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期间,秦皇岛各县、区的小学纷纷“停课闹革命”,建立“红小兵”组织,进行各种批判运动,任意停课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正常的教育秩序完全被打乱。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秦皇岛市各县、区大力加强小学教育的普及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从1968年开始,海港区各小学陆续改变为带有革命色彩的名称。1978年,抚宁县确定“城关镇第一小学”“卢王庄小学”“台营小学”为重点中学。......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秦皇岛地区的中学教育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
1979年开始,秦皇岛市逐步取消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对各区中学的布局进行调整,压缩合并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大力扶持重点学校。1980年,全市有初中250所,2469个教学班,学生10.77万人。1983年,秦皇岛市教育局继续对中学教育进行改革,各县全日制高中按10万人1所的比例予以保留,部分普通中学逐步改建成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改变了中学教育体制的单一结构。
1978年,“河北省秦皇岛第一中学校”改名为“秦皇岛市第一中学”。同年,“马坊公社五七中学”撤销。1979年,“秦皇岛市第九中学”建校(6个初中班,学生350人,教职工25人)。1985年,“秦皇岛市第十一中学”建校(7个初中班,学生350人,教职工25人)。至1985年,秦皇岛市区共有“第一”至“第十一”中学,其中,第一、二、三、四、七、八中学为完全中学。
1978年,“山海关第五中学”建校(8个初中班,学生386人,教职工27人)。同年,“唐子寨中学”建校(4个初中班,学生120人,教职工11人)。1980年,“户远寨中学”建校(1个初中班,学生45人,教师1人)。1983年,“红瓦店中学”改为“秦皇岛市农业技术中学”。到1985年,山海关区城区有“第一”至“第五”中学,其中第一、二、三中学为完全中学。
1976年,“北戴河海滨中学”改称“北戴河第二中学”。1981年,因学生来源少,“薄荷寨中学”停办,学校学生分别并入“北戴河第一中学”和“蔡各庄中学”。1982年8月,“石塘路中学”停办,学校学生及教职工并入“北戴河第一中学”。1984年9月,“拨道洼中学”改名为“北戴河第三中学”。到1985年,北戴河区有第一、第二、第三中学及“蔡各庄中学(乡办)”,其中第一、第三中学为完全中学。
1977年2月,“卢龙县东方红中学”恢复为国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并恢复“卢龙县中学”名称。1978年,“卢龙县中学”被唐山地区确定为重点中学,“刘田各庄中学”“陈官屯中学”被卢龙县确定为重点中学。1979年5月,“卢龙县城关中学”建立。1980年,卢龙县停办了所有的社办高中,确定刘家营、下寨、杨黄岭三处为全日制一般“高中点”。1981年,“卢龙县中学”开始招收高中三年制学生。1982年,“刘田各庄中学”“陈官屯中学”开始招收高中三年制学生。1983年,卢龙县城关、木井、潘庄3所中学也开始改为高中三年制。同年,卢龙县停办刘家营、下寨、杨黄岭三个“高中点”,将“蛤泊中学”改为“农业技术中学”,在花台、双望两个社办中学搞“四年制农业初中”试点,燕河营、双望中学停招高中班,集中力量办示范性初中。1985年,卢龙县又将燕河营、双望两所示范性初中改为“职业中学”。至1985年,卢龙县共有中学47所,其中国办完全中学6所(“卢龙县中学”“卢龙县城关中学”“刘田各庄中学”“陈官屯中学”“木井中学”“潘庄中学”),乡镇办初中41所。
1978年,“昌黎县中学”“昌黎城关中学”恢复原“河北昌黎第一中学”“昌黎县第二中学”校名,被昌黎县文教局确立为高中重点中学(“河北昌黎第一中学”被河北省确定为重点中学),裴家堡、荒佃庄、泥井、靖安、新集、龙家店中学被确定为初中重点中学。1979年开始,昌黎县文教局开始对全县中学进行新调整,压缩社办中学高中,改为社办初级中学,原6所国办初中(即1978年确定的6所初中重点中学)增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1981年,昌黎县新建“果乡中学”。1982年,昌黎县新建“小蒲河中学”。1983年,昌黎县新建“昌黎县第三中学”(校址在城关)。至1985年,全县有国办中学11所,社办中学39所。
