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进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渡期,蔡各庄小学迎来了入学高峰,教学用房越来越紧张。经教育主管部门与蔡各庄村委会协商,决定把“北戴河区第五中学”与“北戴河区第三中学”合并,将“北戴河区第五中学”校区进行扩建,作为蔡各庄小学新校址。不断展露新貌的蔡各庄小学校园。蔡各庄小学整洁、漂亮的校园,颠覆了人们对农村小学的认知。蔡各庄小学第十七任校长赵玉芹2002年来到学校任教,2013年退休。......
2023-10-26
1948年,蔡各庄村解放后,一户姓杨的地主带着家眷远走他乡,留下了一座地主大院,位于村中心,后被政府征收,“蔡各庄初级小学”便迁于此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教育事业开始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分到土地,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村民们纷纷送子女上学,入学人数逐年增加,教师人数也随之增加。
1950年开始,“蔡各庄初级小学”取消复式教学班,并增加了高级班(五、六年级),学校改为完全小学,校名为“蔡各庄小学”。据老人们回忆,当时学校的生源覆盖附近十几个村庄。一至四年级的生源来自蔡各庄、谢庄、李庄3个村,五、六年级除了这3个村子的学生还有附近的甘各庄、小乐安寨、杨户屯、郭高马坊、药庙马坊、北辛庄村的学生。至此,学校已有200余名学生,教职工14名,校舍30间,已是初具规模的完全小学。(www.chuimin.cn)
1954年,临榆县部分地区划归北戴河区,学校从此由北戴河区管辖,实行以粮折款的工资制。当年,学校有10个教学班,学生401人,教师16人。此后,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学校校舍也逐年改善。到1964年,学校学生已达到563人,教学班增加到16个。
20世纪50年代后期,学校向苏联学习,学习和推广苏联著名教育家伊·安·凯洛夫的“三段五步”教学法,学业评价方式为“五记分制”。1958年,“大跃进”开始,学校进行了大胆的课堂教学改革。一方面,学校自编农业常识教材,由刘纯恩老师带学生到田间地头上课,此举在全区中小学推广,全区教师在地头上观摩。另一方面,学校建起“小高炉”,师生砸矿石、炼焦炭,开始大炼钢铁。这一年,学校还建立了图书馆,藏书达到了五六千册。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1986年,进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渡期,蔡各庄小学迎来了入学高峰,教学用房越来越紧张。经教育主管部门与蔡各庄村委会协商,决定把“北戴河区第五中学”与“北戴河区第三中学”合并,将“北戴河区第五中学”校区进行扩建,作为蔡各庄小学新校址。不断展露新貌的蔡各庄小学校园。蔡各庄小学整洁、漂亮的校园,颠覆了人们对农村小学的认知。蔡各庄小学第十七任校长赵玉芹2002年来到学校任教,2013年退休。......
2023-10-26
蔡各庄小学艺术教育的传承要追溯到1975年。20世纪50年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表演形式“霸王鞭”,经过继承和发展,在这一时期最为盛行。学校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表演队伍,在原有基础上融入新艺术元素,创编了“霸王鞭”舞。“霸王鞭”舞作为蔡各庄小学的传统活动,从那时起一直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2023-10-26
“蔡娃”是蔡各庄小学的“校园宝贝”,它是一个可爱的“白菜”娃娃,诞生于2017年5月23日。三个月时间,学校共征集“校园宝贝”平面设计400多幅,从中精选出20幅进行网络投票和学生现场投票,最终一年级一班王子月同学设计的“蔡娃”脱颖而出。2017年“六一”前夕,生动、可爱的“蔡娃”与同学们见面,并开始活跃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学生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实践活动等都有“蔡娃”的陪伴,学校还开设了“蔡娃心语墙”“蔡娃信箱”。......
2023-10-26
清光绪二十七年,天主教在卢龙县城内大新坡处教堂内开办小学堂一所,当时称“公学”。清光绪二十八年,迁安县在邵庄、七道河、酼杖子等3个村建立了初级小学堂,这是现青龙县境内第一批公立小学校。清光绪三十二年,始建于清康熙初年的抚宁县城内社学更名为“抚宁县立高等小学堂”。清宣统三年,现青龙县境内的干沟、马杖子、钓鱼台、牛心庄建立了4所区立小学堂。到清末,秦皇岛地区共有小学堂270所。......
2023-10-26
第二年学校恢复,并在院内附设女子部,时称“贵贞女子小学”。1945年8月至1947年7月,学校由青龙县民教科管辖。1979年1月13日,学校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1981年3月21日,学校更名为“青龙县城关小学”。2011年9月,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小学成立,学校部分学生分流。2012年9月,学校原有危险教学楼拆除重建,学生分别在满族中学、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小学和本校校点上课。......
2023-10-26
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教育,一般称为“蒙学”,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同年,昌黎县赤洋口乡苟庄子村刘继庚将村中私塾改为学堂,这是秦皇岛市第一所小学堂。《钦定学堂章程》中包括《蒙养堂章程》及《小学堂章程》。北洋政府于1915年改初等小学校为国民学校,以“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为本旨”。随着老龄化加速,幼儿人口比重下降,小学生源减少,各村小开始撤并,很多地方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学。......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期间,秦皇岛各县、区的小学纷纷“停课闹革命”,建立“红小兵”组织,进行各种批判运动,任意停课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正常的教育秩序完全被打乱。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秦皇岛市各县、区大力加强小学教育的普及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从1968年开始,海港区各小学陆续改变为带有革命色彩的名称。1978年,抚宁县确定“城关镇第一小学”“卢王庄小学”“台营小学”为重点中学。......
2023-10-26
1915年,白辅廷在海港区创办“民意小学”,校址在海阳路。1917年,基督教会在刘庄村设立“崇德小学”,校址在安四路三号,所招收的学生多为教友子弟。同年9月21日,“私立秦皇岛耀华职工子弟小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同年,原清末秀才李香波创办的私塾,继民国初期改为初级小学堂后,在这一年被确定为“拨道洼区立第一初级小学”。1926年,卢龙县城内关帝庙的私塾改为私立“改良小学”,谢雨樵(谢润之)任校长兼教师。......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