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乒乓小将:秦皇岛历史名校的乒乓球传承

乒乓小将:秦皇岛历史名校的乒乓球传承

【摘要】:耿丽娟,1963年1月出生,河北卢龙人,1977年进入河北省乒乓球队,1979年进入国家乒乓球队。2008年,学校学生在练习乒乓球团体操表演“乒乓小将”。为发扬乒乓球精神,传承乒乓球文化,学校创编了由乒乓球运动演变而来的乒乓球团体操表演“乒乓小将”。新一代教练员汪春明老师,带领着乒乓小将们传承着张奉先老师的乒乓球精神。

100多年来,卢龙县第一实验小学人才辈出,其中比较突出的要数乒乓球世界冠军耿丽娟了。

耿丽娟,1963年1月出生,河北卢龙人,1977年进入河北省乒乓球队,1979年进入国家乒乓球队。她的技术特点是右手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1983年,她获得全国锦标赛冠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1985年,她荣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87年,她被评为“全国十佳乒乓球运动员”,同年获得第三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合双打冠军。

在卢龙县第一实验小学,提起耿丽娟,大家就会想起她的启蒙恩师——学校体育教师张奉先老师(已退休)经常讲的“要么不打,打就打出个人模狗样来”的故事。1970年10月,刚刚一年级入学不久,7岁的小姑娘耿丽娟便被张奉先老师选入学校的乒乓球兴趣小组。那时没有训练场地,张老师和学生们就利用一间教室来进行训练。白天这里是学生上课的教室,放学了,这里就成了训练场。张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把教室里的桌子板凳抬到一边,腾出放乒乓球台子的地方,开始练习。每天师生都练到深夜,练完了,再把乒乓球台子立起来,把上课用的桌子板凳摆好。刚开始练球时,耿丽娟就和当时的学姐何青(后来也曾获得河北省乒乓球锦标赛冠军)一起练习。耿丽娟的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老出现发球、接球错误,但是,7岁的小姑娘没有认输。在一个秋假20天的时间里,她牢牢地长在了一个老旧的教室里,忘记了吃饭,也顾不上休息,稚嫩的小手都磨出了血泡。张老师看在眼里,心疼极了,就说:“要不先别练了,歇歇吧!”可是耿丽娟不肯退缩,她斩钉截铁地对张老师说:“要么我就不打,打就打出个人模狗样来。”开学之后,又没有了专门的训练场地,耿丽娟、张老师和其他队员又重复起了——白天是教室,到了放学后就是训练场的艰苦日子,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着。慢慢地,耿丽娟由原来的“谁都打不过”,变成了“谁都不是对手”。1974年,耿丽娟首次参加在遵化举行的唐山地区乒乓球比赛,就获得了亚军。这一年,何青获得了冠军。但是第二年,耿丽娟就获得了河北省乒乓球比赛冠军。同年,河北省体校的李平芝教练把耿丽娟选到了河北省乒乓球队参加集训。从此,耿丽娟开始了她乒乓球生涯质的飞跃,直到8年后,成功问鼎世界乒坛的最高点。

卢龙县第一实验小学的“砥砺乒乓”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近30年的时间里,学校为省内外输送了何洁、李彦国、王静波等大批乒乓球人才。1984年,学校被命名为“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2008年,学校学生在练习乒乓球团体操表演“乒乓小将”。

2008年,学校学生在秦皇岛市人民广场表演“乒乓小将”,为北京奥运会加油。(www.chuimin.cn)

卢龙县第一实验小学校门(2008年拍摄)

校园里的“嘉新园”

现在,乒乓球运动成了学校办学的传统特色。为发扬乒乓球精神,传承乒乓球文化,学校创编了由乒乓球运动演变而来的乒乓球团体操表演“乒乓小将”。81位乒乓小将,集体展示乒乓球操奇妙多姿的造型变换,演绎灵巧的推拉扣打,完美地展现了学校“尚德 勤学 健美 创新”(校训)的崭新风貌,先后获得县、市运动会开幕式表演赛的一等奖。

现今,学校每周五下午半天的校本选修课时间,百余名同学手握球拍,在乒乓球台前尽情挥洒,刻苦练习。新一代教练员汪春明老师,带领着乒乓小将们传承着张奉先老师的乒乓球精神。在2019年春季的卢龙县乒乓球比赛中,学校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的骄人成绩,捧回了沉甸甸的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