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秦皇岛历史名校:教师爱心,学生成绩飙升!

秦皇岛历史名校:教师爱心,学生成绩飙升!

【摘要】:“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教师出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出于对学生的爱,在困难的经历中热心地负起责任,使学校的教学工作逐渐稳定。当年秦皇岛市统考,学校取得高中第二、初中第四的好成绩。尤其是恢复了高考、中考制度,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学校中考成绩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

1958年夏,随着“大跃进”的到来和人民公社的发展,教育大革命也轰轰烈烈地兴起,大革命强调教学结合政治、结合生产、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勤俭办学、大办工厂、突建农场运动

学校放手发动群众,鼓舞群众的干劲、挖掘群众的钻劲,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办起了12个工厂,有炼铁厂、炼焦厂、制砖厂、硅石厂等,但很快都下马。1960年,学校又办起养猪场、小农场,农场最多曾收获几千斤粮食。到了20世纪70年代,学校又先后办过电镀厂、糨糊厂、电机维修厂和酒瓶厂等。

在大办工厂、突建农场的同时,学校还发挥教师敢想敢干、敢于发明创造的精神,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校倡导师生人人写小诗。1958年下半年,学校荣获“万诗学校”的光荣称号。

学校建校初期提得最普遍、叫得最响的口号是“实行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即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在克服“满堂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9年6月,学校第一批毕业生毕业。毕业生共有111名同学,操行战绩除二人得“可”外,其余都是“优”和“良”。毕业生一致的口号是:“坚决服从祖国的需要,党让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不论是升学深造,还是从事工农业生产劳动,学校的毕业生都愉快地接受分配,安心地学习和工作。(www.chuimin.cn)

1959—1965年,学校的统考成绩和升学率基本上年年在全市名列前茅。1963年,学校总结出“四亲”要求,即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亲书本、亲时间、亲老师、亲学校,得到市委宣传部负责同志的肯定,并写出经验材料。

“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教师出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出于对学生的爱,在困难的经历中热心地负起责任,使学校的教学工作逐渐稳定。1972年,在上级强调教学工作以后,学校领导亲自备课、听课,深入教学一线,维护教师正当的工作权利。当年秦皇岛市统考,学校取得高中第二、初中第四的好成绩。

1976—1986年,全国教育战线逐步得到解放,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尤其是恢复了高考、中考制度,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学校中考成绩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