射入对方球网内得分者,应记入记录表;
• 每射中一球应在该队员的得分栏内记一分;
• 射中球门时,直接与射中者合作的队员称为“助攻队员”;
• 一次射中不能有两个以上的助攻队员;
• 在队员统计表上,要给助攻得分者记一分。
– 一次射中,一名队员只能得一分。
– 当球从守门员处弹离被补射进门时,可判两个助攻者。
– 判定的射中者或助攻者有明显错误时应立即纠正,但主裁判员在比赛记录表上签字后,不能做任何改变。
当冰球飞出比赛场地或碰到任何障碍物时,碰到界墙或界墙上的防护玻璃除外,应停止比赛,并在球被射出或变向飞出地点的假想线(imaginary line)上最近的争球点进行争球。本规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球落到球门网的外侧超过3秒钟或被对方队员挤在球门处,主裁判员应停止比赛,进行争球:
1.在最近的端区争球点争球
2.如果主裁判员认为是进攻队员造成的比赛停止,应在最近的中区争球点争球。
因队员争抢球或队员意外地倒在冰球上,冰球出了主裁判员的视线,他/她应立即停止比赛,应在比赛停止地点最近的争球点进行争球,除非本规则中有其他规定。
在用合法的球进行比赛过程中,场上又出现一个球,可用合法的球继续比赛直到交换球权。
球触及裁判员不停止比赛,除非球触裁判员后直接变向进了球门。
• 允许队员用张开的手停或击空中的球,或用手在冰面推球,除非主裁判员认为他是故意把球导给同队队员;
• 如果一名队员的队友是在中区获得球权,比赛应停止,在犯规地点争球,如果在这里争球犯规队会获得区域上的优势,应在比赛停止的地点争球;
• 如果一名队员的队友是在守区获得球权,主裁判员应不停止比赛,前提是在队员和球都离开了守区之前手传球就完成了。但是,当处在中区的队员用手把球回传给他在守区的队友时,主裁判员应停止比赛,在比赛停止的地点争球;
• 如果一名队员的队友在攻区得到球权,主裁判员应停止比赛,在攻区外的中区争球点争球,除非冰球被从犯规队的防守区或是中区的其他地方击入,在这种情况下,将在冰球被拍击的地方争球;
• 如果进攻队员用手打球进门无效,即使碰到任何队员或其冰球杆、冰橇、守门员或裁判员变向进入球门,进球也无效。
• 禁止用举过头部高度以上的球杆停球或击球,如果出现,应停止比赛,除非:
– 击出的冰球被对方获得,比赛应继续进行,主裁判员应做“好球”手势。
– 防守队员击球进入自己球门应判进球有效。
• 如果进攻队员在他的攻区高杆击球,应在离中区最近的争球点争球,除非犯规队因此获得了区域上的优势,那么将在比赛停止的地点进行争球;
• 如果一队员在守区或中区用高杆击球,要在最近的守区争球点争球;
• 当进攻队员在高于头顶部正常高度的地方用冰球杆击球时,得分无效;
• 如果一个守门员正在救球、停球或是击球时,冰球杆高于正常头顶高度,比赛将继续,并且主裁判员应做“好球”手势。
• 在比赛中,如有物件被扔到冰上,并干扰了比赛的进行,主裁判员应停止比赛,在距离比赛停止地点最近的争球点上争球;
• 在比赛中,如果队员被观众抱住或干扰,主裁判员或边线裁判员应停止比赛。如果此时被干扰的队员所在的队正在控制球,应允许完成比赛。
判罚分以下几个种类及各种判罚的受罚时间:
• 小罚(2分钟)。
• 队小罚(2分钟)。
• 大罚(5分钟)。
• 违例(10分钟)。
• 严重违例(GM)。
• 停赛(MP)。
• 罚任意球(PS)。
所有判罚应在实际比赛时间内执行。
• 所有在比赛结束后的判罚,裁判都将记录在比赛记录表上;
• 规则中规定应由领队或教练指定某队员受罚,如果他们拒绝执行,裁判员有权指定犯规队在场上的某一队员受罚;
• 在同一队的两名队员受小罚或大罚并同时结束受罚时,该队队长应向裁判员示意指定哪个队员先回到场上,裁判员应据此通知记录员;
• 对于严重违例,在比赛记录表上,应给犯规队员或守门员记录共计20分钟,对于停赛,应给犯规队员或守门员记录总共25分钟;
• 对于所有的严重违例和停赛,在比赛之后,裁判员要立即向比赛的组织者提供书面报告。
判罚表
队员受到小罚时(守门员除外)应离场受罚两分钟,这段时间内不允许替补。
• 对于队小罚,犯规队犯规时在场上的任意一名运动员(守门员除外)由领队或教练通过队长指定,离场2分钟接受判罚,不允许替补;
• 当某队因受一个或几个小罚或队小罚而人数缺少时,对方射中球门,这些判罚中的第一个自动结束受罚。如果这样的判罚是与对方同时犯规同时受罚的,并导致双方都缺少一名队员时,则下一个小罚或队小罚的队员在进球时结束受罚。
注:
1.被指定的队员应立即到受罚席受罚,判罚为小罚。
2.“人数缺少”指在被射中球门时,由于有队员受罚的原因,在场上的队员数目少于对方队员的数目。
3.这条规则不适用于罚任意球得分时。
队员,包括守门员,被判大罚时,应在比赛剩余时间里退场(也就是多判一次严重违例),但5分钟后允许替补。
当某队员同时受到一个大罚和一个小罚时,应先受大罚。这也适用一个队员受双重判罚(参见规则1012)。
• 队员(守门员除外)受到第一次违例判罚时,应离场受罚10分钟,但允许立即替补。受违例判罚的队员受罚时间结束后应留在受罚席直到其后的第一次比赛停止;
• 队员(包括守门员)在一场比赛中受到第二次违例判罚时,应在比赛剩余时间里退场(也就是多判一次严重违例),但允许立即替补。
一名队员同时受小罚或大罚和一个违例的判罚时,受罚队应立即派一名替补队员到受罚席受小罚或大罚,并不得变更。
受严重违例判罚的队员,包括守门员或队官员,应在比赛剩余时间内退场到更衣室,但队员或守门员可允许立即替补。
• 受严重违例判罚,除非该场比赛结束,不能自动结束受罚,竞赛委员会有权停止该队员或队官员参加以后的比赛;
• 在锦标赛或联赛中,任何队员或队官员第二次被判严重违例,将自动被停止参加该队下一场锦标赛或联赛。
• 对于停赛,任何队员、守门员或队官员要离场回到更衣室,接受比赛剩余时间的判罚,5分钟之后可以允许替补;
• 受停赛判罚的队员或队官员,他将被自动停止至少一场IPC的比赛,事件应交相关部门处理。
• 因队员遭到从背后犯规,判罚任意球的五个条件:
– 犯规发生在球出了该控球队员的守区(完全越过了蓝线)。
– 该队员正控制着球。
– 该犯规为从背后的犯规。
– 该控制球的进攻队员失掉了可能的得分机会。
– 该控制球的进攻队员除了守门员外没有对方队员需要越过。
• 如果该犯规还涉及一个小罚,任意球要罚,小罚不判或不罚,不管罚任意球的结果是进球还是没进球;
• 在运动员进行突破的情况下,守门员对运动员犯规,可以判罚任意球,不论是否从背后犯规;
• 如果该犯规还涉及其他判罚,任意球要罚其他判罚,不管罚任意球的结果是进球还是没进球。
注:
1.控制球是指队员用球杆运球前进。在前进时,如果球被其他队员或他的护具接触或打到门上或失掉,这个队员就不再被认为是控制球。
2.当对方守门员不在赛场,控球运动员不在本队防守区内,在他前面没有对方队员需要绕过,如对方运动员从后方犯规,应判未犯规队罚任意球。
3.“身后”的位置由运动员的身体所在位置决定,不取决于运动员冰橇的位置。
• 如果运动员被犯规并获得罚任意球的机会,被犯规的队员要被指派去罚任意球。如果被犯规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队长可指派任何一名没有犯规的且犯规发生时在场的队员去罚任意球;
• 如果辨不清哪一名队员被犯规,未犯规队的教练员或队长选定并且向裁判员报告任何一名没犯规的且犯规发生时在场上的队员号码,由他去罚任意球;
• 裁判员宣告将要罚任意球队员的名字和号码,该队员不能是正在受罚的或暂缓受罚的;
• 两队运动员都要退回到各自的队员席;
• 裁判员要把球放在中区争球点;
• 只有一名守门员可以防守任意球;
• 在队员触球之前,守门员要留在球门区内;
• 在裁判员发出指令以后,罚球队员应持球向对方球门方向前进,设法射门得分;
• 当球放在中区争球点上时,如果队员在通过它时,没有击中球,也没有碰到球,那么,队员可以退回来继续进行罚任意球;
• 一次射门罚球结束,任何形式的第二次射门都无效;
• 如果球进了,要在中区争球点争球;
• 如果球没进,要在罚球区域内的端区争球点争球。
注:
1.在任何一局中,罚任意球的时间都不应包含在实际比赛时间内。
2.如果在实际比赛时间内的犯规导致罚任意球,应当判罚任意球,并按照常规的方式立即进行判罚。即便是主裁判员示意犯规缓吹,也要判罚。这种情况会导致某一局的比赛时间拖后,但是比赛也要允许进行完。
3.如果守门员在罚任意球的队员触球前离开了球门区,或有其他犯规行为,裁判员应举起手臂示意,但允许罚球进行完毕。如果罚球失败,应判重新罚任意球。如果守门员过早地离开了守门员区:
• 在第一次发生时,裁判员要给予警告,重新罚任意球。
• 在第二次发生时,给予违例判罚,重新罚任意球。
• 第三次发生时,判进球。
4.守门员可以试图用任何方式去阻挡射门,但不允许扔球杆或任何别的物品,否则判进球。
5.罚任意球过程中,如果对方的任何队员干扰或是分散罚任意球队员的注意力,导致罚任意球失败,裁判员要允许罚第二次,并且给犯规队员违例判罚。
除了根据规则做出停止比赛判罚外,专门权力机构,在比赛结束后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调查那些发生在冰场上或以外的,在比赛之前、比赛中或比赛结束后发生的所有事件,并予以追加判罚,不论这些犯规是否已被裁判员判罚。
守门员犯规不必到受罚席受罚。
• 当守门员犯规受小罚或第一次违例的判罚时:
– 该名守门员将继续参加比赛。
– 守门员的判罚将由一名犯规时在场上的同队队员代替受罚,这名队员由领队或教练通过队长指定。
• 守门员受到大罚、严重违例或停赛的判罚时,在比赛的剩余时间内退场。
守门员受到上述判罚应由替补守门员替换,如果替补者是队员的话,可允许其有10分钟时间穿戴守门员的全部装备;
• 在被判大罚或停赛的情况下,应由犯规时在场上的队员去受罚席代替守门员受罚5分钟,这名队员由领队或教练通过队长指定。
注:
1.对守门员的任何判罚,不管由谁代替受罚,在记录表上都记在守门员名下。
2.在同一次比赛停止时对守门员所判的任何追加判罚,都应由犯规时在场上的同队队员代替受罚。
• 当比赛的两个队在同一次比赛停止时被判有数目相等、受罚种类相同的判罚(小罚、大罚、停赛)时,被称为“同等判罚”;
• 在执行同等判罚时,对这些判罚应立即进行替补。他们的判罚不属于暂缓判罚的范围;
• 如果受罚运动员仍在场上比赛,该运动员应在受罚席,直到受罚时间到后的第一次比赛停止方可返回赛场;
• 当两队场上人数都满额时不适用以上规则;除非同一次比赛停止对每队一名队员判一个小罚,否则不允许替补。
在执行这一规则时,小罚和队小罚被认为是相同的。
这项规则只涉及小罚、队小罚、大罚或停赛判罚。
• 如果某队已有两名队员正在受罚,又有第三名队员被判罚,他的受罚时间要在前两名受罚队员之一的受罚时间结束时开始计算;
• 队员一旦被判罚,应马上到受罚席去,但该队可以派一名替补队员上场;
• 当某队同时有三名或者三名以上队员在受罚席受罚,根据暂缓判罚的决定,第三名犯规队员的替补上场,直到某次比赛停止,受罚的三名队员都不能返回场内,除非由于该三名受罚队员受罚时间的结束,该队已有权在场上超过四名队员(包括守门员)时,可允许他们按照受罚结束的顺序返回场内。
注:
1.若同队的两名队员受罚时间同时结束,该队队长应向裁判员示意哪一名队员先进场,裁判员据此通知记录员。
2.同队的两名或两名以上队员,同时被判大罚和小罚时,记录员应将小罚作为第一个判罚记录。
3.这也适用于两个判罚对两个不同的队员时(规则1001)。
对违反规则的行为应给予判罚:
• 如果控球队的队员犯规,裁判员应立即鸣哨,对其判罚。争球要在犯规队的两个端区争球点之一进行争球(参见规则901条7);
• 如果犯规队的队员没有控球,裁判员举起手臂表示将要进行判罚,当犯规队获得球权时,裁判员应当鸣哨判罚;
• 如果在裁判员举起手臂示意缓判时,非犯规队由于自己的动作使球进了自己的球门,则进球有效,对缓判的犯规按正常方式进行判罚;
• 在裁判员举起手臂之后,如果非犯规队进球有效,第一个小罚取消,所有别的犯规都要判罚。如果犯规队已经人数缺少,第一个小罚或队小罚应结束,其他犯规都照常判罚;
• 如果裁判员已示意缓判,但在他鸣哨前,由于犯规队队员行为使球进入非犯规队的球门,进球无效,裁判员对缓判照常判罚。
注:
1.控球是指球被对方队员或守门员控制,或把球交给对方队员或守门员,或球被挤住。
2.球不从对方队员身上、球门或界墙弹回,则被视为控制球。
• 队员用身体阻截、肘顶、非法冲撞或绊的方法使对方猛烈摔到界墙,裁判员可视其猛烈程度判:
– 小罚(2分钟),或
– 大罚+自动加罚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队员用向界墙猛烈冲撞的方式使对方队员受伤,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可判:
– 大罚+自动加罚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队员企图用杆柄杵人,应判:
– 双重小罚+违例(2分钟+2分钟+10分钟)。
• 队员用杆柄杵人,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应判: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用杆柄杵人使对方受伤者应判:
– 停赛(MP)
注:
1.杆柄杵人,是指队员用球杆柄的上部去顶杵对方。
2.企图用杆柄杵人,包括所有做出来的杵人的动作,但实际没有接触上对方。
• 在拦截对方运动员过程中,助跑,冲撞对方,并使对方冰橇离开冰面,裁判员视其程度判:
– 小罚(2分钟),或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队员非法冲撞对方使其受伤,裁判员视其程度判: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注:
1.非法冲撞是指队员不合理地移动一定的距离冲撞对方。非法冲撞的结果可能将对方队员撞到界墙上,也可能是撞到球门架上,也可能是在场地中的空处。
2.鸣哨以后,队员与对方进行身体接触,根据裁判员的判断,该队员有足够时间可以避免这个接触的,应根据其程度判非法冲撞。
3.如守门员离开球门区域,则比赛将失去公平性。当守门员在球门区外时不论何种情况,对方队员对守门员进行不必要的接触,应按干扰或非法冲撞判罚。
• 队员以任何方式从对方队员背后助跑,冲撞对方,裁判员应根据其程度判:
– 小罚+自动违例(2分钟+M),或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队员从背后袭击,冲撞对方队员使其受伤,应判:
– 停赛(MP)。
注:
1.从背后冲撞是被撞队员没有料到的冲撞,并无法保护自己,被撞部位是身体背部。
2.如果被撞队员故意转动身体用后背造成接触,该冲撞不能算是“背后冲撞”。
• 一名队员用他的身体的任何部位或者护具冲撞或打击对方队员的头部或颈部,或者“推”或“迫使”对方队员的头部撞向界墙,裁判员应视情况判:
– 小罚+自动违例(2分钟+10分钟),或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队员冲撞对方队员的头部或颈部致使对方受伤,应判:
– 停赛(MP)
• 对于第1和2款中所描述的所有行为,这条规则替代规则第1014,1016,1019,1020和1029条。
在争吵和打架过程中,击打头部和颈部将按照规则第1022条进行判罚。
“横杆推阻”是指用双手握球杆做推阻动作,且球杆不在冰面上。
• 小罚(2分钟),或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队员用肘顶对方队员,应判:
– 小罚(2分钟),或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队员用肘顶人致使对方受伤,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应判: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队员做规则中不允许的动作,可能引起对方队员、队的官员、裁判员等比赛工作人员受伤或其结果致使他们受伤,应判:
• 停赛(MP)
注:此种情况应上报相关当局。
• 在打架或争吵中故意脱去手套的队员,应判:
– 违例(10分钟)。
• 对首先动手打架的队员,应判:
– 停赛(MP)
• 被打的队员还击或企图还击,应判:
– 小罚(2分钟)。
• 对第一个介入打架的队员或守门员,应判:
– 严重违例(GM)。
• 如果一个队员在被裁判员命令停止吵或打架后,仍继续或企图继续争吵或抗拒边线裁判员执行职责,裁判员应根据情况判:
– 双重小罚(2分钟+2分钟),或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一名在场内或在场外的队员或守门员,加入到与场外的队员或守门员的吵架或打架,将被判罚。裁判员视情况可判:(新)
– 违例(10分钟),或
– 严重违例(GM),或
– 停赛(MP)
• 一名在场内或在场外的队官员,加入到与场外的队员或守门员的吵架或打架,将被判罚。裁判员视情况可判:(新)
– 严重违例(GM),或
– 停赛(MP)。
• 如果一个队员被视为有不必要的粗暴犯规,裁判员可视情况判:
– 小罚(2分钟),或
– 双重小罚(2分钟+2分钟),或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
• 队员抓握对方队员的面罩或头盔,或抓、拉对方队员的头发,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应判:
– 小罚(2分钟),或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
• 队员企图用头撞击或故意用头撞击对方,应判:
– 停赛(MP)。
注:“企图用头撞人”包括做出用头撞人的动作,但是没有实际与对方接触。
• 队员将球杆举过肩部正常高度,与对方进行接触,裁判员可视具体情况判:
– 小罚(2分钟),或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队员举或握杆的任何部分高于肩,碰伤对方队员应判: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如果这个引起对方受伤的高杆动作被裁判员判断为意外的,应判:
– 双重小罚(2分钟+2分钟)。
用手抱对方队员,用手或球杆等方法抱住对方冰橇,应判:
• 小罚(2分钟)。
队员用手或其他方式握住对方队员的冰球杆,应判:
• 小罚(2分钟)。
• 队员用球杆钩人,阻碍对方队员前进,应判:
– 小罚(2分钟),或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由于钩人致使对方队员受伤,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应判: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在突破的情况下,控制球的队员出了自己的守区,在他前面除了守门员外没有对方队员需要绕过,遭到从后面的钩阻,使其失掉得分机会,应判:
– 罚任意球(PS)。
• 如果对方守门员已离场,出了自己的守区并且控制球的队员和对方球门之间没有对方队员,遭到从后面的钩或者其他形式的犯规,这一情况阻止了一个可能的得分机会,裁判员应判非犯规队:
– 得分。
注:
1.突破的情况解释是当一个完全控制球的队员,在他和对方守门员或球门之间没有任何对方队员,或守门员已离场的情况下。
2.控制球是指队员用球杆运球前进。在前进时,如果球被其他队员或他的护具接触或打到门上或失掉,这个队员就不再被认为是控制球。
3.攻队失去球权后,裁判员要停止比赛。
4.球的位置是决定的关键,球必须完全离开守区蓝线,才构成判任意球或进球的条件。
5.本款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得到由于对方从背后犯规而失掉的得分机会。
• 队员干扰或阻碍对方非控制球队员前进,应判:
– 小罚(2分钟)。
• 比赛进行中在队员席或受罚席上的队员用身体或球杆干扰了场上的球员,应判:
– 小罚(2分钟)。
• 队员用球杆或身体干扰或阻碍了在球门区内的守门员的活动,应判:
– 小罚(2分钟)。
• 当守门员已经离开冰面,如果他所在队的任何成员,包括队官员,通过用球杆或任何别的物件或他的身体的形式干扰对方队员的运球行动,裁判员应判非犯规队:
– 得分。
注:
1.这条规则适用于任何干扰的行为,例如:
打落对方手中的球杆;
阻止掉落球杆的对方队员捡球杆;
将被丢弃的、损坏的球杆或其他任何物体掷向对方控球队员。
2.最后触球的队员,不包括守门员,应被认为是控制球队员。
3.如果攻队队员站在球门区内,并没有干扰守门员,裁判员应停止比赛,并在最近的中区争球点争球。
• 如果一名进攻队员站在面向对方守门员的位置,在守门员的面前做出一些动作,比如,挥动手臂或球杆,目的在于干扰和/或分散守门员的注意力,为自己争得一个打球的位置,不管这名进攻队员是处在守门员区内或区外,裁判员应判:
– 小罚(2分钟)。
• 队员用球杆击打对方队员,以阻碍或干扰其前进,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应判:
– 小罚(2分钟),或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队员用杆击打对方队员使其受伤,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应判: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队员在吵架事件中对其他队员挥舞球杆,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应判: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注:
1.队员向对方挥舞球杆,没有触及到对方,或以恐吓的目的乱舞球杆击球,裁判员应按“用杆击打”对其判罚。
2.敲击运球队员的球杆,不算用杆击打,它限于如果敲击球杆只是为了获得球的目的。
• 队员企图用杆刃刺对方队员,应判:
– 双重小罚+违例(2分钟+2分钟+10分钟)。
• 队员用杆刃刺对方队员,应判: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5分钟+GM),或
– 停赛(MP)。
• 队员用杆刃刺对方队员致使其受伤,应判:
– 停赛(MP)。
注:
“企图用杆刃刺人”包括做出该动作,但并未触及对方的一切情况。
“用杆刃刺人”是指用杆刃的尖戳对方,不管是用一只手还是两只手握杆。
队员在对方区域使用冰橇前方任何部位冲撞对方运动员或守门员,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应判:
• 小罚(2分钟),或
• 大罚+自动严重违例(五分钟+GM),或
• 停赛(MP)
注:球座冲撞指运动员使用冰橇前方任何部位冲撞对方人员。
• 如果任何队员有下列行为:
– 被判罚时,不立即去受罚席或更衣室。
– 离开冰面时,使用淫秽的、亵渎的、辱骂的语言。
– 离开了冰面,以任何方式干扰裁判员。
他应被判:小罚(2分钟);
他的队应被判:队小罚(2分钟)。
• 如果任何队员有下列行为:
– 比赛时队员对裁判员的决定进行质问或争辩。
– 当官员去拾球时故意将球射开。
– 当裁判员向记录员报告时进入或逗留在裁判区。
他应被判:违例(10分钟);
对进一步争论的队员应判:严重违例(GM)。
• 如果队员在场上有下列行为
– 在比赛前、比赛中或比赛后,在冰场上或冰场的任何地方(队员席附近除外)使用淫秽的、亵渎的、辱骂的语言。
– 无论何时用球杆或其他物件猛敲界墙。
– 由于卷入打架或吵架或由于捡拾装备而没有直接或立即去受罚席。
– 坚持刺激对方企图使对方受罚。
他应被判:违例(10分钟)。
• 如果队员在场上已受到违例的判罚后仍坚持他的行为,他应被判:严重违例(GM)。
• 如果队员有种族评论或种族歧视的言行,应被判:严重违例(GM)。
• 如果队员有下列行为:
– 队员对任何裁判员故意用手或球杆接触,用手、球杆或身体去抱、推、绊、身体冲撞,用球杆击打或撞击等类似的犯规。
– 故意模仿诋毁,或干扰,或损害比赛进行的行为。
– 在场上或场下或冰场的任何地方,在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对比赛的裁判、工作人员或任何人做淫秽的手势。
– 向场上或冰场任何地点的任何人吐唾沫。
他应被判:停赛(MP)。
• 如果一名可辨认的队员,在场外从队员席或者从受罚席向比赛场地扔冰杆或其他物件,他将被判:小罚+自动严重违例(2分钟+GM)。
• 如果一名无法辨认的队员,在场外从队员席或者从受罚席向比赛场地扔冰杆或其他物件,他所在的队将被判:队小罚(2分钟)。(www.chuimin.cn)
注:
1.执行这条规则,在许多情况下,裁判员有如下选择权:
• 判队小罚:当犯规行为发生在队员席或队员席附近,而不是在比赛区域,并影响到非比赛队的人员。
• 判违例:犯规行为发生在比赛区域或受罚席能够确认是受罚队员时。
2.队员的手套、球杆及其他装备应由在受罚席上的队友递给他。
• 如果任何队的官员:
– 对任何裁判员或其他人使用淫秽的、亵渎的、辱骂的语言。
– 以任何方式干扰裁判员。
– 无论何时用球杆或其他物件猛敲界墙。
他的队应被判:队小罚(2分钟)。
• 如果队的官员坚持上述行为,或他还有任何类型的违例行为,他应被判:严重违例(GM)。
• 如果队的官员有任何种族评论或种族歧视的言行,应被判:严重违例(GM)。
• 如果任何队的官员:
– 抓或打裁判员。
– 丑化或妨碍比赛进行。
– 向裁判员吐唾沫。
– 对比赛的裁判、工作人员或任何人做淫秽的手势。
他应被判:停赛(MP)。
• 队的官员从队员席向冰上投扔球杆或任何物件,如果可以识别出是谁的话,他应被判:严重违例(GM)。
判他的队:队小罚(2分钟)。
• 队的官员从队员席向冰上投扔球杆或任何物件,如果找不出是谁的话,判该队:队小罚(2分钟)。
• 球杆断了的队员或守门员不能接受扔到冰上的球杆,可以接受当时在冰上的同伴递来的球杆。
• 如果队员的球杆损坏,他没有立即扔掉损坏的球杆,而是继续参加比赛,他将被判
– 小罚(2分钟)。
• 守门员可使用损坏的球杆进行比赛,直到比赛下一次暂停或守门员按规则得到一支新球杆。
• 如果守门员在比赛停止时到队员席去换球杆,然后又回来继续比赛,应判他
– 小罚(2分钟)。
但是,如果守门员被替补守门员换下,则不再判罚。
• 比赛进行过程中,守门员可以到队员席换球杆。
• 如果队员正拿着给其他队员或守门员送去的球杆时参加了比赛,他应被判:
• 小罚(2分钟)。
注:
1.折断的球杆是指裁判员认为不适合正规比赛用的球杆。
2.无球杆的运动员可继续参赛。
• 如果断了球杆的队员在比赛中接受了在受罚席中的同伴的球杆,接受球杆的队员应被判:
-小罚(2分钟)。
如果队长或副队长向裁判员抱怨判罚,无论他当时是在场上还是从队员席上下来,他应被判:
– 违例(10分钟)。
• 比赛不能因运动员修理或整理装备或服装而停止或延误,需要调整护具的守门员应离场。
• 比赛不能因守门员修理或整理装备或服装而停止或延误,需要调整护具的守门员应离场,由替补守门员立即上场替补。
• 任何违反这一规则的队员或守门员应被判:
– 小罚(2分钟)。
• 队员或守门员故意将球门移开其正常位置,应被判:
– 小罚(2分钟);
• 如果在比赛的最后两分钟或加时赛中的任何时候,守队队员或守门员在守区故意移动球门,裁判员应判由非犯规队:
– 罚任意球(PS);
• 当攻队队员控制球,在他和对方守门员之间没有对方的阻挡时,守队队员或守门员故意移动球门使其离开正常位置,使对方失去得分机会,裁判员应判非犯规队:
– 罚任意球(PS);
• 如果守队队员故意移动球门,裁判认为如果不故意移动球门,可能已经进球,或者当守队队员故意移动球门时,守门员离场进行防守,裁判员应判非防守队:
– 得分;
• 如果对方守门员已离场,该队队员将球门移离正常位置,此时对方球员控球,且对方队员和球门之间没有阻挡时,裁判员应判非犯规队:
– 得分;
• 在罚任意球期间,如果任何时候(当裁判员鸣哨让运动员开始射门),守门员故意移动或搬动球门,裁判员应判非犯规队:
– 得分。
拒绝离开冰面的受伤运动员应被判:
• 小罚(2分钟)。
• 任何时候球必须保持运动,控制球的队在自己守区内应向对方球门前进,除了以下情况:
– 在球门后运一次球,
– 受到对方的阻截,
– 如果这个队人数缺少;
• 队员在自己守区外不应为了延缓比赛而将球传或运回本队的守区,除非该队人数缺少。
第一次违反:
– 警告犯规队队长,
在同一局,同队第二次违反,应判犯规队员:
– 小罚(2分钟);
• 在没受到对方队员的抢截时,握球、压死球,或沿界墙用球杆、冰刀、身体控制球的目的是要造成比赛停止,应判该队员:
– 小罚(2分钟)。
某队在局间休息后,没有按时在场上列好应有的人数开始下一局(加时赛)比赛,应判该队:
