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七年,天主教在卢龙县城内大新坡处教堂内开办小学堂一所,当时称“公学”。清光绪二十八年,迁安县在邵庄、七道河、酼杖子等3个村建立了初级小学堂,这是现青龙县境内第一批公立小学校。清光绪三十二年,始建于清康熙初年的抚宁县城内社学更名为“抚宁县立高等小学堂”。清宣统三年,现青龙县境内的干沟、马杖子、钓鱼台、牛心庄建立了4所区立小学堂。到清末,秦皇岛地区共有小学堂270所。......
2023-10-26
1912年1月,孙中山组织临时政府,蔡元培任教育部教育总长,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及《小学校令》。9月,教育部在北平召开临时教育会,宣布废除“癸卯学制”,制定新学制,因该年是壬子年,故称“壬子学制”。“壬子学制”规定初等教育七年(初小四年为义务教育、高小三年)。
1912年,秦皇岛建立了“山东会馆初级私立小学”,解决为修建秦皇岛码头由山东招募的大批工人的子弟入学问题。
1913年,根据“壬子癸丑学制”,秦皇岛地区将初等、高等小学堂改为初等、高等小学校,高等小学校由县设立,称为“县立高等小学校”,初等小学校由乡设立,称为“公立初等小学校”或“两等小学校”。
1915年,白辅廷在海港区创办“民意小学”,校址在海阳路。
1916年,北戴河建大蒲河寨、小蒲河寨和北戴河三所小学。1917年,基督教会在刘庄村设立“崇德小学”,校址在安四路三号,所招收的学生多为教友子弟。此后,车站小学、蔡各庄小学、崔各庄小学、河东寨区立初级小学、田氏私立第八初级小学(校址在王胡庄)、北戴河村李氏私立初级小学、赤土山区立初级小学等相继成立。
1918年,白辅廷等捐助地基6亩、校舍7间,第二年又添筑后院、讲室、操场,成立了“秦皇岛高级初级小学校”,田真元(又名田起轩)任校长。
同年,山海关建“京奉铁路公立第三小学”,后改为“扶轮小学”,并发展为今天的“山海关铁路小学”。
同年,杜汉川联络开明绅士关墨轩、崔风祥、潘涛、杜青等在青龙创办“龙王庙高等小学校”(1938年改称“龙山高小”),杜汉川任校长。
1920年,教育部命令,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改国语(文言文)为语文(白话文),各小学推行国音字母。
1921年,京奉铁路局在海港区崇俭街1号开办了“扶轮小学校”,王福庆任校长。“扶轮”一词,一方面传递了火车机车车轮的外观形象——两侧的传动杆扶着车轮的样子,另一方面来源于成语典故“灵辄扶轮”(出自《左传·宣公二年》,讲述的是灵辄“扶车以臂承轴”,拼死报答晋大夫赵宣子救命之恩的故事)和“扶轮推毂”( 尽力帮助别人成就伟大功业),含有怀恩报效之意。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总长的叶恭绰提议将“扶轮”作为最早的铁路子弟学校名称,意为扶轮学校培养出的学子能够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材。
1922年,根据北洋政府教育部“壬戌学制”的规定,秦皇岛地区小学也开始实行“四、二制”。
1928年,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经理处在海港区青云里建立了“秦皇岛开滦小学男校”,董锟(又名董瑢九)任校长,建校初有6个班,学生100人,教职员10人。第二年9月,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经理处又在海港区蓬莱路建成女校,张钟年任校长,建校初有4个班,学生80人,教职员9人。(www.chuimin.cn)
1929年夏季,秦皇岛商会筹建、由各商户捐助经费,建成了“私立秦皇岛商会高级初级小学校”。校址在海港区东大庙,建平房54间,白玉光任校长。
