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余年沧桑,书院几经变革。清康熙初年,书院改名为“抚宁县城内社学”。1922年,学校始招初年级,更名为“抚宁县立完全小学校”。1945年9月,日本投降,抚宁县人民政府接管了抚宁县城。截至2019年,学校共有教职工214人,在校学生2785人。从云从书院到骊城区第一小学,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在一块土地上传承演变了400多年,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2023-10-26
2000年9月15日,“抚宁镇第一小学”在新建教学楼时,发掘出两块石碑,一块石碑刻的是清道光四年(1824年)《重修云从书院记》,一块为重修云从书院的功德碑。《重修云从书院记》在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抚宁县志》中没有记载,它的发现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特将康熙、光绪年间《抚宁县志》中所载《云从书院记》,与《重修云从书院记》一同附录于文后,便于读者参阅)。
在农耕文明繁盛时期的中国,不管是江南水乡,还是北国村镇,几乎每一座古城,在其核心位置都建有一座福荫子孙、恩泽后代的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传统中国书院精神的体现。
虽然书院已经湮灭于历史长河,但书院精神却在校园里扎下根、开出花、结下果。沉淀积累几百年的书院精神、文化气质,已经融入学校的血脉之中。
承载浓厚的学术文化基因,多年来,骊城区第一小学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确立了“以人为本、发展至上”的办学理念。学校把“多彩云从”作为学校文化主题,以文化经营学校,从“环境与设施文化”“管理与干部文化”“教学与教师文化”“活动与学生文化”四个方面,引领学校发展。学校将发展目标定位为“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个性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全面成长、学校文化整体提升”,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内涵深厚、多元发展”。
学校为2000年出土的两块石碑建立了碑亭。碑亭旁是醒目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训——求真、求实、求新;校风——活泼、有序、多彩、和谐;教风——尊重差异、张弛有度;学风——尊重、责任、合作、创新。它鞭策着学子——确立目标,用实践和行动追寻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它提醒着教师——不忘初心,用多彩的教育情怀丰满自己的生命。
从受到省长称赞“教师楷模”“治校有方”的第一任校长翟秉均,到新一任校长魏娜,学校的历任校长传承历史、接续努力、开拓进取。如今,学校步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www.chuimin.cn)
“学校的发展需要依托教师的发展,并着眼于学生个性全面的发展,只有将教育场中的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教育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在魏娜校长的引领下,学校建立了师德高、教艺精、发展快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团队发挥“三支队伍”(以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为主体的“组织者”队伍,以“市、区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指导者”队伍,以青年“校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示范者”队伍)的示范引导作用,组建了基本的教研组织——学科教研组,有影响力的教研组织——骨干教师教研组,具有示范性的教研组织——市语文、综合实践、科学学科优秀教研组。这样的队伍建设,让每名教师都得到了充分发展的机会,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
在团结友爱、幸福和谐的“大家庭”里,教师们缓解了压力,学会了享受生活,逐渐确立了“四会”(会做人、会做事、会生活、会思考)、“五气”(正气、朝气、大气、灵气、书卷气),让教育理想和幸福生活互为依托,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幸福教育生活,也集体打造出心态平和、精力充沛、师德优良、业务过硬的教育团队。
在优秀教师的带动下,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学校的课程改革不断实现新突破:长课与短课在这里交汇激荡、整合与补充在这里水乳交融、模式与结构在这里凝视对话,立足实践,大胆探索,多维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体需求,力求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国先进实验单位”“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重点研究项目全国先进实验单位”“河北省网络教育模式与绩效实验研究项目实验学校”“河北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河北省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学校”“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立德树人阳光教育示范校”“秦皇岛市百千万读写工程先进学校”“秦皇岛市课堂教学改革优秀学校”“秦皇岛市森林生态科普示范学校”……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四百余年沧桑,书院几经变革。清康熙初年,书院改名为“抚宁县城内社学”。1922年,学校始招初年级,更名为“抚宁县立完全小学校”。1945年9月,日本投降,抚宁县人民政府接管了抚宁县城。截至2019年,学校共有教职工214人,在校学生2785人。从云从书院到骊城区第一小学,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在一块土地上传承演变了400多年,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2023-10-26
耿丽娟,1963年1月出生,河北卢龙人,1977年进入河北省乒乓球队,1979年进入国家乒乓球队。2008年,学校学生在练习乒乓球团体操表演“乒乓小将”。为发扬乒乓球精神,传承乒乓球文化,学校创编了由乒乓球运动演变而来的乒乓球团体操表演“乒乓小将”。新一代教练员汪春明老师,带领着乒乓小将们传承着张奉先老师的乒乓球精神。......
2023-10-26
蔡各庄小学艺术教育的传承要追溯到1975年。20世纪50年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表演形式“霸王鞭”,经过继承和发展,在这一时期最为盛行。学校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表演队伍,在原有基础上融入新艺术元素,创编了“霸王鞭”舞。“霸王鞭”舞作为蔡各庄小学的传统活动,从那时起一直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2023-10-26
1948年11月,北戴河解放,学校由政府接管。耿祝辰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扫盲运动,义务为王胡庄村教民校。周恩来总理当年曾到学校视察。1959年,中央明确规定,北戴河区对外开放,北戴河中学被列为对外开放单位。秦皇岛市文史专家、长城专家孙志升老师便是这一届的毕业生。他于1959年进入北戴河中学,经过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2023-10-26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诞生于1929年5月8日,其前身为“临榆县立初级中学校”,校址位于河北大街190号。1932年7月,学校第一届初中生毕业。解放前的学校由小到大,与时俱进,学校师生积极参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46年3月,临榆县教育局郭督学到校视察工作,借故殴打学生,激怒广大师生,全校罢课。“老三届”成为我们的名号,挥洒青春,岁月蹉跎。......
2023-10-26
学校于1923年4月26日正式成立,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已经扩张到了我国东北地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东北大学以“御侮兴邦”为办学初衷应运而生,在白山黑水之间举起了一面兴学育人、教育救国的旗帜。“健身强国,抵制外侮”,张学良校长非常重视体育教育,不仅聘请很多著名体育教授,还高薪聘请德国著名运动员任体育教练。12月9日,北平市学生救国联合会组织发动了“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
2023-10-26
在老一辈秦皇岛人的心中,“煤校”是一所不错的中专学校。“煤校”的全称是“秦皇岛煤炭工业管理学校”,创办于1950年。1950年8月,在唐山市开滦矿务局工作的董玉璋被抽调筹建“中国煤矿工人学校”。1950年12月9日,中国煤矿工人学校正式开学。此后,煤炭工业部将“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改名为“秦皇岛煤矿工人学校”,继续开办高校班、初中班和高中班。学校在1964年以后,改为“秦皇岛煤矿企业管理学校”。......
2023-10-26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期待被点燃的火把。”在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如何减轻中等生的学习压力是一项研究课题。但实际上,中等生的压力是最大的。课题组后来调查发现,有过度心理焦虑的学生,恰恰都是中等生。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已经成为社会、家长、学生公认的品牌学校。学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2004年以来连续10年共5次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2016年度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