• 队小罚(2分钟)。
如果某队在得分后多于一次更换场上的队员,应判:
• 队小罚(2分钟)。
• 任何队员或守门员,在自己的守区,把球射、扔或用手或球杆把球直接(不是变向)击出比赛区域,从无防护玻璃的地方飞出除外,应判:小罚(2分钟);
• 如果队员或守门员把球射、扔或者用手或球杆击到了队员席里面(或是击到了受罚席里面,如果受罚席没有安装防护玻璃的话),不予判罚;
• 如果队员或守门员把球击、扔或手或球杆打出了队员席后面的防护玻璃(或是打到受罚席的后面),需要根据这一条规则予以判罚;
• 任何队员或守门员在比赛进行中或在比赛停止之后,故意地将球射或击出比赛区域,要以延误比赛判处小罚。
• 在一名队员被从争球点上换下后,换上的另一名同队队员在裁判员一次警告后,仍拖延站好争球的合适位置,对该队员应判:小罚(2分钟);
• 非执行争球的队员在掷球前进入争球圈,边线裁判员应将该队执行争球的队员换下,第二次违反此规定,对犯规队员判:小罚(2分钟)。
根据裁判员的判断,有意地修饰摔倒,做出受伤的反应和假象,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使对方被判罚,应对该队员判:小罚(2分钟)。
• 队员或守门员:
– 穿戴其装备或护目镜的方式会导致对方队员的受伤,
– 穿戴未经批准的装备,
– 使用或穿戴非法的或危险的冰橇、球杆或装备,
– 除了手套、头部保护器、守门员护腿外,在服装里面没有穿戴装备,
– 队员所戴手套的手掌全部或部分被摘掉或割裂,用手直接握杆参加比赛。应被命令退场,并警告该队;
• 裁判员可以要求队员或守门员去掉个人护具上的附件(如果裁判员认为该附件会对他人构成危险的话)。如果这些附件很难摘除,该队员或守门员应用胶带将其包住或将其放到衣服里面,使其不再对他人有危险。
除非非法装备被纠正或拿掉,否则被警告的队员将不能上场比赛;
• 如队员或守门员第二次违反上述内容的错误,该队员或守门员应被判:违例(10分钟);
• 当裁判员要求检查或测量某队员或守门员的球杆或装备时,该队员或守门员拒绝交出或毁坏他的球杆或装备的任何部分,该球杆或装备即被认为是非法的,该队员应被判:小罚+违例(2分钟+10分钟);
• 某队请求测量对方的装备,如果提出的疑问得到证实,使用该不合格装备的队员应被判:小罚(2分钟);
• 某队请求测量对方的装备,如果提出的疑问没有得到证实,请求测量的一方应被判:队小罚(2分钟);
• 在比赛中,头盔掉到冰上的队员,没有重新戴上并系紧头盔,或没有立刻回到其队员席,而是继续比赛,应被判小罚(2分钟)。
• 如果队员(守门员除外)故意摔倒在球上,或把球抓、搂、压在身体下,他应被判:小罚(2分钟);
• 在争球过程中,队员故意摔倒把球压在身体下,用身体或冰橇护球而不让对方球员碰球,应判该队员:小罚(2分钟);
• 当球在本队球门区内时,防守队队员(守门员除外)故意摔倒在球上,或把球抓、搂、压在身体下,裁判员应判非犯规队:罚任意球(PS);
• 如果某队守门员已经离场,当球在该队球门区内时,该队队员故意摔倒在球上,或把球抓、搂、压在身体下,裁判员应判非犯规队:射中一球;
• 一名队员倒在冰上以阻挡射门,如果这时球被打到他的身下,或者打进他的衣服或护具里,这名队员不应被罚,但任何用手使球无法比赛的行为应受罚。
• 当球在球门线后,或在端区争球圈远侧双线以前时,守门员的身体完全出了球门区,故意摔倒在球上,或将球搂握住,或将球向球门或界墙的任何地方挤住,应判他:小罚(2分钟);
• 如果守门员在没有受到对方的压力时在球门线到争球限制线之间(如图所示)压球或将球搂进身体里,应判他:小罚(2分钟)。
注:
1.守门员允许停球,但是至少有部分身体在球门区内。
2.守门员只有在受到对方压力时才允许停球。
3.守门员不允许停球。
• 队员(守门员除外),将手合上握住球或在球的上方将手合上,从而获得优势,应被判:小罚(2分钟);
• 队员(守门员除外),用手从冰上拿起球,应被判:小罚(2分钟);
• 如果一名防守队员(守门员除外),从本队的球门区内的冰面上拿起球,应判非犯规队:罚任意球;
• 如果守门员已下场时,发生了如3所述的情况,应判非犯规队:射中一球;
• 允许队员用手停球、打球,或沿冰面推球。然而,如果攻队队员用手打球使球进了球门,进球无效,即便是碰到任何一方队员或他们的球杆,或是碰到了裁判员身上弹入球门都无效。
• 守门员用手握球超过3秒钟(除非他受到压力时),应被判:小罚(2分钟);
• 如果守门员向前扔球,并且被同伴先得到,裁判员要立刻鸣哨停止比赛,在该守门员所在的端区争球;
• 守门员故意将球放到自己的冰橇或护具里,应被判:小罚(2分钟)。
注:这一规则的目的是保持比赛的连续性,守门员的任何动作造成比赛不必要的停止都应被判罚。
• 如果某队想在他们的规定时间以后替换队员,裁判员把要替换的队员送回队员席,并警告该队。
• 在本场比赛里如再发生违反此程序的犯规,该队应被判:队小罚(2分钟)。
• 队员对观众进行身体干扰,裁判员将视情况判:停赛(MP)
• 除在第1054款规则中有特殊规定的,任何离开受罚席或队员席并因此被判小罚、大罚、违例的运动员,自动被判:严重违例(GM);
• 如果一名队员或守门员非法进入比赛,干扰了对方的一名控制球的队员,并且对方的这名队员与守门员之间没有对手,那么,裁判员要判非犯规队:任意球;
• 当对方守门员已经离场,非法入场的队员干扰了对方控制球的队员,裁判员应判非犯规队:得分。
注:
1.队员非法离开队员席或受罚席入场,不管是队员自己的错误还是记罚员的错误,在他在场上期间,该队射中球门应判无效。但在此期间对双方队所做的判罚仍有效,应照常受罚。
2.如果队员提前离开受罚席是因为记罚员的错误,不应加以判罚,他应回到受罚席接受余下的受罚时间。
3.记罚员应记下时间,在第一次比赛停止时通知裁判员。
• 除非每局结束,在受罚时间结束之前,受罚队员离开受罚席进入冰场应被判:小罚(2分钟);
• 因吵架而停止比赛期间,运动员离开受罚席,犯规队员应被判:
– 小罚+严重违例(2分钟+GM)在之前的受罚结束时开始受罚;
• 如果在受罚席接受判罚的运动员在完成受罚后将被换下,并在被替换前不通过冰场而到达运动员席,该队应被判:
– 队小罚(2分钟);
• 队员被判罚已经进入受罚席,在他的受罚时间结束之前离开受罚席去与裁判员争辩或质问裁判的判决,他应被判:
– 小罚+严重违例(2分钟+GM)。
• 在吵架期间,所有队员在任何时候都不得离开运动员席或受罚席;
• 在吵架期间,离开运动员席或受罚席的队员应被判:双小罚+严重违例(2分钟+2分钟+GM);
• 在吵架期间,离开受罚席的其他队员或多名队员应被判:小罚+违例(2分钟+10分钟)。
注:
1.在吵架之前完成的替换可以批准,替换人员不再参与吵架。
2.如果两队队员同时离开各自的席位,各队第一个可辨认的运动员依照本规则进行判罚。
3.为了确定哪个运动员是第一个离开席位的,裁判员应咨询边线裁判和/或场外官员。
4.依据本规则,每队最多获得5个违例和/或严重违例的判罚。
• 队员正在出血或被任何队员的血沾染,应被认为是受伤的运动员,必须离开冰面去治疗或清洗。如果他不遵守该规则,应被判:小罚(2分钟);
注:这样的队员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回到冰上:
1.伤口用创可贴完全包好了;
2.所有的血迹都从队员或护具上清洗掉了,赛服换了或洗干净了。
• 如果冰面、界墙上或任何别的物体上有血污,裁判应在第一次比赛停止时请冰场工作人员清洗掉。
• 任何时候队的官员未经裁判员允许而进入场地,应被判:严重违例(GM);
• 如果运动员受伤,比赛第一次停止时,队医生(或指定人员)应到冰场上照看受伤队员。
• 当两队都在场上时,裁判员宣布比赛开始,其中某队由于任何原因拒绝比赛,裁判员应警告其队长并限其在30秒内开始或恢复比赛;
• 如果在30秒结束时该队仍拒绝比赛,裁判员应判该队:队小罚(2分钟);
• 如果这个事件继续下去,裁判员应通知非犯规队比赛取消。裁判员应将该事件及其进一步的情况报告给有关的权力机构。
• 当某队不在场上也不上场开始比赛,裁判员通过队长、领队或教练员宣布开始比赛时,如果被拒绝,裁判员应限其2分钟内恢复比赛;
• 如果该队在2分钟恢复了比赛,应被判:队小罚(2分钟);
• 如果该队在2分钟内仍未回到场上比赛,裁判员应通知非犯规队比赛取消。比赛结束后裁判员应立刻把事件向有关权力机构报告。
• 任何队员或守门员将球杆或球杆的某一部分,或任何其他物件扔出场外,应判其:严重违例(GM)。
• 场上的或队员席上的任何队员或守门员,包括队的官员向其攻区内或中区内或运球者的方向投扔球杆或其一部分或其他物件,或用身体的任何部分将球杆或杆的一部分或其他物件导向球或运球者的方向,应被判:
– 小罚(2分钟),或
– 队小罚(2分钟);
• 如果任何队员、守门员或队的官员在其守区内做出如1款所说的犯规,应判该队被罚:任意球(PS);
• 如果守门员故意将球杆或其一部分或其他物件放在球门前,无论守门员在或不在场上,当球打到这些物件时,裁判员应判非犯规队:得分;
• 如果场上的队员或守门员将球杆、杆的一部分或其他任何物件扔、射(或用身体的任何部分)导向旁边,没有干扰到比赛,不应对队员或守门员都判罚;
• 当本规定的1款中所描述的行为发生在控制球的队员身上时,当对方守门员已经离开冰场时,裁判员应判未犯规队:得分;
• 如队员或守门员把坏杆部分扔向场边(不出界墙),并未干扰比赛或对方队员,不应判罚。
注:当对方队员向球或带球者的方向扔或射或导向(用身体的任何部位)球杆或球杆的任何部分或任何物件时,球或带球者所处的位置是判定其他小罚或罚任意球的决定因素。当守门员已经离场时,参见本规则5款。
• 如果控制球的队员运球出了自己的守区,在他和对方守门员之间没有其他队员需越过时,守队队员或守门员,包括队的官员,向球或运球者的方向投扔、射球杆或其他物件,或用身体将球杆、坏杆或其他物件(或身体任何部位)导向球或运球者的方向,裁判员应判非犯规队:罚任意球(PS)。
注:在这种情况中,球的位置是关键因素。球必须完全出了守区蓝线,才构成判罚任意球或射中一球的条件。
• 如果守方守门员已离场,出现了如1款所说的犯规,应判非犯规队:得分。
• 如果在比赛中,某队在场上人数多于实际应有的人数,该队应被判:队小罚(2分钟);
• 在比赛的最后两分钟和加时赛的任何时候,某队故意非法替换(场上多人),裁判员应判由非犯规队:罚任意球。
对守门员的判罚程序请见1010条。下列条款是专门对守门员的判罚:
• 1008罚任意球的程序;
• 1034损坏球杆;
• 1037移动球门;
• 1039保持球的运动;
• 1042向场外射或扔球;
• 1047摔倒压球;
• 1049用手操纵球;
• 1059到1060投扔球杆或物件;
• 1064守门员越过中区红线;
• 1065比赛停止时守门员去队员席;
• 1066场上吵架时守门员离开球门区;
• 1067守门员将球扔到球门网上。
• 如果守门员越过中区红线以任何方式参加了比赛,应被判:小罚(2分钟)。
守门员冰橇刀刃的位置是执行本规则的决定因素。
• 如果守门员在比赛停止期间去队员席,替换或暂停除外,他所在的队应被判:队小罚(2分钟)。
• 如果场上发生吵架期间守门员离开了他的球门区附近,除非裁判员要求其这样做,否则他应被判:小罚(2分钟)。
• 如果守门员将球扔到球门网上造成比赛停止,应被判:小罚(2分钟)。
• 在任何情况下,当守门员在球门区内时,除了意外的接触以外,攻队队员主动接触守门员,不管进球与否,应对攻队队员给予适当的判罚;
• 守门员在球门区外时,攻队队员对守门员进行不必要的接触(见规则1016),应对其判罚。当守门员在球门区外打球时攻队队员与其有偶然的接触是可以的,但前提是攻队队员做了合理的努力去避免这个接触;
• 当守门员在球门区外打完球要返回球门区时,受到攻队队员动作的阻挡,除了属于意外的接触以外,应判该攻队队员干扰;
• 守门员如果处在球门区外时,用自己的行为干扰了正想要打球或与对手拼抢的进攻队员,那么,这一守门员将受到判罚;
• 如果守队队员推、挤或犯规于攻队队员身上,为的是造成攻队队员与守门员的接触,这个接触不应被认为是攻队队员主动的,但前提是该攻队队员做了合理的努力去避免与守门员的接触;
• 但是,当进攻队员站在守门员区时,比赛应停止,在中区最近的争球点进行争球。
注:
1.所有有关这条规则的判罚都严格基于裁判员的判断。
2.守门员与攻队队员之间的“接触”,无论是偶然的还是其他原因的,指的是球杆或身体任何部分的接触。
一手握拳,在胸前击打另一手掌心。
两前臂在胸前平屈,一臂在另一臂下移动。上面的手掌张开,下面的手握拳。
主裁判员允许客队有10秒钟替换。10秒钟后,裁判员举起一臂,表示客队不允许再替换,同时主队有10秒钟时间进行队员替换。
两手握拳,在胸前向前转动
两手掌心面对前方,在肩的高度,从胸前做向前推的动作,直到臂完全伸直。
两手握拳相距约半米,在胸前向前伸臂。
不拿哨的手向上伸直。也可先指犯规队员一次然后再上举。
用一手拍另一臂的肘部。
用一手指向合法进球的球门。
一手掌张开,做推的动作。
两手握拳,在额侧前相叠。
一手在胸前握另一手手腕。
先做抱人的手势,然后做使用球杆的手势。
用双手在腰侧部从前向后拉。
双手握拳,两臂在胸前交叉。
用一手掌在头上轻拍。
两手叉腰。行为违例、违例和严重违例都用同一手势。
两手叉腰。行为违例、违例和严重违例都用同一手势。
一手握拳,单臂向侧平伸直。
用手掌砍另一臂的前臂。
在体前,两手向前做猛刺动作,然后两手垂于体侧。
胸前一手握拳猛击另一前臂。
两手掌在胸前呈“T”形。
伸出六只手指(其中一只手全部张开)于胸前。
手掌张开,从脸的侧面推向脸部。
两臂经体前向两侧上摆至与肩同高,掌心向下:
• 裁判员做手势“射中无效”、“不是手传球”、“不是高杆击球”;
• 边线裁判员做手势“不是死球”;
• 对于确定的情况时做手势“不是越位”。
张开不拿哨的手掌,弯曲于胸前,然后外展远离身体。
不拿哨的手向上伸直高举过头。取消越位缓吹时将手臂放下于体侧。
后面的边线裁判员(或是两人制主裁判员)将手臂伸直上举过头,表示可能造成死球。他要一直举着手臂,直到前面的边线裁判员或是主裁判员任意一人吹哨表示死球或是取消死球。当球被判定为死球时,后面的边线裁判员或是主裁判员将两臂在胸前交叉,然后指向将要争球的争球点,并滑向该争球点。
裁判员先吹哨,然后指向蓝线。
本附件旨在介绍健全人冰球裁判竞赛规则与残疾人冰橇冰球项目之间的差异。虽然冰橇冰球基本上与健全人冰球比赛相同,但是它们有明显区别,并在规则、比赛方式和判罚等方面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IPC(国际残奥委会)冰橇冰球竞赛规则是由IIHF(国际冰球联合会)2006~2010赛季竞赛规则改编而来的,适用于冰橇冰球项目。IIHF(国际冰球联合会)的裁判员应该比北美的裁判员更容易适应这一规则。
