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秦皇岛市市长顾二熊代表秦皇岛市政府表示,愿意给予“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最大程度的政策优惠。7月,学校全体领导来到秦皇岛市,对分校校址进行最后的选定和确认。学校前身为冶金工业部于1976年1月筹建的“北方冶金地质七二一大学”。秦皇岛的“大学城”中,还有秦皇岛地区土生土长的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以及升格为大学较晚、后来搬出“大学城”的“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2023-10-26
西方初等教育学校最早产生于16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此后欧洲各国和日本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也相继成立这种学校。
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教育,一般称为“蒙学”,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将现代学堂和教育制度引入中国。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人也开风气之先,创办了多所新式中小学。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远学德国,近学日本”“设立小学、中学、专门高等学校和大学”。同年,昌黎县赤洋口乡苟庄子村刘继庚将村中私塾改为学堂,这是秦皇岛市第一所小学堂。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推行庚子新政(又称清末新政、庚子后新政)。9月4日,清政府命令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由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而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定学校系统。《钦定学堂章程》中包括《蒙养堂章程》及《小学堂章程》。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又颁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将教育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其中初等教育阶段包括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堂五年和高等小学堂四年。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以识字之民日多为成效”。高等小学堂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初等、高等小学堂必修的学科主要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12月6日,清政府下谕设立学部,专管全国学堂事务。(www.chuimin.cn)
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学部颁布《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分初等小学堂为五年完全科、四年简易科和三年简易科。
1912年1月,孙中山组织临时政府。蔡元培任教育部教育总长,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及《小学校令》。9月,教育部在北平召开临时教育会,宣布废除“癸卯学制”,制定新学制,因该年是壬子年,故称“壬子学制”。“壬子学制”规定初等教育七年(初小四年为义务教育、高小三年)。
1913年8月,教育部又陆续颁布了各种学校规程,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改,于是又总合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学制系统,即“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将“学堂”改为学校,废除读经,第一次规定男女可以同校(初小阶段)。
北洋政府于1915年改初等小学校为国民学校,以“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为本旨”。孩童6岁入学,在国民学校修业四年,毕业后视具体情况可升入高等小学校(修业三年)。另设预备学校,同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平行,以“施以初等普通教育、预备升入中学为本旨”。
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在济南召开学制会议,因这一年是壬戌年,故称之为“壬戌学制”。“壬戌学制”规定,取消预备学校,国民学校改为初等小学校,初级小学校修业四年,高级小学校修业二年,实行“四、二制”。
1940年,国民政府实行所谓“管、教、养、卫一体”,规定各乡设中心国民学校(相当于中心小学),由乡长兼任乡壮丁队长和校长,各保设国民学校(相当于村小),校长由保长兼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乡镇(人民公社)一级设置一所中心小学,在各村(生产大队)设村小。随着老龄化加速,幼儿人口比重下降,小学生源减少,各村小开始撤并,很多地方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学。新中国的小学学制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实行一贯制小学,先后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时任秦皇岛市市长顾二熊代表秦皇岛市政府表示,愿意给予“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最大程度的政策优惠。7月,学校全体领导来到秦皇岛市,对分校校址进行最后的选定和确认。学校前身为冶金工业部于1976年1月筹建的“北方冶金地质七二一大学”。秦皇岛的“大学城”中,还有秦皇岛地区土生土长的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以及升格为大学较晚、后来搬出“大学城”的“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2023-10-26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传教士到中国创设现代学校作为传教工具。受此影响,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集资或申请政府拨款,办设现代学校。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规定:中学堂以府设立为原则,称之为“省立中学堂”,由私人设立的,称为“民立中学堂”。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壬戌学制”,规定中等教育共6年,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两级。......
2023-10-26
清光绪二十七年,天主教在卢龙县城内大新坡处教堂内开办小学堂一所,当时称“公学”。清光绪二十八年,迁安县在邵庄、七道河、酼杖子等3个村建立了初级小学堂,这是现青龙县境内第一批公立小学校。清光绪三十二年,始建于清康熙初年的抚宁县城内社学更名为“抚宁县立高等小学堂”。清宣统三年,现青龙县境内的干沟、马杖子、钓鱼台、牛心庄建立了4所区立小学堂。到清末,秦皇岛地区共有小学堂270所。......
2023-10-26
第二年学校恢复,并在院内附设女子部,时称“贵贞女子小学”。1945年8月至1947年7月,学校由青龙县民教科管辖。1979年1月13日,学校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1981年3月21日,学校更名为“青龙县城关小学”。2011年9月,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小学成立,学校部分学生分流。2012年9月,学校原有危险教学楼拆除重建,学生分别在满族中学、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小学和本校校点上课。......
2023-10-26
1948年,蔡各庄村解放后,一户姓杨的地主带着家眷远走他乡,留下了一座地主大院,位于村中心,后被政府征收,“蔡各庄初级小学”便迁于此地。1950年开始,“蔡各庄初级小学”取消复式教学班,并增加了高级班,学校改为完全小学,校名为“蔡各庄小学”。至此,学校已有200余名学生,教职工14名,校舍30间,已是初具规模的完全小学。......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期间,秦皇岛各县、区的小学纷纷“停课闹革命”,建立“红小兵”组织,进行各种批判运动,任意停课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正常的教育秩序完全被打乱。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秦皇岛市各县、区大力加强小学教育的普及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从1968年开始,海港区各小学陆续改变为带有革命色彩的名称。1978年,抚宁县确定“城关镇第一小学”“卢王庄小学”“台营小学”为重点中学。......
2023-10-26
1986年,进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渡期,蔡各庄小学迎来了入学高峰,教学用房越来越紧张。经教育主管部门与蔡各庄村委会协商,决定把“北戴河区第五中学”与“北戴河区第三中学”合并,将“北戴河区第五中学”校区进行扩建,作为蔡各庄小学新校址。不断展露新貌的蔡各庄小学校园。蔡各庄小学整洁、漂亮的校园,颠覆了人们对农村小学的认知。蔡各庄小学第十七任校长赵玉芹2002年来到学校任教,2013年退休。......
2023-10-26
1915年,白辅廷在海港区创办“民意小学”,校址在海阳路。1917年,基督教会在刘庄村设立“崇德小学”,校址在安四路三号,所招收的学生多为教友子弟。同年9月21日,“私立秦皇岛耀华职工子弟小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同年,原清末秀才李香波创办的私塾,继民国初期改为初级小学堂后,在这一年被确定为“拨道洼区立第一初级小学”。1926年,卢龙县城内关帝庙的私塾改为私立“改良小学”,谢雨樵(谢润之)任校长兼教师。......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