“秦皇岛耀华玻璃厂中学”1979年毕业证(www.chuimin.cn)
“秦皇岛市第七中学”1983年毕业证
“山海关第二中学”1979年毕业证
“北戴河第三中学”1982年毕业证
1978年1月,“抚 宁 县城关中学”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海阳中学”“榆关中学”被确定为县重点中学。同年6月,抚宁县在深河村建立了“深河中学”,招收2个高中班,学生104人。同年9月,抚宁县在太和寨建立了“抚宁县业余体育学校”,招收1个初中班,学生30人。1981年,抚宁县对中等教育结构进行了调整,确定“曹东庄中学”“坟坨中学”“驻操营中学”“台营中学”“大新寨中学”“深河中学”“石门寨中学”“留守营中学”为县重点初中。同年,“抚宁县城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一中学”(开始招收三年制的高中班),“海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二中学”。1982年,“抚宁县第二中学”开始招收三年制的高中班,“深河中学”将高中班并入了“抚宁县第二中学”,成为初中。1983年,“抚宁镇初中”(前身为城关公社初中,校址在“抚宁镇第一小学”院内)在抚宁县城北大李官营村南建校舍;“榆关中学”改为“抚宁县农业技术中学”,在全县招收初中毕业2个班,学生100人,学制三年;“太和寨中学”继“抚宁县第二中学”后,也招收了三年制的高中班。“曹东庄中学”“坟坨中学”“驻操营中学”“大新寨中学”“台营中学”“留守营中学”“石门寨中学”,相继在1983年、1984年成为初中。1984年7月,“太和寨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三中学”。同年9月,抚宁县在城关建立了“抚宁县第四中学”,招收4个高中班,学生220人。1985年,渤海寨3个初中班并入“抚宁镇初中”。至1985年,抚宁县共有国办中学14所(初中9所,高中2所,完全中学2所,农业中学1所),乡办中学52所。
“北戴河第一中学”1985年毕业证
1977年,青龙县队办初中(含附设班)达到285处,联队办初中26处,高中33处,四年制完全中学23所,学生达到33778人,为中学发展的高峰。1978年,县城建第二中学,农村新建3所高中。此间,各社队盲目办学,办学条件差,教师素质低。1979年,青龙县有初中42所(教学班516个、学生21696人),高中52所(国办中学10所,分别为“青龙县第一中学”“青龙县第二中学”“龙王庙高中”“三岔口高中”“双山子高中”“土门子高中”“木头凳高中”“肖营子高中”“龙山高中”“凉水河高中”;公社办高中42所,除大杖子公社未办高中外,其他42个公社一社一所;教学班145个,学生7293人)。1980年,青龙县按照“先小学,后初中,根据力量办高中”的指导思想,压缩高中,调整初中,全县增加10所农村生产大队办的初中,初中达到52所(教学班586个、学生28853人),将双山子、木头凳、龙王庙3所国办中学的初中部和董杖子、大巫岚、向阳、肖营子、娄杖子、小马坪等社中定为县级重点初中。同年,青龙县撤销14所社办高中。1981年,青龙县又增加19所队办初中,全县初中达到71所;28所社办高中全部撤销,设10所国办高中。同年,“青龙县第一中学”被河北省政府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学”。1982年,凉水河国办高中改为初中,龙山社中与龙山国中合并,撤销6所队办初中,全县有初中63所。1983年,青龙县队办初中全部停办(9所队办初中撤销,14所队办初中改为社办初中),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只保留29处,全县初中为56所(教学班312个、学生13577人)。同年,“土门子高中”改为农业职业高中。1984年,龙王庙、龙山、三岔口3所高中停招高中班。至此,全县有高中6所、农业职业中学1所、初中55所。同年,“青龙县第二中学”改为“满族中学”。1985年,“龙山初级中学”改为农业职业高中。
到1985年,秦皇岛地区共有中学257所(其中乡镇中学192所,厂矿办中学7所)。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秦皇岛各县、区的小学纷纷“停课闹革命”,建立“红小兵”组织,进行各种批判运动,任意停课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正常的教育秩序完全被打乱。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秦皇岛市各县、区大力加强小学教育的普及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从1968年开始,海港区各小学陆续改变为带有革命色彩的名称。