本附件概括了主要规则差异、位置不同和其他各方面的区别。
由于很明显的原因,绊人犯规和用膝顶人的判罚已经从规则手册中删除。
规则1031–冰橇撞人:作为在健全人冰球比赛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而特别加入到冰橇冰球规则手册中。冰橇撞人定义为“队员用冰橇前部直接冲撞对方队员”。这并不包括所有的接触行为,而是用冰橇的某个角度接触对方运动员,并造成严重影响。这涉及运动员的安全,而且可能造成运动员受伤。
规则2015–抱人:可能是冰橇冰球比赛中最常发生的判罚。抱住对手即使是很短的时间,也可能造成对方势头减弱。抱人可能是抱住手臂、头部或身体任何部位,甚至是对方冰橇、球杆。
规则1015–用杆柄杵人:这样做非常危险,因为运动员球杆的顶端有尖锐的头。这个尖锐的头是用来支撑运动员,但是有时也被用做“武器”。裁判应特别注意运动员如何使用球杆。
规则1046(2)–运动员摔倒压球:在争球期间,运动员可能在将球传给队友前故意摔倒压在球上,防止球飞入对方中区。此种行为应严格判处小罚。
规则903–越位:越位的决定性因素为:1.冰球的位置2.运动员冰刀的位置。运动员冰橇上的冰刀必须在球跨过球门线的一刻接触到蓝线才算越位。
规则1007–罚任意球:IIHF规则手册中除备注3中关于“从背后冲撞”的定义外,其他内容与本规则相同。“从背后冲撞”决定于运动员身体的位置,而不是运动员冰橇的位置。即使运动员与对手的冰橇并排,但这名运动员的身体仍然在对手后面,也应判罚任意球。
规则705(2)–比赛停止时队员的替换程序:因为运动员在冰橇上,主客队都有10秒钟时间,而不是往常的5秒钟替换队员。边线裁判在执行争球过程中,掷球前允许有5秒钟时间。
规则902(2)–争球程序:“运动员应垂直面对冰场的界墙,冰橇置于争球点外,球杆刃置于争球点白色区域”。中锋可与对手面向同一方向,或与对手相反方向。当争球中的掷球完成后,在后退的过程中,要留意测翼的运动员。
总览比赛全局:主裁判可以毫不犹豫地跨过球网从而更清楚看到赛场情况。当运动员近距离拍打待争夺球时,可能做出很多动作,如抱(可能是抱住对方队员或对方的冰橇)或用球杆尖端戳对方。因运动员坐在冰橇上距离冰面很近,他们的手或球杆可能隐藏在对手后面,所以主裁判需总览比赛全局。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球运动出赛场的情况。例如,看到从自身所在端区将球突围传出,传给赛场另一侧的突破队员,此时主裁判可以跨过中区,总览比赛全局。
从界墙处移开:主裁判需在突破期间找到空当,此时比赛越过中区。坐在冰橇上的残疾人运动员比健全人运动员占用的空间大,所以主裁判可直接从界墙处移开,并向中区移动,从而离开之前所在区域。
换人程序:当在端区执行换人程序时,主裁判应从端区走出,让运动员席的队员看到,并确认是否有人上场。
争球:裁判在执行争球时,应将球置于争球圈上方,并与运动员视线平行。不能让运动员向上看,推测裁判将在何时掷球。
身体冲撞:当两名队员相向而行,在路过对方时发生身体冲撞,这种身体冲撞必须是肩膀。通常,运动员会用肘部或前臂撞人,这种行为须受罚,因为会造成被撞运动员颈部受伤。
死球的判罚:边线裁判在取消死球判罚时必须是处于对评判的不同理解,因为他/她认为犯规运动员(守门员除外)在球越过球门线之前有能力击球。因坐在冰橇上的残疾人运动员没有健全人运动员那么灵活,所以应采用恰当的判罚。
向后滑动:向后退时,须注意到背后的运动员。如果在退后过程中撞到冰橇上的运动员,就无法总览比赛全局,也可能使运动员和裁判员受伤。
边线裁判站在蓝线以外:边线裁判需注意到,当比赛在进攻区域进行时,防守队员有时返回到中区,沿着界墙回到进攻区。这时边线裁判要给该名运动员在界墙边让出空间,可以进入中区或者离开界墙。
绝对不允许跳:裁判绝对不允许跳起。(and they should take the hit.)尽最大可能不落到运动员身上。裁判绝不允许跳到界墙上,因刀刃会到达运动员头部的位置。
场上运动队席:在比赛场地的运动队席无法放置冰橇时,运动员在本队席前蓝线和中区红线之间的界墙处坐下。受罚运动员在裁判区就座。如果球被导向运动员席或受罚席,运动员应像球被界墙弹回一样继续导球。如果球进入运动员席或一名运动员违规导球,应立即吹哨停止比赛。这是一个安全问题,不允许队员在运动员席拼抢待争夺球。
下列装备是现今通用的已被认可的球员和守门员的保护装备。根据规则1045条,任何违反有关装备穿着规定的行为都将被判罚。
护肘;手套;护喉;护肩和护腿。
手臂和身体;挡球手套;抓球手套;面罩。
本附件被称为“案例汇编”,作为正式IPC冰橇冰球规则手册的补充。它的目的在于帮助技术官员理解和解释规则,并帮助他们在所有情况下做出公平和一致性的判罚。官员要把案例汇编作为次要的文本支撑材料,并且不能取代规则手册。由IPC正式出版并不断更新的规则手册在界定冰橇冰球竞赛规则方面仍是最主要的文件。
此版本的IPC冰橇冰球案例汇编适用于2014~15赛季。特别提醒,在2014~2018奥运周期的比赛中,将发生很多情况,本案例汇编不能全部概括。基于以上情况,IPC将在每年新赛季开始之前提供规则公告进行说明。
IPC冰橇冰球案例汇编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与IPC冰橇冰球规则手册中相应的条款进行对照。也就是说,在这一部分中,有相关信息符合规则中相应的条款规定,条款标号与IPC冰橇冰球规则手册中相同。
IPC冰橇冰球案例汇编被分为三个部分:
1.A部分由在主裁判员和边线裁判员履行他们职责过程中的流程和技术构成;
2.B部分澄清那些在IPC冰橇冰球规则手册中没有充分解释的规则;
3.C部分涉及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和在每种情况下的正确裁决。
关于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的或是本版本中列出的规则解释,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是意见,那将对IPC冰橇冰球项目有所帮助。请向那些能为您提供适当信息的您所在国家的残奥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提交意见。
球门区应从构成位置线的外缘处测量。线被认为属于球门区的一部分。
在运动员席的对面设置判罚席。在比赛期间,运动员不能改变席位。
裁判流程:
1.所有冰球杆的尺寸(包括弯曲部)都应该按照常规尺寸来制作。
2.守门员装备应该(按照IPC规则手册)在每局比赛结束后按照每队队长的要求立即进行测量。
3.在加时赛结束和打进比赛致胜球之间不进行冰球杆和守门员装备的测量。
4.守门员的装备应该在裁判员区或是根据设施情况而定的合适的地点进行测量。
5.主裁判员可以在没有经过队伍同意的情况下测量任何存在危险的冰球杆和装备,有危险的冰球杆和装备应该从比赛中剔除。由对方队伍提出的任何其他被认为不符合要求的装备都应该被测量。
解释:
1.守门员冰球杆或是球员的冰球杆可以在任何时候被测量。
2.任意一队得分后都可以测量冰球杆。
3.没有必要测量一名亲身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的冰球杆。运动员合法的在场上的事实充分证明他的冰球杆已经被测量。
4.守门员可以使用球员的冰球杆参加比赛,如果有需要测量冰球杆,那么冰球杆应该像球员的冰球杆一样被测量。
5.球员冰球杆杆刃宽度的尺寸是从杆刃的顶部或是顶部的任何一点沿杆刃至冰球杆端部。
6.如果发现冰球杆不符合规定,主裁判员应该把冰球杆退回队伍,被发现冰球杆不符合规定的球员应该从在判罚席上的球员处拿一支符合规定的冰球杆。队伍可以在队员席调整杆刃的曲度,如果球员再次使用这支球杆,需要再次提出测量请求,这支球杆可以再次进行测量。
7.当一队的队长向主裁判员提出关于对手冰球杆尺寸的正式申诉时,对方球员当时应该在场上。
8.如果一队队长正式提出有关对方球员冰球杆杆刃曲度的申诉,主裁判员不能进行测量,这支冰球杆将被移出比赛。根据规则1045款,将不对任何一队进行判罚。
9.在决胜球期间(GWS),可以提出球杆测量的需求。
10.除队长和副队长之外的队员不允许对对手的任何装备的规定尺寸提出测量需求或是正式申诉。
情景:
情景1
当比赛在进攻端区停止时,对进攻队冰球杆的测量请求被提出。
规则:如果发现冰球杆不符合规定,应进行判罚并且在犯规队的端区两个争球点当中的一个进行争球。如果冰球杆是符合规定的,那么提出测量需求的队伍应该受到判罚,并且应该在提出测量需求的队伍的防守区两个端区争球点当中的一个进行争球。
情景2
守门员的装备在每局之间进行测量,如果发现装备不符合规定,守门员将受到小罚。
规则:因为在测量时没有队员在场上,任何队员都可以承担惩罚。当守门员的球杆在比赛停止期间被测量时,发现不符合规定,比赛停止时场上的同队队员都可以承担惩罚(参见规则1010(1))。
情景3
质疑对方冰球杆尺寸的正式申诉由一队队长提出。原来在场上的对手已经进入队员席
规则:当测量需求一旦被提出,并且只要裁判员看到冰球杆,那么它就应该被测量。这句的意思是,如果一名球员将要离开冰场进入运动员席,只要在先于他离开冰场前有针对他冰球杆需要被测量的需求被接受过,那么只要有一名场上裁判能看见冰球杆在场上,这支冰球杆也是要被测量的。
情景4
一名已经进入受罚席准备接受判罚的运动员或是已经接受完判罚准备离开受罚席的运动员,他的球杆的合法性都应被检验。
规则:一名在受罚席接受惩罚的运动员,或是已经接受惩罚返回赛场的运动员,他的球杆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检查。
情景5
一名运动员已经被指定来罚任意球。在运动员罚任意球前,对方队伍提出测量此名运动员冰球杆的要求,先测量再罚任意球。
规则:如果冰球杆是符合规定的,那么提出要求的队伍判队小罚。球队经理或是教练通过队长指定一名运动员接受队小罚,这名运动员应立即进入受罚席,直至罚球结束。
如果冰球杆是不符合规定的,则这名运动员将被处以小罚,他应立即进入判罚区。球队经理或是教练通过队长指定另外一名运动员罚任意球。
注:罚任意球前至罚球结束的时间段将被视为一次比赛停止。
情景6
被球队选出罚任意球的运动员拒绝服从裁判员的测量指令或是故意拖延。
规则:运动员可以不使用这支冰球杆,除非它已经被测量或是被认为是符合要求的。运动员不被允许罚任意球。他将被判小罚加违例,并应立即进入受罚席,在那里等待12分钟。球队经理或是教练通过队长在罚任意球前指定另外一名运动员立即进入受罚席接受此判罚。球队经理或是教练也可以通过队长指定另外一名运动员来罚任意球。
情景7
球队A要求测量球队B当中将要主罚任意球的那名运动员的球杆,但是冰球杆是符合规定的。
规则:球队A将被判罚,球队A的一名队员将立即进入判罚区,不论罚球结果怎样都将受罚。(参见规则1002(2))
在IPC锦标赛的赛前热身准备阶段,运动队不能穿着不同于比赛时的服装。这是为了配合IPC技术统计程序和运动员数据系统的要求。
在中场休息阶段,当替补守门员穿过冰场返回运动员席时,可以不戴头盔和面罩。
解释:
1.如果头盔和/或面罩在比赛时脱落,在主裁判员鸣哨停止比赛之前,冰球进入球网,得分有效。
2.如果冰球碰击守门员的头盔/面罩并且进入球网,主裁判员将判定得分有效。
在每局比赛结束时,主裁判员不需要鸣哨,汽笛声响起即可。
1.在运动员替换流程全部完成后和/运动员和裁判员就位准备争球后,任何一队都不可以要求暂停。
2.在运动员远离争球点后,任何一队都不可以要求暂停。
3.在一次暂停期间,守门员不允许做热身。
裁判流程:
运动队应告知主裁判员替补守门员的位置并且通知记录员。
解释:
1.正式比赛名单直到比赛开始之前随时都可以改变。
2.每队可以有两名守门员。
3.如果一名运动员有资格参加比赛,那么这名注册的运动员可以参加赛前的热身准备活动,即使他没有被列入正式比赛名单当中。
1.当有情况发生时,队长和副队长都在运动员席,主裁判员从运动员席召唤队长并与其交谈。
2.在任何情况下,主裁判员都只和队长交流。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主裁判员和队长有交流方面的问题,那么他将直接去运动员席与教练沟通。
1.直到下场的球员离开冰场前,准备上场的球员应该在运动员席附近3米假想区等候。
2.球员冰橇的任何部分在运动员席上时都被认为是离冰。
3.在比赛进行中,守门员可以被球员或是替补守门员来回地替换,而且没有次数限制。
4.本条规则(1)款包含了球员和守门员替换的过程。替补守门员替换守门员或是再换回来,球员换球员、守门员换球员,等等,他们都遵循规则704条(1)款。如果他们没有遵循本条规则,那么主裁判员将按照规则1062条来对运动队进行判罚。
情景:
情景1
非犯规队在比赛停止时在非犯规队端区过早地进行守门员替换的暂缓判罚。
规则:在被判罚的运动队的端区两个争球点当中的一个进行争球。
裁判流程:
1.在每次比赛停止期间,即使没有明确的运动员替换,主裁判员也应该举起他的手臂,然后放下。
2.客队延迟安排球员上冰,希望主队能先在冰场上布置他们的球员,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将控制球员的替换。这时允许客队进行一次换人,并且允许主队在安排他们球员上冰时再进行最后一次换人。主裁判员应该严格执行10秒钟计时,并且一旦当他举起手时,不允许客队进行换人。如果主裁判员看到教练员正在督促他的球员上冰并且没有任何故意拖延换人(任何一队)的情况时,他可以再给队伍多几秒钟的时间。
3.即使10秒钟时间已到,主裁判员也应允许运动员继续完成进入冰场的替换,但是他应该向队伍发出一个换人延误警告。
4.当比赛已经停止,即便没有任何换人的迹象,主裁判员也应该看看客队的运动员席,计算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放下他的手臂。主队也是按照同样的程序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主裁判员必须对是否需要换人有预判。
5.在射门得分后,当比赛由于任何原因停止时,主裁判员都应该按照相同的手势流程进行球员的替换。
6.边线换人的程序由主裁判员负责,边线裁判员不参与其中。
7.在死球后,重新拿回冰球的边线裁判员有时间到达端区争球点,并有机会观察到由主裁判员做出的换人线路的手势。
8.如果一队在规定时间之后尝试换人,主裁判员应该让运动员返回并且毫不犹豫地前往运动员席向教练员解释这一情况,在判罚之前给一个警告。
