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秦皇岛历史名校:助毕业生成骨干,获殊荣

秦皇岛历史名校:助毕业生成骨干,获殊荣

【摘要】:1985届服装班毕业生,有20人被分配到秦皇岛市色织厂工作,一年后均成为生产骨干。到1987年,学校成为秦皇岛市的先进学校。1987年,学校代表秦皇岛市参加了河北省艺术节演出。同年,学校被评为秦皇岛市艺术优秀学校。1989年3月,初中学生吕静波打破了秦皇岛市女子3000米纪录,同年9月,她通过了国家一级田径运动员标准,被选拔到北京市田径运动队。

建校初期,学校只招收初中学生,1975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学生。学校办学条件较差,仅能满足山海关桥梁工厂子弟入学的最低要求,师资的整体素质也较低,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26.6%。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一边抓教学,一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979—1988年,学校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到唐山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河北师范学院进修,师资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到1989年,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教师已占专任教师的50.6%。

1981年,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工厂拨专款建理化生实验室,并为学校购置了彩电、录像机、全自动幻灯机、投影仪和电影放映机等设备。

1982年至1983年,针对实际情况,学校着重进行了忠诚老实和遵纪守法教育。

20世纪80年代,学校服装班学生在实习。

20世纪80年代,学校水暖班学生在实习。

1983年,学校正式开办高中职业班和技工班。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开设的专业课有工艺制图、服装设计、水质化验、金属材料、力学机械锅炉规程、旅游服务、商业基础、计算机技术等。学校有缝纫实习场(备有电动缝纫机、脚踏缝纫机、码边机等)和综合实习场(备有电焊机乙炔发生器、套丝机、无齿锯、钻床、车床、台钳和水暖工具、电工工具等),基本满足了各专业学生在校内实习的需要。此外,铸造和锻压两个专业的实习,在山海关桥梁厂有关车间进行。宾馆服务和营业员服务的实习场所,由学校与社会上有关宾馆和商店进行商洽,进入条件较好、能培养实际能力的单位。学校职业高中班和技工班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1985届服装班毕业生,有20人被分配到秦皇岛市色织厂工作,一年后均成为生产骨干。

1984—1987年,学校以“三个月稳定教学秩序,半年改变面貌,一年初见成效,三年跨进市区先进行列”为目标,加强了“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寓教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如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办“一二·九”运动历史讲座、国庆讲演比赛、鸦片战争150周年报告会等。到1987年,学校成为秦皇岛市的先进学校。

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校每年搞一次“百灵音乐大奖赛”,有声乐、器乐、舞蹈和小品4个项目,评选出班级组织奖、创作奖和个人表演奖。1987年,学校代表秦皇岛市参加了河北省艺术节演出。1988年7月,学校文艺队为国际红十字会夏令营演出节目,受到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赞赏。同年,学校被评为秦皇岛市艺术优秀学校。(www.chuimin.cn)

学校还根据不同的季节,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如长跑、踢毽子、拔河、跳绳、登山、篮球乒乓球等。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1989年3月,初中学生吕静波打破了秦皇岛市女子3000米纪录,同年9月,她通过了国家一级田径运动员标准,被选拔到北京市田径运动队。

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1982年5月,高一学生王辉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会,获小发明三等奖。1986年,学校购置了电子计算机,建立了微机室,组织学生成立了微机小组。微机小组指导教师田时雨的论文《论教育对BASIC的影响》在全国召开的BASIC语言发展与前景学术讨论会上,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到1989年,学校已有初中毕业生4278人,高中毕业生924人,职技毕业生367人。

经过学校师生18年的不懈努力,到1990年,学校进入稳定发展期,管理及教学水平迅速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多年来,学校的中考成绩等各项指标均列山海关区中学之首,平均成绩连年稳居第一,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名校。

在此期间,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学校的普通高中班、职业高中班、技工班逐渐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而初中班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由1990年的10个班,到1994年猛增到22个班,学生人数最高峰达到1000余人,并长期保持在1000人左右。

为了适应逐年增加的初中学生的需要,学校新建一栋四层教学楼,于1993年正式投入使用。教学楼内设有16个教室,4个实验室和与之相配套的仪器准备室,2个微机室,电子备课室以及教师办公室、会议室等,完全满足了教学需求。

1989年到1999年的10年间,学校的初中毕业生累计达到992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