1930年5月,耀华机器制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赫尔曼给总经理那森写信,详述办学的重要性,请为耀华工人兴办一所小学。1931年6月22日,经过“秦皇岛耀华玻璃工厂增薪运动委员会”的斗争,耀华机器制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耀华玻璃厂工会签订了《劳资协定契约》。契约共15款,其中第二款规定:“公司方面当于最短可能时间内,从速建设学校一所,以为教育本公司工人子弟之需……”同年9月21日,“私立秦皇岛耀华职工子弟小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校址在耀华老村东北角,初始只有2个年级2个班,聘请两名教师任教。
民国初期的20年间,也是山海关教育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办学之风兴盛。1918年,“临榆县立女子高级初级小学”建校,校址在曾任察哈尔都统、陆军部次长、山东省督军兼省长的田中玉宅后房,1921年迁至儒学旧署东院(后来的山海关第三中学西院),俗称“女校”,初期只有初小一班、高小两班。到20世纪30年代初,学校发展到初高小共12个班,600余人。1921—1922年,田中玉在山海关先后建立8所小学(其中1所在北戴河):“田氏私立第一初级小学”,校址在高建庄;“田氏私立第二初级小学”,校址在西关;“田氏私立第三初级小学”“田氏私立第六初级小学”,校址均在城南肖庄;“田氏私立第四初级小学”,校址在东罗城祥顺胡同;“田氏私立第七初级小学”,校址在东罗城田氏苗圃;“田氏私立第八初级小学”,校址在北戴河王胡庄。这些小学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分布较广,学生多数在40~70人之间,对山海关地区发展启蒙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山海关地区开办的小学还有“南关区立初级小学校”“西关区立初级小学”“东罗城区立初级小学”“商会会立初级小学”“回民公立初级小学”“景兴堂自立初级小学”“巩民私立淑文女子初级小学”等。
1925年,北戴河刘庄村村民用卖海沙的钱在村东为刘庄初级小学建教室7间。1929年,刘庄村又在村中财神庙内开设了女子初级小学。同年,原清末秀才李香波创办的私塾,继民国初期改为初级小学堂后,在这一年被确定为“拨道洼区立第一初级小学”。到1929年,现北戴河区境内有初级小学校28所,学生929人。后因村校筹资困难,一村多校或男女分校者,逐渐合并为一校。
1921年左右,曾任京师警察总监的薛之珩在老家卢龙县燕河营乡建“薛氏私立小学”(1931年改为“卢龙县立燕河营高级小学”)。1926年,卢龙县城内关帝庙的私塾改为私立“改良小学”,谢雨樵(谢润之)任校长兼教师。同年,哈老八在城内田家花园建“私立花园女子初级小学”,时称“私立花园女小”,后改为“卢龙县立花园女子初级小学”。1927年,蔡恭圃在城内县学街建“私立蔡氏初级小学”。至1931年,卢龙县共有公立小学102所,私立小学3所(晓明小学、蔡氏小学和改良小学)。公立小学中,有高级小学9所,城内3所分别是县立高级小学、县立完全小学、县立北街女子完全小学,农村6所分别是县立九百户、双望、燕河营、张庵子、临河寺、时各庄高级小学。公立初级小学93所,城内的两所分别是县立男子初级小学和县立花园女子初级小学,其余皆为农村初小(88所男初小,3所女初小)。
昌黎县至抗日战争前共有小学131所,其中公立的5所,村办的106所,私立的14所,教会办的6所,共223个教学班,在校生7419人。公立小学有昌黎西街古塔寺初等国民学校(1912年建)、北街观音阁小学(1912年建)、昌黎县女子小学(1913年建)、县立中学小学班(1929年建)、西花园初级小学(1930年建)。教会办的6所小学是东街福音堂小学(1905年建)、东关汇文中学附小(1922年建)、东关贵贞女子附小(1922年建)、施各庄福音堂小学(1923年建)、城关西花园万慈会小学(1927年建)、薛营村天主教会学校(1931年建)。私人办的学校比较著名的有邵兴周在小蒲河村办的养正小学(1918年建)、马守山在高庄村办的马氏小学(1290年建)、常荫清在常庄办的常庄小学(1921年建)、马汝谦在城关东南庄子(今四街)办的马氏小学(1925年建),以及由边奎影、刘炳君、边瑞山等集资办的边封台小学(1929年建)等。这些私人办的学校师资水平较高,办学条件较好,教学质量也较高。如边封台小学在1930年全县会考中获第一名,小蒲河村养正小学培养的毕业生中有8名经过中学学习升入了名牌大学。