9.当一个运动员换人延误已经发生时,主裁判员应该给犯规队一个警告。当运动员换人流程违规再次发生时,将判队小罚。
10.在死球犯规后,主裁判员将向试图换人的犯规队给出一个单独的警告,之后任何违例都将被判队小罚。
解释:
1.除非有一个判罚或是多个判罚直接影响到一队或是两队的冰上实力,一旦运动员替换程序完全结束,运动队将不允许进行运动员替换,直到争球已经合法地完全结束,并且比赛已经重新开始。这包括换人程序完成之后、争球之前或是因为争球违例而产生的判罚。
注:球队冰上实力是指在冰场上的运动员的数量。
2.运动员的替换可以是1至5名运动员的替换,不包括守门员。
在比赛停止期间,如果一名替补守门员已经替换过主力守门员,他将继续留在场内,直到比赛重新开始或是他被一名球员替换。
代替受伤运动员受罚的运动员直到受伤运动员能重返赛场时都应该一直在受罚席。当受伤的运动员可以继续比赛时,他将在下一次比赛停止时替换那名代替他的运动员。
主裁判员和边线裁判员工作流程:
主裁判员和边线裁判员有权因为守门员受伤而停止比赛。
解释:
• 如果守门员受伤并回到运动员席,他将被替换。如果当时他试图回到球网附近,那么他将被判罚小罚(参看规则1065)。
• 替换受伤守门员的球员可以有10分钟的时间来换上守门员的装备。主裁判员一旦确认受伤的守门员无法继续比赛,10分钟计时就开始。一旦球员穿上守门员的装备,那么受伤的守门员就不能再继续比赛,直到射门得分。
• 如果替换受伤守门员上场的球员已经换好装备并且准备比赛,但是10分钟还未到,那么剩余的时间可以用来做热身准备活动。
如果主裁判员认为,一名守门员先于替换他的另外的攻手上场前进入到运动员席,故意留下他的冰球杆或是其他的装备、雪堆或是其他的障碍物在他的网前或是附近,目的是阻止冰球进入球网,则得分有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得分,守门员必须要被一名另外的攻手替换;否则将被判一次小罚(参看规则1060(3))。
1.端区争球应在场边发生死球的端区争球点进行。如果球被射出场地,应在球射出位置一侧的争球区争球。
2.争球期间如果进攻队队员在其进攻区受到判罚,争球不安排在违规球队端区任何一个争球点上。
3.进攻运动员在其进攻区域冲破球网,并未对避免此种接触做出任何努力,争球在距离其端区最近的中区争球点进行。但是如果运动员无法避免与球网的接触,争球在其进攻区的端区争球点进行。
4.如果边线裁判示意延迟越位和防守方死球,争球在端区争球点进行,与普通死球情况相同。
5.无论哪一队造成了比赛停止,只要进攻运动员在进攻区受到判罚,争球在犯规队端区其中一个争球点进行。
6.如果球击中官员并弹出场外到达中区,争球在距离球击中官员和弹出点最近的中区争球点进行。如果发生在端区,争球在球击中官员和弹出点的场边端区争球点进行。
7.守门员不得参加争球。
8.在选择最近争球点时,比赛官员应依据相关政策,不给予犯规队区域上的优势。这种情况下,最近争球点是距离犯规队端区最近的下一个点。这包括场地中区争球点。
9.当进攻队通过引导、拍、踢、高杆击球,造成非法进球,争球应在争球点最近的中区进行。
10.当球从官员身上弹入球门,造成非法进球,争球应该在球弹出区域最近的争球点处进行。
情景:
情景1
A队因小罚造成人数缺少。B队在其进攻区被判小罚(延迟)。A队则故意在本队罚时期间在端区减少击球。
规则:主裁判应宣布比赛停止,在B队被判罚的端争球点处争球。
情景2
防守球员造成防守区的比赛停止。
规则:争球在比赛停止地点的同侧,在防守区端区争球点进行。
情景3
防守队员在防守区造成比赛停止,主裁判对防守队做出判罚。在比赛继续之前,进攻队员受罚。
规则:在一次比赛停止期间,不对两队同时做出判罚,争球必须改在进攻队其中一个端区争球点。
情景4
A队在进攻区犯规受罚。争球在A队防守区两个端区争球点中的一个进行。但在比赛继续之前,B队犯规受罚。
规则:最先造成的比赛停止应对A队进行判罚。比赛停止发生在B队的端区。同一次比赛停止期间,不同时对两队进行判罚,争球必须改在最开始停止比赛的地点,离B队最近的端区争球点进行。
情景5
进攻队队员在其进攻区被罚违例。
规则:争球在比赛停止时距离球最近的争球点之一处进行(计时器不显示判罚时间)。
主裁判和边线裁判工作流程:
1.在九个指定争球点执行争球的流程一致。
2.边线裁判不用通过举手示意,然后将球扔到地上。
3.执行争球的边线裁判在确认搭档到达正确位置前不能掷球。
4.即使5秒钟已经到时,在所有不参加比赛的队员离开赛场前,执行争球的边线裁判也不能掷球。
5.执行争球的边线裁判需要注意,在掷球前,场上运动员的数量是正确的。
6.如果争球队员没有按照场上的标记站位,主裁判可以不警告,直接换下该队员。
7.吹哨后用5秒钟与队员沟通,并纠正队员的站位。
8.在掷球前,如果争球的队员与对方队员有身体接触,主裁判可以不警告,直接换下该队员。
9.当边线裁判和两名运动员都准备好执行争球时,如果一名队员进入或在争球圈中,边线裁判可以不警告,直接罚下执行争球的队员并让其在比赛场地上的队友代替。
10.如果争球队员被换下,场上裁判不可指定哪位队员执行争球。那是队伍的决定,但是替补队员应为场上运动员,并可以立刻上场争球。
11.避免同时在端区争球点将两个争球的运动员全部换下。如果可能,换下第一个犯规的。
12.如果两队都有一名(或多名)运动员过早进入争球圈(没有对两队提出过警告),那么两队运动员都应换下场。
13.后场边线裁判应留意运动员在争球开始后进入争球圈。如果后场边线裁判发现争球犯规(运动员进入争球圈),他应吹哨并示意边线裁判执行争球。这只适用于未收到警告的队伍。如果是第二次犯规,应由主裁判负责,且该行为应受到判罚。
14.边线裁判不应把同一队伍的两名争球队员都换下。应由主裁判负责,且该行为应判罚。
15.边线裁判在一名运动员到位后方可掷球,但是最好在第一次中区争球时演示整个过程。
16.如果一名队员在端区争球点争球时被换下,主裁判应保持不动,如果是第一次违规,则给予该名队员警告。如果另一队在同一次争球时犯规,主裁判同样也应对第一次犯规给予警告。
17.如果在端区争球时出现问题,主裁判应移动到边线裁判处协助,并警告运动员。在这种应在的位置。
18.如果队伍收到警告且该队执行争球的队员已被换下,此刻两队都有队员过早进入争球圈,主裁判应对已被换下球员的队进行判罚,并警告另一个队。
19.如果队伍已被判罚完毕,那么警告和判罚的程序将继续。
20.如果队伍在争球期间被判罚,两队都需换队员。
• 执行争球的运动员不必整个球杆的冰刀都平放在冰场上,只要刀尖接触冰面即可。
• 只有不参加争球的运动员的冰橇应在争球圈的外面,或者两条限制线后面。(hash mark)
• 没有参加争球的运动员不能在争球圈外一直变换位置,即使在场边也不允许。进攻运动员在赛场的进攻区保持不动。
• 参加争球的两名运动员不能因为想赢得争球就用手拍球。任何想用手拍球以赢得争球的运动员都会导致比赛停止,该运动员也会被换下,替换的运动员上场后重新执行争球。如果一方队员用手拍球,但对方队员随后立刻拿到球,比赛应继续。主裁判和边线裁判都有权停止比赛。
比赛没有停止的情况下,在第三名队员(来自比赛双方任意队)接球之前,参加争球的两名运动员都不可以用手接球。当争球完成后(争球已决出胜负),可以根据规则1048条规定,用手传球。
情景:
情景1
边线裁判准备掷球,但是球随后被其中一位争球运动员打落。
规则:执行争球的裁判应吹哨,对该行为进行评估,如果需要,可以将争球运动员换下。
主裁判和边线裁判工作流程:
1.如果边线裁判错判越位且停止了比赛,争球仍然在距离该地点最近的中区争球点执行。
• 当球完全越过蓝线后,队员冰橇的一个冰刀应该在冰场上。
• 如果队员从本队防守区沿冰场向外射球,队友沿冰场滑动,超过球,越过蓝线,继续比赛,此时应判越位。争球在球被射出一侧的端区争球点执行。
• 当受罚时间结束,记罚员打开门(门在端区),走出门的队员应判越位。即使队员等待球过蓝线才走上冰场,也不能改变其越位的事实。当运动员把受罚席的门打开时就认为是在冰场上。
• 根据规则903(3),如果进攻队员将球传或射向越位的队友,从中区红线间的区域到进攻区蓝线,那么争球在中区争球点执行。如果进攻队员将球传或射向越位的队友,从其防守区蓝线间区域到中区红线,那么争球在距离其防守区蓝线近的中区的其中一个争球点执行。
• 实际控球的运动员在球之前就越过了蓝线不被认为是越位,在其两只冰刀越过蓝线前,该运动员已经实际控球。
情景:
情景1
一名运动员的冰刀在中区,但是冰橇或球杆的前部在进攻区,此时,球完全越过蓝线。
规则:此时不算越位。
情景2
球越过蓝线时,运动员杆刃完全位于进攻区。
规则:判为越位。
情景3
一名队员将球从中区射向冰场,同队的另一名队员在球没越过蓝线前先越过蓝线,并且没有接球。
规则:这名队员在延迟越位的位置。当这名队员清空进攻区,才可以接球。
情景4
一名队员的两只冰刀已完全位于进攻区,但是球仍然在蓝线上。
规则:在球未完全越过蓝线前,不判为越位。
情景5
一名运动员的两只冰刀完全位于进攻区内,越过蓝线,此时其接到队友的传球。在球越过线之前,这名运动员用球杆接到球,然后将球推过蓝线。
规则:判为越位。在将球推入进攻区前,运动员应有至少一只冰刀在中区或在蓝线上。
情景6
进攻方运动员的两只冰刀完全在进攻区,越过蓝线。在中区的队友将球射出,但是击中对方队员的身体、冰橇或球杆后弹出,然后越过蓝线。
规则:判为越位。
情景7
进攻方运动员的两只冰刀完全在进攻区,越过蓝线。此时对方队员在中区控球,将球射回、传回或带回自己的防守区,进攻方队员仍在进攻区。
规则:不判为越位。
情景8
进攻队在进攻区控球。球在蓝线上,但是部分在中区内并接触蓝线(一部分在蓝线上,一部分在中区)。进攻队员将球移动至进攻区。
规则:不判为越位,因球应该完全越过蓝线并在中区内。
情景9
进攻队员带球越过蓝线,然后用球杆将球带回并越过蓝线至中区,但其冰刀仍在进攻区,接下来再一次将球带回进攻区。
规则:判为越位。
情景10
防守队员将球射出防守区,球完全越过蓝线。球击中一名在中区的队友后弹回防守区,此时进攻队员仍在其防守区。
规则:不判为越位,因此不视为传球。
情景11
进攻队员的两只冰刀完全位于进攻区,越过蓝线,此时接到身在中区的队友的传球。在球越过蓝线前,该运动员用球杆接住球,用冰刀滑行到蓝线上,并停留在蓝线上,将球推过蓝线,此时冰刀仍在蓝线上。
规则:不判为越位。
情景12
在端区的进攻队员或防守队员将球射回并越过蓝线到达中区。球完全越过蓝线,击中在中区的官员后越过蓝线,弹回端区,此时进攻队员仍在进攻区。
规则:在队员返回并清空进攻区前,视为越位。
情景13
球弹回,并造成进攻队员越位,比赛停止。
规则:争球在最近的中区争球点执行。
1.防守队员在清空防守区过程中在球门线后方,并拿球,且队员未有意拖延比赛。
2.如果向守门员或守门员附近猛烈击球,应判为故意越位。
3.当进攻队员离开端区,故意接球,妨碍防守队员将球带出,可被判为故意越位。
4.如果球被射入进攻区,造成延迟越位,并因为此次射门,使球进入防守队球网,不论是直接进入还是从守门员、队员、官员身上,或从防护玻璃或界墙弹入球门,此进球都不予承认,因最初即已越位。进攻队清理攻区之前球进入球门,不影响本规定的执行。争球在区域内距离球被射出地点最近的争球点进行,给予犯规队伍最少的区域优势。
如果对方没有行为或接触,防守队将球射入或放入自己队的球门,进攻队在延迟越位情况下得分。
5.如果球从中区红线后方射出球门线,即使延迟越位仍然有效,也应视为死球。在所有延迟越位的比赛中,边线裁判首先应确认球未向球网方向移动。如果球向球网方向移动,比赛应立即停止。不拿哨的手应做出示意手势。
6.如果守门员已被换下,发生了清理区域的情况,球被射进空门。
7.根据第六条规定,当延迟越位被取消后,进攻队进球可记为有效。
8.如果比赛因延迟越位而停止,争球在离本区最近的中区争球点,或离最初传球地点最近的争球点进行。
9.如果进攻队员因传球失误或射门而与另外一名进攻队员造成非故意的接触,且另外一名进攻队员先于球进入进攻区,或因传球或射门使球飞出场外,应吹哨,并在距离传球或射门点最近区域的争球点上进行。
10.当边线裁判示意延迟越位,防守队员或守门员直接将球射向防护玻璃或场外,应在距离球被射出的点最近的防守队端区争球点执行,防守队员或守门员按照规则1042应判小罚。
11.当边线裁判示意延迟越位,射向防守队员的球弹出场外,争球在距离球被射出的区域最近的争球点进行。
12.在延迟越位期间,如果在进攻区的进攻队员决定进入本队队员席(延伸到进攻区),以替换其队友,如果他完全离开冰场,替换队员已进入冰场到达中区,则被视为已清空攻区。如果剩下的进攻队员清空攻区,边线裁判放下示意延迟越位的手臂,则被视为非越位。
13.当防守队即将在防守区接受判罚时,在同一场比赛,边线裁判对进攻队做出延迟越位的示意,争球应在受罚队的进攻区端区争球点进行。
裁判和边线裁判流程:
1.当前场边线裁判从后场边线裁判处收到死球示意,前场边线裁判应对死球进行判罚。但是,在越过蓝线和吹哨或取消死球前,前场边线裁判应与后场边线裁判进行核对。
2.决定运动员是否可以接球由前场边线裁判负责。
3.如果后场边线裁判没有示意死球,而前场边线裁判确定为死球,可以判为死球。
4.如果前场边线裁判认为死球的可能性极大,且未能收到后场边线裁判发出的取消死球的示意,而吹哨示意死球,此时在冰场中区点争球。
5.当后场边线裁判无法确认球是否是从中区红线后被射出或弹出,前场裁判应给出取消死球的示意。
6.无论情况或原因如何,无论何时,任一位边线裁判取消死球,另一位边线裁判也应做出相应手势。
7.如果球通过球门区或者接触到一条球门线,应判为死球。
8.最先做出死球示意的后场边线裁判,应在比赛停止时移动到犯规队队员席前,确认犯规队没有换人,然后完成死球示意的整个过程。
• 当场上队员从本队中区红线向对方射球,穿过对方球线,死球由在冰场上运动员的数量决定。
• 争球在发生死球一侧的端区争球点进行。
• 如果发生死球,判罚时间一到,记罚员应打开受罚席的门,以表示该名队员被认为是在比赛场上。
• 当球从中区红线后射出,此时在球门区外的守门员返回球门区,应判为死球。
• 如果球从中区红线射出后,守门员离开球门区后又决定返回球门区,此时不判死球。
• 如果守门员离开球门区试图走向运动员席,想让一名球员代替该守门员。此时球从中区红线后方射出,守门员还在去运动员席的过程中:
– 未试图接球——判为死球
– 试图接球——不判死球
– 转向其球门区,未试图接球——判为死球
– 转身并试图接球——不判死球
• 如果守门员在球门区外,且未试图返回球门区,不判为死球。
• 为消除死球,控球队应“获得线”。(The team in possession shall“gain the line”in order for the icing to be nullified.)
