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除了这些随处可见的精彩,学校还精心打磨了一系列“嘉”文化课程,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们自由、幸福成长的摇篮。精彩纷呈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有“墨香浸校园 经典润童年”校园母语节,有“七色堇”数学文化节。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创新课程,有“开蒙 启智 立德”的新生入学礼,有“感恩成长 梦想飞扬”的毕业礼。......
2023-10-26
建校初期,学校只招收初中学生,1975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学生。学校办学条件较差,仅能满足山海关桥梁工厂子弟入学的最低要求,师资的整体素质也较低,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26.6%。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一边抓教学,一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979—1988年,学校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到唐山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河北师范学院进修,师资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到1989年,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教师已占专任教师的50.6%。
1981年,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工厂拨专款建理化生实验室,并为学校购置了彩电、录像机、全自动幻灯机、投影仪和电影放映机等设备。
1982年至1983年,针对实际情况,学校着重进行了忠诚老实和遵纪守法教育。
20世纪80年代,学校服装班学生在实习。
20世纪80年代,学校水暖班学生在实习。
1983年,学校正式开办高中职业班和技工班。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开设的专业课有工艺制图、服装设计、水质化验、金属材料、力学机械、锅炉规程、旅游服务、商业基础、计算机技术等。学校有缝纫实习场(备有电动缝纫机、脚踏缝纫机、码边机等)和综合实习场(备有电焊机、乙炔发生器、套丝机、无齿锯、钻床、车床、台钳和水暖工具、电工工具等),基本满足了各专业学生在校内实习的需要。此外,铸造和锻压两个专业的实习,在山海关桥梁厂有关车间进行。宾馆服务和营业员服务的实习场所,由学校与社会上有关宾馆和商店进行商洽,进入条件较好、能培养实际能力的单位。学校职业高中班和技工班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1985届服装班毕业生,有20人被分配到秦皇岛市色织厂工作,一年后均成为生产骨干。
1984—1987年,学校以“三个月稳定教学秩序,半年改变面貌,一年初见成效,三年跨进市区先进行列”为目标,加强了“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寓教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如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办“一二·九”运动历史讲座、国庆讲演比赛、鸦片战争150周年报告会等。到1987年,学校成为秦皇岛市的先进学校。
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校每年搞一次“百灵音乐大奖赛”,有声乐、器乐、舞蹈和小品4个项目,评选出班级组织奖、创作奖和个人表演奖。1987年,学校代表秦皇岛市参加了河北省艺术节演出。1988年7月,学校文艺队为国际红十字会夏令营演出节目,受到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赞赏。同年,学校被评为秦皇岛市艺术优秀学校。(www.chuimin.cn)
学校还根据不同的季节,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如长跑、踢毽子、拔河、跳绳、登山、篮球、乒乓球等。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1989年3月,初中学生吕静波打破了秦皇岛市女子3000米纪录,同年9月,她通过了国家一级田径运动员标准,被选拔到北京市田径运动队。
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1982年5月,高一学生王辉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会,获小发明三等奖。1986年,学校购置了电子计算机,建立了微机室,组织学生成立了微机小组。微机小组指导教师田时雨的论文《论教育对BASIC的影响》在全国召开的BASIC语言发展与前景学术讨论会上,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到1989年,学校已有初中毕业生4278人,高中毕业生924人,职技毕业生367人。
经过学校师生18年的不懈努力,到1990年,学校进入稳定发展期,管理及教学水平迅速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多年来,学校的中考成绩等各项指标均列山海关区中学之首,平均成绩连年稳居第一,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名校。
在此期间,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学校的普通高中班、职业高中班、技工班逐渐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而初中班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由1990年的10个班,到1994年猛增到22个班,学生人数最高峰达到1000余人,并长期保持在1000人左右。
为了适应逐年增加的初中学生的需要,学校新建一栋四层教学楼,于1993年正式投入使用。教学楼内设有16个教室,4个实验室和与之相配套的仪器准备室,2个微机室,电子备课室以及教师办公室、会议室等,完全满足了教学需求。
1989年到1999年的10年间,学校的初中毕业生累计达到9927名。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除了这些随处可见的精彩,学校还精心打磨了一系列“嘉”文化课程,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们自由、幸福成长的摇篮。精彩纷呈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有“墨香浸校园 经典润童年”校园母语节,有“七色堇”数学文化节。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创新课程,有“开蒙 启智 立德”的新生入学礼,有“感恩成长 梦想飞扬”的毕业礼。......
2023-10-26
为了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师生除了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奋发图强、辛勤耕耘外,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这个优良传统。面对社会形势的变化,面对党和国家对教育要求的变化,面对社会各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因循守旧没有出路,故步自封没有前途,学校唯有改革创新才能生存与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为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教师出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出于对学生的爱,在困难的经历中热心地负起责任,使学校的教学工作逐渐稳定。当年秦皇岛市统考,学校取得高中第二、初中第四的好成绩。尤其是恢复了高考、中考制度,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学校中考成绩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中失去求学梦想的大批优秀青年,当得知电视大学招生的消息时,无不奔走相告。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是秦皇岛市第一所高等学校,填补了秦皇岛市市属高等学校的空白。这一时期,学校以开展成人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要任务,圆了数以千计的青年上大学的梦想,解决了各类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2023-10-26
1948年11月,北戴河解放,学校由政府接管。耿祝辰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扫盲运动,义务为王胡庄村教民校。周恩来总理当年曾到学校视察。1959年,中央明确规定,北戴河区对外开放,北戴河中学被列为对外开放单位。秦皇岛市文史专家、长城专家孙志升老师便是这一届的毕业生。他于1959年进入北戴河中学,经过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2023-10-26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诞生于1929年5月8日,其前身为“临榆县立初级中学校”,校址位于河北大街190号。1932年7月,学校第一届初中生毕业。解放前的学校由小到大,与时俱进,学校师生积极参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46年3月,临榆县教育局郭督学到校视察工作,借故殴打学生,激怒广大师生,全校罢课。“老三届”成为我们的名号,挥洒青春,岁月蹉跎。......
2023-10-26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期待被点燃的火把。”在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如何减轻中等生的学习压力是一项研究课题。但实际上,中等生的压力是最大的。课题组后来调查发现,有过度心理焦虑的学生,恰恰都是中等生。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已经成为社会、家长、学生公认的品牌学校。学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2004年以来连续10年共5次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2016年度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秦皇岛地区的中学教育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1980年,“户远寨中学”建校。同年,“抚宁县城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一中学”,“海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二中学”。“曹东庄中学”“坟坨中学”“驻操营中学”“大新寨中学”“台营中学”“留守营中学”“石门寨中学”,相继在1983年、1984年成为初中。1985年,渤海寨3个初中班并入“抚宁镇初中”。......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