1922年,黎元洪为“太和寨完全小学校”公园题写“太和寨公园”。
1913年,抚宁县卢王庄村集资在村内玉皇庙建立了“抚宁县公立卢王庄初级小学校”,抚宁县榆关村在村内关帝庙建立了“抚宁县公立榆关初等小学校”。1914年,抚宁县太和寨村人王绍先经与临榆、抚宁两县磋商,筹建“临抚共立太和寨高等初等小学校”。之后,王绍先在临、抚两县县公署的支持下,奔走于东北、天津、北京各地,向临、抚籍的富商大贾募化办学资金2万余元,购买土地10余亩,建筑校舍79间,并购置了较完备的教学仪器、图书及其他用具。王绍先担任首任校长。同年,抚宁县留守营在庵子庙建立“抚宁县公立留守营初等小学校”。1915年,“抚宁县公立台头营镇两等小学堂”在改名为“抚宁县公立台头营镇初等高等小学校”后,又改名为“抚宁县立台头营镇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1919年,“临抚共立太和寨高等初等小学校”在学校南面修建公园1座,占地10余亩,园内栽植各种鲜花、果树和松柏树。春季花香醉人,夏季蜂蝶纷飞,秋季果实累累,冬季松柏叠翠。学生除临、抚两县外,还有东至沈阳、西至天津的学生。学校教员大部分是省立滦县师范的毕业生,另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较高,驰名京东。每年在校学生200余名,半数以上的学生在校食宿。1920年,直隶省教育厅授予学校“优秀小学”荣誉称号。1922年,黎元洪总统授予学校勋章一枚,并亲笔为学校公园题了“太和寨公园”的匾额。同年,学校更名为“太和寨完全小学校”。之后,学校又被誉为“京东模范小学”。1921年,抚宁县大新寨村阎希龄先生操办,利用村中老爷庙作教室,建立了“抚宁县公立大新寨初等小学校”。1922年,“抚宁县立高等小学校”开始招初级班,改名为“抚宁县立完全小学校”。同年,“抚宁县立台头营镇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改名为“抚宁县立台头营镇完全小学校”,“抚宁县公立留守营初等小学校”更名为“抚宁县公立留守营初级小学校”。1931年,抚宁县有525个村庄,分7个学区,有完全小学校6所 (内含私立完全小学2所),初级小学校154所(内含私立初级小学7所)。1932年,“抚宁县留守营初级小学校”与“抚宁县好马营村梁氏私立完全小学校”合并,称“抚宁县留守营完全小学校”,校址在留守营。
1914年“临榆县石门寨镇高等小学堂”增设初级班,更名为“临榆县立石门寨高等初等小学校”,校址迁至旧巡检署。1916年,“临榆县公立驻操营国民学校”建立。1922年,“临榆县立石门寨高等初等小学校”更名为“临榆县立石门寨完全小学校”,校址迁至北斜街观音堂。同年,“临榆县立海阳镇高等小学校”开始招初级班,改名为“临榆县立海阳镇高级初级小学校”,后又改称“临榆县立海阳镇完全小学校”,分总校、男校、女校三部。1925年,临榆县驻操营南关李鳞书(时任柳江煤矿总经理)捐资扩建“临榆县公立驻操营国民学校”。1929年,“临榆县公立驻操营国民学校”开始招高级班,改名为“临榆县公立驻操营完全小学校”。
1931年2月13日,南京国民政府批准,设立都山设治局,筹建都山县,将迁安县长城外七、八、九、十、十一区和抚宁县长城外的第八区划归都山设治局,驻地双山子镇。都山设治局成立后,青龙县的现代小学校发展较快。
到1931年,秦皇岛地区共有小学校583所(海港区30所、山海关区27所、北戴河区28所、昌黎县131所、抚宁县160所、卢龙县102所、青龙县105所)。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清光绪二十七年,天主教在卢龙县城内大新坡处教堂内开办小学堂一所,当时称“公学”。清光绪二十八年,迁安县在邵庄、七道河、酼杖子等3个村建立了初级小学堂,这是现青龙县境内第一批公立小学校。清光绪三十二年,始建于清康熙初年的抚宁县城内社学更名为“抚宁县立高等小学堂”。清宣统三年,现青龙县境内的干沟、马杖子、钓鱼台、牛心庄建立了4所区立小学堂。到清末,秦皇岛地区共有小学堂270所。......
