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初建时,设有农艺、农作、园艺3个科,每科仅有1个班,每班30~40名学生,招收的都是高小毕业生。1945年,学校由初级农校改为高级农校,设立高中班。1949年2月12日农历元宵节那天,学校的全部流亡师生返回昌黎,与留校师生会合。在此前后,学校被冀东区行政公署接管,改称“昌黎农业职业学校”。......
2023-10-26
20世纪初,国势如飘絮,民生处水火,饱受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凌辱的“老大帝国”逐渐从梦中醒来,行新政、废科举、办学堂,教育救国风靡全国。
在青龙这块土地上,今八道河乡沙河村社会贤达杜汉川创议,联同关默轩、崔凤祥、杜青、潘涛、李海峰等人,于1916年冬开始筹建,1917年在狮子坪村北沙河东岸的龙王庙东墙外山坡上动工,共建校舍20间,建成“龙王庙高等小学校”。学校于1918年春招收第一届学生,杜汉川任第一任校长。
学校首届学生只有13人,教师3人,但在校长杜汉川的精神感召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很快步入正轨,第二届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到一个教学班。
从1918年到1934年的16年间,学校共招生12届,约培养高小毕业生近千名。这一阶段学校管理比较正规,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毕业的学生质量较高,学校办得很有名气,这对青龙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这个时期国民教育的宗旨是道德教育、实利教育、国民教育、美感教育,简言之,就是向人民灌输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学校的校训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www.chuimin.cn)
1933年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青龙。1934年春,日本侵略者强行接管了学校。1938年,学校改名为“龙山国民优级学校”。国民优级学校入学资格为国民学校毕业生或年满12岁以上同等学力者,分政教科和补习科,政教科修业2年,补习科1~2年。1941年开始,学校每年增招一个师范补习科(班),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两年,学习初中课程,毕业生绝大多数做了小学教员。
1945年日本投降,伪满洲国解体,学校结束了推行12年的奴化教育。同年,青龙县解放,学校回到人民手中。
1945年春,学校招收解放后第一届高小学生,并设立了初小班,改名为“龙山完全小学”。这期间,学生人数大增,达500多人,附近的适龄儿童踊跃入学,入学率是伪满时期的4倍,巩固率是伪满时期的5.5倍,学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喜人局面。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唐山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初建时,设有农艺、农作、园艺3个科,每科仅有1个班,每班30~40名学生,招收的都是高小毕业生。1945年,学校由初级农校改为高级农校,设立高中班。1949年2月12日农历元宵节那天,学校的全部流亡师生返回昌黎,与留校师生会合。在此前后,学校被冀东区行政公署接管,改称“昌黎农业职业学校”。......
2023-10-26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诞生于1929年5月8日,其前身为“临榆县立初级中学校”,校址位于河北大街190号。1932年7月,学校第一届初中生毕业。解放前的学校由小到大,与时俱进,学校师生积极参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46年3月,临榆县教育局郭督学到校视察工作,借故殴打学生,激怒广大师生,全校罢课。“老三届”成为我们的名号,挥洒青春,岁月蹉跎。......
2023-10-26
1948年11月,北戴河解放,学校由政府接管。耿祝辰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扫盲运动,义务为王胡庄村教民校。周恩来总理当年曾到学校视察。1959年,中央明确规定,北戴河区对外开放,北戴河中学被列为对外开放单位。秦皇岛市文史专家、长城专家孙志升老师便是这一届的毕业生。他于1959年进入北戴河中学,经过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2023-10-26
清光绪二十七年,天主教在卢龙县城内大新坡处教堂内开办小学堂一所,当时称“公学”。清光绪二十八年,迁安县在邵庄、七道河、酼杖子等3个村建立了初级小学堂,这是现青龙县境内第一批公立小学校。清光绪三十二年,始建于清康熙初年的抚宁县城内社学更名为“抚宁县立高等小学堂”。清宣统三年,现青龙县境内的干沟、马杖子、钓鱼台、牛心庄建立了4所区立小学堂。到清末,秦皇岛地区共有小学堂270所。......
2023-10-26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期待被点燃的火把。”在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如何减轻中等生的学习压力是一项研究课题。但实际上,中等生的压力是最大的。课题组后来调查发现,有过度心理焦虑的学生,恰恰都是中等生。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已经成为社会、家长、学生公认的品牌学校。学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2004年以来连续10年共5次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2016年度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秦皇岛地区的中学教育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1980年,“户远寨中学”建校。同年,“抚宁县城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一中学”,“海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二中学”。“曹东庄中学”“坟坨中学”“驻操营中学”“大新寨中学”“台营中学”“留守营中学”“石门寨中学”,相继在1983年、1984年成为初中。1985年,渤海寨3个初中班并入“抚宁镇初中”。......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被打乱,初高中毕业生全部回家参加生产,只有少部分人经社队选择、推荐,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过“拨乱反正”,学校工作逐步走向正轨。1981年,学校恢复了“抚宁县第一中学”名称,并于9月开始招收三年制高中一年级学生。2003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恢复高考以后,学校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有26名,在秦皇岛市位居前列。......
2023-10-26
“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除了这些随处可见的精彩,学校还精心打磨了一系列“嘉”文化课程,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们自由、幸福成长的摇篮。精彩纷呈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有“墨香浸校园 经典润童年”校园母语节,有“七色堇”数学文化节。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创新课程,有“开蒙 启智 立德”的新生入学礼,有“感恩成长 梦想飞扬”的毕业礼。......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