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秦皇岛地区的中学教育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1980年,“户远寨中学”建校。同年,“抚宁县城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一中学”,“海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二中学”。“曹东庄中学”“坟坨中学”“驻操营中学”“大新寨中学”“台营中学”“留守营中学”“石门寨中学”,相继在1983年、1984年成为初中。1985年,渤海寨3个初中班并入“抚宁镇初中”。......
2023-10-26
在关于北戴河中学的简介中,起首是这样一句话:“北戴河中学的前身,是1945年9月由地方名流阎家琦、耿祝辰、王起安、李伯仁等捐资兴建的‘私立海滨初级中学’。”
阎家琦(1895—1961),直隶临榆人,曾任伪天津市警察局第一分局局长、伪天津市警察局局长。他任职期间,天津市发生不少大案要案,其中有孙传芳遇刺案、王竹林遇刺案。据记载,他曾为建立北戴河中学捐款200万元(法币)。
耿祝辰(1896—1968),河北滦县人,是北戴河中学建立初期厥功甚伟的人物。他15岁考入滦州电报学堂,上学期间,就参加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滦州起义敢死队。1912年,他又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1916年由电报学堂毕业后,他被派到汤河车站(原秦皇岛老站)任司报,以后相继在唐山、滦县、大临池、大凌河、新民、丰台等车站任电报员、电报领班、站长、段长等职。
1930年,耿祝辰任丰台站站长时,正值长城抗战,丰台站是铁路上运兵的枢纽,国民革命军数十万大军由此过轨转运通州,开赴长城各口。他曾组织劳军会,担任会长,并组织救国周刊,担任编辑。
《何梅协定》签订后,亲日汉奸上台,耿祝辰被调到朱各庄、南大寺等小站任站长。1936年,他被调到南大寺站时,约一些朋友合股办了一个果园。后来,他又在京津一带征集股份,将果园扩大为启野农园股份有限公司。他在农园担任常务理事兼经理。农园有荷兰牛、巴克夏猪、来克亨鸡、意大利蜂及大小果树万余株,并在海滨成立营业处——森茂祥商号。农园规模逐渐扩大,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负担了新店子村半数以上的摊派款。农园曾积极支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耿祝辰有时亲自前往北边的解放区送款。
1940年,耿祝辰被调到北宁路支线的海滨车站。1943年,他因不愿为日本人办事,托病辞掉了铁路工作。(www.chuimin.cn)
此后,耿祝辰开始联络地方名流,倡议筹建私立中学,组成董事会,并担任董事。他替学校募集了五分之一的创办费。1945年9月,学校建立,定名为“私立海滨初级中学”,校址在剑秋路,有教职员十余人。学校最初没有校舍,借用“海滨区立完全小学”(后改为草厂小学)教室上课。
学校第一任校长为李伯仁。他任职两个月后,由耿祝辰接任,直至解放。学校建校第一年,由筹措的资金解决办学经费,学生免交学费。
1946年9月,学校迁至西联峰山下的王胡庄村,改名为“私立海光中学”。1946年下半年,董事们大都撒手不管,董事会名存实亡,无法募集资金,学校只好根据当时学生家庭的负担能力,确定每个学生每学期交学杂费秫米100斤。学校第一届招收初中学生120余人,分甲乙丙3个班。当时物价飞涨,米珠薪桂,学生很难坚持学习,到1948年7月,毕业生只有60多人。这些毕业生无力去外埠读高中,家长和学生纷纷要求校方开设高中班。学校决定采取增班不增师的办法,于1948年8月开办了一个高中班,校长耿祝辰亲自任国文课和英文课教师。
为使学校继续办下去,耿祝辰卖掉了原籍祖坟地10亩及自家一部分衣物。他的妻子丘英华将用自己的陪嫁费在南大寺购置的20亩地卖掉,交给丈夫办学。尽管这样,到解放时,学校仍欠教职工一部分工资,耿祝辰又将家中大小皮箱、衣物、被褥、家具等全部搬到室外标价,由教职工根据欠薪多少任意选取。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秦皇岛地区的中学教育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1980年,“户远寨中学”建校。同年,“抚宁县城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一中学”,“海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二中学”。“曹东庄中学”“坟坨中学”“驻操营中学”“大新寨中学”“台营中学”“留守营中学”“石门寨中学”,相继在1983年、1984年成为初中。1985年,渤海寨3个初中班并入“抚宁镇初中”。......
2023-10-26
承特色学府之德泽,铸学校发展之辉煌,秦皇岛市卫生学校始终注重特色办学,打造特色专业,这是几代人不断探索形成的学校财富,更是学校的优势。护理学专业是学校的老牌专业,也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招生数量最多的专业,是秦皇岛市示范专业和河北省骨干专业,在唐秦地区一直享有盛誉。特色办学使学校的毕业生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遍布唐秦及京津、海南等地,许多学生成为各医疗院所骨干。......
2023-10-26
所谓“戴帽中学”,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增设初中甚至高中,有点类似给人戴了个帽子,所以叫“戴帽中学”。“拔道洼中学”和“小薄荷寨中学”以政府“就近入学”的指示为由,都不再接收蔡各庄村的学生。“蔡各庄中学”落成之前,蔡各庄小学毕业的初一两个班和原“拔道洼中学”就读的初二2个班,共有4个教学班在蔡各庄小学上课,那一时期蔡各庄小学被称作“戴帽中学”。......
2023-10-26
学校明确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的办学方向,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办学实践。通过试点,学校与普通高校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推行教学和考试职责分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积累了开放办学的宝贵经验。这一时期,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加强现代远距离教育技术应用,探索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特点,强化内涵建设。......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初期,秦皇岛市区及各县区中学,都没有招生,初、高中毕业生也都没有离校。市区中学由“文化大革命”前的16所发展到24所,各县区的中学则发展到上百所。1971年年底,“秦皇岛市柳江中学”的全体同学毕业,学校停办。同年,“孟营农业中学”改名为“孟营中学”。秦皇岛地区一些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毕业证及奖状1970年,“拨道洼中学”设高中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2023-10-26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传教士到中国创设现代学校作为传教工具。受此影响,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集资或申请政府拨款,办设现代学校。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规定:中学堂以府设立为原则,称之为“省立中学堂”,由私人设立的,称为“民立中学堂”。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壬戌学制”,规定中等教育共6年,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两级。......
2023-10-26
1962年,为解决三分之一应届小学生不能升入初中的问题,山海关区政府批准民办一所初级中学——“燕山中学”。解放后,北戴河人民政府接收了“私立海光中学”,改校名为“冀东区海滨中学”,校长由海滨区区长王晓波兼任。1958年,海滨人民公社在丁庄村建立社办初级中学,1962年停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卢龙县第一所中学。1961年6月,恢复原卢龙县制,“昌黎县第三中学”改称“卢龙县中学”。至1966年,卢龙县有国办......
2023-10-26
为扭转北戴河区高中落后的状况,北戴河区委、区政府于1998年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优秀教师,筹办北戴河重点中学,校址暂定为北戴河第一中学院内,称“北戴河一中高中部”。曾获得“河北省特级教师”“秦皇岛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的她,在职期间推动了学校的崛起与振兴。2003年,北戴河区政府再次投资在原北戴河第一中学校址重建高中,名为“北戴河中学”。......
2023-10-26
相关推荐