2023-10-26
蔡各庄小学艺术教育的传承要追溯到1975年。20世纪50年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表演形式“霸王鞭”,经过继承和发展,在这一时期最为盛行。学校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表演队伍,在原有基础上融入新艺术元素,创编了“霸王鞭”舞。“霸王鞭”舞作为蔡各庄小学的传统活动,从那时起一直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期间,秦皇岛各县、区的小学纷纷“停课闹革命”,建立“红小兵”组织,进行各种批判运动,任意停课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正常的教育秩序完全被打乱。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秦皇岛市各县、区大力加强小学教育的普及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从1968年开始,海港区各小学陆续改变为带有革命色彩的名称。1978年,抚宁县确定“城关镇第一小学”“卢王庄小学”“台营小学”为重点中学。......
2023-10-26
第二年学校恢复,并在院内附设女子部,时称“贵贞女子小学”。1945年8月至1947年7月,学校由青龙县民教科管辖。1979年1月13日,学校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1981年3月21日,学校更名为“青龙县城关小学”。2011年9月,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小学成立,学校部分学生分流。2012年9月,学校原有危险教学楼拆除重建,学生分别在满族中学、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小学和本校校点上课。......
2023-10-26
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教育,一般称为“蒙学”,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同年,昌黎县赤洋口乡苟庄子村刘继庚将村中私塾改为学堂,这是秦皇岛市第一所小学堂。《钦定学堂章程》中包括《蒙养堂章程》及《小学堂章程》。北洋政府于1915年改初等小学校为国民学校,以“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为本旨”。随着老龄化加速,幼儿人口比重下降,小学生源减少,各村小开始撤并,很多地方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学。......
2023-10-26
1948年,蔡各庄村解放后,一户姓杨的地主带着家眷远走他乡,留下了一座地主大院,位于村中心,后被政府征收,“蔡各庄初级小学”便迁于此地。1950年开始,“蔡各庄初级小学”取消复式教学班,并增加了高级班,学校改为完全小学,校名为“蔡各庄小学”。至此,学校已有200余名学生,教职工14名,校舍30间,已是初具规模的完全小学。......
2023-10-26
1986年,进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渡期,蔡各庄小学迎来了入学高峰,教学用房越来越紧张。经教育主管部门与蔡各庄村委会协商,决定把“北戴河区第五中学”与“北戴河区第三中学”合并,将“北戴河区第五中学”校区进行扩建,作为蔡各庄小学新校址。不断展露新貌的蔡各庄小学校园。蔡各庄小学整洁、漂亮的校园,颠覆了人们对农村小学的认知。蔡各庄小学第十七任校长赵玉芹2002年来到学校任教,2013年退休。......
2023-10-26
2016年年底,学校通过“创造性再结合”的大讨论,明确了“幸福教育”的内涵、目标和工作思路。“幸福教育”的内涵就是把幸福作为教育内容,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师生理解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的三维目标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