• “获得线”指球在队员球杆上时应与中区红线接触,从而消除死球的可能性。
• 如果边线裁判员认为对方队员(守门员除外)在球越过球门线之前能够接着球而不接,比赛应继续,不判为死球。这包括在比赛中替换队员时,对方队员可以接球但是为了避免场上多人的情况,而未接球,则判为死球。
情景:
情景1
在中区红线后的运动员将球射进对手球门。
规则:该进球有效。
情景2
一名队员从蓝线后向队友传球,队友的两个冰刀都在中区红线后,但是球击中一名越过中区红线的队员的球杆,之后球继续移动到对方球门线。
规则:不判死球。
情景3
进攻队员将球射出,击中在中区红线后的防守队员之后,继续向首先射出球的队的球门线移动。
规则:不判为死球。
情景4
站在中区红线后的队员将球射出,球越过球门线后停留在球网上。
规则:判为死球,因球首先越过球门线。
情景5
运动员的冰刀越过中区红线,在球杆上的球位于中区红线后方。在此位置上,队员将球射过球门线,但是没有用球杆将球带过红线或“获得线”。
规则:判为死球。
情景6
球从中区红线后方射出,击中球门横梁或门柱,越过球网。
规则:不判为死球。
情景7
球从中区红线后被射出,并弹回想接球的对方队员的球杆上,或对方球员试图接球但是没接到。
规则:只要对方队员试图接球,即判为死球。
情景8
边线裁判示意延迟越位,防守队打死球。
规则:争球在端区争球点进行,与一般死球判罚相同。当球越过蓝线时,延迟越位即消除,但死球的情况依然生效。
情景9
守门员及冰橇都在球门区内,守门员伸出球杆将球推过球门。
规则:判死球。
裁判程序:
1.如果球进入球网,裁判应吹哨并指向球网。
2.如果在一局结束(19:59)的蜂鸣器响起前球进网,且裁判判罚进球有效,不需要再在冰场中区执行争球。裁判须保证记分员将19:59时的进球计入比赛记分表。
3.如果守门员在球门线前接到球,手套越过了球门线,该进球可判为有效。这种情况可以审查。
4.如果没在球网内看到球,但是裁判知道球已越过球门线(比如在手套内),则该进球可判有效。这种情况可以审查。
5.运动员用身体压球,裁判和录像监球员无法看清球门线的情况,进球无效。
6.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球没被看见,但是其他因素都表明球在网里,该球应判为有效。
情景:
情景1
球接触到正在移动的进攻队员的冰橇,然后进入球网内。
规则:如果该行为不是故意的,则该球有效。
情景2
当进攻队员在球门区时被球击中,球落下后进入球门区。这名运动员滑出球门区,将球射进球网。
规则:该球有效。
情景3
球被射出后,在进入球网前击中进攻队员的头盔或身体的其他部位。
规则:如果没有用头或身体其他部位故意将球引入球网,则该球有效。
情景4
已经进球,但是还在审查中,裁判被告知比赛计时器已经停止,且当球进网时没有启动。
规则:如果本局比赛没有结束,则该球有效。
情景5
记罚员出错造成受罚队员在受罚席的时间超过应受罚时间,在此期间对方进球。
规则:该进球有效。
• 当球进入球网或越过球门线时,如果球网移位,则进球无效。
• 如果进攻队员从头盔以上的高度用球杆触球,球从其他运动员、守门员、官员身上弹出后进入球网,则进球无效。对于进攻队员拍球的情况本规则也同样适用。
• 进攻队员不应故意用身体或冰橇任何部分将球引导至球网。即使球从运动员、守门员、官员身上弹入球网,进球仍然无效,除非队员将球引入本队球网。
• 如果队员故意击打或通过头、头盔、面罩、冰橇或身体部位将球引导至对方球网内,进球无效。
• 如果计时器显示15:00或0:00,则进球无效。
• 球击中官员后弹回进入球网的球无效,除非弹回后,队员将球射进球网。
• 如果球击中官员后,又从队员或守门员身上弹进球网,则进球无效。
• 如果球不是一次性进入球门线,则进球无效。
• 如果进攻队员从球门区穿过,球从其身体、冰橇或球杆弹入球网,该进球无效(假设队员在球之前就进入球门区)。
• 如果球被盖住,在球越过球门线前裁判停止比赛,进球无效,不允许审查。
情景:
情景1
防守队员将球推入球网,此时进攻队员在球门区内。
规则:进球有效。
情景2
进攻队员用手拍球,球从任一名运动员(进攻或防守队员)身体、球杆、冰橇上,或守门员、比赛官员身上弹入球网。
规则:进球无效。
情景3
进攻队员故意用手拍球。球从对方守门员处弹向进攻方队友,并将球射入球网内。
规则:进球无效。
情景4
进攻队员故意用手拍球。球从对方守门员身上弹出,又从防守队队员弹向另一名进攻队员,这名进攻队员将球射进球网。
规则:比赛应该结束,进球无效。
情景5
一名队员用手将球向前拍,击中队友的球杆后直接进入对方的球门。
规则:进球无效。
情景6
球被射进球网后又出来,比赛继续,在冰场另一端进球并造成比赛停止。比赛停止期间,比赛官员决定第一个球有效。
规则:这种判断只有在比赛停止后,再一次开始之前进行。造成比赛停止的进球无效,第一个进球有效,且计时器应调整至第一个进球时的时间。
情景7
边线裁判欲向主裁判报告大罚及违例之前,犯规队进一球。
规则:边线裁判应向主裁判报告,主裁判宣布进球无效并做出判罚。
在球没进球网时,不能判定进球协助队员。
情景:
情景1
一名队员进一球或获得协助,但是该队员并没有记录在比赛记录表中。
规则:进球无效,该名队员应离开赛场。在比赛重新开始前,裁判应留意没在比赛记录表上的运动员上场的情况。如果该名没在比赛记录表上的运动员再次进球,则判进球有效。
情景2
A8将球传给A9,A9将球传给A10,A10进一球。
规则:协助队员为A8和A9.
情景3
A8将球射向球网,而不是射向守门员,A9拿回球并传给A10,A10进一球。
规则:协助队员为A8和A9,B队没有队员控球。
情景4
A8将球传给A9,但是球从B8身体、球杆或冰鞋上弹回,被A9接住并传给A10,A10进一球。
规则:协助队员为A8和A9,B队没有队员控球。
情景5
A8将球射向守门员,守门员停球,但球弹回,A10将球射进球网。
规则:协助队员为A8。
情景6
A8将球传给A9,A9试图将球传给A10,但是B8拦截并拿到球。A10阻截B8,并射进一球。
规则:没有协助队员,因在进球前对方队员获得了控球权。
情景7
A8将球传给A9,A9传给A10,A10将球射向球网,但是射门被守门员挡住,球弹回。之后A10将球射进球网。
规则:协助队员为A8和A9(参考规则908)。
如果球击中场端的防护玻璃,比赛应立即停止,因这将被视为出界。如果球只是接触场地内侧防护玻璃和界墙支撑构件,球被视为未出界。
场端运动员席设有防护玻璃,而不是防护垫,使运动员免于受伤。
主裁判工作流程:
当球被进攻队员射到球网后方,防守队员有机会接球但未尝试接球,主裁判应口头与运动员沟通,比赛继续。如果队员仍然不接球,主裁判应停止比赛并警告防守队将球从球网上拿下。争球在端区进行。
注:队员可以运、敲、铲球,将球移出球网后方,前提是时间不少于3秒钟。
情景:
情景1
球落在防守队球门网上,但是在主裁判吹哨前,进攻队一名队员用球杆将球从球门网上敲下。
规则:如果队员的动作没有出现高杆击球的犯规,主裁判应让比赛继续。
情景2
球落在防守队球门网上,但是在裁判吹哨前,进攻队一名队员用球杆将球从球门网上敲下,并打进一球。
规则:如果队员的动作没有出现高杆击球的犯规,在球进入球门区时球员不在球门区,进球有效。
情景3
球落在防守队球门网上,但是在裁判吹哨前,进攻队一名队员在球网内用球杆将球从球门网上敲下,并打进一球。
规则:如果队员的动作没有出现高杆击球的犯规,在球进入球门区时球员不在球门区,进球有效。
主裁判和边线裁判工作流程:
1.如果防守队在自己的防守区域用手传球,如果球没有离开这个区域,主裁判可不做出手传球的手势。
2.主裁判应做出手势,示意违规,然后做出消除手势让比赛继续,或停止比赛并重复手势动作。
3.只有在主裁判没有看到情况的时候,边线裁判才可以做出手势示意违规。边线裁判应首先让主裁判做出判断。
• 防守队员在本队防守区用手传球的次数没有限制。
• 守门员可在本队防守区击球或用手将球传给队友,但是不能接球然后扔向队友(参考规则1049(2))。
情景:
情景1
运动员用手击球。球击中对方守门员,弹出后被首先击球队员的队友接到。
规则:裁判应停止比赛。
情景2
运动员用手击球。球击中队友身体,然后被对方队员接到。
规则:除非首先击球队员的队友运球,否则比赛继续。球击中队员不代表运球。
情景3
队员从本队进攻区用手将球击向中区。球在中区击中对方一名队员(他没有控球或运球),然后球被最先击球队的队员(在中区)控制。
规则:应停止比赛。争球应在最先击球队员所在队的端区争球点进行。
主裁判及边线裁判工作流程:
1.如果运动员用高杆触球,主裁判应做出高杆击球的手势,示意犯规。根据控球队员的不同,主裁判可以做出消除手势让比赛继续,也可以吹哨停止比赛并重复示意犯规的手势。
2.不论主裁判何时在冰场,都有责任做出决定,尤其是在端区时。
3.只有在确认主裁判没有看到时,边线裁判才能在中区示意高杆击球犯规。
4.边线裁判不最先做出手势示意犯规。但是如果要停止比赛,应先吹哨,然后做出手势。只有在主裁判没有看到且没有做出手势时,边线裁判才能做出示意手势。边线裁判应首先让主裁判做出判断。
• 当比赛因为运动员高杆击球而停止,即使实际上停止比赛是因为球出界,也根据规则915(3)和规则901(6)执行争球。
• 当比赛因为高杆击球犯规,争球应在对于击球队来说最小区域优势的争球点进行,或在球被非法接触的地方,或在犯规队最后触球的地方。
情景:
情景1
球在球门横梁上方与进攻队员的球杆接触,然后击中运动员的身体,进入球网。
规则:进球无效。
情景2
球在球门横梁上方与进攻队员的球杆接触,从运动员、守门员或官员身上弹入球网。
规则:进球无效。
情景3
如果防守队员的球杆在球门横梁上方,或在进攻队员头顶上方,但是球从防守队员肩膀弹入球网。
规则:进球有效,因球没有接触球杆。
情景4
在延迟吹哨的情况下,由于非控球队的犯规使控球运动员用高杆触球。
规则:双方如有队员运球,应停止比赛。争球在犯规队两个争球点中的其中一个进行。
情景5
B队队员用高杆触球。球从A队守门员胸前弹回。那么B队可以因为A队已经触球而接球吗?
规则:不可以。球从对方守门员、运动员或官员身上弹回,不构成拿球或控球,所以比赛停止。
1.赛前热身准备活动期间如果有争议,不论主裁判是否观察到都不能进行判罚。关于赛前事故,主裁判需要提交一份比赛报告,如果需要,可以由场外的裁判协助。
2.当运动员已经进入冰场准备开始比赛,并且同比赛裁判一起站位组成阵容,主裁判可以给出适当的判罚。
3.比赛已经结束,但是运动队和场上裁判还没有离开冰场,就像在比赛中的任何时候一样,如果发生一个违例,主裁判可以进行判罚,并且需要提交一份书面比赛报告。
4.如果一名运动员在比赛的最后10分钟被判违例,而且假如没有加时,那么这名运动员将被送到更衣室。
5.如果一名运动员被判小罚、违例、大罚、严重违例和取消比赛资格的判罚,记录员将这些判罚记录在正式比赛记录表上,其分别为2分钟小罚、10分钟违例、5分钟大罚、20分钟严重违例和25分钟停赛的判罚。
6.在同一比赛停止期间被判的小罚,将由队长选择受罚的顺序。在冰场上判罚发生的次序不是决定因素。
7.如果一名运动员被判双小罚,如果实际情况允许,比赛判罚计时器将被调至4分钟。
8.因为暂缓判罚,一个已经发生的判罚可以不立即执行。当时正在接受的判罚是决定因素。9.除非比赛计时器显示判罚时间结束,判罚不会被取消。同时小罚、同时大罚、违例、严重违例和停赛的判罚不在比赛计时器上显示。
10.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员正在接受判罚,判罚时间截止后,运动员应该按照他们判罚结束的顺序返回冰场。
解释:
1.关于小罚有三个问题:
• 是队伍承担小罚?
• 会不会因为小罚或是队小罚而使一队在冰上的运动员数量少于对手?
• 射门得分击败对手?
