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秦皇岛历史名校,蔡各庄小学,完全小学规模初具

秦皇岛历史名校,蔡各庄小学,完全小学规模初具

【摘要】:1948年,蔡各庄村解放后,一户姓杨的地主带着家眷远走他乡,留下了一座地主大院,位于村中心,后被政府征收,“蔡各庄初级小学”便迁于此地。1950年开始,“蔡各庄初级小学”取消复式教学班,并增加了高级班,学校改为完全小学,校名为“蔡各庄小学”。至此,学校已有200余名学生,教职工14名,校舍30间,已是初具规模的完全小学。

1948年,蔡各庄村解放后,一户姓杨的地主带着家眷远走他乡,留下了一座地主大院,位于村中心,后被政府征收,“蔡各庄初级小学”便迁于此地。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教育事业开始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分到土地,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村民们纷纷送子女上学,入学人数逐年增加,教师人数也随之增加。

1950年开始,“蔡各庄初级小学”取消复式教学班,并增加了高级班(五、六年级),学校改为完全小学,校名为“蔡各庄小学”。据老人们回忆,当时学校的生源覆盖附近十几个村庄。一至四年级的生源来自蔡各庄、谢庄、李庄3个村,五、六年级除了这3个村子的学生还有附近的甘各庄、小乐安寨、杨户屯、郭高马坊、药庙马坊、北辛庄村的学生。至此,学校已有200余名学生,教职工14名,校舍30间,已是初具规模的完全小学。(www.chuimin.cn)

1954年,临榆县部分地区划归北戴河区,学校从此由北戴河区管辖,实行以粮折款的工资制。当年,学校有10个教学班,学生401人,教师16人。此后,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学校校舍也逐年改善。到1964年,学校学生已达到563人,教学班增加到16个。

20世纪50年代后期,学校向苏联学习,学习和推广苏联著名教育家伊·安·凯洛夫的“三段五步”教学法,学业评价方式为“五记分制”。1958年,“大跃进”开始,学校进行了大胆的课堂教学改革。一方面,学校自编农业常识教材,由刘纯恩老师带学生到田间地头上课,此举在全区中小学推广,全区教师在地头上观摩。另一方面,学校建起“小高炉”,师生砸矿石、炼焦炭,开始大炼钢铁。这一年,学校还建立了图书馆,藏书达到了五六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