1978年,抚宁县确定“城关镇第一小学”“卢王庄小学”“台营小学”为重点中学。......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初期,秦皇岛市区及各县区中学,都没有招生,初、高中毕业生也都没有离校。市区中学由“文化大革命”前的16所发展到24所,各县区的中学则发展到上百所。1971年年底,“秦皇岛市柳江中学”的全体同学毕业,学校停办。同年,“孟营农业中学”改名为“孟营中学”。秦皇岛地区一些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毕业证及奖状1970年,“拨道洼中学”设高中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2023-10-26
所谓“戴帽中学”,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增设初中甚至高中,有点类似给人戴了个帽子,所以叫“戴帽中学”。“拔道洼中学”和“小薄荷寨中学”以政府“就近入学”的指示为由,都不再接收蔡各庄村的学生。“蔡各庄中学”落成之前,蔡各庄小学毕业的初一两个班和原“拔道洼中学”就读的初二2个班,共有4个教学班在蔡各庄小学上课,那一时期蔡各庄小学被称作“戴帽中学”。......
2023-10-26
1962年,为解决三分之一应届小学生不能升入初中的问题,山海关区政府批准民办一所初级中学——“燕山中学”。解放后,北戴河人民政府接收了“私立海光中学”,改校名为“冀东区海滨中学”,校长由海滨区区长王晓波兼任。1958年,海滨人民公社在丁庄村建立社办初级中学,1962年停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卢龙县第一所中学。1961年6月,恢复原卢龙县制,“昌黎县第三中学”改称“卢龙县中学”。至1966年,卢龙县有国办......
2023-10-26
在关于北戴河中学的简介中,起首是这样一句话:“北戴河中学的前身,是1945年9月由地方名流阎家琦、耿祝辰、王起安、李伯仁等捐资兴建的‘私立海滨初级中学’。”此后,耿祝辰开始联络地方名流,倡议筹建私立中学,组成董事会,并担任董事。为使学校继续办下去,耿祝辰卖掉了原籍祖坟地10亩及自家一部分衣物。他的妻子丘英华将用自己的陪嫁费在南大寺购置的20亩地卖掉,交给丈夫办学。......
2023-10-26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传教士到中国创设现代学校作为传教工具。受此影响,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集资或申请政府拨款,办设现代学校。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规定:中学堂以府设立为原则,称之为“省立中学堂”,由私人设立的,称为“民立中学堂”。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壬戌学制”,规定中等教育共6年,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两级。......
2023-10-26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学校成立了“抗日救国委员会”,开展抗日爱国活动。这一年恰逢学校创办30周年,学校举行纪念活动,并编印了《昌黎汇文三十周年纪念刊》。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8年9月,昌黎城迎来了解放,同年11月,学校归属冀东行政公署第十二专署教育科领导。1949年10月14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罗玉川签发通令,宣布学校归属唐山专署领导。......
2023-10-26
有人开玩笑说他的“坐”功很好。他小时犯过“小儿麻痹症”,留下了终身残疾。可以说,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中去了,整天忙于备课、讲课、课外辅导、批改作业、做实验,形成了一种被学校广为推行的“骨碌精神”……正是因为有王兰清、张宝贵这样的“脊梁”人物,正是因为他们身上的这种“骨碌精神”,振奋、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学校师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卢龙县中学才成为闻名遐迩的“冀东名校”。......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