如果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是的”,第一个小罚或是队小罚在射门得分后结束,除非这一得分是罚任意球的得分或是规则1002条(2)款中明文规定的情况。
2.如果一队人数少,并罚任意球得分,那么不允许队员返回到冰场。
3.如果一队已经因为大罚或是取消比赛资格的判罚而产生队员人数不足时,一旦又被判小罚或是队小罚,且在比赛停止之前,非犯规队射门得分,那么这个小罚或是队小罚因为对方射门得分而不必执行。
4.如果一队已经因为一个或是多个小罚或是队小罚而产生队员人数不足时,一旦又被判罚,并且这一判罚导致罚任意球,但是在主裁判停止比赛罚任意球之前,非犯规队射门得分,那么这个被告知的判罚(有可能导致罚任意球)将被判为小罚(双小罚、大罚或是停赛),根据规则1002众多小罚当中的第一个已经在执行的小罚将自动结束。
情景:
情景1
A队因场上多人被判队小罚。在同一个段比赛停止期间,A队要求对B队队员的球杆进行测量,测量后发现球杆合法,判A队第二个队小罚。
规则:A队一名队员接受两个小罚(2+2分钟)。情景2
A5因钩人被判延迟小罚。比赛停止期间,A队被罚队小罚。
规则:A5应接受小罚。A队指定另一名队员接受队小罚。两队3人对5人。
例:对方人数缺少时进球
举例说明实施规则1002和规则1013中示意缓判和进球:
1.一名队员被判小罚、大罚和自动严重违例,裁判欲对其实行缓判,但是非犯规队在比赛停止前进球,则小罚取消,但是队伍要让一名替补队员到受罚席接受大罚。两个惩罚的顺序不会影响比赛。
2.当队员在突破时犯规,导致小罚加自动严重违例和任意球,无论队员是否进球,大罚和自动严重违例仍然判罚。
情景:
情景1
A队因小罚缺人,主裁判示意缓判小罚,但是B队在比赛停止之前进球。
规则:接受的第一个小罚停止[规则1002(2)]。但是主裁判仍然要对犯规队判大罚加自动严重违例。
情景:
情景1
运动员被判违例,在受罚席时又被判违例。
规则:该队员第二次应被判为严重违例。比赛记录表上对第一次违例判罚10分钟,严重违例判罚20分钟。第二次违例不记录,变更为自动严重违例。
主裁判工。作流程:
1.主裁判应首先给出任意球的示意,再给出犯规示意。
2.主裁判应记住犯规队员的号码,将犯规队员的号码和罚任意球的犯规原因告知记分员。
情景:
情景1
队员在突破时有人从后面犯规,摔倒在冰场上,但是起身没有任何阻挡即将球射出。
规则:主裁判不应判罚任意球,因队员起身并在没有阻挡情况下将球射出,应对犯规队员判小罚。
情景2
队员在突破时被钩住,球掉落。其队友从后方赶上,将落下的球救起射门,但没进。
规则:裁判不应判罚任意球,因队员将球射出,但是应判犯规队员小罚。
情景3
队员在突破时有人从后面犯规,主裁判示意罚任意球,但是在比赛结束前,示意第二次犯规,不论是同一个运动员犯规,还是另外一名运动员犯规。
规则:罚任意球抵消第一次犯规,但是该运动员的第二次犯规应被判罚。他应立即到受罚席受罚,无论罚任意球结果如何,都应待在受罚席。即使该队已经在接受小罚,也要接受判罚,不论罚任意球的结果如何,根据规则1002(2),该队缺两人。
情景4
A10在受罚席接受判罚。A8被判用杆击打,但是在比赛结束前,B队因A队再一次犯规得到任意球。B队罚中任意球。
规则:没有队员返回,无论任意球结果如何,A8都在受罚席接受判罚。
情景5
一名进攻运动员突破;一名防守运动员站在球网后方移动球网。
规则:主裁判应判罚任意球,因在进攻队员和守门员之间没有防守队员。
情景6
守门员被换下,在球被射向球门时,另一名队员在球网区内。他没有试图接球、扑球或抓球,但是球被他的身体压住。
规则:除非队员故意压球,否则主裁判不判进球。
主裁判工作流程:
1.在罚任意球和决胜球期间,运动员用连续转身的战略,主裁判和边线裁判应关注以下方面:
a.运动员不断朝向球网移动,同时控制球。
b.如果运动员和球停止向球网不停地移动,罚任意球完成。
c.如果球进网前队员接触到守门员,罚任意球完成。进球无效,队员因妨碍受罚。(参见规则1068)
解释:
1.在罚任意球期间,只有守门员可以触球。
2.替补守门员在罚任意球前不允许热身。
3.在比赛结束前几秒钟,发生可判罚任意球的犯规,但是在主裁判吹哨停止比赛前比赛结束,罚任意球仍然有效。如果球罚进,进球时间记为19:59。
4.如果罚任意球的队员摔倒在冰场上,但球仍然向球门移动,队员可起来继续罚球。
5.如果队官员妨碍或干扰罚任意球的队员造成罚球失败,裁判可判罚第二个任意球,对犯规的队官员判罚严重违例(参见规则1033)。
6.如果队获得罚任意球机会,队没有穿着队服的守门员,该队应指定一名运动员作为守门员。在罚任意球期间,该队员完全按照守门员的规定比赛,但是他不需要穿戴守门员的所有装备。罚完任意球后,该队员仍归为普通运动员。这种情况只适用于某队没有守门员,且只在罚任意球时。
7.罚任意球或决胜球时,因守门员伸展身体防守,导致球门柱离开原位,如果球未进网,球无效。
8.罚任意球或决胜球时,球进入球网,由于守门员的动作球网脱落或移位,进球有效,情况不再审查。
9.罚任意球或决胜球时,由于守门员救球,球进入球网前,球网即脱落,进球有效,情况不再审查。
10.罚任意球或决胜球时,比赛期间对运动员、守门员的判罚仍然有效。
11.罚任意球的队员采取任何方法分散守门员的注意力,都被视为罚球结束,且没有进球。
情景:
情景1
罚任意球的队员在试图击球时失球或滑过球。
规则:如果队员失球或滑过球,只要球正往对方球网方向移动,可以返回重新拿球。
情景2
在罚任意球时,球击中守门员身后的玻璃并弹回,击中守门员的后背弹入球门。
规则:进球无效。当球穿过球门线时,比赛即结束。
情景3
运动员在罚任意球时大力射门,球从球杆脱出,击中界墙后弹入球网。
规则:进球有效,因球本来的方向就是朝向球门。
情景4
罚任意球的队员击球,球击中:
• 球门柱,弹入球网;
• 守门员,弹入球网;
• 球门柱,后从守门员身上落下,进入球网;
• 守门员,后从球门柱落下,进入球网;
• 守门员和球一起滑入球门,球越过球网;
规则:进球有效。
情景5
罚任意球的队员将球射出,球弹到射门队员身上后弹入球网。
规则:进球无效。
情景6
罚任意球的队员在滑向球门时脱掉手套,使守门员收到干扰,然后他将球射入球网。
规则:罚任意球完成。进球无效,该队员被判违例。
情景7
罚任意球的队员试图将球射向球网,但是没有接触到球,球继续向球网方向移动。他再一次尝试触球,球被射入球网。
规则:进球有效。因第一次射门没有触球,不判定为射门。第二次尝试,队员触球,可判定为射门。
情景8
罚任意球时队员将一根球杆损坏。
规则:应允许运动员完成罚任意球。如果队员两根球杆都损坏,视为射门完成。
情景9
罚任意球期间,守门员对罚任意球运动员的犯规可能造成小罚,球未进。
规则:主裁判应判守门员小罚。其所在队经理或教练指定一名队员接受判罚。这名运动员应立即到达受罚席,并待在受罚席,无论罚任意球的结果如何。此过程可重复。
情景10
罚任意球期间,守门员对罚球队员犯规,应判大罚,球没有进。
规则:裁判应判守门员大罚加自动严重违例。守门员应被罚下场,在再次罚球前,守门员应立即前往更衣室。队长按照经理或教练的安排,指定一名队员接受5分钟判罚。再次罚球前,这名指定的队员应立即前往受罚席直到受罚时间到。替补守门员作为第二次罚球的守门员。
情景11
B队罚任意球前,A队队员口头侮辱主裁判。
规则:A队的一名队员应判违例,在B队罚任意球前,这名队员应立即前往受罚席。
情景12
在第二次罚任意球时,守门员再次对罚球队员犯规,球没有进。
规则:应判该守门员违例(依据规则509,第3条)。其所在队经理或教练,应通过队长指定一名队员接受判罚。被指定的队员应立即前往受罚席,无论罚球结果如何,都应待在受罚席。此过程可重复。
情景13
守门员第三次对罚任意球的队员犯规,球没有进。
规则:主裁判应判进一球。
主裁判工作流程:
1.宣布停止比赛并对守门员做出判罚后,主裁判应立即滑向受罚席。
2.此时,主裁判应从全局的角度观察场上运动员,当比赛停止,对犯规进行判罚时,主裁判将犯规队场上所有队员的号码记在记事手册上。主裁判员了解哪些队员在场上,哪些队员将接受判罚。
3.在受罚席上,主裁判应告知记分员记录在比赛停止,对犯规进行判罚时,守门员所在队场上的所有队员的号码。在场的其中一名运动员应接受判罚。
4.裁判应告知犯规队的队长,其中一名队员(列清场上队员号码)应接受对守门员的判罚。
• 如果候补守门员被列入比赛记录表并且穿戴好装备,在其他队员被允许穿戴守门员装备并进入球网区前,候补守门员应先到球网区。
• 如果在同一次比赛停止期间,守门员受到的判罚多于一个小罚,那么比赛停止时该队在场的其中一名运动员应接受两个判罚(详情见情景2)。
情景:
情景1
守门员被判违例。一名替补队员到受罚席接受判罚,当这名队员在受罚席时,守门员受到第二次违例判罚。
规则:守门员离开赛场(第二次违例变为自动严重违例–规则1004),在受罚席接受违例判罚的运动员离开受罚席。
情景2
守门员被判小罚+违例。
规则:比赛停止时在赛场的其中一名运动员接受小罚,另一名在赛场的运动员应罚满12分钟。经理或教练应通过队长指定这两名运动员。
情景3
在运动员席的守门员(不论是在比赛停止期间还是比赛进行期间)违反规则或对对方队员犯规。
规则:比赛停止时在赛场的一名运动员接受判罚。经理或教练应通过队长指定这名运动员。
情景4
守门员被判暂缓小罚,在比赛停止期间,这名守门员再次被判小罚。
规则:比赛停止时在赛场的一名运动员接受两次小罚。经理或教练应通过队长指定这名运动员。
情景5
在一次比赛停止时,守门员被判双小罚+大罚+自动严重违例。
规则:比赛停止时在赛场的一名运动员接受所有判罚。经理或教练应通过队长指定这名运动员。
守门员判罚举例:
1.尽可能多地取消判罚。
2.取消判罚,以避免替补队员在受罚席。
3.取消判罚,使尽量多的队员返回赛场。
双方同时小罚举例:
双方同时大罚举例:
同时发生大罚和小罚:
同时发生大罚和停赛判罚:
1.当判暂缓判罚时,队员应罚满判罚的时间。罚满判罚时间后的第一次比赛停止之前,队员不得离开受罚席。
2.当立即换人时,可不判暂缓判罚。
3.判罚应记录在比赛记录表上,但是不显示在计时器上。
暂缓判罚举例:
主裁判工作流程:
1.判暂缓判罚时,主裁判应举手示意,如果比赛正在继续,则不需要用手指向犯规队员。
2.判第二个暂缓判罚时,裁判应向第二名队员指两次,另一只手依然举起,并直到比赛结束。
• 如果已经缺入的队被判暂缓判罚,主裁判吹哨前未犯规队进一球,根据规则1002和规则1013(附件4)。
情景:
情景1
A队被判暂缓判罚,B队队员将球射向球网区。守门员控球并故意用手套将球传给队友。
规则:裁判宣布停止比赛。
情景2
裁判对A队队员判暂缓判罚,B队将守门员替换下,换上一名队员。当带球在球网前滑行时,A队队员用球杆冲撞B队队员,球进入空门。
规则:进球无效,球因队员的动作进入球门,但是该名队员所在队已被判暂缓判罚(参考规则1013),A队一名队员应被判暂缓判罚。
情景3
A队的一名队员被判暂缓判罚,B队将守门员替换下,换上一名队员。B队队员控球,在试图将球传给队友时,其将球射出,球击中A队一名队员后进入空门。
规则:进球无效,判暂缓判罚。
情景4
A队的一名队员被判暂缓判罚,B队将守门员替换下,换上一名队员。B队队员将球射出,球击中在中区红线后的A队队员,之后转向冰面,进入B队球门。
规则:进球无效,判暂缓判罚。
情景5
主裁判判A6暂缓判罚,并因此次犯规欲判罚任意球。比赛结束前A6再次犯规,被判小罚。
规则:如果B队在比赛结束前进球,任意球取消,但是主裁判仍判A6小罚。如果B队在比赛结束后进球,主裁判应判罚任意球,判A6小罚。该名队员应立即前往受罚席,无论任意球结果如何,都待在受罚席。
情景6
一名没有在比赛记录表上的队员在场上比赛,应判罚。
规则:该名队员应离开赛场。除守门员外,教练通过队长指定一名队员接受判罚。
情景7
一名队员被判大罚+严重违例,之后,无论吹哨前还是吹哨后,又因其他原因被取消比赛资格。
规则:该队应派一名队员到受罚席接受10分钟判罚,在此期间,该队缺人。在比赛记录表上,对该名队员记5分钟+20分钟+25分钟的判罚。
1.“以任何方式”包括高杆、横杆推阻、冲撞等动作,但不包括干扰。
2.特别是在队员无法保护自己时,因背后冲撞被撞到界墙或球门上,应该做出判罚。主裁判应严格执行本规则。
3.当队员转身用后背造成接触,不能判为“从背后冲撞”,因该名队员已经意识到可能的冲撞。
情景:
情景1
A队队员正在突破,被B队队员从背后横杆推阻。主裁判判从背后冲撞,但是仍判罚任意球。
规则:A队队员将罚任意球,但是B队犯规队员仍然需要接受自动违例的判罚。
主裁判和边线裁判工作流程:
1.主裁判吹哨后出现推搡情况,主裁判应对两队教练或队长做出犯规警告。
2.如警告后推搡情况仍继续,主裁判应判粗暴,罚小罚。如果该事件在之后比赛停止过程中仍继续,主裁判可判违例。
3.如果因某个事件造成多个严重违例,主裁判需确保所有的严重违例都记录在比赛记录表上。
4.当做出多个判罚时,主裁判应告知边线裁判带领受罚队员到受罚席接受相应判罚。
5.主裁判应注意参与两位运动员冲突的第三个人。
解释:
1.依据本规则被判大罚加严重违例时,可记录、宣布为粗暴。
2.依据本规则被判违例时,可记录、宣布为打架。
3.即使队员的手套没有脱落,仍然可以判为打架或粗暴。
4.当涉及打架时,可判其中一名队员违例,另一名队员大罚+严重违例。
5.粗暴可判小罚、双小罚或大罚+严重违例。
6.无论何时因互殴判违例,无论一名、两名还是多名队员受到违例判罚,都可将该事件定义为打架。如果一名队员有报复行为,则判大罚+严重违例。
7.如果一名队员仍继续打架,不能判违例+严重违例。
8.在没有挑衅者或教唆者的情况下,两名队员可能因打架被判违例。
9.如果一名队员明显为挑衅者或教唆者,这名队员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另一名队员依据反击程度判大罚+严重违例。
10.“第三人加入”规则只针对第一个介入争吵的队员。只有一个判罚是因为争吵。但是,在判罚前需评估这名运动员是否确实参与了争吵。
11.严重违例的判罚只判给第一个参与争吵的队员,其他一名或两名队员判违例或大罚+严重违例。
12.将对方队员的头盔敲下或拽下,或使头盔移位,应判粗暴。
正将球射出的一名队员,接触到对方肩部以上的位置,根据主裁判的判断,依据规则1024做出判罚。
1.进攻队员可以从守门员前面或后面滑过球门区。
2.如果进攻队员滑过球门区,和守门员接触,或从守门员身后滑过,守门员撞到这名运动员,那么这名运动员应判干扰,罚小罚。
任何时候裁判员都不能受到队员的言语侮辱。任何对裁判员做出个人批评的运动员都应被判违例。
情景:
情景1
一名运动员鼻、口出血,这名队员用手擦去血,并将血甩到对手身上。
规则:该行为定为“吐痰”,该名队员被判违例。
主裁判工作流程:
1.主裁判在判严重违例并让教练离开赛场前,可先判两个队小罚。
2.不对教练判违例。
3.主裁判在对队官员进行判罚时,可有以下选择:队小罚,队小罚+严重违例,严重违例或取消比赛资格。
4.根据规则1033(2)和规则1033(3),判队官员严重违例,该判罚不自动在队小罚的后面。
5.如果队官员被判严重违例或取消比赛资格,他必须马上前往更衣室直到比赛结束。
6.如果队官员被判取消比赛资格,其他队官员必须通过队长指定一名运动员到受罚席接受5分钟的判罚。在此期间该队缺人,除非出现其他情况,需要通过其他规则进行判罚。
解释:
1.在赛前热身阶段出现的违规行为不做判罚。但是,根据规则1009–补充原则,比赛管理部门可以做出纪律判罚。
主裁判及边线裁判工作流程:
裁判不可将折断的球杆给观众或扔向界墙。折断的球杆应放在守门员席或运动员席。
• 如果金属球杆顶端的帽脱落,这个球杆被则被视为折断的球杆。
情景:
情景1
一名在受罚席的队员将一个球杆给队友,这名队友的球杆折断。
规则:接受球杆的队员被判小罚,在受罚席给队友球杆的球员不受罚。
情景2
一名运动员捡起从运动员席扔到冰场上的球杆。
规则:不对这名队员做非法获得球杆的判罚,但是主裁判应根据规则1032(7,8)和规则1033(5,6)做出判罚。
情景3
A队队员的球杆折断,并捡起从B队运动员席扔来的球杆,这个球杆本想扔给B队队员,B队队员的球杆也折断。
规则:捡起B队球杆的A队球员应判小罚(非法替换球杆)。B队应按规则1032(7,8)和规则1033(5,6)进行判罚。
情景4
守门员捡起从本队运动员席扔上冰场的球杆。
规则:不对守门员做出判罚,但是应按照规则1032(7,8)和规则1033(5,6)进行判罚。
情景5
守门员失掉球杆,在冰场上的队友试图将球杆仍回给守门员。
规则:不对守门员和该名队员做出判罚,除非他们的行为违反了规则1059的规定。
情景6
一名队员携带球杆,将球杆给已失掉或折断球杆的守门员,同时参与比赛。他传递球杆的目的是参加比赛。
规则:只要该名队员在携带球杆时没有参与到比赛当中,就不做出判罚。携带球杆给守门员不判受罚,即使该名队员在赛场边,但是一旦他加入比赛,就应立即放下给守门员的球杆。
情景7
A5没有球杆但仍参加比赛。A8将自己的球杆给他,A11将自己的球杆给A8,比赛继续。
规则:只要最后一名队员按规则拿到球杆,球杆在队员中的传递次数没有限制。
如果球网突然被进攻队员移位,此时防守队控球并移动出防守区,比赛应继续,直到未犯规队失去控球权。争球在距离球最后停止地点最近的争球区进行,如果球停止的地点在未犯规方的防守区域,争球在蓝线外中区其中一个争球点进行。
当冰场一端进球,而另一端的球门移位,那么被进球队对冰场另一端球门移位负责。
如果在接到警告后受伤运动员仍拒绝离开冰面,应判小罚。如果仍然拒绝离开,则根据规则1032(2)判违例。这种情况适用于当一名运动员受伤,但是仍向留在冰面,因这名运动员受伤造成的比赛停止时间结束后,比赛继续。
规则中“所需号码”是指所有按照规则被允许参加比赛的运动员(5名运动员加一名守门员–如果该队不缺人,4或3名运动员加守门员–如果该队缺人)。
主裁判工作流程:
任何一队得分后试图多于一次换人,主裁判应告知两队如有进一步行动将受到队小罚。
情景:
情景1
运动员或守门员将球射出比赛区域的防护玻璃上,射向运动员席或受罚席。运动员或守门员将球射出场外,越过防护玻璃和屏幕,撞到运动员席或受罚席。
规则:应对运动员或守门员判小罚。
情景2
运动员或守门员将球射出,球击中防护玻璃后弹出比赛区域。
规则:运动员或守门员不自动被判小罚。
情景3
球被射出,击中运动员或守门员的球杆或装备的其他部分,弹向界墙。
规则:不做任何判罚。
情景4
球被射出,被守门员接住后用球杆、手套、手臂或护具故意将球引导到界墙上。
规则:守门员判小罚。
情景5
运动员或守门员将球射出后通过空门。
规则:不做任何判罚。
情景6
罚任意球期间,运动员将球直接射出比赛区域。
规则:不做判罚。
情景7
在“死球”情况下,球从防守区射出,经过防护玻璃后进入冰场另一端的球网。
规则:不做判罚。当球越过球线时,判死球。
情景8
与情景7相似,但是出现死球的队缺人,所以允许打死球。
规则:应做出判罚,因比赛停止的原因是球从防守区被射进比赛区域外的球网。
情景9
A队被判暂缓判罚,在自己的防守区将球射出比赛区域。
规则:只判“暂缓判罚”,因该队将球射出(此时被判定为控球)时比赛就应停止。此为比赛停止的原因,而非球被射出比赛区域。
本规则(2)指的是在同一次争球中,同一队第二次犯规。任何一名队员都可以接受判罚。
主裁判及边线裁判工作流程:
1.对于第一次违反装备规定的队伍,主裁判应给予警告。此警告针对所有装备。第一次警告以后的违规,主裁判将做出判罚。
2.边线裁判不应给予队员有关装备方面的警告或判罚。
3.如果球杆违法,应将球杆返还本队,该名队员到受罚席接受判罚。场上队友应为这位在受罚席的队员拿合法的球杆,但是不能因此造成比赛延误。
解释:
• 主裁判决定球杆是否具有危险性。如果主裁判将球杆判定为危险装备,应立即将装备拿出赛场,不做判罚。
• 如果队员拒绝停止使用主裁判认为的危险装备,在一次警告之后,判违例。
• 带有双曲面的冰刀应被判定为危险装备。
• 在球杆测量过程中,冰刀的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非法弯曲率。
• 守门员不允许穿着过长的队服,以帮助停球。主裁判应要求守门员更换或调整服装。
在警告后,守门员仍拒绝更换服装,则判违例。
• 参考规则1045(7),如果队员仍想方设法参加比赛,则判小罚。
情景:
情景1
一名运动员被冲撞后,头盔绑带松动。
规则:该队员可以继续比赛,直到比赛停止或这名队员离开赛场。不对这名队员做判罚。
情景:
情景1
球到达球门区,一名在球门区外的队员将球拍出或勾出球门区,但是当球还在球门区时没有压或抓球。
规则:主裁判应对该队员判小罚。决定因素是当球被压住,比赛停止时球的位置。
情景2
一名运动员在球门区,他将球从球网区外勾进球网区内,并压住球。
规则:主裁判应判未犯规队罚任意球。决定因素是当球被压住,比赛停止时球的位置。
如果球接触运动员的手套,但是该运动员并没有将手套合拢,比赛无须停止,不做任何判罚。
如果守门员将球投向对方球门,但是对方队员先接到球,比赛不应停止。
1.一名运动员的队服被血沾染,应更换另一号码的队服,更换后的号码应告知记录员。
2.如果裁判制服被血沾染,在比赛继续前应将血渍清洗干净。同样,如果裁判出血,在继续履行裁判职责前应先止血。
3.被血沾染的所有物品都不能拿到赛场继续使用。
如果医生(或指定人员)在没有得到主裁判允许的情况下,在比赛停止期间到冰场照料受伤运动员,主裁判不应做出判罚。
1.如依据规则1060(3)判射中一球,守门员应离开赛场。即守门员被其他队员替换。
2.如依据规则1060(5)判射中一球,那么控球的运动员应在本队防守区外。
1.如果守门员在赛场上,不判进球。
2.如果守门员在赛场上,但是不在球网内,守门员将球杆扔出。
情景:
情景1
将对A队判暂缓判罚,B队将守门员换下,换上一名队员。在比赛停止之前,B队队员在本队防守区内将球杆扔向球。
规则:防守队员在本队防守区将球杆扔向球的违规行为应被判罚。A队应判进球,因扔球杆的行为无法取消,A队判暂缓判罚的队员可到受罚席接受判罚。
情景:
情景1
守门员已经离开赛场,由另一名队员替换,对方球员控球。比赛期间,守门员再次进入赛场,造成本队场上多人,但是并没有干扰控球队员(参考规则1028(4)),只是试图阻止击球。
规则:主裁判应判违规队场上多人。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比赛最后两分钟或加时赛中,主裁判应判未犯规队罚任意球。
情景:
情景1
守门员在中区红线上,但是球仍在本队一侧。
规则:主裁判应判小罚。关键因素是刀鞋的位置,而不是球的位置。
情景2
A队进球后的第一次比赛停止时,A队守门员越过红线,与队友庆祝进球,之后返回球门网。他的行为没有造成比赛延误,且没有对对方队员做出任何动作。
规则:不对守门员判小罚,因他是在比赛停止期间越过红线。
主裁判及边线裁判工作流程:
1.如果因场地或其他赛场维护的原因造成运动员受伤,且因此造成长时间的比赛延误,裁判可允许守门员返回本队队员席。在这种情况下,守门员不应因返回队员席而造成比赛延误。
2.在电视播放商业广告期间,守门员允许返回本队队员席。
3.本队进球后,守门员不可以到队员席与队友庆祝。
4.在暂缓判罚或比赛停止期间,守门员不可到队员席,应返回球网区。边线裁判可提醒守门员返回球网区。主裁判应提醒球队,防止因此造成比赛延误。第一次提醒无效后,第二次须更换守门员。
5.当赛场一端出现争吵、打架的情况,另一端的守门员不允许到本队队员席,而应留在原地。如果此时守门员到队员席,主裁判应将这种情况视为守门员在比赛停止期间返回本队队员席。
情景:
情景1
场上吵架时守门员离开球门区,而且守门员是第一个参与到吵架中的。
规则:应判守门员小罚,因离开球门区;再判严重违例,因守门员是参与争吵的第三人。以及所有依据本规则可能发生的判罚。
如果持球队员面向或背向守门员滑行,接触到守门员,球进网,则进球无效,该队员应被判罚。本规则同样适用于罚任意球及决胜球期间。
有关残奥体育项目竞赛规则的文章
此规则从2016年1月1日起生效。IPC田径比赛期间,服装和装备的广告应该遵守IPC田径委员会最新出版的相关规定。IPC田径比赛注册的运动员必须签订IPC资格准则,并遵守IPC规定的八条准则,此规定要求运动员“不参加或协助任何与IPC比赛相关的赌博”。IPC将公布并时常更新田径比赛费用的整体情况,会员必须按时向IPC交费。......
2023-10-26
本通则适用于国际残奥委会游泳项目委员会承认的比赛。由国际残奥委会游泳项目委员会制定的规则规定必须在比赛开赛前六个月宣布并公布。除非国际残奥委会游泳项目委员会章程和规则中另有规定,所有技术官员应当自主、独立地做出决定。......
2023-10-26
所有IPC举重规则已经面向各国残奥委员会、运动员、官方人员和其他IPC举重官方人员出版发行。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赛事的分级发生变化或IPC举重认为有必要进行更改的时候,此规则与规程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修订。IPC举重有权利管理世锦赛并作出裁判。没有IPC举重的同意,“World and IPC Powerlifting”字样不可用于与举重相关的赛事。所有由IPC举重制定的上述竞赛的规则必须于比赛开始的第一天前6个月宣布并发布。......
2023-10-26
由国际轮椅篮球协会执委会校对。轮椅篮球比赛由2个队参加,每队出场5名队员。任何障碍物,包括就坐在球队席的人员都应距离比赛场地至少2米。暂停计时用的秒表或适宜的(可见的)装置。对篮球器材更详细的描述,见“附录:轮椅篮球器材”。比赛中将禁止使用违反下列规定的轮椅。该垂直面应在轮椅处于向前推进状态时测定。......
2023-10-26
排球比赛是两队运动员在由球网分开的场地上进行比赛的集体项目。每队可通过三次击球将球击回对区。比赛由此连续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一队不能合法将球击回。排球比赛中某队胜一球,即得一分。国际残疾人排球联合会关于竞赛规则和裁判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国际排联一致的,描述如下。近年来,国际排联和国际残疾人排球联合会一直致力于改革这项运动以迎合现代观众的需求。......
2023-10-26
盲人门球的比赛双方,场上各有三名运动员,每队最多允许有三名替补。竞赛规则由国际盲人体育联合会批准,2014年1月1日生效。该运动员将被视为非参赛运动员。球衣号码必须至少20厘米高,且只能为1,2,3,4,5,6,7,8或9。违反这些要求的将被判全......
2023-10-26
本规则于2015年2月发布,适用于所有BISFed批准的比赛。如果任何器材没有通过随机检测或者检录室检测,该运动员或者参赛队将依据本规则10.4受到警告处罚。国际赛事包括地区锦标赛、世界锦标赛、其他BISFed批准的比赛,但不局限于上述赛事。......
2023-10-26
组长:王梅梅副组长:赵素京吴竞军李晞张俊杰杨金奎董学模执行副组长:董学模成员:马历涛勇志军李冬庭杨冬平高巍凡虹何咏菊执笔人:(以下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田径:万梨王淑新文复生石宏卢凤刘大川李永辉高巍举重:杨宏建郭庆宏韩清泉射击:王黎佳李凤华韩涛盲人门球:王效义郝国华涂晓堃徐青华硬地滚球:田佳楠任芳温小龙轮椅网球:陈述......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